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子集成电路
icon
搜索文档
硅光子技术与激光器集成进展(下)
势银芯链· 2025-10-16 16:11
微转移打印(μTP)技术概述 - 微转移打印是一种由伊利诺伊大学研究人员于2004年开发的新型集成技术,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印章将微米级薄膜器件从源晶圆转移至目标晶圆[2] - 该技术通过选择性蚀刻牺牲层释放预制器件,能够以大规模并行方式进行高对准精度集成,单个打印周期仅需30-45秒,确保高吞吐量[3] - 此集成方法无需修改硅光子集成电路后端工艺流程,允许在不同材料器件紧密集成于公共基板前进行预制和预测试,并可重复使用III-V族基板以降低成本[3] 微转移打印技术研发与商业化进展 - 微转移打印技术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欧洲INSPIRE项目从2021年至2025年3月专注于其晶圆级集成的商业化,旨在单一平台上结合InP光子学和SiN光子学[5] - INSPIRE项目联盟汇聚了埃因霍温理工大学、imec、Smart Photonics、X-Celeprint等机构,推动微转印技术投入市场[5] 单片集成技术对比 - 单片集成依赖硅上III-V单晶材料生长,但硅与III-V材料晶格失配显著(GaAs/Si为4%,InP/Si为8%),导致晶体缺陷影响激光器可靠性[6] -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报告了在量子点器件中应用单片方法的成功案例,并通过直接异质外延和选择性区域外延在硅上制造激光器取得进展[6] 不同III-V on Si集成技术对比 - 微转移打印在集成密度、III-V材料使用效率、吞吐量和成本方面具优势(集成密度高、材料使用效率高、吞吐量高、成本低),但成熟度仍处于研发阶段[7] - 与传统混合集成/倒装芯片、异质键合相比,微转移打印具有后端工艺兼容性,适用于定制化应用[7] - 外延生长技术虽在III-V材料使用效率方面非常高且成本低,但可能需前端工艺兼容,同样处于研发阶段,适用于大批量应用[7] 行业会议与产业推动 - 势银与甬江实验室计划于2025年11月17-19日举办异质异构集成年会,主题为聚焦异质异构技术前沿,旨在推动宁波及长三角地区先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9] - 会议将围绕多材料异质异构集成、光电融合、三维异构集成、光电共封装、晶圆级键合等前沿技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9]
AMD收购硅光芯片公司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29 09:15
收购事件概述 - AMD宣布收购硅谷初创公司Enosemi,该公司专注于光子集成电路开发,旨在加速AI系统共封装光学器件发展 [1] - 交易财务条款未披露,Enosemi成立于2023年,拥有16名员工和11名投资者 [1] - Enosemi产品包括集成光电探测器、TIA和数字控制芯片组,并提供定制硅片服务 [1] 技术价值分析 - 光子集成电路将激光器、探测器和调制器等光学元件集成在单芯片上,利用光子传输数据,具有高速和低功耗特性 [1] - 共封装光学器件可提供更高带宽密度和更佳功率效率,是系统架构的变革性进步,支持高级AI工作负载需求 [2][4] - Enosemi团队在光子集成电路量产和出货方面有卓越记录,其技术将增强AMD在光子学和共封装光学解决方案的能力 [2][3] 战略布局意义 - 此次收购是AMD快速发展AI战略的关键一步,此前已整合Xilinx、Pensando、Silo AI、Mipsology和ZT Systems等公司 [2][3] - 收购将帮助AMD构建从基础芯片到系统级集成的全栈AI能力,结合其CPU、GPU和自适应SoC技术优势 [3][4] - 行业趋势显示AI提供商正转向全栈转型,类似英伟达和英特尔的策略,AMD通过此次收购强化竞争优势 [2] 行业应用前景 - 光子集成电路在高速数据传输、传感和光学计算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涉及医疗、汽车和通信等行业 [1] - 随着AI模型复杂度提升,对更快更高效数据传输需求增长,光互连技术成为极具吸引力的发展路径 [4] - Enosemi曾与Jabil合作开发先进封装工艺技术,显示其在产业链中的技术整合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