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油增化

搜索文档
“黑马”揭阳:如何“炼”成广东石化产业新增长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3 14:52
揭阳绿色石化产业崛起 - 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总规划面积45.6平方公里,已孵化14个石化中下游项目,预计总产值超500亿元[1] - 东粤化学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项目试产成功,为全球首创连续化废塑料化学循环项目[1] - 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投资654亿元,年加工原油2000万吨,生产乙烯120万吨、对二甲苯260万吨[2] 产业布局与项目进展 - 广东石化拥有世界单套规模最大的80万吨/年苯乙烯装置,配套建设30万吨级原油码头[2] - 项目拉动当地约5600亿元规模的中下游产业发展,显著降低粤港澳大湾区化工原料对外依存度[2][3] - 广东石化成品油收率约50%,低于行业标准,已开发17个化工新产品实现炼化一体化转型[3] 产业链协同发展 - 形成"一超多强"产业链格局,吸引巨正源新材料、伊斯科碳四碳五等项目落地[4] - 实施"隔墙供应"模式,如广东石化聚丙烯直接供应邦盛聚烯烃消光膜母粒[4] - 规划建设300万吨/年废塑料化学循环二期三期项目,打造世界首个塑料化学循环基地[6] 区域经济带动效应 - 揭阳GDP增速从2022年-1.3%跃升至2023年7.5%,增速排名全省第一[5] - 构建"一化一海五优特"产业格局,绿色石化与风电为两大支柱产业[5] - 规划2035年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工业总产值达2500亿元,成为广东沿海经济带东翼引擎[8]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广东石化乙烯、芳烃能耗达国内行业领跑水平,成为全球炼化新标杆[3] - 重点发展湿电子化学品特色产业园,服务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需求[7] - 推动从基础化工向高端化工新材料转变,打造"从一滴油到一根丝"全产业链[6][8]
顺酐市场前景艰难
中国化工报· 2025-07-02 11:20
产能扩张 - 2024年顺酐新增产能达125万吨/年,总产能飙升至308万吨/年,较2023年大增68%以上 [1] - 2025年行业仍有超百万吨新产能预期投放,截至5月底新增产能已达45万吨/年,同比增长近15% [1] - 湖北金澳化工等项目投产后,供应面将增加68万吨/年 [1] 市场表现 - 2024年顺酐价格跌至近5年低位,产能利用率降至48%左右 [1] - 2025年1至5月正丁烷法顺酐产能利用率仅为45.72%,同比下降26.76个百分点 [1] - 2025年1至5月市场均价同比下跌4.90%,7至8月价格或刷新全年新低 [1] 需求状况 - 下游产品消费量增速远不及原料供应增速 [2] - 经济放缓冲击终端需求,房地产低迷拖累树脂行业 [2] - 新兴下游BDO增长有限,酸酐类产品普遍供过于求 [2] 出口情况 - 2024年我国顺酐出口量创历史新高 [2] - 2025年前5个月顺酐累计出口量同比增长11.32% [2] - 出口增长对国内市场起到一定泄压作用,但无法根本解决供需矛盾 [2] 行业趋势 - 一体化模式将成为顺酐企业发展主流 [2] - 头部企业通过完善产业链结构降低综合生产成本 [2] - 行业需依靠科技创新持续降低生产成本 [2]
裂解集中投产下的国内石脑油供需
华泰期货· 2025-06-24 20: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2020 年以来中国乙烯产能加速增长,2020 - 2024 年复合增长率 14.3%,2025 - 2027 年近 3000 万吨乙烯装置计划投产,乙烯产能增长带动石脑油需求增长;但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和石脑油流通量限制供应,需求增长需进口补充;外采石脑油的短流程乙烯/PX 装置生产易受冲击,或成影响定价的边际产能 [2][3][8] 各目录总结 前言 2020 年以来中国乙烯产能加速增长,2020 - 2024 年复合增长率 14.3%,2024 年产能 5542 万吨较 2019 