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农业
icon
搜索文档
立卓信息战略投资签约大会成功举办,多方签订“万亩智慧大棚种植协议”
搜狐财经· 2025-11-13 13:08
11月12日,江苏立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常州中吴宾馆举行战略投资签约大会。会上,江苏立卓信息有限公司与中国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城投发展基金有 限公司签署了"战略投资协议",与南京博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万亩智慧大棚种植协议",与南京好食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万亩经济作物收 购协议"。 大会上,江苏立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芮江峰阐述了立卓信息在智慧农业领域的战略规划,将"AI+机器人+农业"深度嵌入经营内核,致力于成为中 国智慧农业领跑者。 随后,江苏立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南京博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万亩智慧大棚种植协议"。 最后,江苏立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南京好食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万亩经济作物收购协议"。 接下来,中国创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向心发表致辞。他对立卓信息的商业模式与发展前景表示高度认可,对中国智慧农业融合发展充满无限期待。 随后,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汤亮教授发表致辞。他高度肯定了立卓信息在智慧农业领域已取得的技术突破与市场成果,鼓励立卓信息持 续深化产学研融合,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立卓力量。 在签约环节。首先,江苏立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创新投资有限公司 ...
农业领域加速AI化 龙头公司下好“先手棋”
证券日报网· 2025-11-12 20:08
行业宏观前景与政策支持 - 全球智慧农业市场规模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34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8.5% [1] - 中国“AI+农业”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将达到4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5% [1] - 国务院印发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为行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2] 技术创新与合作动态 - 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与华为共同发布“繁|未来农业智能枢纽”,构建AI全链条技术体系,包含育种智能体、种业数据集、工具集及软硬件基础设施 [1] - 该平台通过AI提升育种效率,实现多模态种业数据的标准化归集,智能体可完成数据关联筛选、自动化编排分析、建模验证和智能决策 [1] - 极飞科技推动农业垂类大模型应用落地,以“用一部手机就能种好地”为愿景 [2] - 大禹节水将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大数据深度融入业务体系,为农田水利管理提供智慧解决方案 [3] 企业实践与效率提升 - 极飞科技的农业无人机进行水稻播种任务,4分钟完成6亩地,效率是传统人工的50倍 [2] - 极飞科技产品已进入70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超百万户农户 [2] - 隆平高科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优化育种效率,信息技术已大量使用在生物育种领域 [2][3] - 大禹节水的数字农业平台涵盖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物联网及遥感技术应用、农业大数据中心等核心环节 [3] 产业链发展现状 - “AI+农业”市场已初步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结构,不少头部企业积极布局该领域 [2] - AI与农业的结合源于传统农业模式的瓶颈突破需求,企业正通过AI构建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 [1] - 隆平高科已发展成为以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为主的综合性跨国种业集团 [2]
