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基金

搜索文档
“1岁工作、22岁退休”领69万养老金,审计报告披露相关案例
新京报· 2025-06-27 17:56
养老保险基金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 审计发现25省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存在各类问题金额601.61亿元,涉及挪用、骗取、不当支出等行为 [1] - 有297.43万名重点人群漏保脱保,包括23省的47.7万名困难群体和灵活就业人员应保未保,21省的249.73万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缴费补贴应补未补 [1] - 13省将406.26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挪用于"三保"支出、偿还政府债务等 [2] 专项债和国债资金挪用情况 - 92个地区挤占挪用地方专项债651.8亿元,主要用于"三保"、偿还国企债务等 [2] - 13省违反规定将2023年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中的57亿元挪用于偿还贷款本息、"三保"或非国债范围项目 [2] - 4省将2024年发行的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中的70.6亿元挪用于"三保"或其他项目支出 [2] 民生资金挪用情况 - 110个县侵蚀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补短板"资金40.89亿元,用于偿还政府债务、平衡预算、修建教师办公楼等 [3] - 16省175个县截留挪用惠农补贴41.64亿元,用于偿还政府债务、发放公职人员工资等,拖欠农户补贴资金平均1年,最长9年 [3] 养老金全国统筹执行问题 - 22省未按全国统筹要求清理"小政策",导致不当增加基金支出责任187.53亿元 [4] - 9省在国家统一待遇项目清单外自行保留"取暖费"等16个待遇项目,多支出养老金167.23亿元 [4] - 20省违反规定将统筹前不符合条件的26.36万人在统筹后增加的59.41亿元待遇支出全部由基金买单,导致多支出20.3亿元 [4] 中介和个人违规行为 - 16省的90家中介通过伪造材料帮助2万多名条件不符人员违规参保,预计形成基金支出损失1.15亿元,中介获利400万元 [5] - 25省的2.83万名职工通过虚假病历或篡改档案提前退休,违规领取养老待遇5.19亿元 [5] - 山西蒲县疾控中心一职工篡改档案14处,"1岁工作、22岁退休"后累计领取养老金69万元,同时在新单位工作取酬 [5]
中国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现状与前景展望
平安证券· 2025-06-17 10: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中国三支柱养老保险基金及社保基金投资运行良好,各支柱呈现差异化特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业绩好,社保基金投资业绩优秀,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投资偏保守,个人养老金起步晚且产品风险偏好不强;未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扩大委托投资比例,二、三支柱产品风险偏好有望提升以强化养老储备功能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收益率良好 - 基本养老保险是覆盖面最广的制度,2012 年前结余主要留各地,2012 - 2014 年试点后推广委托投资,目前委托投资规模稳步扩张、收益率良好 [4] - 投资方式留存吃息为主、委托投资为辅,结余分地方留存和委托投资两部分,前者传统、后者较新;留存部分注重资金安全,可投银行存款或国债,委托投资侧重保值增值,可投境内多种金融资产;以留存为主、委托投资为辅,委托规模稳步增长 [5][10][12] - 投资收益留存部分平均收益率 2% - 3%,与 1 - 3 年期国债收益率相当,委托投资部分年均收益率 5.00%,超年均保底收益率 2.12 个百分点;2023 年起风险基金独立运营,投资稳健,2023 年投资收益率 2.41% [18][20][25]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配置多元,业绩优秀 - 资金来源财政性拨入与投资回报并举,累计财政净拨入 1.14 万亿元,累计投资收益 1.68 万亿元,年化收益率 7.36%;财政拨入以一般公共预算拨款、彩票公益金和国有股减转持为主,拨出较少 [27][31][34] - 投资方式直接投资和委托投资相结合,政策要求投资范围广,通过多文件规定和调整;实践中委托投资占比近 70%,投资区域以境内为主,境外投资占比 11.5%,未达 20%政策上限 [37][40][43] 两个年金:市场化运营,配置偏保守 - 企业年金自 2000 年试点,采用委托投资模式运营,投资限于境内和中国香港市场,资产类别丰富;截至 2024 年资产规模 3.61 万亿元,年化投资回报率 6.17%;含权益类计划为主,投资收益率略高;固定收益类资产是主要投资品类,投资风格偏保守 [48][50][57] - 职业年金起步晚,2019 年部分开始市场化运营,投资范围和资产类型与企业年金类似;截至 2024 年末投资运营规模 3.11 万亿元,2020 - 2024 年年化投资回报率 4.42% [61][62] 个人养老金:起步阶段,发展仍待观察 - 发展历程处于资金积累起步阶段,2022 年试点,2024 年全国推行;采用完全积累制,有缴费上限和税惠政策;开户数稳步增长但增速下滑,缴费热情冷淡,缴费人数占比约 30% [63][64][66] - 投资方式产品类型多样但风险偏好不强,可投储蓄存款等;截至 2025 年 5 月 25 日有 1026 只产品;银行理财类以稳健型为主,基金类以中风险产品为主,中高风险产品多为指数基金,风险偏好有提升空间 [69][70]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金融与财务管理系教授杨长汉:养老基金是天然的“长期资金、耐心资本”
财经网· 2025-05-28 12:33
