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召回

搜索文档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召回部分科莱威纯电动汽车
经济观察网· 2025-09-30 18:00
本次召回活动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缺陷调查情况下开展的。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为 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新软件,改善制动效果,以消除安全隐患。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通知相关用户,安排召回维修事宜;用户也可拨打 客户服务热线:400-620-0068,了解此次召回的详细信息。此外,也可登录市场监管总局召回中心网站 www.samrdprc.org.cn,关注微信公众号(SAMRDPRC),了解更多信息,反映缺陷线索。 经济观察网 据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日前,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 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 划。 召回编号S2025M0167I:自即日起,召回2019年12月10日至2023年7月11日期间生产的部分科莱威纯电 动汽车,共计98408辆。 本次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在制动过程中遇到减速带等特殊路面,并达到制动防抱死功能触发条件时,电 机再生制动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车辆制动效果出现波动,与驾驶员预期不一致,存在安全隐患。 ...
工业越来越发达的当下,为何车企召回事件反而越来越多了?
36氪· 2025-09-29 09:50
文章核心观点 - 汽车召回事件增多并非工业退步,而是技术复杂性提升、质量标准趋严、消费者权益意识觉醒及全球化供应链挑战加剧的综合结果 [1] - 召回频发现象反映了“要求变高、体系更透明、问题更容易暴露”,而非“车变差” [2] - 召回机制是行业成熟的标志,是产业进化过程中的自我纠错和持续进化的体现 [11][12] 技术进步与软件风险 - 现代智能电动车电子控制单元数量超过200个,代码行数跃升至亿级,软件复杂度显著增加,潜在故障点增多 [3] - 丰田召回近60万辆车的直接原因是仪表盘启动时软件错误,此类软件逻辑缺陷难以在出厂前完全测试覆盖 [3] - 车企为抢占市场常采用“先发布、后优化”的OTA更新策略,客观上提高了后期发现问题的概率 [3] - 电控系统联动性强,小模块异常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如宝马起动机继电器腐蚀问题与密封设计、材料耐久性等多因素相关 [4] 监管环境与消费者意识 - 全球汽车安全监管体系日趋完善,监管机构对安全性、合规性要求不断提高,企业面临巨额罚款和声誉风险 [4] - 车企召回策略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御”,通过提前披露展现责任感并控制舆论风险 [6] - 社交媒体时代消费者维权意识增强,任何质量问题都可能迅速发酵,倒逼企业采取“宁可错召,不可漏召”的策略 [6] 全球化供应链挑战 - 现代汽车零部件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高度分工的供应链带来巨大的协调与品控挑战 [7] - 核心供应商出现质量问题会产生跨品牌、跨区域的影响,如瑞萨电子工厂火灾导致多家车企停产 [7] - 宝马起动机问题根源可能在于第三方供应商的部件工艺不达标,导致召回规模迅速扩大至超过33万辆 [7] - 不同国家的生产标准和测试存在差异,同一车型在不同工厂组装的细微偏差可能演变为系统性风险 [7] 市场竞争与研发周期 - 新能源汽车竞争白热化,新车型研发周期从3-5年缩短至18个月,企业在研发验证和耐久测试环节可能做出妥协 [8] - 某头部造车新势力首款SUV上市前仅进行约1.2亿公里道路模拟测试,远低于传统车企3亿公里以上的标准 [10] - 电动平台通用化战略虽降低成本,但平台底层设计隐患可能导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规模召回 [10] 召回机制的本质与影响 - 美国每年平均召回车辆超过3000万辆,占保有量近15%,但交通事故死亡率持续下降,说明整体安全水平提升 [11] - 现代召回手段更精准高效,依托车联网数据定向通知用户,OTA升级可无需进店解决部分软件问题 [11] - 召回是行业自我纠错、推动更高安全标准的体现,真正值得警惕的是“从不召回”的企业 [12]
宝马因部件安全隐患召回超33万辆汽车
新华社· 2025-09-28 09:52
综合媒体和相关监管机构日前公布的信息,德国宝马集团将召回超过33万辆汽车,原因是起动机及相关 部件可能存在短路隐患。 据德新社报道,此次宝马召回计划中,在德国有超过13万辆汽车受影响。宝马尚未公布全球召回数量, 但考虑到这次召回涉及的是2015年9月至2021年9月生产的多款车型,影响的范围可能覆盖更多国家,实 际召回规模可能超过已公布的数字。 另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日前发布的召回公告,宝马在当地将召回近20万辆汽车,是2019年至 2022年生产的车型。受影响车辆的"起动机继电器可能发生腐蚀,从而导致继电器过热并短路",存在引 发火灾风险。该机构提醒车主,在问题解决前,应将车辆停放在室外并远离建筑物。 据悉,由于此次召回车辆将更换起动机,部分车型还需安装功率更大的电池,累计成本可能较高。(转 载自新华社) ...
