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土谛AI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东博会上秀成果:农业千年事 今朝问“AI”
中国新闻网· 2025-09-20 19:32
行业智能化转型趋势 - 古老农业正向着智能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前沿技术如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被应用于打造实时可控的云端猪场[1] - 智能化是未来养殖方向,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增加企业利润、追溯食品安全,并为高效优质产能提供空间[2] - 数智农业是从经验化、标准化再到数字化的长期过程,单有智能设备不足以应对复杂农业生产,必须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3] 深圳数影科技智能养猪解决方案 - 公司研发的“未来猪场智能养猪整体解决方案”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打造实时可控的云端猪场[1] - 该方案已应用于国内外100多家中大型养殖企业,服务猪只数量超过500万头[1] - 核心智能设备“精喂仪3.0”基于20万头母猪养殖数据打造全周期猪只精准营养模型,能实时分析猪只体况与需求,自动计算生成最佳营养计划,动态调整饲喂策略,有效降低饲料成本、提升猪只健康水平和母猪产健仔率[1] - 该方案已引起东盟市场关注,目前已有500多套智能设备发往越南即将投入运行,东盟市场后发优势明显蕴含巨大商机[2] 广西捷佳润科技智能农业应用 - 公司研发的“土谛AI”系统用户仅需提出问题,不出10秒即可获得包括可行性及改种建议在内的专业答复,系统可调用气象、土壤、政策等多维数据生成万字种植方案[2] - 公司还推出“数字大脑”和“AI巡园”系统,实现远程水肥控制、生态监测和异常识别等功能[2] - 该体系已应用于6个国家,老挝一处4000亩香蕉园通过引入其精准灌溉系统节水超过50%[2] 广西农投时宜农业科技数智蚕桑 - 公司构建现代蚕桑数智实验室体系,通过自建算力中心、素材库、田间地头的实验室研制AI系统,素材库来源于6000余户蚕农多年的实际生产情况以及高校科研机构的专业知识[3] - 目前识别率已达到85%,预计明年可上线[3] - 依靠智能化,2024年公司养蚕成功率达93%,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
“桂”在敢闯,“码”向未来
人民网· 2025-09-04 19:49
生态保护与绿色转型 - 漓江游览排筏全面完成油改电 1000艘排筏改造后游船每公里成本从1.5元降至0.55元 年节省油费1600万元[5] - 电动排筏年充换电量达250万千瓦时 减少碳排放2492.5吨 候鸟回归及珍稀鱼类重现漓江[1][5] - 阳朔开发60多个岩场和1200多条攀岩线路 每年吸引超10万人次体验喀斯特地貌探险[6][8] 跨境贸易与口岸升级 - 友谊关口岸实现15秒快捷通关 较2020年前单车验放时间压缩75% 东盟水果48小时内可达中国餐桌[9][11] - 智慧物流管控平台实现车辆动态实时监控 日均处理约20趟进境货车 大幅降低水果损耗率[9][11] - 广西进出口总值从2020年4861.3亿元跃升至2024年7563.9亿元 连续四年增速超7%[11] 重大基建与产业布局 - 平陆运河建设三年突飞猛进 预计2026年底通航将成为西南地区最便捷出海通道[12] - 南宁隆安县落地总投资68亿元氧化铝项目 依托平陆运河实现"前厂后港"全球化运输布局[12] 智慧农业与AI应用 - 梧州蒙山县智慧蓝莓基地采用土谛AI系统 亩产值突破8万元 产量提升15%-20% 综合收益提高30%-45%[15][16][17] - AI系统每小时采集十余项环境数据 动态调整水肥配方 技术已输出至尼日利亚和越南农业项目[17] 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 广西举办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赛 形成"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发展模式[18][20] - 面向东盟的AI+跨境电商创新应用大赛吸引790支院校队伍 跨国团队利用AI工具实现多语言直播带货[20][21] - 智能通关系统实现跨境车辆秒级放行 柬埔寨鱼米走廊水稻项目落地[21] 区域经济发展 - 2024年上半年广西GDP增长5.5% 高于全国平均、预期目标及去年同期水平[23] - 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多个项目稳步推进 工业人形机器人实现本地化制造[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