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修护次抛精华
icon
搜索文档
风波中的可复美:囤货积压、达人离场
经济观察报· 2025-07-03 18:52
核心观点 - 可复美胶原棒2.0因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争议导致销量大幅下滑60%-70% [1][5][11] - 公司2024年"6·18"GMV排名近三年首次下滑且未公布销售数据 [7][19] - 控股股东计划增持不低于2亿港元以稳定股价 [29] 产品与销售 - 胶原棒2.0日均销量从200盒暴跌至每周几盒 [1][11] - 28支装液体敷料价格从115元/盒跌至80元/盒 [13] - 京东旗舰店原价379元/盒的胶原棒2.0现批发价仅150元/盒 [2][10] - 抖音"6·18"销售额2.16亿元中5月24日后仅占29.2%(0.62亿元) [18] 渠道影响 - 带货达人数量较"双十一"减少50%至400余人 [16] - 头部主播贾乃亮自5月23日起停带可复美产品 [16] - "电商货"渠道占公司线上直销渠道112.5%增幅 [28] - 批发商库存积压导致每盒亏损10元以上 [10][11] 市场表现 - 抖音美妆排名从第9跌至第13 天猫从第12降至第16 [19] - 股价较历史高点87.1港元下跌近40%至54.7港元 [24][30] - 2024年营收45.4亿元占公司总营收82% [3] - 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52.8% 净利润43.5% [23] 公司应对 - 承认检测标准存在局限性但否认虚假宣传 [12] - 管理层称"6·18"损失可控且维持2025年目标 [8][22] - 控股股东已增持5350万港元并计划再增持2亿港元 [29] - 小红书博主透露品牌方曾组织删评 [18]
华熙、巨子两大美妆巨头“开战”背后,到底谁在说谎?
南方都市报· 2025-06-25 21:19
行业标准与检测方法争议 - 巨子生物承认现有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及标签标识存在局限性,需联合科研机构优化重组胶原蛋白定性定量检测方法[1][2] - 行业争议焦点在于检测方法差异:大嘴博士采用HPLC氨基酸定量法测出胶原蛋白含量0.0177%,巨子生物第三方检测采用LC-MS/MS定性+双缩脲法定量,结果显示含量>0.1%[6][7] - 化妆品中重组胶原蛋白检测复杂度高,因基质含多种干扰成分且添加量低,目前缺乏国家统一标准,专家建议参考医疗器械标准YY/T 1849-2022等方法学验证[9] 公司竞争与市场动态 - 华熙生物与巨子生物产品线高度重合,次抛精华等功效型护肤品为直接竞争品类,双方矛盾公开化始于6·18市场争夺战[10][13] - 华熙生物2024年营收53.71亿元(同比-11.61%)、净利润1.74亿元(同比-70.59%),护肤板块收入25.69亿元(同比-31.62%)[14] - 巨子生物2024年营收55.39亿元(同比+57.07%)、净利润20.62亿元(同比+42.06%),市值一度突破920亿港元但争议后跌至545亿港元[14][16] 技术发展与行业影响 - 巨子生物计划逐步公开原料与成品关键技术参数及质量控制数据,并参与国家标准制定以推动产业规范化[5] - 华熙生物指责市场炒作"透明质酸过时论",认为资本推动题材切换导致资源向重组胶原蛋白倾斜[14] - 双方争议暴露重组胶原蛋白行业检测标准滞后问题,可能加速国家统一检测方法的建立[1][9]
股价跌超60%,巨子生物首次承认胶原蛋白检测存在局限性
观察者网· 2025-06-25 20:14