资本市场新"国九条"政策要点 - 国务院提出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完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政策,提升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投资灵活度 [1] - 六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方案,优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制 [1] - 养老金持续入市可提升投资收益缓解财政压力,优化资本市场结构,促进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形成 [1] 养老基金投资战略意义 - 养老基金投资是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耐心资本、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 [1] - 养老基金可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长期资金,形成"养老基金赋能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反哺社保民生"的良性循环 [2] - 养老基金具有期限长久、体量庞大、收益稳健等特点,是天然的"长期资金、耐心资本" [3] 养老基金规模与业绩 - 2023年底全国社保基金资产规模达30145.61亿元,累计投资收益16825.76亿元 [5] - 2001-2023年全国社保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为7.36% [5] -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全国社保基金进行市场化投资,企业年金等个人养老金投资周期长达30年以上 [3] 养老基金资产配置方向 - 全国社保基金在股票市场和未上市权益市场并重投资,扩大对战略新兴产业、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的配置 [5] - 养老基金对上市权益资产实际投资比例一般在10%-20%,政策许可上限为40%,非上市股权资产投资比例可逐步放大到30% [12] - 投资方向应加大对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的布局 [13] 养老基金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 - 提供长期稳定资金,符合科创投资的长时间周期偏好 [6] - 通过多元化投资分散创新风险,严格筛选标的提高投资成功率 [6] - 引导社会资本、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领域集聚 [7] - 作为机构投资者帮助企业加强公司治理,增强创新动力 [7] 优化养老基金投资的建议 - 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原则,平滑短期风险 [9] - 适当降低货币类和固定收益类资产比例,提高权益类资产比例至政策上限 [10][12] - 通过直接股权投资、私募基金、国家大基金等多渠道投入科技创新 [13] - 完善长周期考核体系,建立三年以上业绩考核机制 [15] - 加强全面风险管理,运用金融衍生品对冲投资风险 [15]
机构风向标 | 吉比特(603444)2024年四季度已披露前十大机构持股比例合计下跌1.75个百分点
新浪财经· 2025-03-28 09:10
机构持股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27日共有46个机构投资者持有吉比特A股股份合计持股量达1081.4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01% [1] - 前十大机构投资者合计持股比例为14.56%较上一季度下跌1.75个百分点 [1] - 前十大机构投资者包括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社保基金1102组合等 [1] 公募基金持股变动 - 本期较上一期持股增加的公募基金仅1个为平安低碳经济混合A持股占比小幅上涨 [2] - 本期持股减少的公募基金共3个包括华夏中证动漫游戏ETF等合计持股减少占比达0.47% [2] - 新披露的公募基金共8个主要包括融通慧心混合A等未再披露的公募基金共47个包括中欧互联网混合A等 [2] 社保基金与外资动向 - 本期社保基金持股增加的仅1个为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社保基金1102组合持股增加占比达0.17% [2] - 外资基金中仅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增加占比达1.04% [2]
养老防儿,「有钱不能让儿子知道」
36氪· 2025-03-02 21:42
以下文章来源于南风窗 ,作者何国胜 南风窗 . 冷静地思考,热情地生活。 "养老防儿"的现象会越来越普遍。 文 | 何国胜 编辑 | 向由 来源| 南风窗(ID:SouthReviews) 封面来源 | IC photo "隐匿"存款、"假装借贷"、通过他人向子女"哭穷"、悄悄购买高额养老保险基金······ 2025年回乡调研时,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硕士生赵珂发现,家乡的父辈们身上,出现了这些有异于常规认知的现象。 长久以来,"养儿防老"的理念根植于传统乡土社会,而现在,不少父母开始主动规避子女对自身养老资源的"侵占"风险,"养儿防老"变成了"养老防 儿"。 赵珂告诉南风窗,"养老防儿"与传统观念中的"养儿防老"截然不同,它指的是老人在处理自己的财务时,选择隐瞒真实的经济状况,不让子女知晓自己 的存款,并将这部分存款视为自己的养老和医疗等对应费用。 当子女因经济困难向他们借钱时,老人们也会选择隐瞒真实的经济状况,声称自己没钱。即使选择帮助子女,也会采取极为隐蔽的方式,如声称他们所给 的钱是向他人借来的。 这不是赵珂孤立的发现,2022年初,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现在"50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