年近翻倍;2025 - 2027 年近 3000 万吨乙烯装置计划投产;石脑油裂解法是主要乙烯生产工艺,2024 年底其产能 3793 万吨占比 68%;统计外采石脑油的存量乙烯/PX 装置及 2025 - 2027 年非一体化乙烯装置投产计划,预判石脑油需求增长,需求增长或需进口补充,外采装置或成边际产能 [8] 存量外采石脑油的乙烯装置有 14 套,PX 装置较少 国内约 14 套、合计 1024 万吨石脑油蒸汽裂解乙烯装置未配备常减压产能,以外采石脑油进料为主,满开每年需外采约 3000 多万吨;外采石脑油的 PX 装置较少,如青岛丽东、福佳大化等,因重整装置对原料要求高,市场流通轻石脑油居多,配套重整装置地炼多以其他偏重质原料为主 [11][15] 2025 - 2027 年蒸汽裂解装置密集投产,石脑油需求或将进一步提升 2024 年底 - 2025 年 14 套蒸汽裂解装置投产,产能 1740 万吨,其中 4 套合计 490 万吨装置石脑油需外采,理论外采需求超 1000 万吨;2025 - 2027 年合计投产乙烯裂解项目约 3169 万吨,大炼化及“减油增化”改扩建项目原料多自产,部分民营、合资、外资项目需外采;后续重整产能增长少,2024 年底 - 2027 年约一千多万吨产能释放,九江石化新建装置基本无需专门外采;考虑乙烯产能投放致利润下滑,蒸汽裂解开工率可能下降,或抵消部分石脑油需求增量 [16][17][22] 国内一次加工能力增长受限,需要进口补充 后续新建及改扩建项目预计新增常减压产能 1 亿多吨,但实际一次加工能力增长有限,限制常减压石脑油供应增加;政策要求淘汰 200 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2025 年底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 10 亿吨以内,新投产能或伴随旧产能淘汰;主营炼厂石脑油自产自用,可流通货源增量有限且有进口外采;山东地炼开工率下降,石脑油供应预期萎缩,下游需求也萎缩部分抵消;2022 年以来石脑油供应缺口扩大,2024 年进口量 1215 万吨,2025 年进口量预计提升;海外石脑油供应增长或有限,关注国际地缘变化 [23][26][27] 投产较早的外采石脑油装置可能成为边际装置 未来石脑油资源紧张时,外采石脑油的短流程乙烯/PX 装置生产易受冲击,或成影响定价的边际产能;中国 2010 年以前投产的外采乙烯装置 389 万吨、PX 装置 170 万吨;2023 年日韩有 496 万吨短/中流程 PX 装置、1173 万吨短流程乙烯装置,利润受石脑油价格波动影响大 [32]
中石油副总经理任立新:今年底公司新材料产能将达500万吨
快讯· 2025-06-18 15:10
中石油新材料业务发展 - 公司新材料业务连续三年保持50%的高速增长 [1] - 预计2024年底新材料产能将达到500万吨 [1] - 未来产能目标设定为1500万吨 [1] - 2024年旗下上市公司中国石油新材料产品产量约200万吨 [1] 炼化业务结构调整战略 - 公司正在推进"减油增化"战略,减少柴汽油产出,增加化工产品比例 [1] - 同时实施"减油增特"策略,增加高效特色产品供应 [1] - 这些举措属于公司新一轮炼化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1]
坚定不移推进“减油增化” 推动石化产业转型升级
辽宁日报· 2025-06-11 08:49
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发展 - 省政协主席周波调研盘锦市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走访多家企业包括辽宁锦城石化有限公司、盘锦北方沥青燃料有限公司、宝来利安德巴赛尔石化有限公司 [1] - 在华锦阿美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现场,周波听取项目建设进展汇报,希望加快施工速度早日达产达效 [1] - 在辽宁金发科技有限公司,周波鼓励企业把握产业发展新趋势,提升化工新材料领域竞争力 [1] 企业科技创新与生产性服务业 - 在辽宁中联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周波鼓励企业深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2] - 在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周波了解研究院在化工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等领域的科研成果 [2] 石化产业转型升级 - 周波指出要推进"减油增化",发展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推动石化产业向精细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 [2] - 强调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惠企政策,支持企业做优做大做强 [2] - 要求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利用现代科技强化实时监测预警 [2]
2025石化产业发展大会石化与煤化工论坛指出——一次能源利用从燃料转向材料
中国化工报· 2025-05-06 10:53
能源转型与石化行业趋势 - 全球能源转型推动石油、煤炭从燃料向材料属性转型,带动相关技术与装备突破 [1] - 中国炼油产能过剩,行业需聚焦"减油增化"战略,推动炼化一体化规模化发展,提升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产能 [1] - 行业面临地缘冲突、中东及北美成本优势挤压等外部压力,国内大宗化工品产能过剩风险显现 [1]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原料多元化与技术创新为应对挑战关键,需突破轻烃裂解、原油直接制化学品等技术 [1] - 煤化工产业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开发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 [1] - 煤化工与新能源深度耦合趋势明确,通过绿电替代燃煤锅炉、绿氢优化合成气碳氢比,有望实现零碳排 [2] 装备制造与产业链协同 - 沈鼓集团实现煤化工领域进口设备国产化替代,完成680余套机组交付于大型煤化工及炼化项目 [2] - 行业需强化产业链协同,精准定位市场需求,聚焦核心技术攻关与差异化竞争策略 [2] - 建议依托通用矩阵模型优选高增长、高盈利领域投资项目,创新激励机制激发活力 [2] 新材料与高附加值布局 - 行业需布局生物基材料、高性能聚烯烃等"新赛道" [1] - 国家能源集团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示范性布局一体化产业 [1]
中国石油(601857):归母净利润逆势增长 稳健型央企抗风险能力强
新浪财经· 2025-04-30 18:35
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核心数据 - 2025Q1营业收入7531.1亿元,同比下降7.3% [1] - 归母净利润468.1亿元,同比增长2.3%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465.6亿元,同比增长1.5% [1] - 总经营利润651.8亿元,同比微增0.8% [1] 业务板块表现 油气与新能源/天然气销售 - 油气和新能源业务经营利润460.9亿元,同比+7.0% [1] - 天然气销售业务经营利润135.1亿元,同比+9.7% [1] - 油气当量产量467百万桶,同比+0.7%(原油240百万桶+0.3%,天然气13613亿立方英尺+1.2%) [2] - 天然气销量864亿立方米,同比+3.7% [2] 炼油/化工/销售 - 炼油业务经营利润45.5亿元,同比-34.7% [1] - 化工业务经营利润8.4亿元,同比-26.9% [1] - 销售业务经营利润50.4亿元,同比-25.4% [1] - 炼油化工和新材料业务经营利润率1.9%,同比-0.7pct [3] - 销售业务经营利润率0.8%,同比-0.2pct [3] 价格与成本动态 - 实现油价70.0美元/桶,同比-7.2% [2] - 国内天然气平均售价9.01美元/千立方英尺,同比-3.9% [2] - 单位油气操作成本9.76美元/桶,同比-6.0% [2] 产销量与市场趋势 - 原油加工量337百万桶,同比-4.7% [3] - 汽/柴/煤油产量1154/1240/463万吨,同比-7.4%/-6.7%/-2.3% [3] - 汽/柴/煤油销量1558/1613/506万吨,同比-8.2%/-5.1%/-4.3% [3] - 乙烯产量227万吨,同比持平 [3] - 合成树脂产量340万吨,同比-2.8% [3] - 合成纤维原料及聚合物产量33万吨,同比+17.5% [3] 控股股东动向 - 控股股东计划12个月内增持A股/H股,金额28~56亿元,占总市值0.2%~0.4% [4] 未来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431.33/1543.32/1643.61亿元 [5] - 对应EPS 0.78/0.84/0.90元/股 [5] - 当前PE估值10/9/9倍(基于2025年4月29日收盘价) [5]
