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鹏 AI 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华泰证券|机器人产业跟踪
2025-06-30 09:0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机器人产业、汽车行业、芯片行业 - **公司**:小鹏汽车、瑞芯微、恒玄、全志科技、德州仪器、恩利公司、谷歌、英伟达、特斯拉、浙江宏泰、荣泰公司、科达利公司、照明、中新福材、小米、华为云平台、金阳股份、蒙丽尔、绿谐波、秦川集团旗下的汉江机床、日发精机、华辰装备、秦川机床、浙海德曼、纽威数控、博古 [1][2][3][8]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小鹏汽车机器人进展 - 小鹏汽车在机器人领域进展迅速,软件自研和自动驾驶技术领先,硬件供应链降本优势明显,预计 2026 年量产 ToB 端机器人 [1][2] - 2025 年上海车展发布的 AI 机器人通过视觉学习实现自主行走,步态优雅,演示效果超预期,此前市场预期较低 [2] - 硬件采用丝杠、高自由度手部和轴向磁通电机等创新技术,成为国内首个大批量使用丝杠的企业,轴向磁通电机功率密度高,有望解决量产痛点 [3][4] 2025 年上海车展情况 - 人流和车型数量减少,部分重要车型提前或延后亮相 [5] - 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方面迭代显著,超越合资品牌,传统自主车企新车型数量和质量优于新势力 [5] - 中大型 SUV 和 MPV 市场预计五六月明显复苏 [5] 机器人产业关注环节 - 市场对操作系统、SoC 芯片和大模型等偏软环节关注度提升,端侧模型基于 DeepSeek 开源模型蒸馏取得进展,海外对 BCC 下一代模型预期较高 [1][6][7] 芯片环节发展 - 2025 年一季度机器人 SoC 公司业绩亮眼,收入和净利润大幅增长,AI 驱动下端侧系统级芯片需求快速增长 [1][8] - 瑞芯微等公司推出新产品并计划推出下一代产品,利润弹性较大 [1][8] MCU 模拟芯片市场变化 - MCU 模拟芯片市场回暖,德州仪器季报显示工业下游需求回升,国内恩利公司有布局 [1][9] - MCU 需求受机器人潜在需求拉动,国产化替代周期加快将提升传统需求增速 [1][9] 海外大厂动态 - 谷歌将在 5 月 IO 大会展示 RT - One 和 RT - Two 机器人模型,揭示未来对机器人端侧模型的展望 [10] - 英伟达 5 月发布季报,其重点布局的机器人端侧场景进展值得关注 [10] 特斯拉动作及影响 - 发布微型丝杠和健身方案,对国内产业链评估并明确订单意向,推进国产化替代链发展 [3][11] T 链产业变化 - 荣泰公司在结构件轻量化和微型丝杠领域卡位优势明显,T 链零部件领域逐步清晰 [12] - 科达利公司在谐波减速器领域取得进展,预计二季度或年终有供应突破 [12][13] 轻量化材料供应企业 - 照明、中新福材等公司在轻量化材料供应方面表现突出,照明获得项目定点需求并明确合作 [14] 国内机器人产业链发展 - 国内机器人相关产业链将迎来 Demo 产品展示、融资合作和供应生态链明晰等积极变化 [15] - 小米产业链中的金阳股份与小米深度合作,有望拓展合作领域 [15] 二季度国内机器人公司预期 - 二季度国内机器人相关公司将有订单突破,谐波减速器领域企业有望取得进展 [16] - 小鹏、小米等公司产品展示和市场反响将推动相关供应商重新定价 [16] 人形机器人丝杠设备情况 - 北京机床展上人形机器人丝杠设备需求旺盛,国内机床公司订单充足但供不应求 [17] - 国内磨床设备价格低于日本三井,企业倾向购买本土磨床 [17][18] - 国内企业推动专用磨床研发和车铣复合加工方式,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 [18][19] - 人形机器人专用车床相比通用卧式车床价值更高,能缩短加工时间和降低成本 [20] - 以车代磨能否全面取代前端工序需观察下游产品验证情况 [2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端侧模型能在几十 TOPS 算力下运行几十亿参数的模型,未来几个月内相关变化可能逐步显现 [7] - 博古等未上市公司与国内丝杠企业合作,通过硬车工艺将生产时间压缩到 10 至 20 分钟 [18]
小鹏汽车-W(09868):启动720亿参数自驾基模研发,AI智驾进展持续领先
长江证券· 2025-04-16 09: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该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4月14日小鹏汽车举办AI技术分享会,披露正在研发720亿参数的“小鹏世界基座模型”,将通过云端蒸馏小模型部署到车端,提升AI汽车智力上限,赋能AI机器人、飞行汽车等 [2][4] - 小鹏世界基座模型赋能,提升AI汽车智力上限,AI智驾进展领先;AI基础设施优势显著,算力集群、数据基础设施构建核心竞争优势,助力搭建“云端模型工厂” [2][8] - AI智能驾驶能力领先,随着渠道变革、营销体系加强,叠加新车周期,公司销量快速提升;2025年多款新车上市增强销量周期,规模提升、降本效果将体现,叠加软件盈利模式拓展和出海增长,未来盈利有较大弹性,给予“买入”评级 [8] 各部分总结 算法与算力加速迭代,“端到端”大模型时代来临 - 特斯拉引领,国内车企跟进,智驾进入端到端大模型时代,技术飞跃;端到端大模型上限高、下限不低,泛化能力强,能处理长尾场景 [9] - 2024年5月小鹏率先在国内首发量产端到端大模型,华为、理想等车企也有相关进展 [11][12] 大模型时代,算力与数据加速储备 - 算法向大模型迈进,车端算力逐步增配,小鹏、理想等车企有未来搭载高算力芯片或自研芯片的规划 [17] - 云端算力方面,特斯拉领先,华为、理想建设快,小鹏等车企追赶,国内车企深化与互联网厂商合作部署算力 [19] - 端到端智驾模型对数据需求增长,国内新势力加速储备训练数据,小鹏训练数据量领先且增长快 [20] 小鹏启动720亿参数自驾基模研发,AI智驾进展持续领先 - 数据、算法和算力加持,小鹏智驾将升级AI大脑,“世界基座模型”提升AI汽车智力上限,赋能多领域 [23] - 小鹏建成万卡智算集群,云端算力达10 EFLOPS,运行效率高,全链路迭代周期短 [25] - 小鹏世界基座模型参数规模大,具备多种能力,参数量是主流VLA模型35倍左右 [25][27] - AI基础设施优势显著,算力集群和数据基础设施构建核心优势,打造“云端模型工厂” [30] - 世界模型赋能基座模型性能优化,构建闭环反馈网络 [31] 三大阶段性成果:小鹏在物理世界AI领域快速进步 - 验证规模法则在自动驾驶领域持续生效,参数或训练数据量增加,模型能力增强 [36] - 在后装算力的车端成功实现基模控车 [41] - 启动72B参数基模训练,搭建强化学习模型训练框架,“规则时代”经验赋能AI [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