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柔比星脂质体

搜索文档
市场简报:知名演员患癌离世,警惕沉默的“妇癌之王”卵巢癌?-20250811
头豹研究院· 2025-08-11 22:52
行业概述 - 卵巢癌是中国女性生殖系统中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位居第3位,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 [6] - 卵巢癌早期症状识别包括:腹胀或腹部不适、食欲减退、盆腔疼痛、尿急尿频、月经异常、便秘或腹泻 [6] - 由于卵巢位于盆腔深处且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临床晚期,5年生存率较低,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6] 病理学分类 - 上皮性卵巢癌占比≥90%,其中高级别浆液性癌占70%,子宫内膜样癌和透明细胞癌各占10%,黏液性癌占3%,低级别浆液性癌<5% [5] - 非上皮性肿瘤中性索间质肿瘤占5%-6%,生殖细胞肿瘤占2%-3% [5] 治疗路径 - FIGO分期标准将卵巢癌分为Ⅰ-Ⅳ期,Ⅰ期肿瘤局限于卵巢,Ⅳ期出现远处转移 [10] - 初始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全面分期手术、肿瘤细胞减灭术等)、化疗(新辅助化疗、一线化疗等)和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PARP抑制剂) [10] - 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可使晚期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延长2-4个月,PARP抑制剂对BRCA1/2突变或HRD阳性患者效果更显著 [10] 关键药物市场 - 六大卵巢癌用药中紫杉醇上市厂商占比65%最高,贝伐珠单抗占64%,多西他赛58%,多柔比星脂质体53%,顺铂40%,卡铂39% [19] - 紫杉醇和贝伐珠单抗市场成熟需求刚性,多柔比星脂质体因安全性优势具升级潜力,铂类药物因仿制药同质化新厂商入局意愿低 [20] 高风险人群预防 - 中国约20%-30%卵巢癌患者存在遗传易感性,推荐高危家族史女性检测覆盖BRCA1/2等高危基因的二代多基因panel [26] - BRCA1胚系突变人群建议每6个月筛查阴道超声和CA125,完成生育后35-40岁行预防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 [25]
圣兆药物(832586):利培酮微球首仿获批,多款高端制剂持续推进
山西证券· 2025-03-13 20:4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研究的圣兆药物深耕高端制剂10余年,产品不断获批,多条线进入收获期,高端制剂研发平台定位逐步凸显;公司在多产品进度方面处于行业前列,产品多为大批次量设计规模效应明显,相较同类公司具备一定优势;随着公司产品陆续上市,有望实现盈利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利培酮首仿获批,高端制剂研发再下一城 - 2025年2月26日公司注射用利培酮微球获《药品注册证书》,规格为25mg和37.5mg,是公司获批的第二只高端复杂制剂、第一只微球产品,也是国内首个获批的注射用利培酮微球仿制药 [1][11] - 利培酮微球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等,微球剂型长效缓释特性解决了普通制剂患者依从性差、血药浓度波动大等问题,提高了患者依从性,降低了副作用和复发率 [15] - 缓释微球技术开发、放大有难度,涉及聚合物材料选择、生产工艺选择等,对生产设备和人员技术水平要求高 [15] - 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壁垒高,国内市场竞争者少,圣兆药物自研的利培酮微球为唯一一款通过一致性评价且实现首仿的产品 [16] - 国内利培酮微球市场有空间,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可达9.2亿元,该产品已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乙类 [18] 紫杉醇(白蛋白)、亮丙瑞林微球获进展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申请上市许可并获受理 - 2025年3月10日公司该产品申请上市许可获受理,其生产能力达60,000支/批,产能及成本优势明显,上市后在国家集采中竞争力强 [19] - 该产品用于治疗乳腺癌等,克服了普通紫杉醇难溶于水等问题,提高了临床使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已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乙类 [24] - 2022年该产品国内销售额达36.92亿元,2023年全球销售额约13亿美元,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销售规模近30亿元 [24] 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一月制剂)临床BE试验生物等效 - 2025年3月11日公司该产品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26] - 该产品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微球载体延长了亮丙瑞林半衰期,降低了注射次数,提高了患者依从性 [27] - 2023年中国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市场规模为51亿元,预计2025年达68亿元,2030年达87亿元 [28] 在研项目丰富、产线批量大,凸显公司竞争优势 多柔比星脂质体兼具质量、成本优势,为公司高端制剂销售开路 - 2023年9月15日公司多柔比星脂质体获批上市,2024年下半年开始产生收入,2024年12月以第二顺位纳入第十批集采 [29] - 公司产品线大批次量生产优势使产品成本优势显著,进入集采有利于提高销量和市场占有率 [29] 多柔比星脂质体已上市 - 截止2025年2月28日,公司储备多条高端制剂产品线,部分产品进展较快,如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注射液等上市申请已获受理,美洛昔康纳米晶混悬型注射液等已通过BE实验,注射用亮丙瑞林微球等已进入BE阶段 [32] - 公司在高端制剂领域有10余年技术积累,研发进度及产品条线处于行业前列,产品陆续获批上市将改善盈利情况 [34] 财务数据 | 会计年度 | 主营收入(百万元) | 同比增长(%) | 营业利润(百万元) | 同比增长(%) | 净利润(百万元) | 同比增长(%) | 每股收益(元) | 同比增长(%)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1A | 26.88 | 35.27 | -130.32 | -7.03 | -131.99 | - | -1.03 | - | | 2022A | 21.59 | -19.67 | -141.63 | -8.69 | -144.46 | -9.45 | -1.13 | -11.81 | | 2023A | 46.08 | 113.37 | -159.81 | -12.83 | -161.06 | -11.49 | -1.26 | - | [4][10] 市场数据(2025年3月12日) - 收盘价13.21元 [6] - 总股本1.28亿股,流通股本0.81亿股,流通市值10.70亿元 [6] 基础数据(2024年6月30日) - 每股净资产1.39元,每股资本公积6.82元,每股未分配利润 -6.29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