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天津银龙预应力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参与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8-01 02:57
投资概况 - 公司参与设立新能源产业基金"天津众源博通新能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总规模9,600万元,其中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出资8,150.4万元,占比84.9% [2][4] - 基金主要投资方向为新能源产业及储能领域相关项目,旨在挖掘创新技术和高增长潜力标的 [4][26] - 基金存续期6年(含4年投资期+2年退出期),可经全体合伙人协商延长 [14][19] 合作方结构 - 普通合伙人/基金管理人为博通创投,注册资本1,000万元,已在中国基金业协会登记(编号P1029316),实控人李小平持股36% [8][9] - 另一有限合伙人为北京泓慧国际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986万元,实控人王佳良,主营能源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 [11][12] - 合作方与公司无关联关系,均非失信被执行人 [9][10][12][13] 基金运作机制 - 投资决策委员会由5人组成(公司推荐1名、北京泓慧推荐1名、博通创投推荐3名),决议需全票通过 [16][30][31] - 管理费标准:投资期1%/年,退出期0.4%/年,延长期免收 [23] - 收益分配采用"先回本后分利"原则,优先返还有限合伙人实缴出资,超额收益部分普通合伙人提取1%-3%分成 [38] - 退出方式包括上市、并购、转让、回购等,执行事务合伙人可灵活选择最优方案 [33] 资金安排与风控 - 首期出资为认缴规模的30%(约2,880万元),后续按项目进度分期缴付 [18][20] - 闲置资金仅可投资银行存款、国债等低风险资产,明确禁止股票期货、房地产等高风险投资 [26][27] - 基金不得举债或对外担保,普通合伙人需对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28][41] 公司战略影响 - 投资目的为抓住新能源发展机遇,通过产融结合提升综合竞争力,但主营业务仍聚焦预应力材料及轨道交通混凝土制品 [43] - 使用自有资金投资,预计不会对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43]
炒股炒成大股东!牛散王新入主江特电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18:57
控制权变更 - 江特电机实控人由朱军、卢顺民变更为王新、朱军,北京伍佰英里科技公司通过受让江特实业集团50%股权实现控制权变更 [1][2] - 王新此前直接持有江特电机5012万股(占总股本2.94%),此次通过股权转让间接持有6960.74万股,并与朱军签署《一致行动协议》成为新实控人 [2][17] - 伍佰英里科技成立于2022年,净资产1500万元且无实际营收,王新旗下核心企业注册资本合计6000万元 [18] 王新持股历程 - 王新自2017年四季度首次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2018年四季度起持续持股至今,完整经历锂业周期 [5] - 2018年四季度至2021年二季度累计增持4400万股,建仓均价约4.55元,其中2020年一季度均价低至3.33元 [10][11][12] - 2021年三季度至2025年一季度减持为主,但持股总量仍增加600万股,2022年三季度持股市值峰值超11亿元 [7][10] 公司经营与行业背景 - 江特电机2021年股价从1.25元涨至32.56元(前复权),但2024年9月最低跌至6.2元,目前股价约8.2元,王新仍有一倍浮盈 [6][12][13] - 公司连续三年亏损,2024年上半年预亏0.95亿-1.25亿元,茜坑锂矿项目进展缓慢导致成本劣势 [20] - 碳酸锂价格接近周期底部(6万元/吨),长期看处于行业低位买点 [13][14] 战略协同预期 - 王新在新能源、超硬材料、人工智能领域有技术积累,与江特电机新能源业务方向契合 [18] - 公司称王新将整合资源提升管理效率,但具体赋能效果尚待观察 [19] - 停产检修宜春银锂锂盐生产线26天,显示业务调整迹象 [20]
ESIE2026全球启幕,黄金展位开放预定
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概况 - 全球规模最大、专业化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顶级储能盛会,被誉为中国储能产业发展风向标 [1] - 自2012年创办至今已成功举办13届,2026年将举办第十四届(ESIE2026) [1][3] - 2025年第十三届展会吸引超20万人次专业观众,线上直播观众达300万人次,汇集近800家国内外参展商及来自50+国家和地区的4000+产业链企业 [3] ESIE2026展会亮点 展览设置 - 展览面积达16万平米,开设六大主题展馆,新增交能融合、智能制造、零碳园区、AI智慧能源管理、氢能全产业链等关键板块 [5][6][7][12] - 沿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硬件设施顶配,构建储能产业生态展示矩阵 [14] 观众与资源 - 预计吸引超20万人次专业观众,其中企业高管、技术研发人员等核心决策人群占比超50% [16][17] - 汇聚50+国能源主管部门、驻华大使馆及国际组织,构建全球化出海通道 [18] 行业活动 - 举办开幕式、高峰对话、院士论坛等系列活动,发布《全球储能市场白皮书2026》及行业权威榜单 [21][22] - 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发电集团等领军企业代表齐聚 [21] 营销与技术支持 - 国家级媒体+垂直媒体+海外媒体立体传播矩阵,触达上亿级行业受众 [30] - PC端+移动端数智化系统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展后持续推送商机 [34][37] 展位与票务信息 展位费用 - 境内企业:中心区域1980元/平米,普通区域1580元/平米,标准展位15000元/个 [44] - 外资企业:中心区域2700元/平米,普通区域2200元/平米,标准展位21000元/个 [45] 展商权益 - 展前:官方平台品牌展示、智能匹配洽谈、专题报道 [46] - 展中:VIP席位、高端论坛优先参与权 [46] - 展后:精准画像数据、线上持续推广、优先参与联盟活动 [47] 门票价格 - 三日通票原价5800元,早鸟票最低3480元(会员6折) [48][49] - 单日票2000元(含午餐及会议资料) [48] 联系方式与往届回顾 - 展务联系人:冯先生、曹先生等4位专属联络员 [50] - 往届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国家级媒体参与 [31][52]