中国石油(601857):归母净利润逆势增长,稳健型央企抗风险能力强
民生证券· 2025-04-30 17:2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31.1亿元,同比下降7.3%;归母净利润468.1亿元,同比增长2.3%;扣非归母净利润465.6亿元,同比增长1.5% [1] - 油气业务推动经营利润同比微增,25Q1总经营利润为651.8亿元,同比微增0.8% [1] - 油气价格、成本同步下滑,天然气销量稳步扩张,25Q1油气当量产量467百万桶,同比+0.7% [2] - 成品油市场需求疲软使得成品油产销量和盈利能力有所下降,25Q1原油加工量为337百万桶,同比-4.7% [3] - 化工转型持续推进,减油增化提高附加值,25Q1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均有下降,乙烯产量达227万吨,同比基本持平 [3] - 控股股东增持彰显信心,2025年4月8日,控股股东计划12个月内增持公司A股及H股股份,拟增持金额不少于28亿元、不超过56亿元 [4]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31.33/1543.32/1643.61亿元,EPS分别为0.78/0.84/0.90元/股,对应2025年4月29日收盘价的PE分别为10/9/9倍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 - 2027年预计营业收入分别为2937981/2724280/2595388/2588560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2.5%/-7.3%/-4.7%/-0.3% [5] - 2024 - 2027年预计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64676/143133/154332/164361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2.0%/-13.1%/7.8%/6.5% [5] - 2024 - 2027年预计每股收益分别为0.90/0.78/0.84/0.90元,PE分别为9/10/9/9倍,PB分别为1.0/0.9/0.9/0.8 [5] 各业务情况 - 油气和新能源/天然气销售业务25Q1分别实现经营利润460.9/135.1亿元,同比+7.0%/+9.7%,炼油/化工/销售业务分别实现经营利润45.5/8.4/50.4亿元,同比-34.7%/-26.9%/-25.4% [1] - 25Q1公司实现油气当量产量467百万桶,同比+0.7%;原油产量240百万桶、同比+0.3%,天然气产量13613亿立方英尺、同比+1.2% [2] - 25Q1公司实现油价为70.0美元/桶,同比-7.2%;国内天然气平均销售价格为9.01美元/千立方英尺,同比-3.9%;天然气销量864亿立方米,同比+3.7% [2] - 25Q1公司单位油气操作成本9.76美元/桶,同比-6.0% [2] - 25Q1公司原油加工量为337百万桶,同比-4.7%;汽/柴/煤油产量分别为1154/1240/463万吨,同比-7.4%/-6.7%/-2.3% [3] - 25Q1销售业务的汽/柴/煤油销量分别为1558/1613/506万吨,同比-8.2%/-5.1%/-4.3% [3] - 25Q1炼油化工和新材料业务经营利润率为1.9%,同比-0.7pct,销售业务经营利润率为0.8%,同比-0.2pct [3] - 25Q1乙烯产量达到227万吨,同比基本持平;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原料及聚合物产量为340、33万吨,同比-2.8%、+17.5% [3] 股东情况 - 2025年4月8日,控股股东中国石油集团计划12个月内通过自身及其全资子公司增持公司A股及H股股份,拟增持金额不少于28亿元、不超过56亿元,占公司4月29日总市值的0.2% - 0.4% [4]
东方盛虹20250429
