《唐宫夜宴》

搜索文档
VR大空间要找到自己的艺术语言(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人民日报· 2025-07-04 05:46
VR大空间行业发展现状 - 2023年以来中国各地推出超过200个VR大空间项目,涵盖景区、商场、文博机构等场景 [1] - 项目多依托文旅和文娱IP,涉及历史题材,拓展了旅游和文娱体验的时空维度 [1] - 国家电影局将VR电影001、002号"龙标"颁发给《唐宫夜宴》《隐秘的秦陵》,显示影视行业对VR叙事的重视 [2] VR大空间技术特点与应用场景 - 用户无需借助鼠标键盘等设备,可自然行走于数字奇境,实现历史重现、自然探索、神话体验等 [2] - 典型案例包括《数字一大·初心之旅》还原中共一大现场、《南极起航》模拟南极科考、《风起洛阳》沉浸式城市守卫 [2] - 技术降低了交互门槛,实现"边走边看"的沉浸式体验,与文旅经济形成多层次结合 [3] 行业现存问题 - 部分项目存在同质化现象,照搬《消失的法老》等既有模式,固定路线+导游讲解的套路化设计普遍 [3] - 内容植入低幼科普元素,缺乏创新导致用户体验重复乏味 [3] VR大空间内容创新方向 - 需探索适配不同题材的叙事方法,如苏东坡题材VR引发观众自发吟诗的情感共鸣 [4] - 可开发"精神之旅""传奇之旅""真相之旅"等多元主题,对应人类经验的基本维度 [5] - 有潜力发展为融合文旅、电影、游戏、乐园的综合性新兴媒介 [5]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新技术与大众真实需求、文娱应用场景的紧密连接推动大规模落地 [3] - 借力快速发展的文旅经济,建立在真实社会需求基础上 [3]
联合国迎来河南“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专场文艺演出
河南日报· 2025-06-11 07:54
文化演出活动 - 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专场文艺演出,迎接首个联合国"文明对话国际日" [1] - 演出包含器乐合奏、武术、舞蹈及合唱等多元艺术形式,以"世界的对话"为核心,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表达 [1] - 新乡箜篌非遗传承人鲁璐与多国艺术家合奏《美美与共》,中国杂技演员搭档外国小提琴演奏家进行跨界表演 [1] - 塔沟武校和河南体育学院学员的功夫表演获得观众热烈掌声,华服秀《锦绣之约》展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1] 国际反响与评价 -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演员认为演出为多国文化交流提供新平台,呼应"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主题 [1] - 联合国副秘书长米格尔·安赫尔·莫拉蒂诺斯高度评价活动成功,称赞节目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 [1] - 东西方艺术交融展现不同文明和谐共存的图景 [1] 河南文化创新 - 河南文化近年通过《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作品实现"出圈",展现中原文化创新活力 [2] - 《唐宫夜宴》以灵动唐俑形象、《洛神水赋》以水下舞蹈形式呈现文明多元共生 [2]
电影,让世界看到更有想象力的中国(文化只眼)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06 09:30
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现状 - 中国电影《狂野时代》在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得好评并实现"梦境与现实的诗意交织、视觉语言的革命性创新" [1] - 巴黎中国电影节开幕影片《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吸引众多外国观众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1] - 中国电影通过国际电影节获奖赢得良好国际声誉如《黄土地》《红高粱》《卧虎藏龙》等奠定早期口碑 [1] 中国电影市场发展 - 中国电影票房在不到10年时间实现从几亿人民币到百亿票房的跨越 [2] - 2012年中国成为全球仅次于北美的第二大电影市场2018年首次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 [2] - 近年来《白日焰火》《消失的她》《流浪地球》等影片在海外市场取得突破拓展历史神话科幻悬疑等类型 [2] 中国科幻电影特色 - 《狂野时代》定位"科幻诗电影"在科幻电影叙事范式上形成独特艺术表达 [3] - 《流浪地球》系列成功出海展现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快速提升 [3] - 中国科幻电影更倾向于展现集体智慧与拯救人类责任感为世界科幻电影开辟多元表达空间 [3] 传统文化IP创新表现 - 游戏《黑神话:悟空》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风靡世界带动传统文化IP关注度 [4] - 《唐宫夜宴》作为中国首部虚拟现实电影以沉浸式体验和东方美学让海外观众大开眼界 [4] -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通过对经典文学IP创新表达激发外国观众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 [4] 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 - 法国汉学家评价中国电影已成为最值得关注和最具吸引力的产业之一 [5] - 海外观众渴望了解更多中国故事对中国电影充满好奇与期待 [5] - 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为海外观众感知当代中国打开更多窗口 [5]
