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货币

搜索文档
中国机构配置手册(2025版)之流动性与货币政策篇
2025-08-12 23:05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中国的银行与金融体系 公司为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及各类商业银行[1][3][4] 核心观点与论据 * 截至2025年4月末 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325万亿元[1][4] * 央行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正从关注货币投放量转向重视利率[2][23] * M2总量与宏观经济关系减弱 因定期存款和个人存款占比上升导致流通速度下降 资金停滞[1][19] * 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以投放基础货币 背景是降准空间已非常有限(许多小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接近5%)且MLF等工具成本较高[17][18] * 存款脱媒现象(存款搬家至理财、债基等资管产品)对银行和央行的流动性管理带来挑战 非银存款占M2比重总体上升[20][21] * 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存在摩擦 传导不完全顺畅 LPR改革仍在发展过程中 未达完美状态[2][23][24][26] 其他重要内容 * 央行流动性管理基本框架基于二级银行制度 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投放/回笼基础货币(如再贷款 买卖国债)来调节流动性[3][6][14] * 商业银行可通过同业借贷 向央行申请再贷款或出售资产来满足流动性需求[7] * 居民交易和资管产品的资金流动会导致银行间超额准备金划转 可能引发中小银行流动性波折[10][11][12] * 广义货币流动性分析需关注贷款派生存款及其他派生渠道 同时考虑其退出现象(如购买股票债券导致M2减少)[13] * 过去二十年中国基础货币投放经历三阶段:外汇占款(2001-2015) 再贷款工具(2013前后开始) 到当前重启国债买卖[15][17][18] * 债券基金经理操作行为具有高度趋同性 会对市场流动性产生较大冲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