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世界基座模型
搜索文档
独家|人工智能专家周舒畅加入小鹏汽车,强化世界基座模型研发
钛媒体APP· 2025-10-31 11:00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引入人工智能专家周舒畅担任自动驾驶算法高级总监,强化其自动驾驶大模型能力,体现了向“物理AI”战略的全面转向以及AI人才争夺的加速 [2][3][8] 人才引进与团队建设 - 周舒畅正式加入公司,担任自动驾驶算法高级总监,向自动驾驶负责人刘先明汇报,将主导自动驾驶基座模型的深化训练 [2] - 周舒畅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本硕就读于清华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曾任职于Google、旷视科技与阶跃星辰,是中国最早一批在多模态大模型、强化学习和智能体方向具备产业落地经验的AI科学家之一 [3] - 公司过去一年已陆续吸纳来自Meta、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等公司的AI骨干,以及来自斯坦福、卡耐基梅隆等高校的博士与研究员,团队构建速度超过部分互联网AI Lab [4] - 公司2024年整体招聘规模从6000人增至8000人,其中AI相关岗位占比过半,2026届校招应届生年薪最高可达160万元 [8] AI战略与资源投入 - 公司正全面转向“物理AI”战略,长期AI投资规模预计为500亿元,其中300亿元投入AI,200亿元投入硬件和其他软件 [6] - 公司已建成国内汽车行业首个万卡规模AI算力集群,2025年在AI与自动驾驶领域的投入预计达45亿元 [6] - 公司公开了研发代号为“小鹏世界基座模型”的超大规模自动驾驶大模型,参数规模达720亿,融合视觉、语言与行为三大模态 [6] - 在CVPR顶会上,公司团队验证了规模法则在自动驾驶VLA模型上的持续生效 [6] 技术进展与产品落地 - 搭载3颗图灵芯片、算力高达2250TOPS的G7 Ultra已上市,VLA版“车位到车位”推送功能落地,AI能力进入用户强感知阶段 [7] - 公司将于11月5日科技日发布“物理AI”领域关键突破,内部代号“World Model”的物理世界基座模型在推演能力上取得关键进展 [7] - 自动驾驶负责人刘先明表示,AI大模型将会有颠覆式创新 [7]
国盛证券:维持小鹏汽车-W“买入”评级 目标价126港元
智通财经· 2025-10-30 19:17
核心观点 - 国盛证券看好小鹏汽车强势产品周期、海外扩张、智驾技术及机器人等新兴业务机会,给予目标价126港元/32.4美元,维持买入评级 [1] 财务与销量预测 - 预计公司2025至2027年销量分别约为45万辆、68万辆、101万辆 [1] - 预计同期总收入分别达806亿元、1333亿元、1885亿元 [1] - 预计同期non-GAAP归母净利润率分别为-1.5%、3.4%、5.2% [1] 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技术 - 小鹏AI团队已投入物理世界AI基座模型研发一年多时间,模型参数量达720亿,是主流VLA模型的35倍左右 [1] - 通过自研数据基础设施,使数据上传规模提升22倍、训练中数据带宽提升15倍,模型训练速度提升5倍 [1] - 模型训练数据量将提升到2亿Clips,为国内最领先的物理AI大模型 [1] - 软件侧通过云端蒸馏小模型方式将基模部署到车端,赋能AI汽车、AI机器人及飞行汽车 [2] - 特斯拉披露名为世界模拟器的神经网络系统,能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生成虚拟驾驶场景,其AI系统一天内可学习相当于人类500年驾驶时长的经验 [2] 硬件与算力布局 - 小鹏自研图灵芯片通过定制化设计以较低成本实现更高有效算力,单颗芯片算力等效于3颗Orin-X [2] - 新P7、G7 Ultra版已配备3颗图灵芯片,2026年L4车型将配备3000TOPS算力 [2] - 特斯拉规划下一代核心芯片AI6,将采用三星第二代2纳米工艺,其第四代硬件未来将把AI参数提升一个量级 [2] 业务拓展与行业对比 - 小鹏与特斯拉在技术路线和商业布局上相似性极高,均致力于将底层AI引擎应用于汽车和机器人领域 [2] - 小鹏世界基座模型负责人刘先明博士升任自动驾驶中心负责人,彰显该模型在公司的重要地位 [1] - 公司的机器人、Robotaxi等新兴业务机会有望逐步纳入估值体系 [1]
