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驾创新小竹无人车T5
搜索文档
9个月吸金86亿,资本重仓“无人区”
凤凰网财经· 2025-10-30 21:14
行业融资与市场热度 - 2025年无人配送车成为自动驾驶技术落地最迅猛赛道之一,头部公司累计获得约86亿元融资[2] - 新石器完成10亿元C+轮和超6亿美元D轮融资,白犀牛完成5亿元B轮融资,九识智能完成4亿美元B轮融资[2] - 德赛西威、佑驾创新两家智驾供应商于9月发布无人配送车品牌与车型,Momenta也在组建团队进军该市场[2] - 无人配送行业正突破商业化临界点,头部企业有望实现盈利[3] - 佑驾创新预测2026年无人配送行业增量将接近10万台,公开数据预测市场空间约为5000亿元[6] 商业化临界点与规模效应 - 1万台是无人车业务爆发临界点,达到此规模才能形成技术降本、场景验证、规模扩张的正向循环[4] - 新石器和九识智能均已实现1万台车下线交付,新石器上半年实现单月盈利,预计今年营收10亿元,2026年全面盈利[4] - 新石器单月交付量达2000辆,预计年底达3000辆[4] - 1万台占比城配车辆0.05%,意味着走过从0到1阶段,带来成本结构优化、数据反哺算法、场景拓展三方面结构性改变[11] - 新石器创始人称今年行业发展速度是去年的十倍,赛道从研发测试进入规模化商业运营新阶段[11] 成本下降与降本增效 - 无人配送车价格显著下降:新石器X3单车成本从20万元降至7万元,2025款X3裸车价4万元,X6裸车价5万元[14] - 九识智能部分产品价格降至5万元,2025年5月发布的E6价格仅为1.98万元[14] - 山东顺丰投入52辆无人配送车,单车日均运输8万票快件,单票成本下降1.32元,效率提升30%[9] - 新石器在末端配送中单票成本降低0.1~0.2元,白犀牛能为客户降低30%~50%末端配送成本[9] - 无人配送车实现24小时不间断配送,提升频次,解决快递行业车辆使用率低、人员成本高、运力不稳等痛点[9] 新进入者与产品差异化 - 德赛西威推出S6系列两款新品,装载容积6立方米,佑驾创新推出T5(5.5立方米)和T8(8.5立方米)无人车[15] - 佑驾创新预计年底前交付400~500台,明年销量冲击1万台,借乘用车前装量产业务规模使器件采购价降低40%[15] - 德赛西威首次在无人配送车引入全车规级动力电池,将电池寿命质保从5年提升到6年或30万公里[15] - 新进入者强调用车规级质量标准造车,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拉长使用年限摊薄成本[15] 技术挑战与运营体系 - 当前挑战不是能否实现自动驾驶,而是如何在大规模运营中保持稳定,需要算法、算力、数据闭环、车辆规模四支柱协同[17] - 头部快递企业推行轻资产运营模式,降低硬件购置成本,按需支付服务费,引入灵活融资方案降低加盟商初始投入门槛[17] - 行业需要构建完善服务体系,覆盖从算法到合规再到用户体验每个环节,避免陷入价格战[17] 路权挑战与政策支持 - 缺乏全国统一准入门槛和路权管理规则,导致不同地区运营要求差异,增加企业跨区域规模化落地成本[18] - 新石器与九识已取得超200座城市路权,白犀牛拿到近150个城市路权,但每座城市发放牌照数量有限[20] - 佑驾创新探索与深圳邮政、东部公交三方合作模式,盘活公交场站、充电设施等闲置资源降低运营成本[19] - 2023年政策让无人物流车具备上路资格,2024年5月国家邮政局明确支持无人物流车在快递行业大规模应用[19] - 中国邮政公告要集中采购7000台无人配送车[19]
无人配送车半年吸金 35 亿,智驾内卷的受益者
晚点Auto· 2025-09-28 22:31