公司股价表现 - 巨子生物6月25日港股开盘跌超5 8% 前一日收盘价为53 9元/股 涨幅5 27% [1] - 近一个月内巨子生物股价累计跌幅超64% [5] - 5月24日检测报告公布后 公司市值单日蒸发近120亿港元 [7] 产品技术争议 - 巨子生物首次承认其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的质量标准 检测方法和标签标识存在局限性 [1] - 美妆博主检测显示明星产品"可复美"胶原蛋白含量仅0 0177% 低于国家0 1%标准 [7] - 公司自检结果称含量均大于0 1% 并委托第三方复检 [7] - 博主二次复测结果仍为0 02% 但相关账号随后遭平台禁言 [8] 行业竞争态势 - 华熙生物发文质疑资本市场炒作"透明质酸过时论" 暗指巨子生物 [7] - 华熙生物自曝持有博主公司32 4%股权 将其纳入生态成员并提供支持 [7] - 巨子生物指控华熙生物"颠倒黑白" 技术争议升级为资本对决 [7] 市场销售影响 - 巨子生物"可复美"在天猫618预售首日排名第3 首波销售期跌至第12名 [8] - 该品牌在抖音平台彻底消失于榜单 [8] - 华熙生物主力品牌夸迪从天猫护肤榜前20消失 [8] 机构观点 - 美银证券将巨子生物目标价从92 7港元下调至79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8] - 机构认为造假争议是销售排名跳水的关键诱因 [8]
可复美再塌房,巨子生物急渡劫
36氪· 2025-06-13 17:11
医美行业概况 - 中国医美消费渗透率从2020年3.2%增至2025年5.8%,对应超8000万医美消费者 [1] - 医美术后修复赛道中,可复美凭借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占据主导地位,竞品敷尔佳、修丽可难以替代 [1] 可复美产品争议事件 - 5月24日博主"大嘴博士"质疑可复美精华中重组胶原蛋白添加量不足0.02%,涉嫌造假 [3][6] - 华熙生物公开支持该博主并施压巨子生物公布检测结果,双方存在股权关联使事件复杂化 [6] - 巨子生物回应称委托三家机构检测显示重组胶原蛋白含量超0.1%,但检测方法差异引发二次质疑 [7][8] - 6月5日公司股价单日暴跌8.7%,市值蒸发超60亿港元,较5月高位累计下跌35% [8][25] 历史成分风波 - 4月有消费者投诉使用可复美"械"字号敷料后脸部肿胀,检测发现含未标注的EGF成分567pg/ml [10][12] - EGF在化妆品中被禁用,但械字号产品存在成分披露豁免条款,公司否认添加并获协会检测背书 [17][18] - 事件导致消费者对械字号产品滥用风险警觉,部分用户转向妆字号产品 [19]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巨子生物2024年营收55.39亿元(同比+57.2%),净利润20.62亿元(同比+42.1%),增速领跑行业 [25] - 研发费用率仅1.9%,显著低于同行华熙生物6.8%、锦波生物10.89%,销售费用激增72.5%至20.08亿元 [27][29] - 早期依赖分级经销模式(创客云商),后转型直销但销售费用高企 [28][29] 行业竞争格局 - 华熙生物5月起连续发文指控巨子生物通过券商研报贬低透明质酸技术,引发行业商战猜测 [5] - 可复美械字号产品面临监管风险,妆字号产品面临国产平替竞争压力 [22] - 短期依赖用户粘性维持份额,长期需应对竞品蚕食市场风险 [27]
质疑可复美造假的美妆博主微博被禁言,华熙生物巨子生物股价都在跌
观察者网· 2025-06-13 16:34