2025-04-30 10:0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石化、新能源新材料、光伏材料、化纤、纺织服装 公司:东方盛虹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经营情况 - 2024 年营收 1376.75 亿元,同比减少 1.97%,归母净利润 -22.97 亿元,经营性现金流 104.75 亿元,同比增长 25%;2025 年一季度营收 303.09 亿元,归母净利润 3.41 亿元,同比增长 38.19%,扭亏为盈。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总资产 2148.05 亿元,归母净资产 345.73 亿元[2][3] - 2024 年原油加工量略超 1600 万吨,石化及化工新材料总产量 1783 万吨,同比增长 13.5%,但受油价波动和下游需求变化影响,炼化盈利水平大幅回落[5] 应对措施 - 调整采购策略,加强产业联动,优化产品结构,丰富高附加值化工品,一季度利润好转[2][6] - 坚持油头、煤头、气头并举战略,自有 1600 万吨炼化装置配套丙烷产能,可匹配 PDH 生产[4][14] 各业务板块情况 - **光伏材料**:2024 年底 EVA 总产能达 50 万吨,2025 年计划再投产 40 万吨 EVA 和 10 万吨 POE 装置,国内表观消费量达 300 多万吨,下游应用广泛[2][7] - **化纤**:2024 年受益于下游纺织服装行业复苏,聚酯长丝业务同比增长 10%,净利润 6 亿余元,主要盈利品种是 DTY,再生纤维产能约 60 万吨,毛利率约 15%,板块毛利率领先同行[2][9][31] - **炼化**:2024 年核心设备满负荷运行,产销顺畅,但盈利水平大幅回落;一季度炼化贡献利润最大,芳烃保持稳定盈利,下游化工品毛利有不同程度提升[5][22] - **斯尔邦**:去年盈利约 7 亿,今年一季度 EVA 产品毛利率表现良好,MMA 产品价格有所回落[34] - **PTA**:业务目前亏损,从产业链一体化战略考虑,期待行业周期好转;2024 年存货计提减值 7 亿元,与同行比例一致[4][17][18] 未来发展规划 - 全面拥抱人工智能,构建 AI 发展战略,推动 AI 在各产业板块融合,搭建智能体应用平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2][10][12] - 顺应行业高端化、数智化、低碳化趋势,夯实核心原料平台,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多元化布局[12] 财务状况 - 2023 年盛虹炼化全面投产后,资本开支高峰结束,2024 年经营现金流超 100 亿元,创历史新高[2][11] - 净有息负债约 700 亿元,利率基本为基准利率[4][19] - 前期多次触发转股价下修情形,董事会暂未下修[4][20]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5 年一季度转固主要是 POSM 项目,今年虹港 EV 剩余两套 20 万吨项目和 PTA 三期项目将陆续转固[16] - 化纤行业受关税战影响,但最近十天订单迅速回升,东方盛虹外销美国产品比例极低,当前库存约一个多月,产销率接近 100%[23] - 2025 年资本开支计划 26 亿元,主要用于两套 EVA 装置、10 万吨 Poe 装置建设和 PTA 三期建设[25] - 去年现金流波动大,折旧提供稳定现金流;今年一季度现金流为负主要因存货变动[26][27] - 原油库存保持合理水平,今年原油价格走低,对成本端有利,公司采购策略谨慎[28] - 公司安排预售和套保措施,套保较为谨慎[30] - 与沙特阿美 4 月进行新一轮谈判,定价问题是重要方面[37] - 核心目标是提高盈利能力以减少债务,现金流主要用于降低负债;若今年盈利,将按证监会规定分红比例执行[38][39] - 一季度成品油毛利有贡献,但扣除消费税后对最终利润贡献不大,4 月情况与一季度无显著变化[40] - 油品通过批发和零售销售,批发占比约 20%,零售中汽油占比不到 1/3,柴油占比约 2/3[41][43] - 今年一季度汽柴油需求同比下滑,汽油下滑 2% - 3%,柴油下滑幅度更大,总体成品油需求下滑约 3% - 4%;减油增化项目需国家发改委审批,暂无新进展[44][45] - 化工原料多元化项目关注关税战对轻烃类原料关税变化的影响[46] - 乙二醇市场竞争格局好转,公司无新扩展计划,按现有 140 万吨乙烯产能设计规模生产[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