第十六届巴黎中国电影节开幕 中法电影人共襄文化盛举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28 11:11
电影节概况 - 第16届巴黎中国电影节由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法中文化协会联合主办,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法语频道等机构协办,并获得中国国家电影局支持 [1] - 近500位中法电影人及各界嘉宾出席开幕式,包括中国驻法国使馆公使、国家电影局副局长、电影节主席及推广大使、导演、制片人、演员等 [1] - 电影节将持续至6月14日,期间将举行电影展映和论坛活动 [3] 活动内容与特色 - 电影节以"文学改编"为主题,精选多部文学改编影片与喜剧佳作 [2] - 策划中国民乐配乐默片音乐会、数字虚拟现实电影展映、无锡城市专场及中法影视论坛等特色活动 [2] - 中法嘉宾体验了中国首部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该片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结合科技与空间叙事 [2] - 法国观众对《唐宫夜宴》的沉浸式体验表示高度赞赏 [2] 行业交流与合作 - 中国国家电影局副局长强调电影在促进中法人文交流中的独特作用,希望双方电影人加深合作 [1] - 电影节推广大使认为中国影片类型丰富、制作精良,为中法合作提供广阔舞台 [2] - 法国电影从业者对中国导演的创作风格和影像语言充满兴趣,期待通过影展深入了解中国文学改编电影 [3] - 电影节为中法电影同仁搭建交流互鉴的舞台,促进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推广 [2][3] 参展影片与反响 -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作为本届电影节开幕影片上映 [5] - 演员汪飏表示荣幸能在电影节展映自己主演的《柳浪闻莺》,希望更多法国及欧洲观众通过中国电影了解中国文化 [2] - 法国观众对中国电影的接受度和兴趣度较高,电影节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窗口 [2][3]
虚拟现实电影:开启“沉浸式观影”新模式
科技日报· 2025-05-28 11:04
虚拟现实电影行业发展 - 中国电影产业正式迈入"虚拟现实+电影"融合发展的新赛道,河南广电凭借《唐宫夜宴》《隐秘的秦陵》获得中国虚拟现实电影领域首张及第二张"龙标"(编号虚字001和002号)[1] - 虚拟现实电影通过360度全景影像、交互式叙事和立体声效将观众"卷入"虚拟场景,实现从"看"到"入"的观影逻辑重塑[2] - 全国首家XR多厅未来影院在西安落地,配备震动座椅和环境温控装置,单日接待观众超500人次,推动传统影院向"文旅综合体"转型[3][5] 河南广电技术布局 - 公司自主研发E-EASTEN系统,通过高精度数字孪生技术将唐代洛阳城还原误差控制在1厘米以内[2] - 即将推出E-EASTEN系统2.0版本,具备"智能场景规划"和"动线组装"功能,可降低虚拟现实电影制作门槛[4] - 空间音频技术可动态调整声源方位,如《唐宫夜宴》中编钟声从头顶倾泻,《隐秘的秦陵》水流声由远及近[4] 内容制作与IP开发 - 《隐秘的秦陵》制作中为还原一棵古树纹理飞毁三架无人机,最终在宁夏找到符合秦代风骨的标本[4] - 公司计划推出《甲骨风云》《龙门金刚》等虚拟现实电影,并开发《洛神水赋》《流浪地球》《西游降魔》XR版本,打造"电影+游戏+社交"复合体验[6] - 《唐宫夜宴》VR版已登陆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成为中国首部"出海"虚拟现实电影,获中宣部"2024年国际传播优秀案例"[5] 产业链协同创新 - 阿里影业设立VR实验室探索AI编剧,通过分析用户数据生成动态剧本[6] - PICO开发沉浸终端系统支持"动线组装",确保观众自由探索时剧情无缝衔接[6] - 行业从技术实验走向规模化,虚拟现实电影标准化放映场景已初步建立[3][6]
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旺 文化强国建设动力足
人民日报· 2025-05-28 06:40
文化强国建设 - 论坛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主题,围绕10个分论坛展开研讨,包括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繁荣文艺创作等 [1] - 建设文化强国需巩固文化主体性,中华文明正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2] - 需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通过《黑神话:悟空》、《哪吒之魔童闹海》等案例展现"软实力+硬科技"的文化强国新时代 [2] - 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东通过打造广府骑楼数字博物馆等推动岭南文化创新 [3] 文化创新与科技融合 - 敦煌研究院已完成300个洞窟数字化摄影采集、200个洞窟图像拼接,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 [6] - 出版行业从"传统出版"向"融合出版"演进,进一步向"数智化出版"发展 [6] - 数智技术推动文化创作生产流程创新,如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亮相戛纳电影节 [10] - 腾讯集团强调科技打破地理阻隔,促进人文交流 [7] 主流媒体与文艺创作 - 主流媒体变革需系统推进,包括媒介资源整合和全面焕新 [4] - 文艺创作需关注"写什么"和"谁在写",创作者表达个人故事可增强文艺力量 [4] - 中国动画团队在工业化方面取得突破,如《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精细视效 [6] - 黑焰联动科技通过挖掘传统纹样等历史文化元素吸引年轻人 [5] 国际交流与湾区发展 -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发展的前沿阵地和全球化对话窗口 [8] -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多国实现"破圈"传播 [9] - 需构建全球话语体系,突破地域文化局限性 [8] - 电影行业应融通中外文艺成果,实现繁荣发展 [8]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丨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5-23 08:09
国家形象与文化软实力战略 - 中国正通过文创产业、数字支付、离境退税政策等措施构建开放包容的国际形象,展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开放新图景 [1] - 文化软实力竞争已成为国际战略重点,国家形象优劣直接影响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和发展先机 [2] - 需打破西方国际舆论垄断,通过主动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消除刻板印象,展示真实立体的中国 [3] 中国话语体系构建路径 -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提供战略指导,强调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智慧 [4] - 中国话语体系需兼具历史底蕴、中国特色和时代感召力,成为世界理解中国发展逻辑的桥梁 [5] - 需创新叙事手法,结合宏大叙事(如中国式现代化成就)与微观叙事(个体奋斗故事)增强传播感染力 [6] 国际传播实践案例 - 北京冬奥会通过"冰墩墩"等文化符号及开闭幕式理念,成功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7] - 《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文化节目以创新艺术形式推动中华文化出海 [7] - 华为、比亚迪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履责实践塑造"中国智造"高品质形象 [7]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 需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运用AI、大数据技术优化内容生产分发 [9] - 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通过文化展览、学术研讨、青年交流等形式促进民心相通 [10] - 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协同的多元传播格局,动员全民参与国家形象塑造 [10]
中国虚拟现实电影时代开启
人民日报· 2025-05-06 05:48
虚拟现实电影行业里程碑事件 - 中国首部获得官方认证的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获电审虚字[2025]第001号公映许可证 [1] - 国家电影局3月18日发布《关于促进虚拟现实电影有序发展的通知》首次明确虚拟现实电影纳入电影管理体系 [1] - 河南广播电视台出品的《唐宫夜宴》《隐秘的秦陵》成为中国首批获"龙标"的虚拟现实电影 [1] 技术应用与观影体验革新 - LBE大空间技术+三维重建实现观众在大唐/秦陵场景中自由移动与互动 两部作品时长均约40分钟 [2] - 2023年法国《消失的法老》项目在上海11个月吸引11万观众 票房超3000万元人民币 [3] - 2024年北京电影节47部融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技术的作品集中展映 [3] 行业政策与商业化突破 - 《通知》确立虚拟现实电影属性 打破地域限制 内容可进入全国影院 [5][6] - 政策降低制作门槛 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如备案审查制度提升创作效率 [6][7] - HTC中国区总裁指出政策减少场地不确定性 为开发团队提供稳定环境 [7] 内容创作发展趋势 - 虚拟现实电影1 0阶段侧重场景体验 3 0阶段需强化电影感与情绪价值 [8] - 《唐宫夜宴》以盛唐音乐/舞蹈/诗词为题材 结合豫剧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8] - 科幻/历史/文旅题材多元化发展 如《隐秘的秦陵》验证"传统文化+虚拟现实"模式 [8][9] 文化输出与市场拓展 - 《唐宫夜宴》已在北京/成都/杭州等五城运营 并赴俄罗斯文化交流 [9] - 《隐秘的秦陵》4月在吉隆坡展映 计划参加戛纳电影节推介活动 [9] - 文旅类虚拟现实电影依托实体场景 有望成为体验经济增量市场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