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
icon
搜索文档
前三季度普惠小微、科创等领域贷款支持力度较大
人民日报· 2025-10-27 05:59
贷款总体情况 - 截至三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70.39万亿元,同比增长6.6% [1] - 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4.75万亿元 [1] 普惠小微贷款 - 截至三季度末,人民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6.09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比各项贷款高5.6个百分点 [1] - 前三季度普惠小微贷款增加3.15万亿元 [1] - 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的农户经营性贷款余额9.92万亿元,前三季度增加3465亿元 [1] - 助学贷款余额2944亿元,同比增长41.1% [1] 绿色贷款 - 截至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43.51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7.5% [1] - 前三季度绿色贷款增加6.47万亿元 [1] 涉农贷款 - 截至三季度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53.4万亿元,同比增长6.8% [1] - 前三季度涉农贷款增加3.28万亿元 [1] - 农村贷款余额39.14万亿元,同比增长7%,前三季度增加2.33万亿元 [1] - 农户贷款余额18.54万亿元,同比增长2.7%,前三季度增加3450亿元 [1] - 农业贷款余额6.96万亿元,同比增长8.3%,前三季度增加5984亿元 [1] 科创企业贷款 - 截至三季度末,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27.54万家,获贷率为50.3%,比去年同期高2.8个百分点 [2] - 本外币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56万亿元,同比增长22.3%,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5.8个百分点 [2] - 获得贷款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26.66万家,获贷率为57.6%,比去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 [2]
中国央行:前三季度工业中长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
中国新闻网· 2025-10-25 00:15
人民币贷款总体情况 - 三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70.39万亿元,同比增长6.6% [1] - 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4.75万亿元 [1] 工业中长期贷款 - 三季度末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6.59万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比各项贷款高3.2个百分点 [1] - 前三季度工业中长期贷款增加2.06万亿元 [1] - 重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2.6万亿元,同比增长9.3% [1] - 轻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3.99万亿元,同比增长12.3% [1] 服务业中长期贷款 - 三季度末本外币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72.36万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比各项贷款高0.3个百分点 [1] - 前三季度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增加4.73万亿元 [1] - 不含房地产业的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5% [1] - 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4% [1]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 - 三季度末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27.54万家,获贷率为50.3%,比去年同期高2.8个百分点 [1] - 三季度末本外币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56万亿元,同比增长22.3%,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5.8个百分点 [1] 其他贷款类别增长情况 -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长较为平稳 [2] - 普惠小微贷款增长较快 [2] - 绿色贷款快速增长 [2] - 涉农贷款持续增长 [2] - 房地产贷款增速基本平稳 [2] - 住户消费贷款保持增长 [2]
小微贷款增量、完善多元服务 普惠金融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经济日报· 2025-10-01 08:59
普惠金融发展总体成就 - “十四五”以来银行业保险业通过信贷、债券、股权等多种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2]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2]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年均增速均超过20%[2] 政策支持与监管引导 - 金融管理部门对商业银行设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和普惠型农户贷款“两增”考核目标推动银行信贷资源投向普惠小微领域[3] - 金融监管总局牵头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发放贷款22万亿元[4] - 疫情期间对17万亿元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惠及经营主体超1000万户扩大无还本续贷政策覆盖范围涉及贷款9.4万亿元[4] 金融机构实践与服务优化 -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龙湾农商银行等机构通过深入走访小微经营主体搭建政银企桥梁精准提供融资服务[3] - 江苏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设置限时反馈制度做到实时响应、专人对接、逐户了解[3] - 建设银行通过深耕平台经济依托“商家生意卡”等产品为互联网平台小微商户提供集支付、账单、理财、权益、数据于一体的普惠金融服务[6] 科技赋能与数字化转型 - 数字金融通过降低金融机构成本、提升服务效率解决金融排斥问题打破传统服务模式[5] - 金融科技发展让金融服务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相关金融产品更灵活与需求更匹配极大降低金融服务门槛[5] -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科技大大降低金融服务成本使得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不再是难题[6] 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构建 - 大型商业银行、地方中小银行不断深化普惠金融服务机制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8] - 普惠金融基础设施持续优化信用信息平台加速打通信贷投放梗阻金融机构普惠金融业务体系、管理体系持续迭代[8] - 大型银行依托低成本、高覆盖优势通过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实现“风险不同、利率有别”提升贷款商业可持续性[9] 未来挑战与发展方向 - 普惠金融与产业数字金融、产业场景的融合发展仍面临数据整合、模式创新等方面的难题[8] - 部分机构普惠金融发展体系化程度较弱探索适合本地区、本机构的普惠金融模式进展缓慢商业可持续性受到考验[8] - 中小银行机构需牢固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在产业金融+数字普惠等方面打造竞争优势[9]
A股后市的确定性在哪里?
