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米汽车标准版SU7
icon
搜索文档
不足半数召回车辆为企业主动
第一财经· 2025-10-20 18:24
中国汽车召回总体情况 - 截至2025年9月,中国累计实施汽车召回3230次,涉及车辆总数达1.2亿辆 [3] - 其中,受市场监管总局调查影响实施的召回有652次,涉及车辆6378.86万辆,占召回车辆总数的53.18% [3] - 不足半数的车辆是企业主动发起召回 [3] 辅助驾驶与新能源汽车召回趋势 - 2024年因辅助驾驶系统问题召回的车辆达到255.61万辆,占全年召回数量的23% [3] - 新能源汽车在电池安全等传统问题之外,软件缺陷日益成为安全隐患的重要来源 [4] - 2024年,汽车企业实施OTA(远程升级)召回19次,涉及车辆406.8万辆,比上年大幅增长246.8% [9] 近期代表性召回事件 - 2025年9月,小米汽车宣布召回11.7万辆标准版SU7,原因为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在极端场景下可能识别或处置不足 [4] - 2025年10月17日,比亚迪和吉利分别宣布召回11.6万辆和4.6万辆汽车,原因分别为S安全缺陷和E环保缺陷 [4] 监管政策与质量提升举措 - 监管部门频繁出台智能驾驶宣传和安全、产品一致性监管政策,行业竞争重点从智能化竞速转向质量为先 [3][5] - 已推动企业开展汽车安全沙盒深度测试,累计发现并完成安全预防和性能改进61项 [5] - 已建立缺陷召回与技术标准研制的联动机制,发布汽车产品安全与召回管理相关国家标准19项 [5] - 工信部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强化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要求消除缺陷的措施若涉及主要技术参数变更,需取得许可后方可恢复生产 [10] 行业挑战与企业责任 - 市场对智能化功能的旺盛需求倒逼车企加速创新迭代,智能化功能开发阶段出现软件故障的风险难以避免 [8] - 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可能将未经充分验证的技术投入应用,让首批用户承担较高风险 [8][9] - 监管机构强调,提升质量、保障安全归根结底要靠企业,企业应将安全优先原则嵌入研发全流程,杜绝牺牲安全性换取上市速度的短视行为 [9]
不足半数召回车辆为企业主动
第一财经· 2025-10-20 18:08
行业监管趋势 - 行业从智能化竞速转为质量为先,筑牢安全底线成为监管部门核心课题 [1][4] - 监管部门关于智能驾驶宣传和安全、产品一致性监管政策频繁出台 [1] - 国家质量监管总局将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引领,创新安全监管 [4] 汽车召回整体情况 - 截至2025年9月,中国共实施汽车召回3230次,涉及车辆1.2亿辆 [1] - 受市场监管总局调查影响召回的有652次,涉及车辆6378.86万辆,占召回车辆总数的53.18% [1] - 2024年因辅助驾驶系统问题召回的车辆达255.61万辆,占全年召回数量的23% [1] 企业召回案例 - 2025年9月,小米汽车召回11.7万辆标准版SU7,原因为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极端场景下识别或处置可能不足 [2] - 10月17日,比亚迪和吉利分别宣布召回11.6万、4.6万辆汽车,原因分别为S安全缺陷和E环保缺陷 [2] 质量提升与安全改进措施 - 近两年组织实施电动汽车、超充电力电池、汽车芯片质量提升等质量强链项目 [3] - 推动企业开展汽车安全沙盒深度测试,累计发现并完成安全预防和安全性能改进61项 [3] - 建立缺陷召回和技术标准研制工作机制,已发布汽车产品安全和召回管理相关国家标准19项 [3] OTA召回管理 - 截至2024年底,企业报告的OTA升级活动共4047份,涉及车辆4.86亿辆次 [6] - 2024年汽车企业实施OTA召回19次,涉及车辆406.8万辆,比上年增长246.8% [6] - 国家持续强化OTA召回管理,要求企业按照召回管理条例组织实施OTA升级 [7] 行业挑战与企业责任 - 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形势复杂,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带来持续挑战,叠加非理性竞争 [4] - 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将未经充分验证的技术投入应用,让首批用户承担较高风险 [5][6] - 企业需将安全优先原则嵌入研发全流程,杜绝牺牲安全性换取上市速度的短视行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