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肩

搜索文档
“毕业照”兴起“国风热”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2 09:00
毕业服饰多元化趋势 - 中国大学生毕业照风格呈现多元化趋势,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毕业服饰成为新潮流,如新中式旗袍、马面裙、簪花等[1] - 电商平台数据显示毕业季期间云肩搜索量同比增长1倍以上,马面裙、旗袍、簪花等品类也有较大增长[1] - 线下照相馆推出多样化套餐服务,包含"校园跟拍""学士服写真""簪花云肩国风毕业照"等,满足个性化需求[1] 毕业服饰消费行为 - 毕业生愿意为专业摄影套餐支付约800元,将独特影像作为毕业礼物[2] - 部分毕业生选择DIY毕业服饰,如东北大花帽案例显示总成本不到50元,具有高性价比[3] - 男性毕业生服饰选择相对有限,市场存在款式单一、风格雷同的问题[3] 毕业服饰行业演变 - 1994年前中国学位服未形成统一体系,1994年国务院确立规范体系后全国高校基本沿用94版设计[5] - 近年来高校开始尝试推出具有本校风格的学位服,反映从统一样式向多样表达的转变需求[5] - 行业面临规范与创新的平衡问题,需兼顾学术庄严与个性化呈现[6] 市场趋势与机会 - 毕业服饰正从仪式着装转变为具有引导力的消费风向标,反映社会对美育和文化内涵的重视提升[7] - 未来产品开发需关注地域特色、男性需求及现代风格与传统元素的融合[3][6] - 价格合理、质地优良的国风服饰存在市场空白,电商平台数据显示相关品类增长潜力[1]
肩头“彩云”之美
人民日报· 2025-06-22 05:47
云肩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演变 - 云肩是中国传统服饰中的经典配饰,原型可追溯至远古时代,隋代敦煌壁画中首次出现现代熟悉的样式,后盛行于贵族并流行民间[2] - 云肩从承载人类对上天崇拜的载体发展为实用美观的配饰,具有御寒防尘功能并增添服装层次感与艺术美感[2] - 云肩造型蕴含丰富文化内涵,如意形、柳叶形、蝙蝠形等传统样式均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 - 云肩与服饰之"礼"密切相关,明代朝廷命妇礼服包含云肩,传统中式婚礼中云肩几乎成为标配[3] 云肩的工艺与设计特点 - 云肩制作运用镶、绲、嵌、贴、补、钉、绘、绣等工艺,符合比例、平衡、韵律、调和、统一五大造型原则[2] - 云肩一般制成两层八片垂云,每片垂云绣有精美图案或经典戏文故事,层叠设计使其随穿戴者动作自然摆动[3] - 云肩在时装设计中可强化服装整体轮廓和肩部造型,凸显腰身并营造"衣冠甚伟"之感[3] 云肩在现代时尚中的应用 - 云肩以全新姿态融入现代生活,设计师结合现代审美和技术将云肩元素融入服饰及文创设计[3] - 云肩作为设计元素多次出现在国际秀场,向世界展示东方美[3] - 高校将云肩引入学位服设计,借助其挺括造型传递庄重感,同时赋予柔和圆润的儒雅之美[4] 云肩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 云肩的发展演化反映了人类探索服饰文明的历程,启发对传统服饰文化传承的思考[3] - 随着文化自信增强,越来越多年轻人热衷穿戴传统文化,云肩成为新中式穿搭的重要元素[4] - 云肩在年轻学子中的流行象征着古老文明与现代生活的美丽邂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体现[4]
厦门工艺美术协会展团:守正创新 “闽”艺生辉
消费日报网· 2025-05-26 11:03
行业趋势与展会价值 - 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作为国家级标杆平台,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是行业展示创新成果、对接资源的重要舞台[1] - 展会汇聚国家级大师作品、产学研对接活动和前沿趋势论坛,为展商提供精准触达专业藏家、跨界合作方及年轻消费群体的高效渠道[1] - 厦门工艺美术协会第五次参展,携千余件作品亮相90平方米展位,涵盖玉石雕、金属工艺、云肩、陶瓷、木雕等非遗技艺及跨界联名新品[1][2] 厦门展团核心理念与创新实践 - 参展核心理念为"守正创新",通过"非遗活化+科技赋能+在地叙事"模式推动传统工艺当代转化[2] - 运用AI辅助和3D打印技术创作工艺品,如熊猫雕刻系列采用圆雕与微雕技法,结合分阶打磨工艺实现黑曜石材质的镜面抛光与原始纹理对比[2] - 云肩作品融合闽南清代刺绣工艺与现代美学,采用新型环保面料替代传统丝绸,使传统云肩转型为现代时尚单品[3] 产品与技术突破 - 熊猫雕刻系列通过材质处理创新(镜面抛光与天然纹理对比)展现立体层次,传递和平友好理念与东方美学意境[2] - 云肩作品对传统吉祥纹样进行现代抽象化处理,保留文化韵味的同时增强流动感与几何美感,符合当代设计潮流[3] 合作与产业化方向 - 重点拓展三类合作:与文旅机构开发非遗体验项目、与设计品牌孵化联名产品、与科技企业共建数字化工艺生态[5] - 目标是通过国家级平台提升闽南非遗IP全国影响力,推动传统工艺从地域文化符号向当代生活美学转化[3][5] 参展筹备与展示策略 - 筹备工作进入收尾阶段,优化展位动线设计以提升观众观展体验[1] - 展品涵盖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融合的跨界新品,强化"厦门工艺"行业辨识度[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