经济观察网· 2025-09-23 16:26
新闻发布会核心信息 - 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集体亮相,系统披露"十四五"时期金融业成绩单[2] - 发布会不涉及短期政策调整,关于"十五五"及下一步金融改革的内容将在中央统一部署后进一步沟通[3] - 发布会虽在休市后召开,但A股当日震荡拉升,三大指数均收红[4] 货币政策与流动性环境 - 9月22日LPR报价维持不变,1年期LPR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6]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自年初的1.60%上行至1.87%,显示市场对"大水漫灌"式宽松预期降温,转而定价"结构性政策"[5] - 市场释出"宽松感"的原因包括财政货币协同发力(特殊再融资债券、10万亿元化债额度落地)、结构性工具对冲(科技、绿色、普惠贷款年均增速20%以上)以及全球比价效应增强(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6] - 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当前实施适度宽松政策,未来将保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6] A股市场表现与结构变化 - A股总市值从68万亿元涨至104万亿元,增加36万亿元[7] - 超3000只个股涨幅超50%,其中1400只个股股价翻倍,80只个股股价涨幅超400%,35只个股涨幅超500%[7] - 高景气赛道如半导体设备、新能源电池、创新药等享受"戴维斯双击","中特估"类资产演绎"类债券逻辑",多家央企股息率超5%,全年分红规模预计超2.3万亿元[8] - 微盘股退潮,资金向龙头企业集中,退市新规实施后A股退市家数持续上升[8] - "十四五"期间,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派发"红包"共计约10.6万亿元,比"十三五"增长超过80%[8] - 外资持有A股市值达3.4万亿元,上证综合指数年化波动率降至15.9%,较"十三五"下降约2.8个百分点[8] - "十四五"时期共207家公司平稳退市[9] 金融体系整体韧性 - 银行业资产已接近470万亿元,股票与债券市场总规模位列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连续20年位居全球首位[10] - "十四五"期间累计实现股债融资57.5万亿元,新增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总额达170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提高至31.6%,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分点[10]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年均增速均超过20%,基础设施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保持两位数增长[10]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压降超过60%,金融债务规模压降逾50%[11] - 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的境内资产总规模已超过10万亿元,保险资金与权益类基金投资规模持续上升[11] 重点领域风险化解与政策导向 - 截至今年6月末,与2023年初相比,融资平台数量下降超过60%,金融债务规模下降超过50%[14] - 房地产领域首套房贷利率动态调整机制落地,房企"白名单"融资协调机制投放超7万亿元,部分城市房价环比出现企稳信号[14] - 监管层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把内外均衡放在更高位置,乐见市场保持"热闹"但也为可能出现的风险留足"安全垫"[15] 市场展望与确定性逻辑 - 市场在"兑现"确定性逻辑,科技、绿色、普惠三大赛道贷款年均20%以上的增速为相关上市公司提供订单与现金流能见度[16] - 中长期资金占比提升、退市常态化减少"短炒"噪声,延长"持有"久期[17] - 地方债、地产、中小银行三大风险被逐步拆解,系统性风险溢价下行[18] - 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监管"底线思维"让市场对"极端波动"的担忧下降[19]
央行、金监总局重磅发声!金融业拿下多项世界第一
新浪财经· 2025-09-23 09:30
金融业总体发展成就 - 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 [1] - 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 [1] - 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移动支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1] - "十四五"期间,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 [2] 货币政策框架与传导 - 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初步形成,实施和传导更为有效 [2] - 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当前立场是支持性的,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 - 在目标体系方面优化货币政策中间变量,明确央行政策利率,更注重发挥价格型调控工具作用 [5] - 在执行机制方面持续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创设实施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5] 金融开放与国际地位 - 7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债券、存贷款超过10万亿元 [4] - 其中股票3万多亿元,债券市场约4万多亿元,存贷款约3万亿元,境外机构熊猫债券发行规模超过1万亿元 [4] - 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稳步深化,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上升,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稳步推进 [3] - 中国与全球金融市场有序联通,外资参与度稳步提升 [6] 金融风险防控与监管 - 有序处置金融领域一批突出风险点,金融体系总体稳健,金融机构整体健康 [3][6] - 高风险机构数量和高风险资产规模均较峰值大幅压降,在金融体系中占比较小,风险完全可控 [8][9] - 全面加强金融监管,严厉打击金融腐败,对金融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 [8] - 银行外汇展业能力提升,展业改革试点银行已纳入优质客户超过2.3万家,累计办理业务5000多亿美元 [9] 金融市场与基础设施建设 - 基本建成多层次的债券市场框架,债券市场产品持续丰富、规模稳步扩大、活跃度明显提升 [6] - 基本建成多渠道、广覆盖、安全高效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 [1] - 探索丰富金融市场稳定的货币政策工具,拓展货币政策作用空间 [5]
