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丙纶短纤
icon
搜索文档
博韬合纤闯关北交所IPO 产能利用率不高仍募资扩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22:25
2022年第一大客户破产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博韬合纤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55亿元、7.41亿元和8.36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 润分别为6218.84万元、6025.84万元和6104.23万元。 目前,湖北博韬合纤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韬合纤)正在闯关北交所IPO(首次公开募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博韬合纤2022年第一大客户为Johann Borgers GmbH及其关联方, Johann Borgers GmbH在2022年就已经破产。2024年末,博韬合纤核销对Johann Borgers GmbH的160.83 万元应收账款。 博韬合纤拟通过本次IPO募资约3.45亿元,用于年产2万吨丙纶短纤和1.8万吨涤纶纤维等3个项目以及补 充流动资金。该IPO募投项目预计将为博韬合纤的丙纶短纤和涤纶短纤分别提升产能约26.85%和 128.57%。不过,2022~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博韬合纤的丙纶短纤产能利用率约七成,而涤 纶短纤产能利用率有两年不足五成。 在营业收入不断增长背后,来自境外的收入成了主要贡献点。报告期内,博韬合纤境外主营业务收入分 别为1.67亿元、2.53亿元和3 ...
博韬合纤闯关北交所:2022年第一大客户当年即破产 产能利用率不足五成仍拟扩产超1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7 22:45
公司IPO及募资计划 - 公司正在冲击北交所IPO,拟募资约3.45亿元,用于年产2万吨丙纶短纤及1.8万吨涤纶纤维项目等3个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1] - IPO募投项目预计将为公司的丙纶短纤和涤纶短纤分别提升产能约26.85%和128.57% [1] - 募资计划中,1.21亿元拟用于年产2万吨丙纶短纤及1.8万吨涤纶纤维项目,4500万元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11][12] 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6.55亿元、7.41亿元和8.36亿元,呈增长趋势 [2] -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18.84万元、6025.84万元和6104.23万元 [2] - 2024年公司资产总计6.47亿元,股东权益合计5.47亿元,资产负债率(母公司)为10.40% [3]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14.50%,低于2023年的15.47%和2022年的16.35% [3] -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971.26万元、3964.65万元和-1821.46万元,均低于同期归母净利润 [11] 客户与供应商情况 - 2022年第一大客户Johann Borgers GmbH及其关联方在当年破产,2024年末公司核销对其160.83万元应收账款 [1][4] - 2023年和2024年第一大客户分别变更为来自孟加拉国的Confidence Infrastructure Ltd和WESTERN SUPERIOR JUTE INDUSTRIES LTD [4] - 2024年末应收账款最大的客户Debonair Padding And Quilting Solution Ltd应收账款为1370.88万元,但未出现在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之列 [5] - 2024年新增第一大供应商宁夏润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2022年第三大供应商上海延海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在2025年注销 [5] 产能与生产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丙纶短纤产能利用率约七成,涤纶短纤产能利用率有两年不足五成 [1] - 2024年末公司丙纶短纤和涤纶短纤产能分别为7.45万吨和1.40万吨 [14] - 报告期内丙纶短纤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2.96%、74.20%和70.37%,涤纶短纤产能利用率分别为46.38%、50.72%和44.18% [14] 境外业务发展 - 报告期内公司境外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67亿元、2.53亿元和3.1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26.59%提升至38.57% [4] - 境外收入增长主要源于2023年和2024年公司积极向海外市场扩张 [4] 关联交易与信息披露 - 2025年6月公司将湖北顺衡新材料有限公司确认为关联方并追认关联交易 [7] - 2023年和2024年公司向湖北顺衡销售金额分别为42.27万元和725.69万元,2024年还向其采购100.06万元聚丙烯再生料 [10] - 公司公告、招股书和天眼查中披露的关联方股东名字存在不一致情况("张士龙"和"张世龙") [10] - 公司曾发布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公告,对2022年至2024年度已披露财务数据进行更正 [6]
博韬合纤董事长小儿子任总经理、大儿子任副总,两人岳父均为骨干员工
搜狐财经· 2025-07-07 22:29