透视上海经济“半年报”: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增长16%
第一财经· 2025-07-26 09:35
上海经济总体表现 - 2024年上半年上海GDP同比增长5.1%,增速与一季度持平,实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目标 [1] -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6%,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1个百分点 [2] - 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6%,金融业增加值增长8.8%,合计对GDP增长贡献率超六成 [5] 工业领域亮点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21.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制造业增长18.1%,电气机械制造业增长13.3%,汽车制造业增长10.2% [2] - 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9.1%,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增长16.0%,其中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分别增长11.7%、12.3%、4.4% [2] - 新能源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2.5%,储能用锂电池产量增长37.6倍,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量增长3.5倍 [3] 科技创新与外资集聚 - 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9.37万件,同比增长12.2% [4] - 上半年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0家、外资研发中心19家,累计分别达1046家和610家 [4][9] - 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23.6%,拉动进出口增长7.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民企工业总产值增长8.8% [8] 服务业与消费市场 - 1-5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1%,人工智能算力相关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业收入增长1.3倍 [5]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其中商品零售额增长2.4%,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7.8%,能效1-2级家电零售额增长63.9% [7]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显效,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零售额增长1.3倍 [7] 投资与外贸表现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2%,工业投资增长19.8%(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投资增长43.0%),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7.9% [7] - 进出口累计增长2.4%,出口增长11.1%,中间品出口增长20.5%,占出口比重达55.3% [8] - 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增长6.1%,邮政业务总量增长17.5%,国际旅游入境人数超410万人次,增长37.6% [9]
四川德阳这一企业实现储能产业飞跃式发展
科技日报· 2025-07-24 21:34
"这条生产线不仅是企业的技术突破,更能推动储能行业的更新迭代。"唐浩然向记者透露,生产线调试正紧锣密鼓推 进,预计年内完成相关验证,为后续产能释放奠定基础。责任编辑:李梦一 相关稿件: "选择德阳投资兴业,既是互相欣赏,也是互相成就。"德阳欣旺达新能源副总经理唐浩然的评价,道出了企业与地方共 生共荣的深层逻辑。在他看来,企业的快速成长得益于国家发展的"天时"——新能源产业正处于发展风口,储能需求持 续攀升;区域优势的"地利"——四川作为国家战略腹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优势显著,德阳作为国家重大装备制造基 地,不仅有完善的产业链和丰富的人力资源,更能依托什邡经开区的配套支撑,实现能源、人力等资源的高效供给;以 及优质软环境的"人和"——德阳、什邡两级政府从项目落地到生产运营的全周期支持,为企业提供了坚实后盾。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正在推进的一条核心生产线,有望重塑行业格局。据介绍,该生产线由德阳欣旺达与储能头部集成 商联合开发,量产后将产出目前行业容量最大的储能产品,主要应用于储能集装箱等场景,目标是成为下一代储能产品 的标杆。 科技日报记者 刘侠 实习生 郑好 7月24日,在位于四川德阳什邡经开区的德阳欣旺达新能 ...
