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家生意卡
icon
搜索文档
小微贷款增量、完善多元服务 普惠金融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经济日报· 2025-10-01 08:59
普惠金融发展总体成就 - “十四五”以来银行业保险业通过信贷、债券、股权等多种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2]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2]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年均增速均超过20%[2] 政策支持与监管引导 - 金融管理部门对商业银行设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和普惠型农户贷款“两增”考核目标推动银行信贷资源投向普惠小微领域[3] - 金融监管总局牵头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发放贷款22万亿元[4] - 疫情期间对17万亿元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惠及经营主体超1000万户扩大无还本续贷政策覆盖范围涉及贷款9.4万亿元[4] 金融机构实践与服务优化 -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龙湾农商银行等机构通过深入走访小微经营主体搭建政银企桥梁精准提供融资服务[3] - 江苏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设置限时反馈制度做到实时响应、专人对接、逐户了解[3] - 建设银行通过深耕平台经济依托“商家生意卡”等产品为互联网平台小微商户提供集支付、账单、理财、权益、数据于一体的普惠金融服务[6] 科技赋能与数字化转型 - 数字金融通过降低金融机构成本、提升服务效率解决金融排斥问题打破传统服务模式[5] - 金融科技发展让金融服务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相关金融产品更灵活与需求更匹配极大降低金融服务门槛[5] -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科技大大降低金融服务成本使得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不再是难题[6] 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构建 - 大型商业银行、地方中小银行不断深化普惠金融服务机制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8] - 普惠金融基础设施持续优化信用信息平台加速打通信贷投放梗阻金融机构普惠金融业务体系、管理体系持续迭代[8] - 大型银行依托低成本、高覆盖优势通过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实现“风险不同、利率有别”提升贷款商业可持续性[9] 未来挑战与发展方向 - 普惠金融与产业数字金融、产业场景的融合发展仍面临数据整合、模式创新等方面的难题[8] - 部分机构普惠金融发展体系化程度较弱探索适合本地区、本机构的普惠金融模式进展缓慢商业可持续性受到考验[8] - 中小银行机构需牢固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在产业金融+数字普惠等方面打造竞争优势[9]
普惠金融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经济日报· 2025-10-01 06:03
普惠金融发展总体成就 - 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发展走在世界前列,普惠信贷有效赋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长尾市场[1] - "十四五"以来银行业保险业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2]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年均增速均超过20%[2] 政策支持与监管引导 - 金融监管部门设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和普惠型农户贷款"两增"考核目标,推动银行信贷资源投向普惠小微领域[3] - 金融监管总局牵头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发放贷款22万亿元,扩大无还本续贷政策覆盖范围涉及贷款9.4万亿元[4] - 疫情期间对17万亿元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惠及经营主体超1000万户[4] 科技赋能与数字化转型 - 数字金融通过降低金融机构成本、提升服务效率解决金融排斥问题,金融科技突破服务时空限制[5] -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大数据等技术有效破解信贷投放信息不对称难题[6] - 建设银行通过"商家生意卡"等产品为平台小微商户提供支付、账单、理财等一体化服务[6] 金融服务体系完善与创新 - 已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构建多层次、差异化服务格局[8] - 金融机构通过深入走访、限时反馈等机制提升服务精准度,如江苏银行设置融资需求限时反馈制度[3] - 专家建议推动内外部数据整合,利用AI迭代风控模型,破解小微企业信用评估难题[7]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 需完善资本市场支持,引导小微企业开展股权、债券融资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4] - 普惠金融与产业数字金融、产业场景融合仍面临数据整合、模式创新等挑战[8] - 各类金融机构应避免同质化,大型银行需提升贷款商业可持续性,中小银行应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