国盛证券:维持小鹏汽车-W(09868)“买入”评级 目标价126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10-30 17:02
公司财务与运营展望 - 预计公司2025至2027年销量分别约为45万辆、68万辆和101万辆 [1] - 预计公司2025至2027年总收入分别达806亿元、1333亿元和1885亿元 [1] - 预计公司2025至2027年non-GAAP归母净利润率分别为-1.5%、3.4%和5.2% [1] - 目标价设定为126港元或32.4美元,维持买入评级 [1] 人工智能技术研发进展 - 小鹏AI团队已投入物理世界AI基座模型研发超过一年时间 [1] - 公司研发的720亿参数超大规模自动驾驶大模型,参数量是主流VLA模型的35倍左右 [1] - 通过自研数据基础设施,使数据上传规模提升22倍、训练中数据带宽提升15倍,模型训练速度提升5倍 [1] - 模型训练数据量将提升到2亿Clips,观察到参数规模越大、训练数据量越大则模型能力越强的规模法则效应 [1] 软硬件核心竞争力 - 软件侧通过云端蒸馏小模型方式将基模部署到车端,赋能AI汽车、AI机器人及飞行汽车 [2] - 硬件侧自研图灵芯片以较低成本实现更高有效算力,单颗芯片算力等效于3颗Orin-X [2] - 新P7和G7 Ultra版已配备3颗图灵芯片,2026年L4车型将配备3000TOPS算力 [2] - 通过更高算力承载更大车端模型,有望在国内整车厂中实现辅助驾驶体验的断档领先 [2] 行业技术趋势与对标 - 特斯拉依托第四代硬件计划将AI参数提升一个量级,下一代硬件AI5同等成本算力有望再提升10倍 [3] - 特斯拉披露完全由神经网络构成的“世界模拟器”,能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生成高保真虚拟驾驶场景 [3] - 特斯拉的AI系统能在一天内学习相当于人类500年驾驶时长的经验,其底层引擎具备汽车与机器人的通用性 [3] - 小鹏与特斯拉在技术路线和商业布局思路上相似性极高 [3] 新兴业务与未来机遇 - 公司其他成长曲线有望随产品进展逐步纳入估值体系,包括机器人及Robotaxi等新兴业务 [1] - 公司将在AI科技日宣布在物理AI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世界基座模型的世界推演能力取得关键进展 [1] - 公司在机器人领域拥有全栈自研能力、优秀大脑和更好的软硬一体适配性及成本优势 [2]
价值港|在血海中游泳!小鹏“重塑”小鹏
中国基金报· 2025-10-29 11:04
小鹏汽车的变革与生存 - 小鹏汽车在2019年和2022年两次行业危机中通过深层次自我变革得以生存 [3][5] - 2022年底至2023年底是公司管理团队思考和变化最剧烈的时期,变革持续到2024年 [5] - 公司董事长兼CEO何小鹏是推动根本性变革的关键人物,意识到必须重新打造公司 [5][7] - 变革涉及产品配置、组织架构、运营维护等各方面,过程非常痛苦 [7] - 何小鹏为凝聚共识,与600多名员工吃了30多顿饭以反复沟通 [7] 行业挑战与组织转型 - 造车新势力已成长为拥有数万至数十万员工的企业,变革成本高昂成为共性问题 [8] - 组织转型面临内耗和路径依赖的挑战,转型可能失败,但不转型可能缓慢衰退 [8] - 蔚来汽车在2024年试行全员经营机制等举措,但到2025年才全面推广,显示组织改变之难 [8] - 小鹏汽车在此次变革中最大的收获是拥有了自我变革的能力 [8] 发展战略:木桶理论与短板补齐 - 公司将木桶效应嵌入发展战略,认为造车是一场永不停止的马拉松,不能有短板 [9] - 公司从过去技术挂帅转向重视产品和用户,补足在理解用户需求方面的短板 [9] - 公司开始从价格、成本角度考虑产品能否满足目标市场需求,思路快速改变 [10] - 通过聘请王凤英等人才加强组织能力建设,立竿见影地发现并解决了钢材采购价格问题 [12] - 认识到跑得越快对短板要求越高,人才和组织能力建设是绕不过去的事情 [12] 技术长板与AI定位 - 公司在2014年成立时就确立科技优先定位,智能化是度过2019年寒冬的核心策略 [13] - 公司定位为AI车企,正构建以AI汽车、人形机器人和飞行汽车为核心的AI生态系统 [14][16] - 2024年4月透露正在研发720亿参数规模的自动驾驶大模型,作为L3、L4级技术基础 [16] - 2025年展示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和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预计2026年交付 [16] - 2025年是公司平台化搭建AI能力的元年,旨在获得更强议价能力和更大规模效应 [16] 全球化战略与出海2.0 - 公司近期出海动作频频,开启出海2.0时代,更加重视因地制宜的策略 [19] - 在欧洲启用首个研发中心,并与奥地利麦格纳工厂合作实现本地化生产 [19][20] - 认识到全球化不能光靠出口,必须完成海外本地化建设,与当地利益保持一致 [22] - 欧洲用户需求不同于中国,例如更看重汽车尾箱容量以满足一次性采购一周用量的需求 [19] - 公司机会在于科技优先定位契合欧洲市场对科技和质量的认可度 [22] 行业前景与投资视角 - 中国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关键科技领域已建立起全球竞争力与产业领导力 [24] - 电动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仍处于中期阶段,未来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25] - 中国已建立起全球范围内相对完善且高效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体系 [26] - 头部电动汽车企业正将核心技术能力向更广阔的科技应用场景延伸,如AI生态系统 [26] - 中国成长型股票估值相较于全球领先同业存在显著折价,有望逐步收敛 [25]
在血海中游泳!小鹏“重塑”小鹏
中国基金报· 2025-10-29 10:56
小鹏汽车的变革与战略调整 - 公司于2022年至2024年期间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变革,涉及产品配置、组织架构和运营维护等多个方面[4] - 董事长兼CEO何小鹏为凝聚共识,与600多名员工进行了30多次聚餐以推动变革[5] - 公司认识到路径依赖和内耗是企业转型的主要障碍,并致力于克服这些挑战实现自我救赎[5] 公司发展战略:木桶理论与长板打造 - 公司将造车视为一场永不停止的马拉松,强调不能有短板,需要持续补足产品定义、规划、研发、生产、供应链和组织体系等环节[6] - 公司从技术优先转向重视产品和用户需求,通过聘请王凤英等人才补足组织能力短板[7] - 在补齐短板的同时,公司聚焦科技智能化作为差异化竞争的核心长板,定位为AI车企[9] AI技术布局与生态构建 - 公司正在构建以AI汽车、人形机器人和飞行汽车为核心的AI生态系统,计划从智能汽车制造商向面向全球的AI汽车公司转型[9] - 公司研发720亿参数规模的自动驾驶大模型"小鹏世界基座模型",作为实现L3、L4级自动驾驶的基础[10] - 2025年被公司定义为平台化搭建AI能力的元年,计划将AI打造为标准化能力配置所有汽车产品[10] 全球化战略与海外市场拓展 - 公司进入出海2.0阶段,在欧洲市场完成从研发到批量生产的全价值链初步布局,并在奥地利与麦格纳工厂合作实现本地化生产[12] - 公司吸取早期出海经验,采取因地制宜策略,注重欧洲用户对家用车尾箱容量等特定需求[12] - 公司认为要成为全球化车企必须进行海外本地化建设,使利益与当地市场保持一致[13]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造车新势力在过去11年经历了两次行业危机(2019年、2022年),行业从狂飙阶段转向精耕细作的新时代[3][4] - 传统车企拥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沉淀,在运营管理能力方面具有优势,如丰田汽车的持续改善和成本控制[8] -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在电池材料、制造工艺等关键环节具有全球竞争力[17]
