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屏风
icon
搜索文档
中亭河畔芦苇生
人民日报· 2025-11-03 06:21
这些年,家乡人又开发出"苇画"等新型工艺品。"苇画"不用笔绘,无需涂墨,每幅画都是采用芦苇的 茎、叶、花等编织而成。整个画面八成左右是芦苇自然色,二成左右用熨烫炭化而成,堪称"绿色艺术 画"。这些承载着乡村记忆的工艺品,正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走向全国,甚至远销海外。 深秋的风凉了,中亭河水边的芦花又开了。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03日 20 版) 深秋时节,中亭河畔的芦花又如期绽放。芦花一开,一年一度的"打苇"时节就到了。这是中亭河畔最忙 碌也最热闹的时节。每到这时,家家户户就开始为苇编做准备。男人们拿着镰刀下河滩收割芦苇,女人 们在家门口支起编织架,孩子们则在芦苇丛中嬉戏玩耍。整个村庄都沉浸在喜悦的气氛里。 芦苇收割回来后,首先要蘸湿闷透,增强其柔韧性,然后经历轧苇、捋苇、投苇、擀苇等工序。编席 时,需全家总动员:老人选苇,干净利落;男人串苇,眼疾手快;女人编席,巧手穿梭。这样的场景, 构成了中亭河畔动人的生活画卷。 自古以来,中亭河边的芦苇就被称为"铁杆庄稼"。这里的芦苇无水也生,有水也长,不需要栽种、施 肥。中亭河的芦苇与上游白洋淀的芦苇一样,具有极强的韧性。用手折,要弯折好几回才不情愿 ...
著名海南黄花梨收藏家杨波:“带黄花梨回家是我多年的心愿”
海南日报· 2025-10-21 08:52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邱肖帅 "海南也是我的福地,这次能带黄花梨回家是我多年的心愿。"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席、 著名海南黄花梨收藏家、北京元亨利硬木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波在接到"天香国色·第二届海南沉香黄花梨 国际交易会"(以下简称天香国色展)组委会邀请后,便开始精心挑选黄花梨珍品准备参会。10月19日,杨波在 接受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深情讲述了他与海南黄花梨的不解之缘。 杨波自上世纪90年代首次踏上海南这片土地,便被黄花梨的独特魅力所吸引,多年来始终致力于海南黄 花梨的保护与传承。"我的一位老师对海南黄花梨情有独钟,1998年底,他带我看了一个卖家的黄花梨原木仓 库,一进仓库就闻到满屋的香气,我立马就迷上了这种味道。"杨波说,也是这一年,他开启了寻觅、收购海 南黄花梨之路。 "当时,每年都会去海南十几次。"杨波表示,他当时之所以看好黄花梨,主要基于两点原因:其一,黄 花梨家具作为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早在明代便已获得宫廷认可,且传承有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 二,黄花梨材质本身兼具美观性与稳定性,加之老料存量稀少,更显珍贵。凭借对市场的敏锐洞察,杨波判 断海南黄花梨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不 ...
老商场 新空间
人民日报· 2025-08-20 05:11
公司转型与定位 - 北京友谊商店从传统涉外高档购物场所转型为城市文旅新空间,以"友谊花园"新貌融入市民生活 [1] - 2024年正式启动改造升级,定位"新友谊新青年",打造都市生活消费与艺术融合的新地标 [2] - 改造核心是"轻改造,重激活",用最小干预激发空间生命力,让历史痕迹与新潮业态碰撞 [3] 业态创新与运营数据 - 后院改造后引入中式茶馆、咖啡馆、美食超市等新业态,周末及节假日日均客流突破5000人次 [1][2] - 主楼创新布局:一二层大健康业态、三层二手潮流店、四层青年旅舍,与后院形成功能互补 [3] - 2022年作为北京艺术双年展分会场,以"共生"主题展现城市更新魅力 [3] 历史价值与城市更新 - 作为中国最早涉外商店之一,曾服务驻华外交人员等外宾群体,需凭外汇券购物 [1] - 跨越传统商业边界,从外交窗口演变为开放的城市客厅,成为北京传统商场焕新升级的缩影 [3] - 北京市商务局2019年启动"一店一策"改造计划,友谊商店是盘活存量商业空间的典型案例 [3] 用户画像与社群运营 - 吸引70后市民怀旧打卡,同时成为年轻人新潮聚集地 [2] - 通过季节化主题活动和文化内容植入保持场所鲜活度,强化精细化社群属性 [3] - 咖啡馆等空间保留历史元素(如废弃抽屉改造装饰),形成独特反差吸引力 [1][3]
让“地球之肾”永葆生机——各地加强湿地保护综述
新华网· 2025-07-24 18:38
湿地保护政策与法律体系 - 我国加入《湿地公约》后出台多项政策法律文件,成立国家履约委员会,加强对82处国际重要湿地和600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1] - 湿地保护法及各省湿地保护条例实施,构建起包括82处国际重要湿地、22个国际湿地城市、58处国家重要湿地和1205处省级湿地的分级管理体系 [2] - 国家林草局计划推进湿地保护修复体系、调查监测体系和保护监管体系建设,实施红树林保护修复等专项行动 [7] 湿地生态修复成果 - 红树林面积达45.45万亩,较本世纪初增加12.45万亩,成为全球少数实现面积净增长的国家 [2] - 海南通过退塘还林、恢复水体交换等措施修复红树林湿地,遏制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萎缩趋势 [2] - 辽宁盘锦开展"水鸟友好型"稻蟹共养,既保障农业生产又为迁徙鸟类提供觅食场所 [4] 科技赋能湿地管理 - 河北南大港湿地采用声纹监测系统和高清摄像头,通过AI自动识别鸟类种类与数量 [3] - 黑龙江建立"天空地"一体化智慧监管体系,整合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与地面监测,实现数字化管理 [3] 湿地经济价值开发 - 湿地蕴含约2.7亿吨淡水及丰富生物资源,部分药用植物和生物材料具有高经济价值 [4] - 山东鱼台县利用新生湿地种植杞柳,加工产品如柳帘、屏风等远销日本、法国等国家 [5] - 探索"湿地+文化+旅游"模式,如杭州西溪湿地举办花朝节、探梅节等活动吸引游客 [6][7] 公众参与与城市融合 -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徒步、定向越野等活动鼓励市民参与湿地保护 [6] - 杭州西溪湿地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实现湿地与城市一体化发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