从“小米SU7受调查被动召回”说开来……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5 08:49
小米汽车召回事件 - 小米汽车召回11.7万辆SU7车型 核心问题为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极端特殊场景下识别、预警或处置能力不足 需通过OTA升级提升可靠性[2] - 召回编号为"S2025M0149I"和"S2025M0150I" 对应安全缺陷类别(S)和受调查影响召回类型(I) 系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缺陷调查情况下开展[2] 2025年上半年汽车召回整体情况 - 全国共开展汽车产品召回87次 涉及车辆528.06万辆 同比分别下降34.59%和增长29.39%[3] - 传统燃油汽车实施召回56次/375.16万辆 同比分别下降44.55%/增长101.10% 新能源汽车实施召回48次/152.90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20.00%/下降30.99%[4] - 从涉及总成看 转向系统缺陷引发召回数量最多达224.03万辆(占42.43%) 发动机缺陷104.98万辆(占19.88%) 制动系统缺陷74.54万辆(占14.12%)[4] 品牌属性召回差异 - 合资生产者召回36次/352.83万辆 同比分别下降10.00%/增长114.70% 成为绝对主力[5] - 自主生产者召回10次/3.95万辆 同比分别下降65.52%/85.27% 进口生产者召回41次/171.28万辆 同比分别下降35.94%/21.05%[5] 智能驾驶领域召回趋势 - 新能源汽车召回总数占比显著提升 智能驾驶领域召回事件成为焦点 2025年上半年召回量占总量近三成[7] - 特斯拉于1月24日召回120.68万辆车型 核心问题为辅助驾驶系统功能控制显著程度和范围不足[8] -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渗透率显著提升 2025年1-7月相关乘用车新车销量达776万辆 渗透率为62.6% 较2021年同期增加570万辆/40个百分点[8] OTA升级与政策监管 - 2025年共发生5起OTA升级召回活动 涉及车辆166.75万辆 涉及小米汽车、奇瑞捷豹路虎、特斯拉等车企[11] - 监管部门出台系列政策 要求企业未经备案不得开展OTA升级活动 不得将未经充分测试验证的软件版本推送给用户[13] - 企业需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 强化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12][13]
今年已有166万辆,汽车OTA升级,为什么也能叫召回?
36氪· 2025-09-22 09:46
19日,小米汽车召回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引发关注。 因本次召回将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即Over the air的缩写)技术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升级软件,不少网友对召回形式感到疑惑,为什么这种OTA 升级也属于汽车召回? 何为汽车召回? 公开资料显示,OTA为空中下载技术,即通过移动通信技术进行无线系统升级,汽车行业一般称为远程升级。 汽车OTA升级,则是车企通过OTA技术,依托无线通信网络,对车辆软件系统进行更新升级,来达到修复缺陷、性能提升、功能扩展的目的。 工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月末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将OTA升级分 为四类管理,即非技术参数变更(如UI优化)、涉及主要技术参数变更、涉及自动驾驶功能,以及用于缺陷召回。 工信部在3月初对《通知》作了进一步的解读,不涉及产品主要技术参数变更的OTA升级活动,企业在完成备案后,即可实施升级;涉及产品主要技术参 数变更的,企业应当在取得产品变更许可并完成备案后,方可实施升级。涉及汽车自动驾驶功能的OTA升级活动,应当按照准入管理有关规定,取得相应 许可。 上述《通知》还指出, ...
记者实探小鹏汽车门店 4.75万辆P7+召回启动
深圳商报· 2025-09-21 08:58
召回事件概述 - 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召回47490辆小鹏P7+汽车 [1] - 召回范围覆盖2024年8月20日至2025年4月27日生产的部分车辆 [1] - 召回计划自9月15日起正式实施 [1] 技术缺陷详情 - 转向助力电机传感器线束接触不良导致转向机传感器信号波动 [2] - 潜在风险包括转向故障警告灯点亮及转向助力失效 [2] - 缺陷可能造成方向盘卡死的安全隐患 [1] 解决方案与执行 - 公司免费更换改进后的转向机总成以消除隐患 [2] - 通过手机APP推送、电话等多渠道通知车主 [2] - 消费者需通过官方平台预约检测和维修服务 [1] 产品技术特征 - 小鹏P7采用纯视觉智驾系统而非激光雷达方案 [1] - 门店工作人员强调召回与智驾系统无直接关联 [1] - 公司主动发现技术问题后启动召回程序 [1]
谁在模糊OTA与召回的边界?