价值港|在血海中游泳!小鹏“重塑”小鹏
中国基金报· 2025-10-29 10:52
小鹏汽车的变革与战略调整 - 公司面临2022年市场环境和行业竞争的多重压力,股价与汽车交付量呈现阶段性波动[8] - 2022年底至2023年底管理团队思考和变化最为剧烈,2022年至2024年处于变革期[8] - 董事长何小鹏推动根本性变革,包括产品配置、组织架构、运营维护等[9] - 何小鹏为凝聚共识与600多名员工吃了30多顿饭[9] - 公司转型期间每件事都很痛苦,需做巨大变革[9] - 公司最大收获是能够自我变革,避免路径依赖和内耗[10] 造车行业的竞争逻辑与短板理论 - 造车是一场永不停止的马拉松,车企不能有短板[13] - 木桶效应指出短板决定盛水量,公司需不断打造长板、补足短板[13] - 公司从技术挂帅转向重视产品和用户,此前团队认为最先进技术可卖更贵,但市场定位错配影响销量[13] - 公司开始从价格、成本角度考虑产品满足目标市场需求[14] - 聘请总裁王凤英补足人才和组织能力短板,其入职前提示钢材价格问题,公司耗时9个月核实[15] - 传统车企拥有几十年沉淀,汽车行业最终靠运营管理能力取胜[15] 小鹏汽车的AI技术定位与长板打造 - 公司定位为AI车企,构建以AI汽车、人形机器人和飞行汽车为核心的AI生态系统[19] - 2024年发布车型如P7+是全球第一款AI定义的汽车,G7是全球首款L3级算力的AI汽车[19] - 公司研发720亿参数规模的自动驾驶大模型小鹏世界基座模型,为L3、L4级自动驾驶基础[20] - 2025年展示全球首款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和小鹏人形机器人IRON,陆地航母预计2026年交付[22] - 2025年是公司平台化搭建AI能力的元年,AI将成为标配能力以获得更强议价能力和规模效应[22] - 公司依托全栈自研AI体系实现从工厂产线到发运区的无人驾驶[22] 全球化战略与出海2.0阶段 - 公司欧洲首个研发中心于9月8日启用,可直接倾听欧洲用户需求[25] - 吸取上一次出海经验,第一代P7被欧洲用户冷落,因尾箱容量不足[26] - 公司步入出海2.0阶段,重视因地制宜策略,不能以中国用户情绪价值看全球市场[26] - 9月15日官宣与奥地利麦格纳工厂合作,实现欧洲本地化生产[26] - 公司要成为全球化车企不能光靠出口,需完成海外本地化建设[27] - 在欧洲市场建立品牌的中国车企较少,公司机会在于科技优先定位[29] 新能源汽车行业成长空间 - 电动汽车对传统燃油车替代处于中期阶段,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34] - 中国已建立完善高效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体系,在电池材料、制造工艺等环节具领导地位[34] - 头部企业将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向更广阔场景延伸,如AI生态系统涵盖智能汽车、机器人等领域[35] - 行业在技术创新、产业链效率和生态拓展三层面积累可持续竞争优势[35]
小鹏汽车将举行AI科技日,Figure03开启人形机器人量产时代
开源证券· 2025-10-11 21:0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看好(维持)[1] 报告核心观点 - 国产高端豪华乘用车市场需求超预期且竞争格局良好,随着产品矩阵拓展,业绩有望放量[7] - 汽车零部件行业在反内卷背景下,盈利能力有望拐点向上,叠加下游扩展,成长性依旧较高[7] - 人形机器人领域技术迭代与商业化进程加速,Figure 03发布并计划未来四年生产10万台,特斯拉Optimus计划2026年启动量产,2030年目标年产100万台[18][19] - 中国车企在欧洲混动汽车市场份额已接近10%,比亚迪等厂商在欧洲电动车市场表现强劲[16] - 