四大金融管理部门详解“十四五”金融业硬核成绩单
上海证券报· 2025-09-23 02:48
金融业规模与全球地位 - 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 [2] - 股票和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2] - 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 [2] 信贷投放与支持重点领域 - "十四五"时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年均增速均超过20% [2] - 科研技术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基础设施贷款年均增长分别为27.2% 21.7%和10.1% [3] - 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贷款超过7万亿元支持近2000万套住房建设交付 [3] 保险资金运用与资本市场 - 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超5.4万亿元余额较"十三五"末增长85% [3] 人民币国际化与外汇市场 - 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占比由16%上升到近30% [3] - 7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债券存贷款超10万亿元 [3] -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管理更加有效 [3] 总体资金支持 - "十四五"时期银行业保险业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 [2][3]
“十四五”时期金融业成绩单揭晓 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新华财经· 2025-09-22 23:16
金融业总体成就与规模 - 截至6月末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 [1] - 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 [1] - 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深化,金融机构、市场、产品体系更加健全 [1] 金融体制改革与服务实体经济 - 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重塑金融治理效能 [3] - 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助力“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完成 [3] - “十四五”期间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 [3] 重点领域风险化解 - 截至6月末融资平台数量较2023年初下降超过60%,金融债务规模下降超过50% [5] - 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每年可为超过5000万户家庭减少利息支出约3000亿元 [5] - 高风险中小银行数量较峰值明显压降,金融风险总体可控 [4][5] 金融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 - 截至7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债券、存贷款超过10万亿元 [6] - 境外机构熊猫债券发行规模超过1万亿元 [6] - 人民币成为我国对外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在SDR货币篮子中权重位列第三 [6] 货币政策立场与展望 - 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实施适度宽松的支持性立场 [7][8] - 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8] - 目标是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基本稳定 [8]
时报图说丨干货速览!潘功胜、李云泽、吴清、朱鹤新最新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9-22 20:52
金融业总体发展成就 - 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 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4] - 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超500万亿元 5年来平均增长超9% [8] - 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第三大支付货币 [7] - 境外机构熊猫债发行规模超过1万亿元 [7] - 金融体系总体稳健 金融机构总体健康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4] - 国际金融治理合作参与度影响力话语权显著提高 [4]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 - 中国特色的现代货币政策框架逐步形成 政策传导更为有效 [4] - 人民银行将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 [4] - 金融监管总局重拳整治金融乱象 集中治理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 [10] - "十四五"以来累计处罚机构2万家次 责任人3.6万人次 [8] - 清退违法违规股东3600多个 [10] - 五年来发布各类规制171件 [10] 资本市场发展 - 近5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达57.5万亿元 [11] - 直接融资比重达31.6% 