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倍杠杆ETF

搜索文档
为什么不要加杠杆? | 思考汇
高毅资产管理· 2025-08-29 15:04
杠杆ETF的数学与物理机制 - 杠杆ETF通过每日重设仓位机制确保当日回报维持预设杠杆倍数,导致波动损耗或复利衰减 [9] - 标的先涨10%再跌10%时初始100元变为99元,而3倍ETF则变为91元,计算为(1+30%)×(1-30%)=0.91 [10][11] - 几何平均回报低于算术平均回报,杠杆不成比例放大此效应,盈亏存在不对称性 [11][12] - 杠杆ETF长期表现具有路径依赖性,最终回报取决于每日波动路径,震荡市中尤其不利 [13] - 三倍杠杆ETF在标的指数单日下跌超33.33%时理论价值归零,存在赌徒必败原理的吸附效应 [14][15] - 固定杠杆陷阱导致亏损后净值基数变小,杠杆作用缩小基础上回本异常艰难 [17] - 杠杆ETF高管理费如SOXL费率0.75%远高于普通ETF的0.03%-0.2%,追踪误差也是成本 [21] 杠杆产品的历史表现与风险特征 - 三倍做多半导体ETF(SOXL)截至2023年Q1末年化回报高于同期纳斯达克和标普500指数 [23] - SOXL在牛市中回报惊人但单边上涨持续时间难预料,2022年跌幅惨重 [24][25][26] - 波动损耗长期侵蚀收益,震荡市尤为明显,行业杠杆产品风险远高于宽基指数 [28][29] - 过去5~10年全球科技与半导体板块高速发展,SOXL在统计区间展现30%+年化回报率 [40] - 行情逆转时回撤猛烈易形成巨额亏损,单边上涨对杠杆有利但难以预测持续时间 [40][41] - 杠杆产品只适合经验丰富交易者进行极短期战术性操作,非普通投资者长期选择 [40] 杠杆的本质与投资原则 - 杠杆本身不创造价值,更非低风险高收益套利手段,仅是中性放大器 [8][36] - 无结构优势或信息优势时仅靠放大无法对抗市场无序性,热力学熵增原理启示此点 [34] - 杠杆加剧金融市场混沌特征波动,无深刻洞察力易加速亏损 [35] - 若标的或策略期望收益不足,杠杆只会加速亏损,真正有效投资需基于价值、因子、趋势、分散等深度思考 [37][38] - 杠杆交易极易放大贪婪与恐惧等心理误区,需严格纪律、风控和产品机制理解 [39] - 财富=价值创造×时间复利×存活概率,即使买房按揭也需考虑长期还贷能力 [55] 普通投资者的杠杆戒律 - 杠杆只是风险与收益放大器且更放大风险,不生财 [47] - 杠杆是震荡杀手,波动损耗蚕食长期收益更是复利杀手 [48] - 亏损后回本难,跌多涨少破坏长期投资系统性 [49] - 无套利原则表明永动机式杠杆不可得 [50] - 杠杆是时间敌人,压缩容错空间 [50] - 方向不对时加杠杆如极速自杀,方向正确也可能被永久吸附死在半路 [51] - 专业门槛高,散户别碰重杠杆,别与未知对手交易期货 [52] - 赚钱长期逻辑在企业价值不在倍数放大 [53] - 加杠杆是凯利公式反义词,凯利公式更重要 [54] - 活下去活得久最要紧,莫被杠杆葬送本金 [55]
硅谷顶级种子轮风投人:如何投出千亿独角兽?
虎嗅· 2025-08-13 22:07
他追踪6000个LinkedIn(面向职场的社交平台)档案,10个月投资47家公司,其中2家成为千亿美元独 角兽;他26岁获得5000万美元公司估值,投资人包括马克·安德森、比尔·阿克曼等传奇大佬;他帮创始 人在三天内安排顶级风投会议,让公司在退出时多拿2亿美元。 可是这个人,专注种子轮投资的风投基金Abstract Ventures的创始人拉姆丁·纳伊米(Ramtin Naimi),4 年前还坐在破产律师办公室,试图弄清楚需要申请哪种破产类型。 他创立的Abstract Ventures如今拥有硅谷最高的种子轮到A轮毕业率,而他本人更是早期投资的传奇—— 曾在AngelList平台以零资本起步,投资了Rippling、Solana等千亿美元独角兽。 从24岁破产到34岁管理数亿美元基金,拉姆丁·纳伊米(Ramtin Naimi)的经历堪称硅谷最戏剧性的逆袭 故事之一。 更重要的是,他颠覆了整个风投行业的传统认知:不与多阶段基金竞争,而是与红杉、a16z这样的顶级 风投合作;不追求绝对所有权,而是专注相对收益敞口;不做传统的"专有交易流",而是成为创始人 的"融资军师"。 2. 同一艺术家的不同作品价格可能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