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云贷

搜索文档
从传统基建到科技金融,深圳特区45周年建行再出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08:29
深圳历来被公认为全球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 45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人口3万、城区面积仅3平方公里的小镇,没有一所大学,科研基础几近空白。 依托经济特区政策,深圳在短短45年间迅速崛起为GDP达3.68万亿元、人口近1800万的现代化大都市, 并赢得了"中国硅谷""工业第一城""外贸第一城"等称号。 如今,在先行示范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双区"战略驱动下,深圳被赋予了更广阔的发展定位——在大湾 区数个核心城市中,深圳尤为突出的特点是金融与科技产业的深度结合,逐步成为产业金融中心、科技 金融模式的前沿阵地。 其间,商业银行探索形成的"深圳经营""深圳模式",持续在银行体系内部以及全国范围复制与推广。 据深圳人行数据,2025年上半年,深圳目前已形成科技、普惠贷款余额2个"2万亿",绿色、数字经济贷 款余额2个"1万亿"的信贷格局,规模居全国各城市前列。 作为最早扎根深圳地区的金融机构之一,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深刻认识到科技金融对于推动科技创 新和产业升级的价值,紧扣"双区"战略定位,持续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创新实践。 超级城市的"超级基建" 因"建设"而起,向"建设"而生。 在上个世纪设立之初,中国建设银行即以 ...
从传统基建到科技金融,深圳特区45周年建行再出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08:14
深圳城市发展奇迹 - 深圳在45年间从人口3万、城区面积3平方公里的小镇崛起为GDP达3.68万亿元、人口近1800万的现代化大都市[1] - 深圳赢得"中国硅谷"、"工业第一城"、"外贸第一城"称号,并在"双区"战略下成为金融与科技深度结合的产业金融中心[1] 商业银行信贷格局 - 2025年上半年深圳形成科技与普惠贷款余额两个"2万亿"、绿色与数字经济贷款余额两个"1万亿"的信贷格局,规模居全国前列[2] - 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紧扣"双区"战略,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创新实践[2] 建设银行历史使命 - 建设银行自设立之初以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基建资金为使命,伴随多个五年计划发展[3] - 深圳建行1962年设立宝安县支行,1982年升格为深圳市分行,遵循"哪里有需要就把支行设在哪里"的路线[6]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支持 - 1985年深圳建行成立大鹏支行支持大亚湾核电站,提供2000万元临时周转贷款,助力其成为大陆首座百万千瓦级商用核电站[6] - 2009年作为牵头行和代理行,为深圳中航城改造项目提供19.5亿元银团贷款[7] - 近年支持妈湾电厂升级改造(总投资26.6亿元)、深惠城际铁路、大鹏城际铁路、盐田港东区码头等重大项目[7][9] - 独家授信近20亿元支持妈湾电厂燃气改造,年节约标准煤20.11万吨,减排二氧化硫78.33吨、氮氧化物218.67吨[9] 科技产业金融创新 - 半导体等科技企业具有轻资产、高风险特点,深圳银行业通过公私联动、投贷联动等创新模式提供支持[11] - 2020年4月通过理财条线联动为CZ科技提供2000万元授信,早于其同年11月A轮融资[13] - 2022年增加CZ科技授信至5000万元,联动建信信托领投其A/A+/B轮融资,估值从10亿增至23亿元,累计获5亿元股权融资[13] - 2024年CZ科技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认定,2025年6月建银国际成为其港股IPO联席保荐人,完成"私+公+债+股+荐"联动[13] 科技贷款规模与数字化服务 - 2025年初至7月末深圳建行为科技企业提供贷款超1200亿元[15] - 科技企业贷款余额近1300亿元,较年初新增近2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超1340亿元,较年初新增超300亿元[15] - 累计服务超2万家科技企业,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覆盖度高[15] - 运用"技术流"评价体系搭建线上融资平台,实现"秒报秒批",已服务超万户企业,授信近6000家,累计放款超百亿元[15] 专项产品与企业案例 - 为量子计算企业LX科技提供200万元"孵化云贷"和300万元"科技e贷"纯信用贷支持,2025年7月建信股权对其战略直投4000万元[16] - 2025年上半年创新"深融贷"、"20+8产业贷"、"南山科易贷"等特色产品,提升小微科技企业贷款可获得性[21] - 制定《金融服务方案(2025年版)》,提出24条举措支持科技发展、内需、外贸、湾区及民生保障五大领域[21] 科技金融组织架构 - 建立"总行级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分行专营机构—1家科创支行—4家科技支行—31家科技特色网点"的专营组织体系[17] - 2024年初建设银行总行授予深圳分行"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称号,给予信贷审批与产品创新差别化政策[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