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世界AI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五四青年节专访丨北大深研院张浩然:让AI和机器人更懂人,做“人本智能”探索者
证券时报· 2025-05-04 19:27
文章核心观点 张浩然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进行前沿探索,将“人本思维”融入研发,构建“灵枢城市”框架,攻坚机器人“交互共情能力”,并认为深圳创新生态利于科研成果转化,当代青年应传承五四精神用技术守护人性光辉 [3][7][11] 人工智能研发方向 - 当前人工智能发展核心矛盾是技术逻辑与人类需求错位,需构建理解人类情感、尊重社会伦理的智能系统 [1] - 破解AI应用难题关键是将“人本思维”植入研发全流程 [3] “灵枢城市”研究 - 智慧城市实验室核心研究方向是构建“灵枢城市”框架,创建神经响应式城市体系 [3] - 已研发出可变形建筑与街道系统,如广场玻璃幕墙变充电矩阵、街道调整标线适应运输机器人 [3] - 研制出“小世界AI”系统,获全球智慧城市技术创新奖银奖,为城市研究提供准确基础 [4] - 借鉴人体循环机制构建能源调配网络,使办公区年度节能32% [4] 机器人研发理念 - 未来机器人不仅要“能动”更要“能懂”,需增强对人类的理解能力,实现“技术+人性”双重突破 [6] - 实现“人性化智能”需打破传统研发模式,让多领域专家合作,融入人类认知模型和伦理判断机制 [6] 机器人“交互共情能力”攻坚 - 团队在零售场景能预判顾客购物倾向并推荐商品,在养老照护领域能预判老人需求 [7] - 行业正从“机械性能突破期”向“人机交互跃升期”演进,机器人社会价值核心将转向“交互共情力” [7] - 提前布局“人机互理解”领域,为人类文明构建“未来免疫力”,为机器人产业寻找全新增长曲线 [7] 深圳创新生态优势 - 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为青年科研者提供价值坐标系,既重技术突破锐度,更重社会价值温度 [10] - 截至2024年底深圳经营范围涵盖机器人的企业超7.4万家,2024年新增1.45万家,同比增长39.64%,产业链条完整 [10] - 大湾区产业链和应用场景使前沿研究能快速完成从理论到社会价值转化的闭环,深圳人才扶持政策打通科研产业化全链条 [10] 当代青年科研精神 - 当代青年传承五四精神需将其转化为建设性创新实践,用技术延续文明血脉,让智能闪耀人性温度 [11] - 当代青年要在“硅基文明”浪潮中守护人性光辉,解剖算法黑箱,守护数据尊严,让技术进步指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11]
五四青年节专访丨北大深研院张浩然:让AI和机器人更懂人,做“人本智能”探索者
证券时报· 2025-05-04 19:20
人工智能发展方向 - 当前人工智能发展面临技术逻辑与人类需求的错位,需要构建能理解人类情感、尊重社会伦理的智能系统,而不仅仅是追求更快的运算速度 [3] - 许多AI系统在设计时过度关注技术参数和效率指标,忽视了人类社会的真实运作规律,导致实验室性能卓越的AI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难以获得用户真正认同 [5] - 破解难题的关键在于将"人本思维"植入AI研发全流程,创建面向人机共栖时代的神经响应式城市体系 [5] 智慧城市研究进展 - 智慧城市实验室构建"灵枢城市"框架,旨在创建人机共栖时代的神经响应式城市体系,"灵"代表人类灵性、机器智能与城市灵态运行的三重联动,"枢"强调城市作为人机交互的神经枢纽需具备自主调节与进化能力 [5] - 研发的可变形建筑与街道系统能让中心广场的玻璃幕墙在夜间自主重组变成机器人充电矩阵,街道可通过地砖下的压力传感器实时调整道路标线以适应不同形态的运输机器人 [7] - "小世界AI"智慧城市人流移动时空分析系统利用手机移动数据稀疏样本构建"小世界"来生成趋近真实世界的人流移动系统,准确模拟现实世界中的人类流动行为,该项目获得全球智慧城市技术创新奖银奖 [7] - 借鉴人体循环机制构建的能源调配网络使某办公区实现冷暖系统与光伏发电的动态匹配,年度节能达到32% [8] 机器人研发趋势 - 未来机器人不仅要"能动",更要"能懂",需要增强对人类的理解能力,让机器人能够识别人的细微表情变化,通过自然的表情反馈与人类建立情感连接 [10] - 行业正处于从"机械性能突破期"向"人机交互跃升期"演进的关键节点,在运动控制能力达到临界点后,真正决定机器人社会价值的核心将从"动作精准度"转向"交互共情力" [10] - 在零售场景中,系统通过分析顾客驻留轨迹和视线焦点能预判其购物倾向并推荐合适商品;在养老照护领域,通过整合肢体语言分析和环境数据让机器人能预判老人需求 [10] - 2025年被认为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从量产到实际场景落地需要时间,从"拼动作精度"到"拼交互能力"的跨越同样需要时间 [11] 创新生态与产业环境 - 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构建的创新生态为青年科研者提供了独特的价值坐标系,既尊重技术突破的锐度,更看重社会价值的温度 [15] - 截至2024年年底深圳市经营范围涵盖机器人的企业数量超7.4万家,位居全国第一,2024年新增企业达1.45万家,同比增长39.64%,产业链条覆盖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整机研发制造和下游应用领域 [15] - 大湾区完整的产业链条与活跃的应用场景使前沿研究能快速完成从理论验证到社会价值转化的闭环,让青年学者始终锚定在"真问题、真需求"的坐标上开展创新 [15] - 团队研发的智慧城市系统通过北大深研院与深圳市政府科研合作机制,依托深圳市互联网巨头企业,仅用8个月就完成了在多个城市的示范应用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