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膝关节
icon
搜索文档
Science正刊:麻省理工学院Hugh Herr 教授成为仿生时代领导者!
机器人圈· 2025-07-17 21:40
新型仿生膝盖技术 - 麻省理工学院团队开发出骨整合机械神经假肢,通过神经嵌入设计融合改良的硬组织和软组织,实现神经肌肉信号与关节运动的仿生耦合 [3] - 该技术超越传统依赖截肢肌肉和表面肌电图的控制方法,使假肢运动速度可超越完整生理速度 [3] - 解剖假肢整合被证明是达到甚至超越完整肢体运动能力的必要条件 [3] 技术设计 - OMP采用三层架构:中枢神经运动意图经肌肉电信号传至控制算法,实时驱动动力膝关节输出扭矩 [10] - 骨整合植体中央通道为电缆与能量供应提供保护,消除传统假体套筒对皮肤-电极界面的干扰 [10] - 通过重建残余股直肌与股二头肌为拮抗对,显著增强本体感觉信号,为大脑提供更清晰的关节位置反馈 [11] 性能表现 - 骨整合+肌内电极组在无视觉反馈任务中输出更可区分的肌电信息,目标角度追踪误差显著优于表面电极对照组 [14] - 拮抗-肌内电极构型使假膝循环频率超过健侧生理极限,揭示"削弱惯性+增强感觉"带来的超生理潜能 [16] - 步行实验显示直驱膝关节能补偿假体惯性,实现与健侧接近的摆动动力学,最高行走速度达到或超过术前水平 [17] 多模态任务表现 - 在静态障碍穿越中骨整合组几乎零失误,而传统套筒用户因冲击伪影导致肌电失真和膝关节误动作频发 [20] - 楼梯测试中受试者能用"步-步"模式升级为"跨-步"上下楼,显示解剖融合对真实场景灵活性的贡献 [22] - 骨整合组在"所有权"和"能动性"主观问卷评分上显著高于传统组,塑造了"假肢即自体"体验 [23] 技术总结 - OMP平台实现三层功能:直接由肌电驱动仿生膝关节、建立稳固的信息与能量双向通路、恢复接近生理水平的本体感觉 [25] - 两名大腿截肢者改造后在多项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显示高度解剖融合可带来超越健侧的运动潜力 [25] - 该技术提升了假肢"身体现感",为未来截肢手术设计和假肢选型提供了新的自我感知指标 [23][25] 研究人员背景 - 第一作者Tony Shu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背景,研究领域涵盖生物降解纳米材料合成和股骨假体控制 [5] - 通讯作者Hugh Herr是截肢者兼仿生学专家,拥有多项突破性假肢专利包括世界上第一款动力踝足假肢 [7][8] - Herr团队30年来发表120多篇论文并拥有100多项专利,被《时代》杂志称为"仿生时代领导者" [8]
2025年中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判:老年人骨质疏松等骨科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对骨科植入医疗器械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4-16 09:07
行业规模与增长 - 中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2020年367亿元增长至2023年548亿元,2024年达592亿元 [1][10] - 细分领域占比:创伤类38%、关节类32%、脊柱类23%、运动医学类5%、其他2% [12] - 驱动因素包括人口老龄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5.6%)、交通事故增多及健康意识提升 [8][10] 行业产业链 - 上游依赖金属/高分子等材料,部分高端材料仍进口但国产化率逐步提升 [4] - 中游生产集中度高,大型企业主导创伤/脊柱/关节类器械制造 [4] - 下游通过经销商覆盖医疗机构,技术密集和政策驱动特征显著 [4] 竞争格局与重点企业 - 威高骨科产品线最全,覆盖脊柱/创伤/关节/运动医学,2023年营收12.84亿元 [14][17] - 春立医疗专注关节类,大博医疗以创伤类见长,三友医疗主攻脊柱类 [14][15] - 凯利泰布局脊柱微创,爱康医疗创新3D打印关节,2023年三友医疗营收4.6亿元 [14][15][17] 技术趋势 - 进口替代加速,国产器械在创伤/脊柱类性能接近外资,成本优势显著 [19] - 微创手术推动产品小型化,生物活性材料(如陶瓷/复合材料)研发热度高 [20][22] - 智能化植入器械集成传感器,实时监测患者康复数据 [21] 历史发展阶段 - 萌芽期(20世纪初-1949年)外资垄断,起步期(1949-1980s)国产初步发展 [6] - 快速发展期(1980s-2000年)外资进入带动技术升级,2000年后进口替代与市场扩容并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