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分点 [11] - A股市场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12] - 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派发"红包"合计超过10.6万亿元 [11] - 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增至24家 [11] - 股票发行注册制由试点到全面推开 [12] 风险防控与处置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水平大幅度收敛 [4] - 高风险机构数量和高风险资产规模大幅压降 风险完全可控 [10] - 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支持近2000万套住房建设交付 [10] - 非法集资发案数量较"十三五"下降五成 [10] - 稳妥推动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收敛 坚持严控增量稳减存量 [14] - "十四五"时期共207家公司平稳退市 [12]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五年来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 [8]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 [4] - 扩大无还本续贷政策覆盖范围 涉及贷款9.4万亿元 [10] - 推进"四项试点"为科技领域新增投资超过万亿元 [10] - 车险累计承保机动车超16亿辆次 [10] 外汇管理与跨境金融 - 外汇储备始终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 [15] - 跨境收支规模14万亿美元 较2020年增长64% [15] - 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使用占比升至近30% [15] - 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债券存贷款超过10万亿元 [15] - 外汇展业改革试点银行纳入优质客户超2.3万家 [15] - "十四五"以来破获外汇案件超过6100件 [15] 金融改革开放 - 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 [12] - 269家企业境外上市 [12] - 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 [12] - 推出牵引性强含金量高的标志性改革开放举措 [11] - 完善股份减持量化交易融券等监管规则 [12] 监管体系建设 - 全面加强金融监管严厉打击金融腐败 [4] - 监管质效持续提升监管合力加快凝聚 [8] - 全面推进分级分类监管 [10] - 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得到全方位重构 [11] - 扎牢织密投资者保护"安全网" [12] - 既"追首恶"又"惩帮凶"坚决破除造假生态圈 [12]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大幅提升
新华网· 2025-09-22 19:55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 - 银行业保险业通过信贷债券股权等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 [3] - 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达到57.5万亿元 [3] - 直接融资比重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分点达31.6% [3]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年均增速均超过20% [5] - 科研技术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基础设施贷款年均增长27.2% 21.7% 10.1% [5] - 科技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10万亿元支持创新应用项目3600个 [5] 资本市场发展 - 新上市企业中九成以上是科技企业或科技含量较高企业 [5] -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25%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18家提升至24家 [5] 货币政策与外汇改革 - 中国人民银行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形成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 [4] - 国家外汇局提升贸易外汇收支效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银行外汇展业能力 [5]
发布会纪要丨中国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潘功胜最新发声
第一财经· 2025-09-22 19:17
金融体系稳健性与市场规模 - 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4] - 股票、债券市场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前列 [4] - 目前金融体系总体稳健,市场运行平稳 [4] 信贷支持与风险化解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年增速超过20% [4] - 截至今年6月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金融债务规模较2023年同期下降超过60%,风险水平大幅降低 [6] - 高风险中小银行数量较峰值已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明显压降 [7] 货币政策与汇率管理 - 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立场是支持性的,实施适度宽松 [2][8] - 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7] - 货币政策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8] 房地产金融政策 - 通过优化调整首付比例、房贷利率等政策,每年可为超过5000万家庭减少利息支出约3000亿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