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回报二号

搜索文档
丁颖的20年指数投资进化史:从“糊里糊涂赚钱”到“资产配置达人”
新浪基金· 2025-06-28 20:26
华夏基金年度指数大会专题 - 华夏基金年度指数大会在北京举行 基金组合主理人、资深用户和小程序使用者分享指数投资历程与策略心得 [1] 投资者丁颖的指数投资历程 - 2006年通过银行渠道买入华夏回报二号 持有2-3年获得60%收益 9万本金赎回15万 [3] - 投资历程横跨三轮牛熊 从盲目跟风到主动管理 从单一持仓到多元配置 [3] 三阶段进化路径 - 懵懂获利期(2006-2011):通过银行渠道买入基金 对运作原理不了解 靠市场红利赚钱 [4] - 学习探索期(2020-2024):受财经大V影响定投华夏恒生指数基金 累计投入6万元 账户亏损40% [4] - 开窍觉醒期(2024至今):债券仓位降至60%-80% 增加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配置 学会波段操作 [4] 核心投资策略 - 逆向投资哲学:基金公司力推某赛道时减持 关注低估品种如豆粕指数基金 [5] - 风险控制:商品类资产占比控制在5%以内 60%-80%仓位配置利率债 [6] - 资产相关性管理:选择负相关品种 通过涨跌互抵降低组合波动 [7] 投资教训总结 - 定投需结合趋势判断 在下跌通道中暂停或减少投入 [8] - 警惕银行理财经理频繁推荐的基金 往往是见顶信号 [9] - 债券并非绝对安全 需区分债券类型 主投利率债规避风险 [10] 投资实践建议 - 每笔交易前写下买入理由 避免情绪化操作 [12] - 用"80-年龄"法则确定权益类仓位 40岁投资者权益类不超过40% [12] - 从入门书籍开始学习 使用工具实践 逐步构建投资逻辑 [12] 投资认知进化 - 从被动接受市场波动到主动管理投资体验 完成认知迭代与策略进化 [13] - 投资获得感源于认知迭代与策略进化 而非市场馈赠 [13]
视频|华夏基金指数大会圆桌实录:三位投资者的指数投资进阶之路与获得感提升密码
新浪基金· 2025-06-28 20:10
专题:华夏基金一年一度指数大会 - 华夏基金年度指数大会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投资坦白局",分享指数投资历程、策略心得与认知蜕变 [1] 一、投资画像:从"小白"到"老手"的多元样本 - 熊思远从捕捉"阿尔法收益"转向指数投资与多元配置,注重通过指数增强产品创造超额收益 [2] - 丁颖用20年时间完成从"盲目跟风"到"主动管理"的转变,持仓从90%债券调整为60%-80%债券+权益类配置 [3] - 任帅从银行定存到互联网理财"踩雷",再到通过基金工具试水科技赛道,逐步建立投资体系 [4] 二、核心策略:指数投资的"攻守之道" - 丁颖采用"逆向择时+动态平衡"策略,商品类资产占比不超过5%,60%-80%仓位配置利率债作为"压舱石" [5] - 熊思远经历四阶段认知迭代,从炒股失败到布局多元资产,如今聚焦中证500指增等超额产品 [6] - 任帅依托科技从业者身份,关注AI、创新药等科技赛道,通过工具辅助小仓位试水热门赛道 [7][8] 三、避坑指南:从教训中提炼的"生存法则" - 警惕"拥挤度陷阱",避免热榜基金和明星基金经理路演密集的信号 [9] - 拒绝"无脑定投",需结合趋势判断,下跌通道中可暂停或减少投入 [9] - 行业指数波动远高于宽基,新手最好用5%以内资金试水 [9] 四、给投资者的"一句话箴言" - 丁颖强调"带着觉知投资,管理好仓位,忍住挨打的时候,在人声鼎沸时及时止盈" [9] - 熊思远建议"找到一组长期上涨的好资产,均衡配置,逢低定投,为自己创造持续赚钱的账户" [9] - 任帅鼓励"找到属于自己的'上涨指数',让生活向上冲冲冲" [9] 结语:指数投资的本质 - 指数投资的获得感源于认知升级与策略迭代,借助专业平台工具和产品建立"分散配置+逆向择时+风险可控"的投资框架 [9]
小Lin说、熊思远、丁颖、任帅圆桌讨论:三位投资者的坦白局,手把手教你提升指数投资获得感
新浪基金· 2025-06-28 20:10
华夏基金指数大会核心观点 - 华夏基金年度指数大会在北京举行,圆桌讨论环节聚焦指数投资获得感提升路径 [1][3] - 三位不同背景投资者分享从投资血泪史到实战秘笈的完整进化历程 [3] - 成功的指数投资是认知提升与反人性操作的结合体 [13] 投资进化论 - 丁颖20年投资经历分三阶段:2006年糊里糊涂盈利(9万本金赚6万)、2020年转向90%债基配置、2023年主动提升权益仓位至20%-40% [4] - 熊思远从金融科班生的"阿尔法幻觉"转变为构建多元配置组合(美股/A股/黄金/债券/货币各1/5)的"弱者心态" [5] - 任帅代表新一代投资者路径:银行存款→互联网理财→股市→通过华夏"红色火箭"工具学习指数筛选 [5] 实战操作策略 - 买入时机:丁颖通过基金公司力推赛道和平台热销榜判断过热信号,偏爱冷门品种如豆粕ETF [6] - 熊思远利用华夏"红色火箭"查看指数估值分位,在低估区间定投,特别关注市场"唾弃"时刻 [6] - 卖出策略:丁颖采用动态平衡术,在资产接近前高净值时部分赎回转投下跌品种 [7] - 熊思远警惕交易过热信号如基金销售榜单、路演密集度、分析师一致看多 [7] 工具与配置体系 - 信息渠道:熊思远结合专业路演+财经博主+自建数据系统,丁颖关注财经新闻地缘事件和ETF专区新发热度 [7] - 任帅使用行业新闻+专业内容(如"小Lin说")+华夏"红色火箭"数据工具+社区交流 [8] - 丁颖资产配置心法:明确风险承受能力(如持仓下跌40%底线)、严控单只高风险品种不超过5%、60%-80%底仓配置债基、权益部分全球化分散 [9][10][11][12] 投资箴言 - 丁颖强调"带着觉知投资,管理贪婪与恐惧,分次建仓,人声鼎沸时获利了结" [13] - 熊思远建议"找到长期向上资产,均衡配置逢低定投,多看华夏好产品" [13] - 任帅提出"找到属于自己的指数,让财富如红色火箭般向上"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