稻浪千重“慧”种 蔗海万顷“智”理
广西日报· 2025-11-11 10:09
活动概况 - 活动名称为“智汇八桂·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院士专家广西行”,由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办,旨在汇聚全国顶尖农业科技力量,通过田间问诊、技术交流、成果对接等形式助力广西农业产业升级 [1] - 活动紧扣广西农业强区建设目标,结合《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部署,为广西农业向新向智升级注入动能 [1] 智慧种植业 - 广西首个水稻无人农场贵港市益农水稻智慧农场实现全程无人作业,配备无人驾驶拖拉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等智能设备,实现水稻耕种管收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2] - 该农场种植的再生稻品种“玮两优8612”连续两年亩产超过1000公斤,最新测产结果为亩产1051.89公斤 [2] - 无人农场技术的关键作用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通过“AI+农业”提高生产效率和收益稳定性,吸引年轻人投身农业 [2] - 针对甘蔗产业,糖料蔗生产智能化需突破丘陵山区地形限制,建议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和研发适配丘陵山地的链式底盘专用农机 [3] - 广西推广的“分步式机收”模式已建成30个分步式除杂点,有效解决小地块、坡地的机收难题 [3] 智慧渔业 - 广西农垦明阳现代渔业养殖基地实现全产业链智能化,205个陆基圆池的1.2万个数据节点实时更新水质指标,系统可自动报警并远程控制增氧机切换节能模式 [2] - 院士提醒陆基圆池高密度养殖存在致病风险,需注重向生态化养殖转型 [2] - 科研团队正与广西国控集团开展产学研合作,在种业创新、健康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协同发力,让智慧技术覆盖鱼类生长全过程 [2] 智慧育种 - 院士强调水稻育种应遵循丰产性、优质性、抗逆性、广适性的“四性”原则,并肯定广西香米育种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5] - AI育种技术能显著缩短育种周期、提升效率,建议将传统育种经验与现代技术结合以提升“桂字号”品种竞争力 [5] - 针对广西高温高湿气候对蔬菜种植的影响,可利用AI技术加快良种选育,通过基因分析筛选适合本地气候的品种,并建议百色鲜食番茄产业从注重产量转向提升质量 [5] 技术应用与区域合作 - AI技术不仅能用于育种,还能通过模型分析气候预测与植物生长关系,实现病虫害精准预警,但技术应用需因地制宜考虑区域小气候差异 [5] - 广西与东盟国家农业生产条件相近,且东盟面临劳动力短缺和成本上升问题,对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技术需求迫切 [4] - 广西有望成为面向东盟的农业技术输出重要窗口,通过技术转让、产品出口、技能培训等方式实现区域经济互补并深化中国—东盟农业科技交流 [4] 活动延伸 - 院士专家还出席了2025年智慧农业博览会、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创新大赛闭幕式、第六届深化东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研讨会等活动,与企业代表、基层农技人员深入交流 [6]
农林牧渔:供应压力延续,猪价承压下行
华福证券· 2025-11-09 20:08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5] 核心观点总结 - 生猪养殖行业供应压力延续,猪价承压下行,短期或偏弱运行,长期产能去化预期有望推动价格中枢上移 [2] - 牧业中肉牛价格短期回落但中长期供应趋紧,原奶价格处于周期底部,产能去化有望推动后续价格企稳回升 [3] - 家禽板块白羽肉鸡价格稳中下探,上游引种受限或致产能收缩,蛋鸡静待产能去化驱动行情回暖 [3] - 农产品方面美豆关税政策落地,进口成本抬升支撑豆粕价格偏强运行 [4] 分板块详细总结 生猪养殖 - 本周(截至11月7日)猪价下跌至11.85元/公斤,周环比下跌0.69元/公斤,供应压力持续而需求平淡 [2][10] - 本周生猪出栏均重回升至128.30公斤,周环比增加0.61公斤,因肥标价差高及规模场控制出栏节奏 [2][20] - 短期来看,根据新生仔猪数据推算,2025年11月至2026年2月商品猪出栏量或呈增长趋势,供应压力持续 [2][30] - 长期来看,养殖亏损(自繁自养利润-89.21元/头)及产能调控政策推进,行业产能去化预期增强,10月部分机构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 [2][30] - 建议关注邦基科技、天康生物、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德康农牧等 [2][30] 牧业(肉牛与原奶) - 肉牛方面,11月7日犊牛价格31.93元/公斤(周环比-0.53%),育肥公牛价格25.62元/公斤(周环比-0.19%),年初至今累计分别上涨32.43%和8.84% [3][32] - 中长期因产能出清,能繁母牛去化效应传导,预计2026-2027年牛价进入上行周期 [3][32] - 原奶价格处于周期底部,10月31日行业原奶价格3.03元/公斤(周环比-0.33%),较周期高点累计下跌31%,产能去化有望持续 [3][33] - 建议关注优然牧业、中国圣牧 [3] 家禽板块 - 白羽肉鸡价格11月7日为7.09元/公斤(周环比持平),肉鸡苗价格3.54元/羽(周环比-0.04元/羽),价格稳中下探 [3][40] - 海外禽流感疫情致法国引种放开但美国、新西兰引种仍中断,上游产能或进一步收缩 [3][45] - 蛋鸡方面,鸡蛋均价6.22元/公斤(周环比+0.03元/公斤),静待下游产能去化驱动行情回暖 [3] - 建议关注益生股份、圣农发展、禾丰股份、晓鸣股份等 [3][45] 农产品 - 美豆关税政策调整,自2025年11月10日起美豆进口关税为13%,进口成本大幅抬升 [4][53] - 豆粕现货价格11月6日为3094元/吨(周环比+36元/吨),期货价格同步上涨,预计在成本支撑下偏强运行 [4][53] - 建议关注豆粕ETF [4] 行情回顾 - 截至2025年11月7日当周,农林牧渔板块上涨0.79%,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6 [58] - 子板块中渔业(+3.38%)、种植业(+2.78%)涨幅居前,养殖业(-0.25%)下跌 [58] - 个股方面,平潭发展(+25.71%)、*ST绿康(+11.67%)等涨幅居前 [58]
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先正达进博会亮出“生物+AI”创新方案
中国经济网· 2025-11-07 19:31
公司参展概况 - 公司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食品及农产品展区亮相 主题为“智慧耕新 育见未来” [1] - 公司聚焦粮食安全 单产提升 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核心命题 [1] - 公司集中展示数字农业 生物育种 绿色植保 土壤健康等领域的突破性创新技术 [1] 技术创新与应用 - 公司首次系统展出AI技术在育种研发至田间管理的全链条应用 [1] - 公司自主研发的GASEL系统可模拟上百万种基因组合 实现育种前精准筛选 大幅提升效率并降低研发成本 [1] - 该技术已全面应用于中国玉米育种流程 并成功培育出多个商业化良种 [1] 水稻种业发展 - 水稻是公司技术创新的重点领域 公司展示多款引领全球水稻种业趋势的突破性品种 [2] - 公司今年重点推介出口至越南 菲律宾 巴基斯坦等国家的三款新稻种 [2] - 公司已在“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开展品种测试与推广 累计输出优良品种百余个 [2] 行业背景与公司愿景 - 全球农业正步入以绿色 智能为关键驱动的转型新阶段 人工智能与生物技术深度融合推动行业技术迭代 [1] - 研究显示未来30年全球粮食产量需提升50%方能养活100亿人口 同时全球农食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总量22% [2] - 公司视进博会为全球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交流协作的顶级平台 期待汲取中国创新经验 凝聚全球智慧 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解决方案 [2]
北大荒:持续关注AI农业技术前沿与实践结合,努力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
证券日报网· 2025-11-04 20:50
公司战略与行动 -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关于AI+农业的行动部署 [1] - 公司持续关注AI农业技术前沿与实践结合 [1] - 公司努力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 [1]
新华·江村对话2025 | 徐正华: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AI驱动农业现代化变革
