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场
icon
搜索文档
国庆中秋假期约139.4万人次内地旅客访港
中国新闻网· 2025-10-09 11:36
连日来,毗邻多个知名旅游景点的尖沙咀"K11 MUSEA"人头攒动。10月1日国庆烟花汇演举行当 晚,"K11 MUSEA"所有烟花景观餐厅几近客满。 "K11 MUSEA"表示,今年假期人流比去年同期增加12%,创开业以来国庆假期人流量新高。商场联同 商家推出旅客优惠,国际奢侈品牌及钟表珠宝品牌销售表现亮眼,今年旅客消费额按年增长近20%,其 中有来自内地的旅客最大额单笔消费逾100万港元。 香港特区立法会旅游界议员姚柏良表示,第四季度是旅游旺季,不同盛事活动及节日会继续吸引更多过 夜旅客及商务客来港,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提升旅游体验。他相信只要香港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便能进 一步营造消费气氛。(记者魏华都) "今年内地与海外游客都有增加,刺激旅游旺区零售市道,化妆品、金饰等类别的销售额有双位数增 长。"香港特区立法会批发及零售界议员邵家辉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假期期间有逾千个内地团访港,六成"团客"过夜,酒店入住率和收入有所增长。香港旅游业议会总干事 杨淑芬称,今年有更多旅客选择错峰出行,提早到港或延长逗留至周末,有助于延长黄金周效应。 中新社香港10月8日电 据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数据统计,截至10月 ...
海口:今日22时起外卖、快递等企业有序恢复营业
第一财经· 2025-10-05 20:47
台风应急响应调整 - 防汛防风应急响应于10月5日22时由Ⅱ级调整为Ⅲ级 [1] 商业与服务业复业安排 - 10月5日22时起大型商场、综合体、农贸市场、餐饮场所、商业步行街及外卖、快递等企业有序恢复营业 [1] - 10月6日8时起培训机构等在排除隐患、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恢复运营 [1] 生产与公共设施恢复安排 - 10月6日8时起在建项目、工厂企业、景区景点、公园等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恢复生产运营 [1]
从厨房到小巷,新加坡与中国游客同迎黄金周
新华网· 2025-10-04 20:40
旅游行业需求趋势 - 2024年2月中新互免签证以来,中国成为新加坡最大客源国,2024年前8个月抵达新加坡的中国游客累计达230万人次[1] - 中国游客的兴趣从标志性景点外溢至书店、咖啡馆、香料市场、娘惹烹饪课、森林徒步及小巷深处的私密餐厅[3] - 游客旅行模式发生变化,部分游客不再精心规划行程,而是随意闲逛,带动了小店生意和回头客[4] 企业运营与战略调整 - 餐饮业如椰子俱乐部在黄金周期间鸡腿销量比平时增加三成,并需多备椰浆、大米等食材[1] - 零售业如高岛屋百货为应对客流提前增派人手加强服务与安保,并大幅提升热门商品库存储备[1] - 越来越多业者完善双语服务,例如平价集团组织非华裔员工学习基础中文口语,椰子俱乐部安排更多会说中文的员工并准备中文菜单[2] 数字化与营销创新 - 企业积极利用中国社交媒体进行营销,高岛屋通过小红书关注活动发放环保购物袋,椰子俱乐部在社交平台被推荐为品尝椰浆饭的最佳地点之一[2] - 线上平台Grab更新中文界面,优化菜单翻译和机场地图,以提升中国游客体验[2] - 支付服务升级,平价集团将支付宝支付服务扩展至旗下500多家门店,并在支付宝上线小程序[2] 供应链与支持服务 - 节日装饰供应链显示国际化合作,新加坡街道上的中秋花灯许多出自中国四川自贡的工匠之手[4] - 工匠为保障活动顺利进行,例如万强在十一期间驻守滨海湾花园保障花灯装置安全稳定运行[5]