第一财经· 2025-09-20 15:58
召回的核心原则与前提 - 是否召回取决于产品是否存在缺陷 与线上或线下实施方式无关[1][4] - 缺陷指由于设计制造标识等原因导致的不符合安全标准或存在不合理危险的情形[4] - 小米SU7召回因L2辅助驾驶在极端场景下识别预警或处置不足 可能增加碰撞风险[4] OTA技术在召回中的应用与监管 - OTA是对车载应用车机系统或整车底层系统的升级 涉及安全性能的OTA受市场监管总局全程监管[3] - OTA作为召回手段提高召回效率降低召回成本 2024年汽车企业实施OTA召回19次涉及车辆406.8万辆 同比增长246.8%[3] - 国家要求所有OTA技术服务活动需按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备案 2020年起加强监管[9] 主动召回与被动召回的区别 - 召回编号中缺陷类别S代表安全缺陷E代表环保缺陷 召回类型V代表主动召回I代表受调查影响召回O代表责令召回[5] - 小米SU7召回编号为S2025M0149I和S2025M0150I 缺陷类别为安全缺陷 召回类型为受调查影响召回 非主动召回[5] - 一汽丰田召回编号S2025M0124V和小鹏汽车S2025M0142V均为主动召回事件[6] OTA与召回的关系及界限 - OTA只是召回的一种技术服务方式 不等同于召回更不能代替召回[9] - 特斯拉曾通过OTA解决触摸屏系统问题 全球召回13.5万辆Model S和ModelX 2023年通过OTA软件升级召回110.4622万辆[7] - 对于纯硬件问题如锁闩对齐或安全带固定部件问题 特斯拉选择线下召回[7] OTA召回的经济影响与行业实践 - OTA技术2019年为整车厂节约165亿美元售后体系支出[8] - 许多厂商对软件问题采用隐性召回方式而非正式宣布召回[8] - 企业实施OTA升级消除缺陷需立即停止生产销售缺陷产品 若涉及主要技术参数变更需取得许可后方可恢复生产[9]
福特(F.US)又出安全问题:因门饰板脱落召回近10.2万辆汽车
智通财经网· 2025-09-19 19:37
此次召回涉及部分 2016 至 2019 年款的Taurus车型。召回报告写道,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和前排乘客 的 B 柱(位于驾驶员座椅与后座乘客座椅之间两侧的垂直立柱)车门装饰条可能会脱落,从而造成道路安 全隐患,并增加发生碰撞事故的风险。经销商会检查B柱的装饰条,并根据需要进行修复或更换,费用 全免。 智通财经APP获悉,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消息,福特汽车公司(F.US)正在美国召回 101,944 辆汽车,原因是存在一个可能导致车辆行驶过程中车门饰板脱落的缺陷。 此次召回事件使得福特在安全召回方面次数更加显眼,此前,其在安全召回方面已经创下了纪录。据报 道,截至 2025 年 6 月,福特已发布了 88 次安全召回,这一数字超过了其他任何汽车制造商全年发布的 召回次数。今年早些时候的一次重大召回涉及 85 万辆皮卡和 SUV,原因是可能存在燃油泵故障。本月 早些时候,该汽车制造商召回了 1456417 辆汽车,原因是其后视摄像头存在缺陷。 ...
存安全隐患,11.69万辆小米SU7被紧急召回,今年已第二次
国际金融报· 2025-09-19 14:30
召回事件概述 -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期间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 共计116,887辆[1] - 召回涉及两个编号:S2025M0149I覆盖98,462辆XMA7000MBEVR2车型 S2025M0150I覆盖18,425辆BJ7000MBEVR2车型[2][3] - 召回原因为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极端特殊场景下识别、预警或处置不足 可能增加碰撞风险[3] 技术解决方案 - 公司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免费升级软件以消除安全隐患[3] - 此前在2023年11月曾因自动泊车功能故障通过云端服务实施防范措施并加入冗余保护策略[4] - 今年年初因软件策略问题导致授时同步异常 召回超30,000辆SU7标准版[4] 销售表现 - SU7车型自2023年4月交付以来 去年全年累计销量达139,500辆[4] - 2024年前8个月累计销量超过210,000辆 同比增长显著[4] - 对照350,000辆全年交付目标 当前完成率为60%[4] 安全争议事件 - 3月29日小米SU7标准版高速碰撞致3人死亡 引发对智驾系统复杂路况预判能力的质疑[6] - 4月5日广东湛江发生SU7与电动车碰撞事故 锂电池起火导致两人死亡[6] - SU7 Ultra碳纤维前舱盖配件陷入虚假宣传争议 被车主称为装饰品[6] 行业监管环境 - 行业监管持续收紧 工信部多次发文要求规范营销宣传行为和用户告知义务[7] - 2024年1-7月具备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乘用车新车销量达7,759,900辆 同比增长21.31%[6] - 驾驶辅助系统渗透率升至62.58% 行业正推动建立统一安全标准[6]
丰田召回 bZ4X、进口 RZ 等纯电汽车超 3.7 万辆
北京商报· 2025-09-19 14:25
此外,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自2025年9月 22日起,召回2021年7月19日至2022年2月21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国产C-HR EV汽车,共计647辆。 自2025年9月26日起,召回2021年8月5日至2022年12月1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UX汽车,共计3254辆。 自2025年9月22日起,召回2021年7月16日至2022年7月27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国产奕泽E进擎汽车,共计 1288辆。 北京商报讯(记者 蔺雨葳)9月1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回中心发布的消息显示,日前,广汽丰田汽 车有限公司、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 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 本次召回范围内的车辆,由于设计问题,电加热式水加热器中的加热元件耐久性不足,持续工作可能造 成加热元件内部受损。极端情况下,水加热器停止工作,暖风空调除雾除霜性能下降,影响驾驶员视 线,存在安全隐患。 自2025年9月22日起,召回2022年11月15日至2023年8月24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国产b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