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特异性抗体(双抗)
搜索文档
AI制药再添重要合作!礼来“牵手”晶泰科技达成最高3.45亿美元协议
中国新闻网· 2025-11-05 22:36
公司与礼来的合作 - 晶泰科技全资子公司Ailux与礼来达成多靶点战略合作及平台授权协议,协议总价值最高可达3.45亿美元 [2] - 此次合作是继2023年双方签订2.5亿美元AI小分子药物合作后的再度携手 [2] - 礼来将借助Ailux的专有平台加速多个治疗领域的双特异性抗体发现与开发,并利用其AI抗体研发平台加速内部管线研究 [2] 合作的意义与里程碑 - 此次合作标志着公司智能药物研发平台在AI抗体药物研发中获青睐,特别是对双抗等新型药物形式的AI研发能力已获得国际认可 [2] - 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礼来是重要的长期合作伙伴,此次合作将深度互信的关系扩展到大分子药物研发领域 [3] - Ailux首席执行官表示其AI解决方案能将单特异性抗体快速改造为兼具卓越疗效与可开发性的双抗,期待与礼来携手推动新一代分子进入临床 [3] Ailux平台与技术优势 - Ailux是公司自2021年起重点布局的大分子药物研发平台,依托公司在量子物理、AI与高通量湿实验能力的融合优势 [3] - Ailux开发了端到端的AI生物药研发平台,可针对复杂疾病机制设计高价值潜力的抗体药物,该平台已服务于多家国际顶尖药企并获成功验证 [3] 抗体药物市场前景 - 抗体作为核心药物形式,在年增长率、重磅药比例与临床阶段成功率等方面均超越小分子药物 [2] - 全球抗体药物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5年的2884亿美元增至2035年的6285亿美元,市场占比持续提升 [2]
寂静的战场:中国创新药迎“爆款”竞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8 19:47
生物医药行业趋势 - 传统生物药(单克隆抗体、疫苗、重组蛋白)2020-2025年增速8%-16%,而新兴疗法(CGT、双抗、ADC)同期增速达30%-71%,呈现显著分化[1] - 全球CGT市场规模2020年20.8亿美元,预计2025年达305.4亿美元(CAGR 71%),中国市场同期从2380万元人民币飙升至178.85亿元人民币(CAGR 276%)[3] - 生物药整体市场规模2020-2025年从2979亿美元增至5301亿美元(CAGR 12.2%),远超化学药2.8%的增速[3] 创新药研发竞争格局 - 行业遵循"双十定律":十年研发周期、十亿美元投入、不足10%成功率,靶点筛选成功率仅5%-6%[2][4] - 高增长赛道需满足"黄金三角":技术护城河、临床价值明确、市场空间广阔(如GLP-1减重药物2030年全球市场或达千亿美元)[5] - 中国GLP-1市场2030年预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但国产药企面临国际巨头(诺和诺德、礼来)品牌与商业化壁垒[5] 中国药企全球化进展 - 2024年中国药企海外授权交易超90笔,总金额突破500亿美元,首付款达25亿美元[7] - 大型制药公司31%的研发管线资产来自中国引进,2024年出海交易达98笔(595.505亿美元)[7]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2025年《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覆盖靶点发现至医保衔接全链条[8] 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 - 中国创新药IND数量2023年达821个(同比+16.4%),四年CAGR 25.1%,聚焦肿瘤、CGT、ADC领域[9] - 中国药企从"License-in"转向"License-out",并在双靶点激动剂、双抗/多抗等领域实现局部领跑[8][10] - AI与基因编辑技术融合推动研发效率提升,开启"DeepSeek"式源头创新阶段[10][11] 市场结构演变 - 单克隆抗体2020年占生物药市场58.54%份额,但增速放缓至10.15%,重组蛋白维持14.1%增长[3] - 中国超重/肥胖人群达3亿,催生近万亿级健康产业机遇,GLP-1药物成为核心赛道[5] - 同质化竞争倒逼产业升级(如PD-1"百团大战"),最终促使资源向疗效/成本/商业化最优企业集中[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