北京日报社区小板报 | 今天祝福祖国生日快乐!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01 08:19
北京国庆中秋假期消费市场动态 - 国庆中秋假期北京消费市场增添新活力 6个新商业项目在国庆节前夕集中开业 包括房山瑞来广场、朝阳区大屯里、海淀区魏公·芳华里、大兴区上德银泰城等[3] 昌平区小站公园和朝阳区微博IN跨次元引力场项目于国庆节当天亮相[3] - 大兴区上德银泰广场于9月30日正式开业 并同步举办老字号、老品牌特色产品展销活动 以提升区域商业氛围并满足市民假日消费需求[19] 文化旅游活动与景区运营 - 故宫博物院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前两进院落于9月30日起对公众开放 并同步举办“天工匠心——宁寿宫花园的历史与守护”主题展览 揭秘长达25年的花园修缮幕后[7] - 北京国际鲜花港景区10.6万平方米花海迎来最佳观赏期 菊科花卉种植面积同比增加142%[9] 景区首次引入“围炉煮茶”秋日限定活动 餐饮区全面升级 并于10月1日至8日将每日营业时间延长至21时[9] - 2025第八届北京影偶艺术周于9月29日启幕 将持续至10月22日 汇聚来自12个国家25个演出团体的46部影偶佳作[11] 影偶嘉年华活动于10月1日至3日回归 在北京通州万象汇户外帐篷剧场免费展演17部精选剧目[11] - 怀柔雁栖湖举办嘉年华活动 活动从10月2日持续至10月7日 汇聚美食体验、啤酒文化、音乐演出、亲子互动等多元业态 形成一体化消费场景[13] - WTT中国大满贯2025于9月28日在首钢园开幕 作为第二现场的大满贯公园同步开园 开业前三天接待客流超2.5万人次 门票销售已超万张[17] 交通与基础设施支持 - 为应对国庆中秋假期运输需求 国铁北京局计划增开旅客列车133.5对 主要开往上海、哈尔滨、沈阳、太原、郑州、西安、天津、石家庄等方向[21] - 北京3处高速公路服务区“司机之家”于双节前夕正式启用 分别位于京蔚高速西胡林服务区、京港澳高速窦店服务区、京昆高速韩村河服务区 在功能布局、服务流程与人文关怀层面实现系统升级[23] - 石景山区发布“十一”期间首钢园区及周边交通提示 为前往观看WTT中国大满贯的观众提供驾车、地铁及公交路线指引 所有出入口正常开放[15]
30年前中国企业有多野?四大行业的同年觉醒,如今命运天差地别
搜狐财经· 2025-09-27 16:37
传统商业转型 - 亚细亚商场以创新服务模式颠覆国营商场的僵化模式 曾通过央视广告引发全国商业观摩潮[4] - 亚细亚制定500亿销售额目标并实施激进扩张 三年内在15个城市铺开连锁店并涉足房地产等领域 最终因资金链断裂和管理失控导致负债数亿元[6] - 同期舜宇光学专注光学技术深耕 采用隐形冠军策略 30年后成为全球车载光学镜头领导者[9] 汽车产业变革 - 嘉陵摩托年销量突破百万辆 成为国民品牌并完成A股上市[11] - 力帆攻克电启动发动机技术 为国产摩托崛起奠定基础[11] - 比亚迪通过半人工半机械模式将镍镉生产成本降至日本同行三分之一 两年内占据全球40%市场份额[11][13] - 合资品牌桑塔纳2000主导商务市场 奥拓以1.8万元首付开启家庭购车时代[13] - 本田CR-V于1995年研发 2004年引入中国后推动SUV市场进入黄金时代[13] 互联网产业萌芽 - 瀛海威设立中国首个民营科教馆 开展互联网启蒙运动但未能建立可持续商业模式[15][17] - 瀛海威累计亏损1.4亿元 网上延安项目和缴费系统因技术兼容性问题失败[17] - 1998年新浪通过四通利方与华渊网合并成立 搜狐和网易同期进入市场探索门户与邮箱业务[19] - 马云在杭州创立中国黄页 开始电子商务领域早期探索[19] 半导体产业突破 - 中国考察三星半导体工厂后启动909工程 政府投资100亿元建设8英寸晶圆生产线[21][24] - 华虹微电子1997年与日本NEC合资成立华虹NEC 推动身份证芯片与SIM卡芯片国产化[22][24] - 工程确立政府引导加市场运作模式 成为半导体产业从跟跑到并跑的关键分水岭[24]
越来越多的商场闭店?大家真不爱逛商场了吗?
