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享平安
icon
搜索文档
从“风险承担者”到“价值共创者”,服务如何重塑万亿平安?
第一财经· 2025-07-28 23:46
行业转型趋势 - 保险业从"比责任、拼价格"的红海竞争转向"产品+服务"模式 构建竞争壁垒[1] - 服务转型使保险从低频接触变为高频互动 同时积累"关系资产"获得资本市场溢价[1] - 行业服务普遍处于初创期 存在竖井式架构导致服务断点 如续保失效投诉增长[9] 公司战略升级 - 中国平安将"三省"理念升级为全集团头号工程 与"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战略深度融合[2] - 通过"金融+生态"模式整合社会资源 形成医疗养老领域的"拼多多+美团"式平台[11] - 2025年推出"添平安"和"享平安"服务体系 覆盖保险保障及体育、教育等生活场景[12] 服务案例亮点 - 全球急速救援实现72小时跨国医疗送返 整合全球资源完成"防、救、用、赔"全链条[4][19] - 医生管家通过摩天轮测评发现脑梗风险 指导客户20分钟内送医抢救[6][26] - 健康管理服务20天完成肺癌术前准备 较常规流程提速50%以上[8][30] - 银行反诈系统10分钟拦截380万元电信诈骗 实现秒级风险响应[29] 生态协同效应 - 整合5万名医生、3.7万家医院、23.9万家药店资源 覆盖国内百强医院[11] - 63%个人客户使用医疗养老生态服务 其客均合同数3.37个 为普通客户1.6倍[15] - 健康管理形成"越健康越优惠"正循环 健康分体系提升客群粘性[15] 财务价值体现 - 医疗养老生态客户客均AUM达6.12万元 为非生态客户的4倍[15] - 服务价值被重新定价 从成本项转为资产项 影响商业模式护城河及增长预期[15] - 健康管理前置降低赔付率 直接释放承保利润并反哺产品迭代[14] 技术赋能成果 - 好车主APP实现20分钟山区救援响应 较行业平均2小时提速83%[20] - 重疾理赔16万元20小时到账 材料简化70%以上[24] - 断点服务机器人3分钟解决贷款逾期 较人工处理效率提升60倍[40]
“拆解”平安多元化:“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得服务者得天下
格隆汇· 2025-07-18 18:35
资本市场表现 - 中国平安A股自4月上旬低点累计涨幅达25%,H股累计涨幅突破38% [3] - 7月18日平安H股一度大涨2.65%,A股站上10日均线开启新一轮攻势 [2] 三重利好共振 政策层面 - 4月8日保险资金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上调,5月7日金融监管总局下调股票投资风险因子10%、新增600亿长期股票投资试点 [4] - 7月11日财政部弱化险资短期收益考核,鼓励权益投资布局 [4] 资金面 - 公募基金业绩基准约束强化带动保险等低配板块修正,主力资金连续增仓保险股 [5] - 当前公募基金对保险股持仓仍处低位,行业估值2025E 0.61-0.93倍PEV、0.99-2.14倍PB [8] 基本面 - 一季度公司归母营运利润379.07亿元(同比+2.4%),寿险新业务价值128.91亿元(同比+34.9%),新业务价值率提升10.4个百分点至32.0% [10] 战略转型逻辑 医疗养老生态协同 - 医疗养老业务作为高频入口带动保险、银行等高毛利金融产品,客均合同数达3.37个(非生态圈用户1.6倍),客均AUM 6.12万元(非生态圈用户4倍) [20] - 覆盖29个科室的5万名医生团队、3.7万家合作医院,居家养老服务覆盖85城超19万客户 [24][25] 三大协同效应 1. **产品协同**:附加健康管理服务降低价格敏感度,退保率下降且件均保额提升 [19] 2. **客户协同**:医养数据反哺金融产品精准匹配,获客成本下降 [20] 3. **风控协同**:健康管理前置降低赔付率,形成"越健康保费越优惠"正循环 [22] 商业模式重构 - 轻资产运营医疗养老,避免资本消耗,边际成本随规模递减 [25] - "添平安"和"享平安"服务体系整合保险保障与医养、文体等场景权益 [25] - 生态价值体现为客户生命周期总价值的指数级放大,非传统分部加总估值逻辑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