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
icon
搜索文档
怀柔科学城“聚科研气”成效不断显现
环球网资讯· 2025-06-22 09:41
怀柔科学城建设进展 - 怀柔科学城已成为全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最密集地区 进入以运行为主的新阶段 预计"十五五"期间还将有一批科学设施平台落户 [1] - 全国重点实验室 新型研发机构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科研机构和科技领军企业在怀柔科学城集聚 "聚人气 聚科研气"成效不断显现 [1] -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作为核心大科学装置 自去年10月成功发出"第一束光"后 15个光束线站均已成功出光 预计年底迎来工艺验收和试运行阶段 [1] -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未来最多可建设90个线站 服务更多国内外科研团队 [1] 大科学装置协同效应 -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今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 能横跨10个数量级时空尺度进行多模态观测 [2] -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线站为生物样本检测提供关键助力 人类器官生理病理模拟装置正在建设 北大怀密医学中心将落地 形成强大科研"朋友圈" [2] - 怀柔科学城已累计突破核心技术51项 产出重大科技成果329项 [2] - 怀柔区为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开辟约10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 并出台政策 设立基金 开放应用场景支撑成果转化 [2] 国际科研合作与人才集聚 - 怀柔科学城举办国际论坛后 外国科研人员主动提出合作建设客座实验室 [3] - 怀柔科学城起步区规划实现率达85% 基础设施完成率达91% [3] - 目前在怀柔工作生活的科研人员达2.5万人 平均年龄35岁 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超80% 包括一批国际人才 [3] - 未来3至5年怀柔计划吸引10万名科研和产业化人才 持续升级交通医疗教育等服务保障 [3]
【新华社】这个“城”,不一般!
新华社· 2025-06-20 08:49
科学设施集群建设 - 怀柔科学城占地100余平方公里,集聚37个科技设施平台,成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引擎[1] - 已形成物质、空间、生命、地球系统、信息与智能五大科学方向的设施集群,4个大科学装置正式运行,16个科技设施平台面向全球开放共享[4] - 采用"设施集群—开放共享—协同创新—成果转化"模式,成为北京原始创新能力跃升的物理基础[4] 重大科学装置进展 -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总投资47多亿元,占地面积相当于90个足球场,可发出比太阳亮度高1万亿倍的光,已启动带光联调[4] - 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寰"是我国首个地球系统模拟大科学装置,能重现地球过去、模拟现在、预测未来[4] -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总投资17余亿元,综合实力跻身世界一流行列,将建立从细胞到器官的"数字孪生"[3] 科研成果产出 -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51项,产出重大科技成果329项[7] - 生物医学领域启动"数字生命"大科学计划,首批13个重点项目展现潜力,推动高端生物医学成像装备实现"中国创造"[5] - 物质科学领域依托HEPS在航空航天材料、锂硫电池等方向取得突破,成果发表在《科学》《自然》等顶级期刊[5][6] 人才集聚效应 - 汇聚诺奖级科学家19名、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8名、两院院士78名[8] - 在科研人员达2.5万人,外籍人才671名,形成"老中青"结合、"产学研"联动的人才生态[9] - 提供从国际学校、三甲医院到人才公寓、科学家公园的全场景支持,基础设施完成率达91%[9]
怀柔科学城将建成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
新京报· 2025-06-18 22:32
怀柔科学城建设进展 - 怀柔科学城占地面积100.9平方公里,其中怀柔占68.2平方公里(约2/3),密云占32.7平方公里(约1/3)[2] - 布局37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科学装置)、科教基础设施和交叉研究平台[1][2] - 4个大科学装置已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运行,16个科技设施平台面向全球开放共享,累计开放机时超123万小时,服务国内外用户600余家[1][2] - 起步区规划实现率达85%,基础设施完成率达91%[3] 人才聚集与科研实力 - 聚集诺奖级科学家19名、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8名、两院院士78名、外籍人才671名[2] - 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成效显著,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2]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 - 建筑占地面积相当于90个足球场,设计亮度比太阳高1万亿倍,为世界最高亮度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4] - 2024年10月12日发出"第一束光",穿透3毫米不锈钢板,分辨率、灵敏度、成像对比度显著提升[5] - 2024年3月27日启动带光联调,进入建设冲刺阶段[6]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 - 2024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由四大核心装置和一个辅助平台构成,覆盖九数量级尺度范围[7][8] - 光泵磁强计脑磁图信号强度为老技术4倍,信噪比2倍,成本降低50%且全国产化[8] - 全人体PET-CT实现均匀高分辨成像,可检测超早期癌症病变[8] - 研发2.2克微型双光子/三光子显微镜,成功应用于航天员皮肤在体成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