威力传动总裁常晓薇辞职 公司上市以来业绩连降,去年扣非净利大跌1700%
深圳商报· 2025-07-17 09:58
人事变动 - 公司总裁常晓薇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总裁职务,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工作已平稳交接,由董事长李想代行总裁职责[1] - 常晓薇未直接持有公司股票,通过员工持股计划间接持有14,300股(占总股本0.0198%)[1] - 公司选举陈永宁为职工董事,陈永宁现任总裁助理兼总裁办公室主任,通过员工持股计划间接持有18,450股(占总股本0.0255%)[1][2] 公司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03年,主营业务为风电专用减速器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风电偏航减速器、风电变桨减速器[2] - 公司于2023年8月9日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6.191亿元、5.532亿元、3.452亿元,期间降幅分别为10.65%、37.60%[3]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6826万元、4120万元、-2955万元,期间降幅为39.64%、171.72%[3] - 2024年扣非净利润同比大降1704.76%,由2023年的725.5万元下滑至-1.164亿元[3] - 2024年风电齿轮箱营收同比降近四成[3] - 2024年减速器销售量同比下降41.54%,生产量同比下降38.47%,库存量增加47.56%[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1亿(同比+284.46%),净利润-1,754.55万元(同比-125.71%)[3] 经营策略 - 公司将深耕新能源领域和传动装备制造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4] - 建设完整、高效、精益的供应链体系,推进成本控制及数字化转型[4] - 优化产品结构和服务质量,确保产能满足市场需求[4]
260名硕博人才扎根荆门掇刀 亿纬动力引智赋能新能源产业高地
中国发展网· 2025-07-16 22:47
人才引进与培养 - 亿纬动力近期引进260名大学生,其中215名为硕博人才,显著提升公司人才结构 [1] - 硕博人才将直接投入新能源新材料研发、智能制造和经营管理核心岗位 [3] - 公司现有硕士735人、博士17人,此次大规模引进旨在满足当前发展需求并为未来5-10年技术储备布局 [3] 公司发展现状 - 亿纬动力厂区从1个扩展至12个,产值突破400亿元 [3] - 投资105亿元的超级储能工厂一期已投产,二期加速建设中 [3] - 公司储能电池、动力电池销量稳居行业前列 [3] 行业机遇与人才吸引力 - 锂电行业正值爆发期,亿纬锂能作为头部企业吸引人才与其研究领域高度契合 [3] - 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催生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 [3] - 人才集聚将为企业在新能源赛道持续领跑筑牢根基 [3] 人才政策支持 - 博士入职可享10万元住房补贴和15万元人才津贴,硕士可享6万元住房补贴和6万元人才津贴 [2] - 政企联动提供一站式服务,涵盖住房补贴申请、档案转接、职称申报、子女入学等 [2]
道氏技术上半年净利润预计同比翻倍 铜钴业务释放业绩弹性
证券时报网· 2025-07-16 10:52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1月—6月净利润为2 20亿元—2 38亿元,同比增长98 77%—115 03%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 00亿元—2 18亿元,同比增长108 56%—127 33% [1] - 业绩增长主因包括海外业务拓展、阴极铜产能提升、钴产品毛利率上升以及应收账款周转加速 [1] 业务运营 - 海外业务板块持续拓展,阴极铜产能同比提升,带动产销量增长 [1] - 钴金属市场价格上涨推动钴产品毛利率提升 [1] - 公司在刚果(金)布局铜钴资源开发与冶炼,阴极铜在当地直接销售,钴中间品自用 [1] - 钴原料储备充足,铜钴业务在涨价周期中具备较强业绩弹性 [1] 战略投资 - 公司拟以香港佳纳有限公司为投资主体,在刚果(金)设立Dowstone Copper Mining,投资建设年产30kt阴极铜湿法冶炼厂项目 [2] - 项目投资总额预计不超过1 65亿美元(约11 83亿元人民币) [2] - 项目选址刚果(金),利用其铜钴资源富集区优势,保障原料供应稳定性和安全性 [2] 项目效益 - 年产30kt阴极铜湿法冶炼厂项目将扩张公司生产规模,增强战略资源板块生产能力 [2] - 借助湿法冶炼工艺和当地资源禀赋,实现原材料采购及加工成本有效控制 [2] - 项目投产后可快速释放产能,匹配市场需求,提升公司在全球铜钴市场的竞争力与份额 [2]