社交媒体争议事件 - 美妆博主"大嘴博士"微博账号被禁言 抖音相关视频下架 其声称视频系被恶意举报而非主动删除 [1] - "大嘴博士"质疑可复美产品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仅0.02% 未达中国化妆品标签规范0.1%下限 且未检出必需氨基酸甘氨酸 [5] - "大嘴博士"同时批评可复美"Mini小分子胶原蛋白"宣传概念涉嫌夸大科学事实 [5] 公司回应与行业竞争 - 巨子生物发布声明否认指控 称自检三批产品胶原蛋白含量超0.1% 第三方复检结果为0.2%-0.22% [8] - 华熙生物发布声明支持"大嘴博士" 其参与投资的私募基金与郝宇博士相关公司有共同投资关系 [8] - 华熙生物声明中"如果你们想要一个'商战'"言论被解读为暗指巨子生物 [8] - 行业人士指出争议本质是两大医美巨头在成分路线上的竞争 华熙专注玻尿酸 巨子主打重组胶原蛋白 [8] 市场表现与战略布局 - 巨子生物上市后市值达华熙生物两倍以上 显示资本市场更青睐重组胶原蛋白路线 [8] - 华熙生物2022年通过收购益而康生物进军胶原蛋白领域 同年发布多类型胶原蛋白产品 [9] - 争议事件导致两家公司股价下跌 6月13日巨子生物市值645亿港元 华熙生物市值253亿元 [11] 博主背景信息 - "大嘴博士"本名郝宇 香港大学化学博士 曾任欧莱雅科学传播工作 但各平台认证工作经验年限不一致(14-20年) [5]
食饮吾见 | 一周消费大事件(5.31-6.6)
财经网· 2025-06-06 18:46
佳隆股份 - 公司酱油业务按计划推进,预计下半年上市 [1] 巴比食品 - 4、5月份华东区域门店订货额中位数同比转正,闭店率稳定 [2] - 设立宠物食品子公司,与"派特鲜生"达成供应合作,计划逐步投入资源拓展宠物食品赛道 [2] 牧原股份 - 5月销售商品猪640.6万头,同比增加30.42%,其中205.0万头销售给子公司 [3] - 商品猪销售均价14.52元/公斤,同比下降6.44% [3] - 商品猪销售收入122.58亿元,同比增长26.93% [3] 海天味业 - 董事会审议通过H股全球发售及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相关事宜 [4] 温氏股份 - 实际控制人调整为温鹏程等十人,合计持股794,385,625股,占总股本11.94% [5] - 新《一致行动协议》约定未来七年内持续有效 [5] 白象食品 - "多半"产品为110-120克面饼大份量产品,"多一半"为100克面饼产品 [6] - 将尽快调整"多半"产品包装以避免消费者误解 [6] 巨子生物 - 四家检测机构检测结果显示可复美产品真实添加重组胶原蛋白,含量均大于0.1% [7][8] - 可复美胶原棒2.0已开始迭代上新,1.0版本因售罄陆续下架 [7][8] *ST人乐 - 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起始日为6月13日,预计最后交易日为7月3日 [9] - 退市整理期15个交易日,首个交易日无涨跌幅限制,此后每日涨跌幅限制10% [9] 胖东来 - "红内裤"案件涉事博主发布道歉视频,表示服从法院判决并向公司道歉 [10]
“商战”波及股票?检测结果发布后,巨子生物股价“狂泻”!
南方都市报· 2025-06-05 20:14
巨子生物检测争议事件 - 巨子生物公布可复美胶原棒1.0检测结果,确认产品含重组胶原蛋白且含量均大于0.1%,但未平息争议[1][4] - 检测采用两种方法:LC-MS/MS定性分析胶原蛋白存在,双缩脲法定量检测含量[4][5] - 检测涉及4家机构交叉验证,但被质疑方法不一致(未用质谱法定量)且缺乏交叉验证[1][5] 市场反应与股价影响 - 检测结果公布后,6月5日巨子生物股价单日暴跌8.7%,市值蒸发超60亿港元(从713亿港元降至652亿港元)[1][4] - 自5月20日以来,公司市值累计蒸发268亿港元(从920亿港元高点缩水近1/3),与华熙生物公开质疑时间点吻合[7][10] 行业竞争与商战背景 - 争议被行业高管定性为"商战",华熙生物与巨子生物在6.18旺季直接竞争市场份额[2][10] - 华熙生物5月16日发文暗指巨子生物夸大胶原蛋白优势,并点名券商研报为其背书[7][10] - 华熙生物6月1日公开支持质疑者"大嘴博士",其关联公司为华熙生态成员[9][10] 行业标准问题 - 争议暴露重组胶原蛋白行业缺乏统一检测标准,不同机构方法差异导致结果可比性存疑[6] - 国家药监局2025年将启动化妆品重组胶原蛋白检测方法行业标准制定[6]
“胶原蛋白”之争:莫让科学探讨沦为无意义口水战
