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花园

搜索文档
“第五立面”蝶变记:从“闲置空间”到“活力节点”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15:09
文章核心观点 - 城市“第五立面”(建筑屋顶和露台)正从闲置空间转变为集商业、运动、文娱、绿色能源于一体的多元化活力节点,成为盘活城市存量空间、提升宜居宜业度的新载体 [1][2][10] 商业功能延伸与消费场景创新 - “第五立面”延伸了商业功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的消费场景,如露台餐厅、屋顶花园沉浸式表演等 [1] - 上海有商场在屋顶举行泳池泡泡派对、开办音乐酒吧,武汉有商场将屋顶变为百花园吸引市民打卡 [7] - N·98数创园依托露台视野拓展出观景、餐饮、场地租赁等服务,丰富了园区生活配套,增强了消费活力 [9][10] 运动健身空间的开发与运营 - 重庆两江软件园·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的屋顶网球场投用首日便吸引十余家企业超四十名员工报名体验 [3] - 屋顶运动空间能解决“健身去哪儿”的问题,其与城市景观的融合形成“社交货币”,具备打卡传播属性 [3][5] - C33两江文创园的“云中竞技场”吸引年轻人玩飞盘、橄榄球等新潮运动,并与成熟俱乐部达成长期合作,保持空间“火热” [6] 绿色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 重庆花朝工业园约4.7万平方米屋顶通过分布式光伏发电站转化太阳能,项目日均发电量约1.3万度,供园区企业使用并在用电高峰期起到平衡作用 [7][8] - 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为企业降本增效、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为社会“碳达峰”“碳中和”做出贡献 [8] 文博空间与美学价值提升 - 两江贝岭博物馆在屋顶露台陈列清代石刻佛造像,使其成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国风地标”,实现了历史与当下的连接 [13] - 精心打造的“第五立面”兼具美学、人文、生活、经济等多重价值,是对老旧楼宇进行防水、安全重塑的城市更新实践 [13]
商场“上天入地”打造消费新场景
搜狐财经· 2025-08-22 11:03
商业综合体空间转型趋势 - 城市商业综合体通过改造屋顶和B1层空间开拓新消费业态 迎合年轻消费者喜好 提升留客能力 [4] - 南京金陵天地开业3天累计客流超40万人次 天台成为核心流量吸引点 [5] - B1层从传统"超市+杂货"模式转型为潮流市集 微型社交场和年轻人聚落 [5] 地下商业发展数据与案例 - 2024年全国标杆商场地下商业调整门店数突破5800家 更迭速度显著高于其他楼层 [6] - 潮玩 快消等年轻属性品牌成为B1层首选入驻品类 连锁餐饮品牌主动向B1层下沉 [6][7] - 南京江北虹悦城B1层引入回转寿司 甜品店及网红品牌"一栗""野人先生" 形成排队消费现象 [7] 场景化与情绪消费策略 - 玄武花园城打造"天文+生态"主题商业体 下沉广场呈现"紫金山生态切片" 6楼设置直径6.5米天文穹顶 [8] - 情绪价值成为年轻消费首要动机 占比超40.1% 仅次于功能需求 [8] - 景枫中心B1层通过后备厢市集 "铁狗三项"宠物活动 DJ体验课等原创内容建立情感连接 [9] 差异化IP与长期主义 - 屋顶商业和B1层因通风性好 户外空间多成为存量时代引客利器 [10] - 需避免短期流量追求 应通过消费市场分层 目标人群聚焦实现良性互动 [10] - 建议以"首发 首秀 首展"为抓手 打造专题博物馆 概念店及夜演活动 破解服务同质化挑战 [11]
以创意点亮城市“第五立面”(微观)
人民日报· 2025-08-21 06:52
城市第五立面发展潜力 - 城市屋顶空间作为第五立面具有约2亿平方米存量开发潜力 仅深圳就有巨大开发利用空间[1] - 北京中轴线沿线30余处屋顶露台向公众开放 提供餐饮 娱乐 体育等多元消费场景[1] - 当前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阶段 屋顶空间成为盘活城市资源的重要突破口[1] 生态与经济效益 - 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屋顶铺设4万平方米光伏组件 年发电量超400万千瓦时 减少碳排放超3000吨[2] - 武汉武商梦时代商场将屋顶变为百花园 吸引市民打卡 提升生态价值[2] - 屋顶空间串联餐饮 演艺 运动等多元消费场景 成为新增长点 重塑邻里关系和社区治理[2] 规划与监管要求 - 浙江温州将第五立面划分为古城风韵区 都市活力区 山水生态区等 避免一刀切规划[3] - 需强化公共建筑屋顶空间监管 防止新型违建 消除消防和高空坠物安全隐患[3]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设舒适便利宜居城市 需一体推进设计 建造 管理与运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