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飞4.0
搜索文档
华厦眼科(301267):持续发展消费眼科,推进“内生+外延”战略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08 19:4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市值2094亿人民币 较当前市值有253%的上涨空间 [1][8] 核心观点 - 公司持续推进“内生增长+外延并购”发展战略 厦门眼科中心25H1实现收入464亿人民币(+22%) 净利润133亿人民币(+127%) 净利率提升269个百分点至2865% [8] - “眼病诊疗+消费眼科”双轮驱动战略 25H1屈光项目收入789亿人民币(+1375%) 占总收入369% 毛利率提升023个百分点至5521% [8] - 公司2025H1实现营业收入2139亿人民币(+431%) 归母净利润282亿人民币(+620%) 费用率改善 销售费用率下降083个百分点至1287% 管理费用率下降022个百分点至1152% [8] - 下调盈利预测 预计2025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95亿人民币(原预测1208亿人民币) 新增2026-2027年预测为556亿人民币和623亿人民币 对应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54%、124%、120% [8] 财务数据与预测 - 2025H1营业总收入2139亿人民币(+43%) 2025E/2026E/2027E预测分别为4407亿人民币(+94%)、4898亿人民币(+112%)、5433亿人民币(+109%) [7] - 2025H1归母净利润282亿人民币(+62%) 2025E/2026E/2027E预测分别为495亿人民币(+154%)、556亿人民币(+124%)、623亿人民币(+120%) [7] - 2025H1毛利率452% 2025E/2026E/2027E预测毛利率分别为444%、446%、447% [7] - 2025H1 ROE为48% 2025E/2026E/2027E预测ROE分别为80%、83%、87% [7] 业务发展 - 截止25H1 公司已开设64家眼科专科医院和67家视光中心 2024年成功收购成都爱迪眼科医院 成为拥有“双三甲”眼科医院的眼科连锁 [8] - 公司实施“1236”战略发展目标 包括打造1所世界知名眼科中心 管理200家眼科医院和视光诊所 布局海外市场 建设6家区域眼科中心 [8] - 25H1眼视光项目收入514亿人民币(+342%) 毛利率下降455个百分点至4177% 白内障项目收入431亿人民币(-733%) 毛利率提升033个百分点至3736% 眼后段项目收入277亿人民币(+552%) 毛利率下降257个百分点至3873% [8]
爱尔眼科20250911
2025-09-11 22:33
**涉及的公司与行业** * 公司为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专注于眼科医疗服务[1] * 行业为中国眼科医疗行业 涵盖屈光手术 白内障手术 医学视光三大核心业务领域[2]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中国眼科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2020年至2025年屈光手术 白内障手术 医学视光市场增速预计分别为28% 10% 15%[2] * 各项治疗率远低于发达国家 2021年中国每千人屈光手术量仅0.7 美国为2.6 韩国为3.8 中国角膜塑形镜渗透率仅1.3 香港台湾地区有5至10倍提升空间 中国白内障手术率(CSR)在2018年为2662 印度为5800 美国为12000 中国目标值为3500[3][4] * 爱尔眼科在疫情和消费环境变化下仍保持增长 屈光业务过去四年复合增速约15% 白内障业务受益于外延机构贡献实现两位数增长[5] * 公司通过分级连锁 一城多院和地区集中模式构建核心竞争力 提升患者覆盖率和资源配置效率 形成有机立体网络[3][21] * 视光业务受益于近视防控普及率提升 保持21%的复合增速 今年上半年增长15%[6] * 疫情对行业产生负面影响 包括经营节奏打乱 消费信心不足和客单价下降 但2025年上半年客单价已显著回升[7][9][10] * 术式升级和新产品导入推动客单价提升 全飞4.0价格定为18800元 比3.0提升约30% 全飞Pro定价25800元[11] * 人口结构长期支撑需求 未来15至20年中国55岁以上人口将从4亿增至6亿 屈光手术目标患者群体(15-39岁)数量稳定在约4亿人[12] * 公司三大支柱业务前景乐观 屈光占收入40% 白内障占25% 视光占28% 预计未来10-15年稳定增长 白内障业务有望实现行业复合增速15%左右[13][14] * 公司积极推进海外扩张 港澳台及境外收入保持约15%复合增长 占上市公司总收入比重从3%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3% 长期目标占比30%[24] * 公司商业模式独特 采用内生外延双轮驱动 体外还有200多家医院将在未来3~5年陆续注入上市公司[25] * 地市级及县级医院潜力巨大 例如衡阳爱尔成立21年 实现2亿元收入 6000万元净利润 净利润率达30%[27] * 公司通过合伙人计划等机制管理医生资源 绑定利益并加速新院盈利[26][28] * 预计2025年公司能达到10-15%的增长 对应估值水平约30倍[33] **其他重要内容** * 集采和DRG支付标准改革带来的价格压力已基本出清 下半年白内障手术量预计回升[2][5] * 行业供给呈现先扩张后局部出清态势 2024年和2025年新建眼科医院和诊所数量显著回落 设备装机量也从2025年起回落[16] * 公司学术能力强劲 集团77%的医院在当地屈光手术量排名前三 25-40岁患者占比快速提升[18] * 非核心医院增长强劲 2025年上半年爱尔非核心医院增速达两位数 占总收入85% 华夏占78% 普瑞占54%[19] * “1+8+N”战略助力老院发展 但新物业投入导致核心老院利润率一过性降低[20] * 截至2025年中报 公司全球拥有976家医院 其中内地807家(上市公司境内355家医院 240家门诊部及并购基金旗下212家) 港澳台及境外169家[17] * 公司院龄结构年轻 63%的上市公司医疗机构和70%以上的集团医院开业在5年以内 仅6%的医院超过10年 处于快速爬坡阶段[23] * 并购基金模式对专家吸引力大 核心医生专家通过持股平台可获得高额收益[29] * 历史上公司估值提升主要来自于业绩兑现和并购基金模式[30] 近年估值受行业舆情 疫情 竞争加剧和外部需求疲软影响[31] 但目前处于较好的左侧布局位置[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