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大脑

搜索文档
被曝欠薪后达闼机器人在香港卷土重来?创始人曾说遇到困难
南方都市报· 2025-06-19 18:11
公司动态 - 达闼机器人与香港上市公司国华集团合资成立港仔机器人有限公司,国华占股51%,达闼占股49%,合资公司团队主要由达闼核心团队组成[6][8] - 合资公司首次展示多款新品机器人,包括人形机器人Cloud Ginger、智能巡逻机器人Cloud Ranger和人形机器人公版机Cloud Buddy[10] - 公司聚焦智慧物管、健康医养及教育领域,计划三年内部署多类商业化机器人,初期投放规模有望突破千台[1][10] 融资与估值 - 达闼机器人自2016年起完成7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软银愿景基金、富士康科技集团、上海国盛投资集团等,估值一度达170亿元[2][3] - 2019年3月B轮融资2.7亿美元,2021年6月B+轮融资超10亿人民币,2023年7月C轮融资超10亿人民币[3][4] - 2017年A轮融资1亿美元时估值5亿美元,出让20%股权[4] 业务与技术 - 达闼主打"云端大脑+公版机"标准化战略,云端大脑结合云计算、大数据、AI技术,为机器人提供核心计算能力和智能服务[8] - 2024年达闼在宁波获得云端大脑数亿元订单,公司在云、网、端布局完备,涵盖大模型、数字孪生、网络信息安全等领域[8] - 合资公司获达闼2000多项专利授权,国华集团承诺两年内协助募集足够资金用于产品开发[8] 市场拓展 - 港仔机器人已与美年健康、丰盛生活服务等四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0] - 在长三角和大湾区布局康养项目,与江苏南通市政府合作"香港仔机器人康养示范项目",预计服务3000名用户[10] - 在智慧教育领域与中科院计算所背景团队合作,计划为四川、河南、贵州等地建设AI智慧教育研学基地[10] 历史问题 - 2025年3月公司被曝拖欠补偿金和货款,三次被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总额超2500万元[4] - 2023年4月陷入讨薪裁员风波,上海和广州基地被曝关闭,创始人承认遇到困难并进行人员缩减[1][5] - 2019年首次赴美上市因软银集团涉WeWork事件推迟,2020年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4]
朱啸虎看空机器人时,一家行业明星公司刚被送入ICU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4-02 21:15
以下文章来源于猎云精选 ,作者王非 猎云精选 . 聚焦科技创业创新,钻研产业趋势,用心服务创业者。 作 者 | 王非 来源 | 猎云精选 导语:创始人 回应称,尽管面临困难,达闼仍在正常运营,已通过人员缩减、战略调整和积极 融资来应对挑战。 人形机器人热度一浪高过一浪的当下,这家公司却好像困在了寒冬里。 3月31日,早在2023年估值就已超30亿美元的机器人明星企业——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下 称:达闼)拉响企业发展警报。 综合多方消息称,达闼目前主要面临这些争议问题:广州分公司卖楼、上海总部转租、降薪裁员、 拖欠货款、被执行金额持续走高……每一条似乎都透露着两个字——缺钱。 今日,达闼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晓庆对外回应称:公司还在正常运营,"业务的确遇到很大困 难,为此进行了人员缩减,同时战略调整,聚焦人形机器人和云端大脑等业务,目前正在积极融 资,拓展业务,并努力解决前员工的'欠薪'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达闼曾在2023年7月获超10亿元C轮融资,并相继开启赴美IPO、随后被爆计划赴港 IPO。迈进2024年却骤升异变,达闼从最初的降薪,一步步沿着裁员、"人去楼空"的连锁反应,发 展至今。 期间,达 ...
突遭重创,人去楼空!实探独角兽北上办公室,董事长发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1 17:58
公司现状与调整 - 达闼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达闼)是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独角兽头部企业,由国家首批特聘专家黄晓庆于2015年创立,全球总部位于上海,并在北京、成都等地设立分支机构 [1] - 2023年公司获得超10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但2024年开年遇到很大困难,进行了人员缩减和战略调整,聚焦人形机器人和云端大脑等业务 [1][18] - 公司员工规模从最多时的800多人缩减至150多名正式员工和200多名顾问,主要分布在北京、成都等地 [18] - 上海主要办公楼已人去楼空,欠物业费、管理费、水电费,北京总部办公面积大幅缩水 [4][5][9][11] 欠薪与资金问题 - 2024年1月起公司出现资金困难,陆续有欠薪和裁员,部分员工合同到期不续签或只拿到N的补偿 [17] - 2024年2月月薪1万以上员工只发50%工资,3月开始工资停发,部分分公司裁减一半以上员工 [17] - 公司承认欠薪问题,承诺在一定时间内逐步解决离职补偿问题,并优先解决家庭困难员工问题 [19][22] - 资金困难源于融资未及时到位、银行抽贷、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导致美元基金无法投资等因素 [18][21] 业务调整与融资进展 - 公司战略调整为聚焦人形机器人与云端大脑业务,正在建设天津基地"具身机器人云脑操作系统平台" [18][23] - 2024年实现6亿元收入,2025年2月底待签约和准备签约订单金额达2-3亿元 [30] - 2025年1月与天津津南国投集团签署投资合作意向协议,2月与国华(00370.HK)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在香港成立合资公司 [23] - 3月与松霖科技(603992.SH)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研发配置"灵巧手"的洗护康养功能人形机器人 [24] 行业前景与公司定位 - 公司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处于类似2007-2008年智能手机产业的黎明时期,是进场而非退场时机 [30] - 提出"公版机"战略,定义国内第一个68关节双足人形公版机,计划通过产业链联合生产 [30] - 公司定位为中国科技创新民营企业的缩影和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先行者,承认发展道路存在坎坷但对未来充满信心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