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包覆沥青
icon
搜索文档
恒源碳材料:“焦”通千行,跨界新能源
齐鲁晚报网· 2025-08-14 18:38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聚焦高端碳材料研发生产 核心产品包括电极焦 负极焦 接头焦及其他副产品 产品具备真密度高和热膨胀系数低等优异特性 [3] - 年产30万吨针状焦装置采用X-CokerTM专利技术和两炉三塔工艺 产品质量均匀优质 可替代进口优级产品 [3][5] - 自主研发接头焦产品指标超越国际头部标准 打破高端碳材料长期依赖进口局面 [1] - 全球同行业首创戊烷脱沥青技术 使沥青收率从25%降至10%以下 [1][9] - 以乙烯焦油为基础生产包覆沥青产品 该产品是锂电池负极材料重要原材料 可提升负极材料容量和优化表面特性 [6] 技术研发与创新 - 借助高端碳材料研究院平台 与国内知名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化产学研合作 累计申获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 [8] - 围绕针状焦原料拓展 硅碳复合锂电负极材料 改质沥青 第三代半导体及特种石墨等前沿领域展开联合攻关 [8] - 通过创新技改实现显著效益 包括优化余压余热系统年节约蒸汽43.8万吨 年节约成本约1.05亿元 [9] - 对超临界萃取装置技术改造优化 使装置加工成本从每吨500元降至200元 年节约成本超1亿元 [9] 绿色生产与能效 - 引入总容量6兆瓦光伏发电系统 覆盖面积5万平方米 年发电量约800万千瓦时 年节约电费210余万元 [9] - 光伏系统减少碳排放约5474吨 余压余热系统优化减少碳排放约4万吨 [9] - 绿电系统为生产注入清洁动能 厂房屋顶光伏板年发电量约800万千瓦时 [1] 产品应用与市场 - 针状焦广泛应用于电炉炼钢 锂电池 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 具有金属光泽特性 [5] - 针状焦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关键原料 结晶度高且更易石墨化 能显著提升负极性能 [5] - 产品满足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及动力电池负极材料需求 备受注重稳定性的动力电池厂商青睐 [3][5]
炼化创新考卷如何答?
中国化工报· 2025-07-14 10:02
行业转型方向 - 炼化行业正向减油增化 减油增特 减油增材三个方向转型以解决低端偏多高端偏少的结构性矛盾 [1] - 减油增化需从催化裂解等技术入手增加化工品生产比例 减油增特需增加特种油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比重 减油增材需增加针状焦等高附加值材料比重 [1] - 大宗基础化学品和通用材料不能再增 应在产品差异化高端化上下功夫 重点发展高性能材料高端膜材料和专用化学品 [2] - 企业需适应成品油消费下降趋势 增强高端润滑油及其基础油低硫船燃特种油品等短缺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2] 绿色低碳发展 - 绿色低碳发展对行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通过先进性标准加快装置升级改造和落后产能退出 为先进企业腾出市场空间 [3] - 通过循环经济实现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废催化剂有效回收 废弃塑料物理循环与化学循环 [3] - 需从源头加快能源转型构建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现代能源体系 从过程利用新技术促进节能减排 从尾端发展低成本低能耗安全可靠的CCUS技术体系 [3] - 能源系统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转型 资源利用从油气拓展到二氧化碳生物质及废弃物 年非粮生物质资源超35亿吨 秸秆利用率提升至50%可制千万吨级生物基化学品 [4] - 过程降碳需增加电能应用提升电气化率减少其他能耗 [4] 科技创新应用 - 低碳智慧炼化成为必然趋势 计算流体动力学与人工智能融合开发工业装置模型提升计算速度 [5] - 采用分子炼油策略从分子水平解析石油加工过程 准确预测产品性质优化工艺提升每个分子价值 实现宜烯则烯宜芳则芳宜油则油的生产理念 [5] - 开发分子级反应网络生成技术 在催化重整阶段通过300多个反应路径建模 利用AI快速预测产品分布优化工艺参数 该模型在湖南石化上线使企业效益显著提升 [5][6] - 通过灵活炼油增强产业链柔性实现低成本炼油 采用轻烃转化制乙烷丙烷等技术灵活生产低碳烯烃芳烃等化工原料 [6] - 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灵活度 关注技术路线中间产品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高值化开发 [6] 行业现状数据 - 中国石化和化工行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一位 炼油乙烯聚乙烯产能居世界第一位 [1] - 2024年炼油开工率不足80% 化工产品将进入供大于求状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