鸿蒙智行国庆假期订单表现亮眼,全系车型大定突破48500台,问界M7成为销量担当[13] 行业重点新闻总结 - 鸿蒙智行全系车型在2025年10月1日至8日累计大定突破48500台,其中全新问界M7大定数量突破15000台,占总订单比例超过31%[13] - 赛力斯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已审阅其上市申请[14] - 小鹏汽车将在AI科技日宣布在物理AI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其世界基座模型在对世界进行推演能力上取得关键进展[15] - 中国车企8月在欧洲混动汽车市场份额达到创纪录的9.8%,比亚迪8月在欧洲的电动汽车销量同比翻了一倍多[16] - 2025年8月汽车整车进口4.5万辆,环比下降9.1%,同比下降40.6%;1-8月累计进口31.9万辆,同比下降33.2%[17] - Figure 03人形机器人正式发布,专为家庭场景及全球规模化应用设计,计划未来四年内生产10万台[18] - 特斯拉Optimus计划2025年底推出第三代机型,2026年启动量产,马斯克预计2030年实现年产100万台目标[19] - 宁德时代战略入股银河通用机器人,共拓具身智能新赛道[21] 板块市场表现总结 - 本周(2025年10月9日-10日)沪深300指数下跌0.51%,汽车板块下跌1.48%,涨跌幅在A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6位[6][22] - 本周乘用车Ⅱ指数下跌1.39%,商用车指数上涨3.01%,汽车零部件Ⅱ指数下跌2.45%[6] - 乘用车板块中,长安汽车周涨幅1.7%,广汽集团周涨幅0.3%[25] - 商用车板块中,金龙汽车周涨幅13.7%,宇通客车周涨幅8.0%[27] - 汽车零部件板块中,美力科技周涨幅18.9%,卡倍亿周涨幅13.2%[28] - 汽车零部件细分板块本周表现:电控系统下跌7.19%,电机下跌6.34%,减速机/齿轮类下跌5.41%,轴承下跌3.64%,轻量化&结构件下跌1.70%,直线传动部件下跌3.06%,传感器下跌1.75%,Tier1下跌7.45%[29] 板块估值变化总结 - 本周乘用车板块市盈率略有下降[40] - 本周商用车板块市盈率略有上升[42] - 本周汽车零部件板块市盈率略有下降[43] 上游重点数据跟踪总结 - 钢材价格指数略有下降[44] - 铝锭价格略有下降[44] - 天然橡胶价格略有下降[49] - 浮法平板玻璃价格略有上升[49] - 聚丙烯价格略有下降[53] - 碳酸锂价格保持平稳[53] - 中国/东亚-北美西海岸集装箱运价指数略有下降[59] - 中国/东亚-北欧集装箱运价指数略有下降[59] 投资建议总结 - 乘用车领域:推荐江淮汽车、赛力斯,受益标的为吉利汽车[7][63] - 零部件领域:推荐德赛西威、浙江仙通、美力科技,受益标的包括科博达、华域汽车、双环传动、福耀玻璃、旭升集团、伯特利、瑞鹄模具、松原股份[7][63]
小鹏汽车智驾一号位换帅 刘先明担任自动驾驶中心负责人
中证网· 2025-10-10 16:27
人事变动 - 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中心负责人发生变更,刘先明将接替李力耘担任该职位 [1] - 刘先明于2024年3月加入小鹏汽车,现任自动驾驶中心组织负责人,全面负责中心业务和组织管理工作,向公司CEO何小鹏汇报 [1] 新任负责人背景 - 刘先明2016年博士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电气和计算机工程专业 [1] - 其曾在Meta、通用汽车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Cruise任职,从事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前沿研究工作 [1] - 刘先明在今年6月以小鹏世界基座模型负责人的身份亮相 [1] 技术研发进展 - 小鹏汽车正在研发720亿参数的超大规模自动驾驶大模型,即“小鹏世界基座模型” [1] - 公司计划通过云端蒸馏小模型的方式将基模部署到车端 [1] - 在即将举办的年度AI科技日上,公司将公布其在物理AI领域取得的技术进展,主要涉及自研的物理世界AI基座模型 [1]
