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反坦克导弹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俄称打击乌军工企业 乌称打击俄能源设施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1-04 08:38
俄军军事行动 - 俄军使用"匕首"高超音速弹道导弹等精确制导武器和攻击型无人机对乌军工设施、能源基础设施、军用机场及武器装备维修设施发动打击[1] - 俄军对148个区域的无人机存储和发射点、乌军部队及外籍雇佣兵临时驻扎点实施打击[1] 乌军军事行动 - 乌军对俄罗斯在黑海水域的"锡瓦什"钻井平台进行打击,摧毁了俄军部署的侦察监视设备和反坦克导弹系统[1] - 乌军袭击了俄境内萨拉托夫炼油厂[1] - 乌军于11月1日至2日夜间对俄军在克里米亚的S-400防空系统和雷达目标发动打击[1]
乌克兰武器出口暗流涌动,黑市武器隐患未消,军工股狂飙谁在获利
搜狐财经· 2025-09-25 20:52
乌克兰武器出口政策转变 -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将有限度地向国际市场出口武器,与战争期间全面禁止出口的政策相比是180度大转弯 [3] - 首批主打出口产品为在黑海战场屡立战功的海上无人艇和反坦克导弹系统 [3] - 计划搭建三个专属出口平台,分别对接美国、欧洲和其他支持乌克兰的国家 [8] 军工产能与出口动因 - 乌克兰军工产能在西方技术支持下暴增35倍,仅海军无人机年产量就突破2万架,远超前线实际需求 [6] - 仓库里武器堆积如山,出口过剩装备可回笼资金,维持军工产业链运转,并将赚来的钱投入前线急需的无人机生产 [5] - 更深层的战略意图是使乌克兰从“受援国”转型为“军火供应商”,通过出口实战检验的武器绑定更多国际盟友 [5] 全球军工市场影响 - 乌克兰武器出口新政使全球军工股迎来新一轮暴涨,美国军工五巨头(洛克希德·马丁、雷神、通用动力等)股价在2025年第三季度平均上涨24%,市值合计增加超过500亿美元 [21] - 欧洲防务企业莱茵金属公司股价从2022年的42亿欧元飙升至2025年的860亿欧元,涨幅高达1948% [24] - 美国通过“乌克兰优先需求清单”机制让欧洲盟友承担武器采购费用,例如波兰2025年签署的14亿美元M1A1坦克采购合同资金全部来自欧盟援助,美国企业拿走了90%的利润 [23] 技术依赖与国际合作 - 乌克兰出口武器的核心技术和零部件仍依赖西方供应,例如乌克兰无人机使用的导航芯片80%来自美国德州仪器,发动机技术由英国罗尔斯·罗伊斯提供 [23] - 乌克兰计划与菲律宾联合生产无人机,技术合作涉及美国雷神公司的制导系统 [26] - 德国莱茵金属公司与乌克兰合作建立坦克维修厂,法国泰雷兹公司则通过向乌克兰提供雷达系统,试图打破美国在欧洲防务市场的垄断 [26] 地缘政治与军售动向 - 乌克兰与菲律宾签署协议,菲律宾将采购500艘乌克兰海上无人艇用于南海争端 [27] - 乌克兰的武器出口加剧了北约内部裂痕,“欧洲自主防务”的尝试与美国希望维持对北约军事主导权的战略目标产生冲突 [26][29] 武器管控与黑市风险 - 乌克兰政府强调出口必须优先保障前线补给和国家战略储备,但需平衡海外订单与战场需求的潜在冲突 [10] - 乌克兰已是欧洲最大的武器走私市场之一,冲突期间民间非法持有武器数量激增2.5万支 [11] - 欧洲刑警组织证实,芬兰、瑞典等国的黑帮已通过走私渠道获得乌克兰产无人机,用于抢劫和毒品交易 [17] - 跨境调查组织OCCRP揭露,乌克兰Techimpex公司长期将波兰、斯洛伐克等国提供的武器转卖给埃塞俄比亚和乍得的反政府武装,交易金额超过2950万美元 [17] -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警告,乌克兰境内囤积的西方武器数量已超过3630亿美元,一旦冲突结束可能通过走私网络流入欧洲 [21]
外媒:加沙行动备受批评之际,以色列2024年签署近150亿美元防务合同,“创历史新高”
环球网· 2025-06-05 09:22
防务合同金额与增长 - 以色列2024年签署近150亿美元防务合同创历史新高 [1][3] - 2024年防务合同金额较2023年增长13% [3] 地区分布结构 - 欧洲国家占比54%成为最大防务合同区域 [3] - 亚太地区占比23%位列第二 [3] - 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阿拉伯国家占比12% [3] - 北美地区占比9% [3] - 拉丁美洲和非洲各占1% [3] 产品类别构成 - 近半数交易涉及导弹、火箭及防空系统 [3] - 其他交易涵盖车辆与装甲运兵车、卫星与太空系统、情报与网络系统 [3] - 超过半数协议单笔价值超1亿美元 [3] 地缘政治影响 - 西班牙于6月3日取消以色列子公司反坦克导弹系统生产交易 [3] - 防务合同增长被表述为2023年10月7日袭击后战场成就的直接结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