搜狐财经· 2025-09-15 08:56
行业核心观点 - 传统商场面临严峻的经营压力,闭店和转让现象增多,尤其是一线城市的高端商场 [1][3] - 消费者行为发生根本性变化,从以购物为目的转向追求体验、服务和精神满足 [11] - 行业逻辑正经历深刻变革,未来商业空间需转型为连接人与生活的“生活枢纽” [11] 商场闭店现象与数据 - 上海多家经营约30年的大型商场陆续关门,如太平洋百货徐汇店、梅龙镇伊势丹百货 [3] - 北京高端商场标杆北京SKP于2024年5月易主,原股东北京华联退出 [3] - 2024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但上海同比下降3.1%,北京下降2.7%,深圳增速1.1%,广州增速0.03% [3] 商场业态的历史角色 - 上世纪90年代,大型百货商场是购物、休闲、社交的主要场所,承载了几代人的消费记忆 [5] - 在商品稀缺年代,商场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核心载体,并形成了以商场为核心的商业圈 [5] - 周末全家逛商场购物、吃饭、看电影曾是许多家庭的固定休闲模式 [5] 电商冲击与商场转型 - 电商平台以其价格透明、选择多样、配送便捷的优势,在服装、日用品等领域几乎实现全面覆盖 [7] - 商场核心功能从“卖商品”转向“体验与生活方式空间”,主力业态向餐饮、娱乐、亲子等体验式消费项目转变 [7] - 缺乏资本投入与创新动力的偏远、硬件老化商场面临被淘汰风险 [7] 消费观念变化的影响 - 消费者转向理性、注重实用性和性价比的“反向消费”,对传统商场的高品牌溢价商品需求下降 [8] - 折扣店、仓储式会员店等新兴零售业态以其高性价比分流了传统商场的客源 [8] - 消费者追求消费体验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传统商场千篇一律的布局难以满足需求 [8] 消费结构转型趋势 - 消费从“物质消费”加速向“服务型消费”和“悦己型消费”演进,人们更追求精神满足和生活品质提升 [10] - 旅游、户外运动、文化演出等能带来持久幸福感的活动正取代传统购物成为新消费热点 [10] - 自然景区、文化街区等开放性场所比封闭的商业空间更能满足人们对“逃离感”和“自由感”的追求 [10]
大商场小商店 好逛就是竞争力
人民日报· 2025-09-06 09:04
实体零售业转型与增长趋势 - 限额以上零售业实体店铺前7个月零售额同比增长4.2% [4] - 实体店通过打造开阔购物小镇、拓展便利店功能、升级商场新潮化实现转型 [4] - 福州市开展促消费活动超1.25万场次,直接拉动消费超163亿元 [6] 奥特莱斯模式创新案例 - 砂之船小镇商业面积约23万平方米,含300多个零售品牌且60%为福州首店 [5] - 2023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40%,客流量与车流量同比增长超30% [6] - 通过折扣促销、场景装饰(婚庆城堡/空中花园)及会员体系吸引近100万会员 [5][6] 便利店业态功能拓展 - 宜快宜慢在济南开设120多家便利店,单店平均年营业额达300余万元 [8] - 便利店引入地方特产(把子肉酸奶/葱油酱/山楂糕)并设特色商品专区 [7] - 济南便利店单店覆盖1.1万人,24小时门店占比近40% [8] 策展型商业体改造成效 - COSMO成都改造为面向青年的非标准化零售空间,年均举办超百场活动 [9][11] - 通过设计师品牌、策展型买手空间和艺术陈列满足个性化需求 [10][11] - 主打适中价格策略吸引青年客群,强化线下"淘货"体验 [11] 区域消费市场表现 - 济南市2023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0.7亿元,同比增长4.4% [8] - 福州市通过政企联动(消费补贴等)有效刺激区域消费增长 [6]
商场进销存管理软件真能破解商超运营的库存与效率难题吗?