行业融资与增长 - 2024年无人配送车行业头部公司新石器、九识智能、白犀牛累计获得超35亿元融资 [3] - 行业新入局者增多 德赛西威、佑驾创新两大上市公司在9月发布无人配送车品牌与车型 Momenta也在组建团队 [3] - 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无人配送车保有量超6000台 新石器和九识均设立2024年交付1万台的目标 [4] - 新石器2024年9月宣布第1万台下线交付 组建全球首个万台规模无人配送车队 预计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年交付目标 [4] - 佑驾创新预测2025年行业增量将接近10万台 [4] 产品形态与场景演进 - 行业聚焦末端配送中从快递网点到接驳点或驿站的场景 目的地与行驶路线相对固定 配合高精地图实现点对点全无人运输 [5] - 产品形态从2-3立方米小车迭代至5立方米及以上大车 5立方米无人车装载空间比中型面包车更宽敞 [5] - 应用场景从快递拓展至即时物流(货拉拉/滴滴货运)及生鲜、医药等城市配送 形成车辆复用网络效应 [6] - 新石器2024年9月快递行业销量占比降至70%-80% 非快递场景占比30% 预计2025年非快递场景增速将超快递并可能占销量超50% [6] - 德赛西威"川行致远"S6装载容积6立方米 佑驾创新T5装载容积5.5立方米 T8达8.5立方米可应用于工业物流场景 [6] 成本控制与技术降本 - 乘用车智驾竞争带动技术外溢 激光雷达价格下降 智驾技术路线更清晰 人才从L4自动驾驶公司流向无人配送车行业 [9] - 新石器通过减少传感器数量降本 从多激光雷达方案转变为12颗摄像头+1颗激光雷达方案 [10] - 白犀牛将算力芯片减少至单颗Orin芯片 佑驾创新第二代车采用2颗地平线J6M芯片+速腾聚创激光雷达+四维图新P-BOX系统 [10] - 佑驾创新凭借乘用车供应链优势 同样器件采购价较非乘用车背景对手低40% [8] - 行业推动车规级标准 佑驾创新要求无人车至少三年寿命以摊薄成本 采用全车规级器件和商用车底盘方案 [8] 商业模式与价格竞争 - 行业普遍采用整车销售/租赁或面向大B客户的定制化开发两种商业模式 [11] - 针对小B和散客市场 整车加5年维护费用售价已降至15万元以下 [11] - 九识2024年5月将整车起售价压至1.98万元 月FSD服务费1800元起 5年使用价格12.78万元起 [12] - 新石器2024年6月推出首付888元限时优惠 9月又推零首付零利息48期分期方案 整车11.55万元起含终身免费FSD [12] - 价格战旨在培育市场 但投资人担忧低毛利和现金流压力影响长期盈利 [12] 运营效率与规模化挑战 - 单个城市规模效应显著 运营100台车成本仅比10台车增加两倍多 单车运营成本可摊薄70% [13] - 佑驾创新策略是在重点城市最短时间投放300-500辆无人车 [13] - 新石器推动无人车自主采图降低地图采集成本 九识发展轻图路线但仍未完全摆脱高精地图 [13] - 远程接管响应速度在1分钟内 客户可通过APP或客服远程挪车 服务费包含保险和事故责任 [13] - 路权问题仍是短期扩大规模的阻碍 虽政策支持但车辆仍处测试阶段 每城市牌照数量有限 [14][15] 政策环境与市场接受度 - 2023年国家层面出台政策鼓励无人配送车准入与上路试点 主要城市推出本地测试与商业示范管理办法 [15] - 国家邮政局加快无人车规模化应用 2024年9月中国邮政集中采购7000台无人配送车 [15] - 新石器与九识已取得超200座城市路权 白犀牛取得近150个城市和地区路权 [15] - 当前客户多为尝鲜者 许多客户观望担心政策保障不足 政策放开需循序渐进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