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应链指数矩阵

搜索文档
最新发布的《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及指数矩阵显示——技术创新驱动作用越发显著
经济日报· 2025-07-18 06:05
全球供应链发展态势 - 全球基础设施联通水平持续提高,铁路、机场、港口等传统基础设施及5G、算力等新型基础设施呈现明显上升态势 [1] - 技术创新驱动作用显著,增强现实、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成熟,碳捕集与封存、智能电网等绿色低碳技术加快推广,推动供应链数智化、绿色化 [1] - 2018年至2024年全球供应链指数矩阵的4个指标值均上升,显示经济全球化趋势延续,供应链向更高效、更具活力方向发展 [3] 中国对全球供应链的贡献 - 中国通过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开放合作、发展新质生产力及增强金融服务效能,为全球供应链注入确定性 [2] - 已累计绘制17种重要产品(如无人机、AR眼镜、人形机器人等)的全球供应链图谱,清晰展示上中下游分布及各国政策 [2] - 指数矩阵作为公共产品,为研判供应链现状及未来走势提供依据,体现中国贸促会的前沿研究投入 [2] 全球供应链韧性挑战 - 2018-2024年韧性指数上升幅度小于其他指数且波动大,显示供应链内在质量不稳定,易受不利因素影响 [3] - 当其他指数下降时韧性指数同步下降,表明供应链安全性和稳定性面临较大挑战 [3] - 需通过高效基础设施网络、开放规则、互利政策、创新环境及普惠金融体系来增强韧性 [3] 技术及产品供应链图谱 - 报告聚焦无人机、AR眼镜、人形机器人、水电、大豆和葡萄酒6类产品的全球供应链分布 [2] - 供应链图谱归纳了国际组织及主要经济体的相关政策,以及中国的创新实践案例 [2]
全球供应链报告与指数发布:技术创新推动全球供应链数智化发展
新京报· 2025-07-16 22:32
全球供应链发展现状 - 全球供应链整体发展趋势向好但韧性相对脆弱 [1][6] - 基础设施联通水平持续提高包括传统基础设施和5G算力等新型基础设施 [2] - 国际经贸规则更加侧重全球供应链包容发展发展中国家主导或参与新签多双边经贸规则 [2] - 主要经济体政策注重提升供应链韧性水平但部分存在保护主义倾向 [2] - 技术创新驱动全球供应链进入数智化绿色化新阶段如增强现实生成式人工智能碳捕集等技术 [3] 中国供应链贡献 - 中国通过补链延链多元布局效率提升为全球供应链合作注入确定性 [2][3] - 中国持续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新质生产力 [3] - 中国增强全球供应链金融服务效能推动供应链提质升级 [3] 全球供应链指数矩阵 - 指数矩阵包含促进指数连接指数创新指数韧性指数四大指标 [4] - 促进指数2018-2024年增长至271基础设施联通度技术升级创新度多双边规则影响度为主要拉动因素 [5] - 连接指数2018-2024年增长至156供应链内部要素连接度发展环境因素上中下游连接度共同拉动 [5] - 创新指数增长至216创新投入创新活动创新环境共同拉动 [5] - 韧性指数增长至122供应链恢复能力预防能力拉动但抵御能力拖累 [5] - 促进指数连接指数创新指数年均增速高于韧性指数韧性指数2022年起连续两年下降2024年未恢复至2021年水平 [5] 全球供应链发展建议 - 需打造高效联通的基础设施网络为供应链稳定运行提供硬件保障 [7] - 应坚持开放包容多双边规则通过对话协商解决贸易争端 [7] - 需制定互利共赢供应链政策摒弃保护主义思维促进多元化布局 [7] - 需营造更具活力创新发展环境促进创新要素跨境自由流动 [7] - 需完善普惠安全金融服务体系保障供应链安全运转 [7]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将开
中国化工报· 2025-06-20 09:56
链博会概况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将于7月16日至20日在北京举办 [2] - 设置先进制造、智能汽车、绿色农业、清洁能源、数字科技、健康生活和供应链服务"6链1展区" [2] - 将发布《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北京倡议》 [2] 参展情况 - 650多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涉及7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 [3] - 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占比超过65% [3] - 境外参展商占比35%,其中欧美参展商占境外参展商50% [3] - 美国参展商数量比上届增长15%,60%是世界500强企业 [3] - 连同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实际参展商达1200家 [3] - 100余家境外机构确认组团来华观展洽谈,比上届增长30% [3] - 20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确认组团参会 [3] 展会亮点 - 预计展期将有超过100项首发首秀首展,比上届增加10% [3] - 首次设置创新链专区 [3] - 首发全球供应链指数矩阵 [3] - 首次举办"链博首发站"新品发布活动 [3] - 首次发布各链条和展区可视化产业图谱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