新京报· 2025-06-05 12:44
胶原蛋白争议事件 - 巨子生物旗下品牌可复美被质疑重组胶原蛋白精华添加量仅为0.0177%,公司回应检测结果显示含量大于0.1% [1] - 争议起源于美妆博主"大嘴博士"的打假视频,随后华熙生物公开声援打假行为 [1] - 华熙生物与巨子生物被视为医美行业两大巨头,分别代表玻尿酸和重组胶原蛋白技术路线 [1] 行业竞争态势 - 事件演变为两大医美头部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被解读为技术路线之争 [1] - 双方在舆论场展开激烈交锋,互相指责对方"水军运营"和"恶意竞争" [2] - 争议过程中科学准则被忽视,检测报告和机构立场出现反复矛盾 [2] 行业监管与规范 - 医美行业长期存在证照不全、虚假宣传、信息不透明等问题 [3] - 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强化医美行业监管 [3] - 事件反映出行业标准不清、营销边界模糊等深层问题 [3] 消费者与行业影响 - 消费者权益在争议中被忽视,关注焦点应是产品合格性而非企业口水战 [2] - 企业间的公开争执对医美行业整体社会形象造成伤害 [3] - 事件可能成为推动行业规范、厘清技术标准的契机 [3]
历时12天巨子生物披露检测结果,检测结果无盖章、无签名疑点重重
搜狐财经· 2025-06-05 10:18
巨子生物检测结果披露 - 公司委托4家检测机构对重组胶原蛋白产品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但未披露机构名称 [2] - A、B、C三家机构通过不同方法交叉检验,确认可复美精华液中重组胶原蛋白含量均大于0.1% [2] - D机构验证聚谷氨酸钠不影响双缩脲法检测结果 [2] 检测报告争议 - 公司仅提供部分检测结果截图,未包含检测机构名称、盖章或签字 [3][4] - 试验报告显示蛋白质含量为0.20单位,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方法 [4] - 市场质疑检测方案科学性,认为结果存在疑点 [4][5] 市场反应与第三方回应 - 大嘴博士颜究所质疑检测报告缺乏透明度,提出4点疑问 [5] - 公司股价盘前跳水,截至发稿时每股报65.45港元,跌幅1.8% [5]
“大嘴博士”郝宇发文质疑巨子生物最新检测报告:为什么没有检测机构的名字和盖章?
新浪科技· 2025-06-05 09:31
6月5日,美妆博主"大嘴博士"郝宇质疑巨子生物可复美产品的争议有了新动态。今日早间,郝宇在其公 众号发布《详细解读巨子疑点重重的检测结果》,质疑巨子生物出具"这种拼图式的嫁接报告"。并表 示,"为什么没有检测机构的名字和盖章?" 昨日晚间,巨子生物在可复美官方微博发文称,此前委托多家权威检测机构对争议产品的检测结果出 炉,可复美相关产品中真实添加重组胶原蛋白成分,不存在网传的"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行为。 巨子生物称,针对可复美 Human-like重组胶原蛋白肌御修护次抛精华(可复美胶原棒 1.0),其在四家 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结果均显示"确认产品中含有重组胶原蛋白""重组胶原蛋白含量同样大于0.1%"。 巨子生物还表示,各渠道可复美胶原棒1.0也因为售罄而陆续下架,目前部分渠道仍有库存持续销售, 不存在网传的"悄悄下架"一说。 郝宇表示,"这个检测报告打开以后,有一种开盲盒套组的感觉,没有任何一个检测机构的报告可以说 明问题,但组合起来以后,似乎又能说明自己合格了。" 他提到,"这种拼图式的嫁接报告,估计水军们也都看傻了。为什么不用一机构一方案,然后让不同的 检测机构做交叉验证,而是4家机构拼在一起凑成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