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增额寿险
icon
搜索文档
“996工作制”“职场内卷”催生保障需求,95后首超85后成互联网购险主力军
华夏时报· 2025-05-29 15:40
宏观经济与保险业发展 - 2024年中国GDP首次突破130万亿元达到134 9万亿元同比增长5 0%带动保险业复苏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 7万亿元同比增长5 7% [2] - 近六成消费者家庭年保费超8000元76%计划未来两年调整保险配置并增加预算储蓄险投资占比近三成保险成为第二大财富管理工具 [2] 95后保险消费特征 - 95后对心理健康担忧比例近半数远超其他年龄段主要焦虑源于职场压力和生活意外风险如交通事故职业疾病及重大疾病 [3] - 95后线上购险率达84%首次超越85后成为线上购险主力偏好通过线上渠道完成全流程购险 [4] - 六成95后配置意外伤害险和重疾险近五成投保人寿保险财产险门急诊险及宠物险持有率显著高于整体人群 [5] - 近七成95后为父母配置保险通过"社保+商保"组合应对集中养老压力体现家庭责任意识 [5] 保险行业趋势与产品创新 - 房地产投资降温仅2%消费者增加房产投资29%转向储蓄型保险20-30岁高收入群体为主力推动"保障+财富管理"功能演进 [6] - 储蓄型保险受政策支持(国十条3 0)满足保障和财富传承需求无风险利率下行及居民财富积累推动长期资金配置需求 [7] - 创新型年金险增额寿险优化流动性收益率与保障组合提升财富管理竞争力长期收益确定性对冲利率风险 [8] - 行业增长逻辑转向客户深度经营产品升级及线上渠道建设互联网渠道成为重要增长动力 [8] 专家观点与行业方向 - 互联网保险实现线上线下渠道比肩数字技术重构产品设计提升销售效率与保障意识普及 [5] - 保险防御性金融工具价值凸显产品设计锁定长期养老现金流对冲市场波动 [8] - 保险公司需提升产品创新与资产端管理能力满足综合保障与财富管理需求 [8]
人身险预定利率最快三季度下调,长期险保费或上涨、投资者收益下降
广州日报· 2025-05-08 23:29
人身险预定利率调整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公布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2.13%,较现行上限2.5%低37个基点 [1][2] - 若下一季度研究值仍低于2.25%,将触发调整机制,三季度预定利率或直接降至2% [2] - 调整机制规定:当在售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连续2个季度比研究值高25个基点及以上时,需在2个月内完成新产品切换 [2] 重疾险影响分析 - 预定利率下调将导致长期险保费上涨,重疾险受影响显著 [3] - 少儿重疾险保费涨幅预计高于成人产品,因保险期间更长导致复利效应更显著 [3] - 产品形态可能向简化保障责任或"必选+可选"组合方向调整 [3] 储蓄险收益变化 - 增额寿险现金价值与预定利率直接挂钩,利率从2.5%降至2.0%将显著降低长期收益 [4][5] - 趸缴100万元增额寿险案例显示:持有40年现金价值减少近48万元(从247万元降至199万元) [5] - 分红险保证收益将下降,但可能通过增加权益投资提升实际分红收益 [6] 行业应对策略 - 传统险产品竞争力将因利率下调而减弱,分红险销售优势凸显 [5] - 建议消费者参考保险公司历史分红实现率,结合专业顾问建议进行配置 [6]
人身险营销体制迎变革
经济日报· 2025-05-06 06:01
人身保险行业个人营销体制改革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个险渠道曾是我国保险行业增长的中坚力量 鼎盛时期代理人数量逾千万名 但传统模式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1] - 传统个险营销模式依赖"人海战术" 形成金字塔式组织结构 忽视人力资源质量积累 市场饱和后"人多出单"难以为继 [2] - 预定利率持续下行 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降至2.13% 较年初2.34%明显下降 传统寿险产品吸引力降低 [3] 监管政策与改革方向 - 监管明确推动代理人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落实"报行合一" 压缩高佣套利和自保件等灰色操作空间 [2] - "报行合一"机制要求产品定价假设与实际经营成本一致 佣金支付需与预算、精算测算、考核结果相匹配 [3] - 监管提出保险销售人员由"销售员"转型为"保险销售顾问" 强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实施长期服务机制 [5] 头部公司转型实践 - 中国人寿、泰康人寿等推动"增优计划" 从传统增员转向培养高产、专业型代理人队伍 [5] - 泰康HWP模式将保险顾问、医养顾问、理财顾问三重角色合一 服务中高净值客户全生命周期需求 [6] - HWP团队客户留存率和保费贡献率明显高于传统模式 通过体验式活动衔接养老需求与保险产品 [7] 渠道格局变化 - 银保渠道呈现快速增长 中国人保2024年银保渠道原保费收入511.6亿元 同比增长4.3% [9] - 中国人寿2024年银保渠道总保费762.01亿元 首年期交保费187.76亿元 续期保费占比60.76% [9] - 新华保险2024年银保新业务价值达25亿元 增速高达516% 与国有大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9] 中介渠道发展 - 中介渠道凭借货比三家的优势 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大童保险坚持专业导向发展路径 [10] - 大童DRM风险管理师提供整体风险解决方案 注重个性化、差异化服务 优化理赔流程 [10] - 中介渠道与医疗、救援、科技等行业深度融合 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11] 行业未来展望 - 保险销售从"拉保单"迈向提供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职业化、专业化是唯一出路 [4] - 改革虽阵痛明显 但将推动行业走向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11] - 未来胜出企业将是能实施专业化转型 真正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公司 [11]
养老防儿,「有钱不能让儿子知道」
36氪· 2025-03-02 21:42
核心观点 - "养老防儿"现象逐渐取代传统"养儿防老"理念,父母通过隐匿存款、假装借贷等方式防范子女侵占养老资源 [3][6] - 代际财产认知错位导致家庭矛盾:老人视存款为救命钱,子女视为可继承财产 [21] - 孝道文化衰落叠加社会保障不足是现象主因,乡村地区矛盾更突出 [23][27][28] 现象表现 - 老人采取多样化财务隐匿手段:分散银行存款、现金交易、第三方哭穷、虚构借款等 [13][14][15] - 中老年群体自主购买理财健康险比例显著提升,增额寿险客户中老年人占比达80% [17][18] - 保险购买行为呈现隐蔽性特征,多数老人瞒着子女操作以避免资金被挪用 [5][18] 市场变化 - 县域保险市场出现结构性转变:银行降息推动理财健康险需求,3-5年内老年人保险接受度显著提升 [20] - 增额寿险成为主力产品,50-60岁群体构成核心客户群 [18] - 保险销售渠道下沉明显,县城及村镇地区中老年客户成为新增长点 [4][20] 社会动因 - 城镇化加速导致空巢老人增多,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24] - 独生子女政策改变家庭结构,老年人家庭地位边缘化 [25] - 年轻一代面临房贷车贷压力,部分形成"啃老"现象 [5][21] 区域差异 - 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存在断层:城市可依托市场化养老机构,乡村缺乏可持续服务模式 [28][29] - 农村养老成本支付意愿低下,5元早餐(政府补贴2元)仍难普及 [29] - 农民收入水平制约养老服务购买力,形成"有钱不舍得花"的消费特征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