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Mate 60系列

搜索文档
荣耀启动A股IPO辅导,下半年连发新品拉升出货量
搜狐财经· 2025-06-27 13:52
公司IPO进程 - 公司正式启动A股IPO进程 在深圳证监局完成上市辅导备案 辅导券商为中信证券 [1] - 公司成立于2020年4月1日 注册资本322 39亿元 控股股东为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持股49 55% 行业分类为计算机 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 - 公司与中信证券签署辅导协议时间为2025年6月24日 律师事务所为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2] - 上市辅导安排计划在2026年1月至3月完成辅导计划 辅导考试等 并向当地证监局申请辅导验收 [2] - 公司于2024年12月28日完成股改 名称由"荣耀终端有限公司"变更为"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 [4] 市场表现与竞争格局 - 2021年公司以11 7%市场份额位居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五名 2022年提升至18 1%排名第二 2023年保持17 1%市场份额维持第二 [5] - 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出货量增长8 9% 但公司销量同比下滑3 7% 市场份额降至14 5%排名第四 [5] - 2024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增长5 6% 但公司出货量同比下滑8 1% [5]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跌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前五名 沦为"others" [6] 战略转型与业务布局 - 新任CEO李健提出"阿尔法战略" 宣布公司将从智能手机制造商向AI终端生态公司转型 未来5年计划投入100亿美元发展AI终端技术 生态系统和合作伙伴关系 [7] - 公司加快新品发布节奏 包括7月2日发布的AI折叠屏旗舰手机Magic V5 以及后续新X系列和高端旗舰Magic系列 [7] - 公司计划围绕AI构建开放生态 拓展至机器人等前沿领域 [7] - 2024年12月公司海外销量占比突破50% 并在多地实现规模化盈利 未来将聚焦欧美高端市场及印尼 菲律宾等智能机渗透率较低地区 [10] 行业竞争与技术对比 - 苹果上线"Apple Intelligence" 华为支持AI运动轨迹 AI隔空传送 小米澎湃OS2用AI重塑系统应用 公司在AI领域尚未形成差异化优势 [10] - 华为与达闼合作布局人形机器人 vivo成立机器人实验室 公司在机器人领域进展相对滞后 [10] - 公司在青海湖电池 护眼屏等单点技术有突破 但在芯片研发 系统优化等核心技术储备不足 品牌标签模糊 [10]
荣耀跌出前五:手机江湖再无“替身红利”
创业邦· 2025-05-12 11:13
行业格局与竞争态势 - 2024年第一季度荣耀以17.1%市占率位居国内手机市场第一,但第四季度下滑至13.7%跌至第五名 [4] - 2025年第一季度荣耀已跌出前五成为others,Counterpoint数据显示其出货量同比下滑12.8% [5] - 2024年全球手机市场回暖,出货量同比增长5.6%,安卓市场增幅更大 [5] - 行业进入性能过剩阶段,增量小竞争大,厂商容错率低 [5] - 华为回归后与荣耀形成直接竞争,Mate 60系列发布对荣耀造成冲击 [15][16] 荣耀发展历程 - 最初作为华为子品牌定位年轻用户市场,主打性价比 [7] - 2020年因美国制裁与华为分家成为独立品牌 [8] - 分家后继承华为部分团队资源,包括研发、供应链等核心人才 [9] - 通过收购方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建立经销商利益共同体 [10][11] - 独立初期凭借"替身"红利抢占华为让出的市场份额 [12] 产品战略与市场表现 - 产品线覆盖全价位段但缺乏统治力机型,系列定位模糊导致消费者认知混乱 [18][22] - 采用机海战术分散研发资源,在存量市场竞争中效果不佳 [22] - 高端化路径依赖单点技术突破(如青海湖电池、卫星通信等),未形成系统性优势 [24] - Magic7系列质量问题(死机)和折叠屏产品缺陷(白屏、漏液)影响口碑 [24] - 2024年荣耀平板市场份额仅8%,远低于华为和苹果的20%+ [30] 资本运作与未来方向 - 2023年启动IPO,2024年完成股改,Pre-IPO轮估值2000亿元较分家时缩水23% [27] - AI战略聚焦人机交互创新,但Magic7系列AI功能后劲不足 [29] - 阿尔法战略规划"手机+生态+AGI"三层架构,当前生态建设仍较薄弱 [29] - 新任CEO李健具备丰富海外市场经验,可能推动出海战略 [31][32] - 海外市场增长迅速但面临存量竞争和供应链压力 [32] 品牌定位挑战 - 脱离华为后技术光环减弱,缺乏独特品牌故事线 [18] - 产品设计仍保留华为风格,引发Magic7与Mate50相似争议 [14] - 中低端市场面临性价比品牌竞争,高端市场难以突破 [23][25] - 管理层变动增加战略执行不确定性 [5][31]
荣耀换帅:四年孵化,饱和式投入,重做一个全球品牌
晚点LatePost· 2025-01-21 21:45
荣耀发展历程 - 公司前身为华为子品牌 2013年成立 定位互联网手机对标小米 [7] - 2016年升级为独立子品牌 线上线下渠道脱离华为 销量陡降但建立自主体系 [8] - 2019年达到独立前销量顶峰 贡献华为国内38.5%市场份额中的一半 [9] - 2020年11月因美国制裁被华为整体出售 8000多名员工仓促独立 [4][6] - 独立后市场份额一度跌至3% 通过211天研发急行军重回主流 [11][14] 独立后重建关键举措 - 供应链重建:66天内修复与高通等国际供应商关系 采用7系芯片保障供应 [11] - 生产体系:投资十多亿建设深圳坪山智能制造产业园 重建代工合作 [12] - 研发投入:保留影像/芯片/软件团队 研发人员占比超70% 累计AI投入达100亿元 [13][17] - 产品线扩展:从低端到高端全覆盖 推出折叠屏/RSR保时捷设计/GT性价比系列 [14] - 市场份额:2022Q2/2023Q3/2024Q1分别以19.5%/19.3%/17.1%登顶国内第一 [14] 华为回归后的竞争格局 - 2023年末华为Mate60系列回归 导致荣耀国内份额从16%下滑至14% [18] - 双方产品定位高度重叠:高端化/影像/通讯技术/商务人群 [17] - 华为2024年国内份额达16% 同比增长37% 加剧行业竞争 [18] 全球化战略与高管变动 - 海外市场:2024年海外销量占比达50% 欧洲五大运营商全面合作 [25] - 高端突破:2024Q3跻身全球600美元以上高端市场前五 [25] - 换帅调整:原CEO赵明离职 由华为欧洲区老将李健接任 [22][23] - 出海策略:放弃性价比路线 专注高端市场获取利润支撑研发 [24][25] 未来发展方向 - 2025年计划进军印尼市场 东南亚年销量超3000万部 [26] - 上市在即 通过资本运作加速全球化布局 [19][26] - 延续华为"饱和式投入"模式 研发费用占比维持11.5% [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