新华财经· 2025-10-28 15:09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正从传统农机制造商向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1] - 公司重点推进两大方向探索:打造无人农场整体解决方案和布局农业机器人未来赛道 [1] 无人农场解决方案 - 公司在吴江区政府支持下获得500多亩试验田用于开展稻麦轮作全程无人化作业实践 [2] - 通过无人拖拉机、插秧机、植保飞机和收割机等智能装备协同作业实现耕、种、管、收全环节无人化 [2] - 农场主可实现一键启动自动完成农事操作 [2] 无人化作业价值 - 对农机手而言作业数据实时上传实现工作量与收益透明化解决跨区作业结算难题 [2] - 对农场主而言所有农资投入和产出效益一目了然实现精细化管理和投入产出比优化 [2] - 对政府而言数字化平台为农业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 [2] 数据应用与绿色农业 - 通过装备测产功能可预测区域产量结合大模型分析未来可为农产品期货交易提供数据支撑 [2] - 公司研发的除草机器人可通过机械除草替代化学药剂实现精准减药 [2] - 病虫害防治系统能精准定位病灶实现靶向施药避免农药浪费和环境污染 [2] 行业趋势展望 - AI+农业被视为大势所趋 [2] - 公司将持续深耕智慧农业赛道通过技术创新助力国家粮食安全 [2]
农林牧渔:情绪助推猪价反弹,关注二育进场持续性
华福证券· 2025-10-26 21:15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5] 报告核心观点 - 生猪养殖板块情绪推动猪价反弹,但需关注二次育肥进场持续性,长期产能去化预期增强有望推动猪价中枢上移[2] - 牧业板块肉牛价格短期回落但中长期供应趋紧,原奶价格处于周期底部,产能去化有望推动后续价格企稳回升[3] - 家禽板块白羽肉鸡价格持稳,上游引种受限或致产能收缩,蛋鸡价格下跌静待产能去化[3] - 农产品板块豆粕价格触底反弹,中期在进口成本支撑下有望偏强运行[4] 生猪养殖板块总结 - 本周猪价明显反弹,10月24日全国生猪均价为11.81元/公斤,周环比上涨0.63元/公斤,主要受二次育肥进场积极性提升及季节性消费回暖驱动[2][11] - 二次育肥销量占比显著提升,10月11-20日二育肥销量占比为2.09%,环比增长1.07个百分点,育肥栏舍利用率均值44.82%,较10月10日增长12.53个百分点[2][11] - 生猪出栏均重继续下滑,截至10月24日当周行业出栏均重127.90公斤(周环比-0.35kg),其中集团场123.94 kg(周环比-0.14kg)、散户142.21 kg(周环比-0.57kg)[2][23] - 养殖利润有所改善但仍深度亏损,10月24日自繁自养、外购仔猪养殖利润分别为-185.68、-289.07元/头,周环比+59.01、+86.22元/头[11] - 短期供应增量明显,10月样本企业出栏预计环比+5.48%/+7.32%/+5.14%,长期产能去化预期增强,9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0.84%/-0.33%/-1.05%[2][34] - 建议关注邦基科技、天康生物、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德康农牧等[2][34] 牧业板块总结 - 肉牛价格短期小幅回落,10月24日犊牛/育肥公牛价格32.13/25.67元/公斤,周环比-0.19%/-0.23%,年初至今累计上涨33.26%/9.05%[3][36] - 中长期肉牛供应趋紧,能繁母牛去化效应将逐步传导,预计2026-2027年牛价进入上行周期[3][36] - 原奶价格低位震荡,10月17日行业原奶价格3.04元/公斤,周环比持平,较周期高点累计下跌31%,产能去化有望持续[3][37] - 建议关注优然牧业、中国圣牧[3] 家禽板块总结 - 白羽肉鸡价格整体持稳,10月24日肉鸡价格6.88元/公斤(周环比+0.01元/公斤),肉鸡苗价格3.32元/羽(周环比+0.03元/羽)[3][43] - 海外禽流感疫情持续蔓延,法国引种放开但美国、新西兰引种仍中断,上游产能或进一步收缩[3][47] - 蛋鸡价格下跌,本周鸡蛋均价6.06元/kg(周环比+0.07元/kg),蛋鸡苗2.65元/羽(周环比+0.05元/羽)[3] - 建议关注益生股份、圣农发展、禾丰股份、晓鸣股份等[3] 农产品板块总结 - 豆粕价格触底反弹,10月24日现货价2984元/吨(周环比-26元/吨),期货2601合约收2933元/吨(周环比+65元/吨)[4][55] - 油厂压榨利润不佳挺价意愿增强,豆粕价格下方空间有限,中期在进口成本支撑下有望偏强运行[4][55] - 关注中美经贸磋商结果、南美种植天气等因素影响[4][55] - 建议关注豆粕ETF[4]
打响“时味苏州”主品牌
苏州日报· 2025-10-26 08:36