公司IPO进展 - 湖北博韬合纤北交所IPO申请获受理,保荐机构为天风证券,保荐代表人为马能、占志鹏,会计师事务所为容诚会计师事务所 [3]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6.55亿元、7.41亿元、8.3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9% [3][4]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54.76万元、6207.18万元、6370.49万元,净利润率维持在8.5%左右 [3][4] - 2024年资产总计6.47亿元,较2022年增长33.4%;股东权益5.47亿元,较2022年增长77.7% [4] - 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33.44%降至2024年10.40%,财务结构显著优化 [4]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821万元,较2023年3965万元出现下滑 [4] 业务概况 - 主营丙纶短纤、涤纶短纤等化学纤维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3] - 2024年毛利率14.50%,较2022年16.35%有所下降 [4] - 研发投入占比稳定在3.3%-3.4%区间 [4] 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张传武直接持股52.0639%,其妻秦建华持股34.7092% [5] - 实际控制人张传武、秦建华合计控制89.4602%表决权 [5] - 员工持股平台世茂管理、世盛管理分别持股1.2974%和1.3897% [5] 管理层 - 董事长张传武1955年出生,拥有化纤行业30余年从业经验 [6][7] - 总经理张世韬(张传武之子)1987年出生,2009年加入公司 [11] - 副总经理张世博(张传武之子)1985年出生,2008年加入公司 [11] - 多名家族成员担任要职,包括配偶父亲担任行政专员和安环部经理 [8][9][10]
全球丙纶短纤总体规模及主要厂商占有率和排名
QYResearch· 2025-07-01 16:48
丙纶短纤行业概述 - 丙纶短纤以聚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具有质轻(密度0.91 g/cm³)、强度高、耐化学腐蚀、疏水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土工布、汽车、地毯、过滤等领域 [1] - 行业局限性包括耐热性、机械性能、染色性、抗老化性不足,但功能性丙纶短纤(阻燃、抗菌、抗UV等)需求提升将带动产品附加值增长 [1] - 全球市场规模预计2031年达14.04亿美元,未来几年CAGR为3.2% [1]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前五大生产商(Beaulieu Fibres 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 Fibres Group、湖北博韬合纤等)合计市场份额约50% [5] - 主要厂商还包括Indorama Ventures、Daiwabo、Zenith Fibres等20家企业,产品按纤度分为≤1.5D、1.5-3D、3-6D、>6D四类 [11] 应用领域与区域分布 - 主要应用领域:土工布、汽车、无纺布、建筑、地毯、工业用布 [11] - 重点关注区域:北美、欧洲、中国、印度 [11] 行业驱动与挑战 - 驱动因素: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土工材料需求,卫生材料、过滤材料、汽车内饰领域需求持续增长 [6] - 阻碍因素:技术壁垒低、产品同质化严重、存在可替代产品 [7] - 发展机遇:环保政策推动高能耗企业绿色转型 [8] 研究机构背景 - QYResearch成立于2007年,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在30多国设有分支机构,服务领域包括电子半导体、化工、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 [16][17] - 权威案例:报告被BBC、陶氏化学、日本经济新闻、安永等机构引用 [19][20]
2025年中国丙纶供需及进出口发展现状分析,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出口激增[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9 09:59
丙纶供需现状 - 2017-2024年产量从29.41万吨增长至44.2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5.3% [1] - 2024年表观需求量回落至37.16万吨,供需差额扩大至7.04万吨 [1] - 出口量从2017年1.08万吨激增至2024年7.25万吨,年均增速30.6%,占产量比重达16.4% [13] - 进口量从0.36万吨缩减至0.21万吨,降幅41.7%,显示国内产能实现进口替代 [13] 丙纶产业概述 - 丙纶以丙烯为原料,具有环保、质轻、耐酸碱等特性,但染色性和耐热性较差 [2] - 产品分为长丝和短纤,21世纪初研发重点转向高强、超细旦等差别化纤维 [2] - 下游应用涵盖汽车内饰、医疗防护、运动服饰等领域,产业链技术协同效应显著 [7] 行业政策背景 - 政策支持功能性纤维研发,包括阻燃、抗菌、无锑聚酯等新品种 [5] - 2023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丙纶回收技术,限制低效非织造布生产线 [6] - 政策导向技术升级与环保并重,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5] 产业链与市场表现 - 2024年服装类零售额达10716.2亿元,丙纶在功能性纺织品应用持续拓展 [9] - 行业集中度CR5不足30%,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超80% [15] - 区域龙头企业如湖北博韬、广东蒙泰通过差异化战略构建竞争优势 [15] 发展趋势 - 向循环经济转型,重点突破化学解聚再生等绿色制造技术 [17] - 开发智能响应型、生物基复合纤维,拓展新能源汽车、可穿戴医疗等新兴场景 [17] - 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推动生产流程数字化重构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