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节气气象指数保险
搜索文档
从金色麦田到“数字绿洲”:人保财险在川深耕“创新田”
四川日报· 2025-05-13 04:35
公司业务创新 - 推出小麦节气气象指数保险及"农耕保"、"村集体企业综合保险"等产品,为春耕生产提供风险保障 [8] - 针对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雪梨、猕猴桃特色保险,累计提供5100多万元保障,支付赔款35645万元,受益农户609户 [8] - 为川内交通基建项目(川汶、郎川、川红高速及阿坝县乡村路)提供超600亿元保障,促进旅游黄金走廊建设 [8] - 推出全省首个中试综合保险服务方案,覆盖科技企业研发成果转化全周期风险 [9] 绿色金融与生态保护 - 推出眉山市首单商业性古树名木保险,为30棵挂牌古树提供保障 [10] - 在阿坝州探索"保险+生态补偿"模式,通过野生动物致害政府救助责任保险平衡生态保护与农牧民利益 [10] - 推出德阳市首单光伏电站运营期财产保险,为罗江区光伏电站提供260万元财产风险保障 [11] 乡村振兴支持 - 共建3个气象监测站点,为23个种植大户提供29万亩农作物全流程风险减量服务 [9] - 在甘孜州开展政策性农险服务,为牧民讲解报案流程及核赔标准,应对严寒天气影响 [12] 应急响应与消费者教育 - 宜宾市分公司快速应对山体滑坡,启动预赔快赔流程并建立理赔服务点 [12] - 开展"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活动,包括街头宣传、金融知识便利店及养老院防诈讲座等 [13]
农险保障网,织密织牢护春苗(春耕进行时)
人民日报· 2025-04-23 05:52
政策支持与行业规模 - 2024年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1521亿元,同比增长6%,为1.47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超5万亿元 [1][6] - 2025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安排540.53亿元,并降低产粮大县县级保费补贴承担比例 [1] - 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实现三大主粮保险全国覆盖、大豆保险有序扩面 [1][6] 产品创新与服务优化 - 行业创新气象指数保险等特色产品,例如江苏人保财险的小麦节气气象指数保险承保面积超700万亩,已累计向约1.2万户种植户赔付超5000万元 [2][5] - 各地金融机构加大特色产品创新力度,如安徽推出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河南构建“政策性保险+商业补充”的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 [5] - 保险行业加强与农业、气象等部门合作,深入研究当地优势作物风险情况,有针对性地创新农险产品和服务 [5] 科技应用与效率提升 - 保险公司应用无人机、遥感、物联网等科技手段提升验标精度与服务效率,例如在安徽利用无人机快速生成农险保单 [9] - 在黑龙江,平安产险依托智慧农业生态平台实现农业地块信息清晰化管理;在山东,泰山保险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建立承保标的空间数据库 [10] - 政策鼓励保险公司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以提升承保理赔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9][10] 防灾减损与风险管控 - 保险服务强调“防重于赔”,积极参与灾害预警和风险减量服务,例如在北京协助大棚种植户提前做好防灾准备 [7] - 行业通过智慧农业风险防控系统实现天气预测、灾害趋势研判等功能,并在陕西协同开展高标准农田的日常维护 [7] - 国家政策鼓励为受灾主体提供合理预赔服务,及时支持减损减灾和农业再生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