核心观点 - 苏州市发布特色农副产品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旨在通过八大发展方向推动行业升级 并以“时味苏州”为主品牌引领 [1] 绿色化生产 - 目标到2027年 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技术覆盖率达98%以上 绿色防控覆盖率达73%以上 [1] - 重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目标达99%以上 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6%以上 [1] - 确保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绿色优质农产品总数将超1000个 比重达85%以上 [1] 标准化与种质资源 - 聚焦碧螺春 枇杷 水八仙 太湖猪等地方良种 构建特色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2] - 支持打造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生物育种高地 建设苏州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研究院等机构 [2] - 目标每年新增国家或省级审定主要农作物新品种5个以上 国家植物新品种授权10个以上 [2] 规模化经营目标 - 目标到2027年 粮食种植面积超200万亩 总产量超95万吨 优质稻米转化率达50%以上 [2] - “苏州大米”授权使用主体超200家 全产业链产值超60亿元 [2] - 水产养殖面积超50万亩 总产量15万吨 渔业产值90亿元 [2] - “阳澄湖大闸蟹”全产业链产值目标超350亿元 “常熟蓝龙”全产业链产值超4000万元 [2] - 茶叶种植面积超5万亩 产量超400吨 “洞庭山碧螺春”面积超4.5万亩 “虞山绿茶”年销售额超3000万元 [2] - 枇杷种植面积超5.5万亩 总产量超1.5万吨 蚕桑面积超7000亩 蚕茧年产量达150吨 [2] 社会化与智慧化服务 - 目标到2027年 培育升级农产品产地冷链集配中心2个 建设国家级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1个 省级项目6个 [3] - 建成一体化农创孵化中心10个 农业科创载体60个 形成“AI+农业”应用场景大模型15个 [3] - 累计培育市级农产品电商产业化联合体15个以上 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超过250亿元 [3] 品牌化与国际化和融合化 - 全面打响“时味苏州”全市农产品主品牌 重点打造“阳澄湖大闸蟹”等国家级区域公用品牌 [3] - 支持“阳澄湖大闸蟹”等农产品保鲜出口 以及咖啡生豆等优质进口 目标新增农产品出口企业10家 [3] - 目标新增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3个 省级农业文化遗产5个 推动吴江蚕桑文化系统争创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3] - 聚焦都市青年 亲子家庭 银发群体等客群 促进乡村消费业态融合 [3]
中国“赛博养猪人”正在重新定义全球农业
观察者网· 2025-10-24 21:21
公司国际认可与参与 - 公司作为唯一受邀在科学与创新论坛发表主题演讲的亚洲企业代表参与2025年世界粮食论坛 [2] - 公司连续第二年获邀参与该论坛,并担任农业食品路演大赛的官方评委 [2] - 公司的AI猪舍系统在论坛路演舞台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及各国农业专家关注 [1] 农业技术创新成果 - AI视觉与多传感器融合系统实现料肉比降低0.35、均匀度提升20%、呼吸道疾病死亡率下降25%、千头猪年减排70% [3] - 技术投入产出效益显著,1元技术投入可产生7元经济回报 [3] - 技术项目覆盖97个国家,收到519份创新方案,实现技术引进与输出 [7] 公司农业战略与投入 - 公司推出“千亿扶持”计划,未来三年投入千亿资源构建“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市场对接”生态 [4] - 通过“大赛+平台+市场”模式筛选优质技术项目并对接市场,形成闭环 [7] - 农业为核心战略,从农产品上行延伸至农研创新“最初一公里” [4] 平台运营与商户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平台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7%,其中时令水果销量增51%,海鲜水产增48% [6] - “百亿减免”政策使00后农货商家数量同比增长超30%,优质农产品SKU增长54% [6] - 流量扶持与技术指导助力商户,如大理科技小院商户月销量稳定在3万单以上 [6] 产业带动与区域发展 - 山东莱阳秋月梨商家单月销量突破5000吨,带动200余名农户日薪达300-400元 [6] - 贵州刺梨从“路边杂果”发展为网红饮品,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 [6] - 平台推动深加工产品开发,如舟山海鲜商家的虾滑、蒲烧鳗鱼在淡季实现可观营收 [8] 全球合作与模式输出 - 公司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浙江大学等建立深度合作,推动全球农业资源整合 [7] - 中国沙漠农业技术、AI养殖方案成功输出,为干旱地区提供解决方案 [7] - 平台推动青年科学家与农产品商家合作,形成技术研发与市场实践双向奔赴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