追随电价市场化改革之路 探寻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
期货日报网· 2025-07-14 08:53
新能源电价市场化改革 - 2025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136号文",宣布新能源产业进入全量入市、市场定价阶段,6月1日为存量与增量项目分水岭,存量项目保留保障性电价,增量项目电价由市场供需决定 [1][2][3] - 改革前新能源电价经历三个阶段:政策补贴时代(固定电价)、"保量保价"时代(85%电量按燃煤基准价收购)、全量入市时代(100%市场化交易)[2] - 截至2024年底新能源装机规模达14.1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40%以上,首次超过火电成为第一大电源 [2] 行业影响与挑战 - 市场化改革导致新能源企业收益模式改变,从固定电价转向波动电价,增加收益不确定性 [3] - 建立场外差价结算机制应对电价波动,当市场价低于机制电价时电网补差价,高于时扣除差价,稳定企业收益预期 [3] - 短期阵痛将淘汰技术落后产能,长期倒逼企业转向技术创新和度电成本控制,推动行业从政策依赖型向市场竞争型转变 [5] 储能行业变革 - "136号文"取消强制配储要求(原需配置装机规模10%-20%的储能),结束行政推动模式 [6] - 政策转变促使储能行业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寻求市场化配置,以经济价值为核心驱动力 [6] - 过去强制配储导致低效设备闲置,取消后有望优化储能资源配置效率 [6] 新能源角色转变 - 新能源需逐步摆脱对火电调节的依赖,通过储能设施、虚拟电厂等技术提升出力可控性 [7] - 要求新能源提升发电预测精度和运营管理水平,承担主力电源责任 [7] - 风电光伏度电成本较2010年下降超60%,已具备与煤电平价竞争能力 [2] 市场基础条件 - 全国电力市场交易规模突破5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62% [2] - 绿电交易和现货市场规则完善为全量入市创造先决条件 [2]
「最年轻」的985大学,出了两个中国首富
36氪· 2025-07-13 15:42
新能源汽车与锂电池行业 - 2023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2024年新能源汽车出口超2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 [4] - 中国锂电池行业70%研发人员来自中南大学,被称为行业"黄埔军校" [10][11] - 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1995年创立公司,早期镍镉电池占全球40%份额,2003年转型造车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 [14][16] - 中南大学校友创办的锂电相关上市公司超30家,包括比亚迪(6588亿)、容百科技(306亿)、格林美(382亿)等 [19][39] 中南大学学科优势 - 冶金工程全球排名第2、矿业工程全球第1,材料科学ESI全球前1‰ [35] - 国家能源金属资源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为国内最大新能源材料研究平台之一 [36] - 校友控股上市公司超110家,新能源相关占30家,数量媲美清华北大 [38] - 培养两位中国首富:比亚迪王传福(2009年)、三一集团梁稳根(2011年) [39][40][41] 校友回湘投资效应 - 湘商回归工程累计引资近2万亿元,2024年新注册企业1670家,到位资金超6000亿 [50][51] - 比亚迪在湖南布局四大基地总投资超400亿,带动产业链集聚,2024年湖南新能源汽车产量98.7万辆全国第5 [59][64][66] - 钠能时代等校友企业回湘投资,如30亿元产业化基地项目 [68][69] - 湖南省GDP十年实现2万亿到5万亿"四连跳",新能源产业贡献显著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