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饱和式投入
icon
搜索文档
阿里吴泳铭再提创业,将采用“饱和式投入”打法
虎嗅APP· 2025-05-09 18:47
阿里巴巴战略调整 - 公司CEO吴泳铭提出"回归创业初心"战略,要求以饱和式投入聚焦核心战役,包括国内外电商、AI+云计算、互联网平台产品,并强调长期全局价值优先[2][8] - 核心战役将采用多业务协同模式,通过组织架构整合(如2025年重叠资源合并)和高管人事调整强化协同效应[3][6] - 改革涵盖绩效机制、考核体系、工具支持三大维度,明确将AI增量指标纳入员工考核(如电商板块要求AI工具渗透率提升)[6][8] AI驱动业务转型 - 2025年起全业务线推进AI化转型,电商板块将AI带来的GMV增量、用户增长数据列为团队核心指标[6] - AI技术被用于解决"部门墙"问题,例如报表审核环节应用AI后提升人效并降低沟通成本60%以上[6] - 公司计划通过AI工具客观评估员工绩效,减少主观因素影响,同步探索AI to C新方向突破[6][8] 组织与人才机制变革 - 研究跨部门人才流动方案,拟取消"兄弟公司跳槽需清司龄"传统制度,建立技术人才专属晋升通道[3] - 推动年轻高潜人才(尤其技术岗)快速晋升,目标本财年内完成新基础架构和流程制度搭建[3][6] - 复刻湖畔小屋象征性举措旨在重塑创业文化,配合绩效考核与利益分配制度改革[4][10] 战略背景与行业动向 - 调整契机源于AI技术革命,公司认为既有优势可能因技术跨代际创新转变为劣势[5][8] - 行业面临效率瓶颈,AI被视为突破组织惯性的关键工具,可重塑业务流与用户体验[6][9] - 公司历史创新案例(淘宝、支付宝)被重申为参照系,强调通过解决社会问题创造价值[9][10]
阿里吴泳铭再提创业,将采用“饱和式投入”打法
虎嗅· 2025-05-09 11:06
核心观点 - 阿里巴巴CEO吴泳铭提出公司需回归创业初心,以创业者心态开启新征程,并采用"饱和式投入"打法聚焦核心战役[1][6][8] - 公司战略聚焦国内外电商、AI+云计算、互联网平台产品三大方向,并寻求AI to C领域的突破[1][4] - 组织变革包括跨部门协同、人才流动机制优化、绩效考核体系AI化,旨在重塑业务流和内部生存法则[2][4][7] 战略调整 - "饱和式投入"将集中资源于核心战役,强调长期全局价值而非短期局部利益,多业务协同作战[1][6] - 2025年以来已整合部分重叠资源和高管人事,未来将继续调整组织架构以强化协同效力[2] - 战略主线明确为"用户为先、AI驱动",业务方向已进行优先级重组[6][7] 组织与文化变革 - 研究跨部门人才流动、年轻技术人才晋升体系,可能取消内部跳槽需清司龄的传统模式[2] - 复刻湖畔小屋象征性举措旨在重拾创业精神,呼应"阿里日"文化焕新[3][7] - 考核机制纳入"AI增量指标",例如电商板块要求推动商家采用AI工具并跟踪GMV增量[4] AI转型 - 全业务线推进AI化转型,AI工具已应用于报表审核等环节,提升人效并降低沟通成本[4] - 通过AI辅助工具客观评估员工绩效,减少主观因素,重塑利益分配制度[4][7] - 高层认为AI能解决"部门墙"等大厂通病,技术革命将重构业务流和组织运作方式[4][7] 长期愿景 - 强调创造客户价值和社会问题解决的初心不变,以创新基因应对技术浪潮[7][8] - 目标是通过深层改革建立新基础架构,为未来若干年发展奠定制度基础[2][7]
荣耀换帅:四年孵化,饱和式投入,重做一个全球品牌
晚点LatePost· 2025-01-21 21:45
荣耀发展历程 - 公司前身为华为子品牌 2013年成立 定位互联网手机对标小米 [7] - 2016年升级为独立子品牌 线上线下渠道脱离华为 销量陡降但建立自主体系 [8] - 2019年达到独立前销量顶峰 贡献华为国内38.5%市场份额中的一半 [9] - 2020年11月因美国制裁被华为整体出售 8000多名员工仓促独立 [4][6] - 独立后市场份额一度跌至3% 通过211天研发急行军重回主流 [11][14] 独立后重建关键举措 - 供应链重建:66天内修复与高通等国际供应商关系 采用7系芯片保障供应 [11] - 生产体系:投资十多亿建设深圳坪山智能制造产业园 重建代工合作 [12] - 研发投入:保留影像/芯片/软件团队 研发人员占比超70% 累计AI投入达100亿元 [13][17] - 产品线扩展:从低端到高端全覆盖 推出折叠屏/RSR保时捷设计/GT性价比系列 [14] - 市场份额:2022Q2/2023Q3/2024Q1分别以19.5%/19.3%/17.1%登顶国内第一 [14] 华为回归后的竞争格局 - 2023年末华为Mate60系列回归 导致荣耀国内份额从16%下滑至14% [18] - 双方产品定位高度重叠:高端化/影像/通讯技术/商务人群 [17] - 华为2024年国内份额达16% 同比增长37% 加剧行业竞争 [18] 全球化战略与高管变动 - 海外市场:2024年海外销量占比达50% 欧洲五大运营商全面合作 [25] - 高端突破:2024Q3跻身全球600美元以上高端市场前五 [25] - 换帅调整:原CEO赵明离职 由华为欧洲区老将李健接任 [22][23] - 出海策略:放弃性价比路线 专注高端市场获取利润支撑研发 [24][25] 未来发展方向 - 2025年计划进军印尼市场 东南亚年销量超3000万部 [26] - 上市在即 通过资本运作加速全球化布局 [19][26] - 延续华为"饱和式投入"模式 研发费用占比维持11.5% [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