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碳化硅功率柜
搜索文档
不止度电成本 更供产业红利 中国风电用“价值包”赋能全球绿色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11-05 06:05
出口表现与产业升级 - 中国风电机组2024年出口量同比跃升71.9%,2025年上半年出口增速超20% [1] - 行业出海模式正从单纯“卖设备”向“赋价值”转变,通过技术标准制定、本地化产能合作和全生命周期服务构建全球生态网 [1] - 技术进步显著降低了度电成本,使风电开发能够突破地理限制,应用于低风速、高海拔、深远海等各类地形区 [1] 技术产品创新 - 金风科技推出覆盖海陆全场景的新一代Ultra系列产品矩阵,可实现智能发电模式 [1] - 远景能源全球首发伽利略AI风机,将人工智能深度植入能源装备 [1] - 禾望电气推出行业首款全碳化硅功率柜,展示产业技术引领力 [1] 海外市场战略与本地化 - 海外市场需求不仅限于具有价格优势的设备,更希望复制中国产业链的成功经验,以拉动当地就业和技术升级 [2] - 金风科技海外销售收入的约50%来自非风机业务,涵盖物流、安装、服务等环节 [3] - 海外项目对企业一体化能力要求更高,物流成本较高,且安装及配套道路改造工程常被纳入整机供货范围 [3] 本地化实践与能力构建 - 在巴西市场,金风科技在建立总装厂基础上,加大力度开发本地供应链,为当地高端装备制造环节“补链” [3] - 为实现成本可控的本地化,公司邀请巴西企业来华对标学习,并派遣中国专家团队赴巴西协助提升效率 [3] - 斯凯孚提出“本土化三要素”:服务团队本地化、供应链本地化、ESG落地本地化,建议中企重构商业模式、发展本土人才、构建品牌影响力 [4] 长期发展策略 - 行业将践行长期主义视为赢得海外市场的核心策略,市场开拓需“耐得住寂寞”,避免为抢占市场而过度承诺 [4] - 供应链在内的本地化能力的挖掘被视为实现“走进去”和“走得稳”的关键 [2][4]
CWP2025新品首发引领全球风电新风潮
中国能源报· 2025-10-22 18:14
文章核心观点 - 北京国际风能大会展示了中国风电全产业链的技术实力,近千家企业参展,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风电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大功率、智能化、场景化三大方向 [1] - 整机及核心部件企业发布了多款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创新产品,推动行业向高效、高价值发展 [1] 整机企业技术突破 - 金风科技发布交易型风机,可从被动发电升级为根据电价波动主动调节发电模式,设计运行寿命延长5年,预计使项目全生命周期收益率提升2%—2.5% [3] - 远景能源发布全球首个伽利略AI风储一体机,深度融合风机、储能与AI能源大模型,以集成投入实现协同价值 [5] - 明阳智能发布全球首款50MW风电机组,采用双机头设计,风轮直径290米,适用于大于40米的深远海并具备抗台风能力 [7] - 运达股份展示16—18兆瓦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海鹰",样机已实现近一年平稳并网运行 [7] - 三一重能发布SI-242系列陆上全场域适配机型,功率横跨5.6MW—12.5MW,可承受极限风速高达63m/s,覆盖超低风速到高风速全场域 [8] - 东方电气新一代风电产品获设计认证,陆上平台适配6.X-10兆瓦,海上平台适配12-18兆瓦功率等级 [9] - 中国中车展示"风光储氢"绿色多元技术及AI+风电一体化解决方案,构建高效智慧能源生态 [11] - 电气风电展示多个标杆示范案例,包括绿电制氢就地消纳示范项目及漂浮式风渔融合示范项目 [13] - 中船科技发布H220平台陆上风电机组与H305-20MW海上风电机组,并发布全球最高200米级钢混塔筒 [15] - 华锐风电发布SL6250/230新机型,具备高可靠性、高智能性、高收益性特点,获权威认证 [17] - 兴蓝风电签署协议推进"双机头一浮体"漂浮式风电解决方案,旨在以更低单位成本服务深远海规模化部署 [19] 核心部件创新 - 禾望电气全球首发全碳化硅功率柜,为行业首款All SiC产品,功率密度提升38%,开关频率达6 kHz,单个功率单元1.1MW/1.26MW [20] - 洛轴展示全球首台16MW海上风电主轴承及适配18MW机组的轴承,采用自主研发表面无软带淬火技术 [23] - 盘古智能全球首发液压马达偏航系统,以液压马达驱动替代传统电机传动,解决偏航减速机断齿故障 [25] - 特变电工新能源发布TSVG6.0产品,设备容错率提升50%,整机各功率模块温差小于5℃,满足55℃极热环境下满载运行 [27][28] - 万勋科技发布风机运维「洗·测·涂」多合一迅捷作业平台,基于大疆无人机实现一机多能,覆盖清洗、检测、喷涂等四大场景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