小鹏汽车回应智驾一号位换人
新浪财经· 2025-10-10 13:31
高层人事变动 - 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中心进行高层调整 刘先明接替李力耘出任智驾一号位 全面负责中心业务和组织管理工作 并向CEO何小鹏汇报 [2] - 原负责人李力耘因身体原因暂时休息 其在2023年8月后全面负责小鹏智驾方案的技术研发与量产落地 并于2024年10月晋升为公司副总裁 [2][3] - 刘先明于2024年3月加入小鹏汽车 担任AI团队负责人 同年6月以世界基座模型负责人身份公开亮相 调整前已直接向何小鹏汇报 [2] 新任负责人背景 - 刘先明拥有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电气和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 曾在Meta和通用汽车旗下Cruise任职 从事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研究 [2] - 其在2024年6月的全球计算机视觉顶会CVPR 2025上 作为公司代表讲述了世界基座模型的技术细节 展示了模型在复杂路面的控车能力 [3] 自动驾驶业务进展 - 在李力耘任职期间 小鹏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城市覆盖范围显著扩大 从2023年10月全量发布52城 增至2024年1月覆盖243城 [3] - 公司正研发720亿参数的超大规模自动驾驶大模型——小鹏世界基座模型 并已建成国内汽车行业首个万卡智算集群 [4] - 小鹏智驾发展历经多个阶段 2022年首次引入BEV+Transformer架构 XNGP后续实现广泛城市覆盖及自动跟随、变道、通过红绿灯等功能 [5] 公司经营与市场表现 - 2025年9月小鹏汽车交付新车41581台 同比增长95% 环比增长10% 创单月交付量历史新高 [5] - 2025年1-9月公司累计交付新车313196台 同比增长218% 9月交付量高于蔚来的34749辆及理想的33951辆 但低于零跑的66657辆 [5] - 截至10月10日午间收盘 公司股价为87.7港元/股 下跌3.47% 市值为1672亿港元 [6] 未来技术展望 - 公司将在2025年AI科技日宣布物理AI领域重大突破 介绍物理世界基座大模型进展 该模型旨在加速L4级智能驾驶全球部署并推动技术向汽车、机器人等领域延伸 [5]
刘先明接替李力耘担任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中心负责人
贝壳财经· 2025-10-10 11:32
人事变动 - 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中心负责人发生变更,刘先明将接替李力耘担任该职位 [1] - 公司方面已确认该人事变动属实 [1] 新任负责人背景 - 刘先明于2016年获得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电气和计算机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1] - 其职业经历包括在Facebook(现Meta)以及通用汽车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Cruise任职,从事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前沿研究 [1] - 刘先明于2024年3月加入小鹏汽车,并在2024年6月曾以小鹏世界基座模型负责人的身份亮相 [1] 技术研发进展 - 公司于2024年4月14日首次披露正在研发720亿参数的超大规模自动驾驶大模型,即"小鹏世界基座模型" [1] - 该模型未来计划通过云端蒸馏小模型的方式部署到车端 [1] - 在即将举办的年度AI科技日上,公司将公布在物理AI领域的技术进展,主要涉及自研的物理世界AI基座模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