搜狐财经· 2025-09-02 18:02
核心观点 - 商场进销存管理软件通过数字化手段解决传统商超运营中的库存混乱、数据滞后、多门店协同难和成本效率低下等核心痛点 实现库存精准管理、数据实时驱动决策、跨门店高效调货以及人效提升和损耗降低 [1][4][5][6][7][8] 库存管理 - 软件通过扫码自动录入商品信息(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等)并实时同步库存 取代易出错的人工记录方式 [4] - 库存数据准确率从82%提升至99.5% 月度盘点时间从2人2天缩短至1小时 [4] - 货位标注功能使员工找货时间从平均10分钟缩短至1分钟 避免缺货找不到商品的尴尬 [4] 数据驱动决策 - 实时采集销售和库存变动数据 自动生成多维度报表(如销售排行、库存周转率) 取代滞后的人工Excel汇总 [5] - 支持按时间段分析 例如周末生鲜销量比工作日高35% 帮助调整进货计划 [5] - 调整进货计划时间从3天缩短至1小时 滞销品占比从18%下降至6% [5] 多门店协同 - 总部可实时查看所有门店库存 当某门店库存低于预警线时系统自动提示调货可能性 [6] - 线上调货流程(申请、确认、发货)将跨门店调货时间从2天缩短至最快2小时 [6] - 减少断货损失和库存积压 每月节省资金占用成本近万元 [6] 成本与人效优化 - 库存管理人员从5人减少至2人 每月节省人工成本3万多元 [7] - 系统预警功能(滞销风险、保质期提醒)使库存损耗率从15%下降至7% 每月减少损失近2万元 [7] - 通过自动化流程降低人工依赖和商品损耗(滞销过期、生鲜变质、货品丢失) [7] 行业应用建议 - 需根据商场规模(单店或连锁)和业态(综合商场、生鲜超市、便利店)选择适配软件功能 [8] - 软件厂商的售后服务是确保数字化运营稳定的关键因素 [8] - 数字化管理工具已成为商场提升竞争力和持续盈利的核心手段 [8]
线下演出旺季,撑起八大衍生消费场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16:58
线下演出市场总体表现 - 2025年7月演出市场总票房超34亿元 同比增长近60% 直追电影市场规模 [4] - 线下演出市场持续火爆 演唱会、音乐节、话剧等各类演出数量呈井喷态势 衍生消费场景不断丰富 [2] - 观演人群对线下演出体验的需求升级解锁了越来越多的细分消费市场 成为激活消费的新动能 [2] 摆摊经济 - 热门演出吸引数万人参与 在入场前等待和散场后疏导过程中形成两个明显消费高峰时段 [4] - 摊主聚焦观众即时需求:冰镇饮品、便携小吃、折叠坐垫、便携雨衣、手机支架等实用物品 [5] - 结合演出主题设计特色商品如应援扇、迷你手幅等低成本纪念物 增强参与感和仪式感 [5] - 摆摊启动成本低 回报周期极短 单场演出就能看到实际收益 社交媒体分享日入四位数经历 [4][7] 商场歌友会 - 商圈通过策划艺人歌友会、专辑签售会、粉丝见面会等活动 将偶像流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客流与销售额 [9] - 采取低门槛策略联动场内商户推出粉丝专属套餐或折扣 通过赠送明星小型周边礼增加会员转化 [12] - 粉丝活动能在短时间内为商业体带来大量精准客流 增强商业体年轻化与时尚感标签 [12] 约妆服务 - 粉丝对演唱会的期待演变成包含情感表达的综合体验 妆容成为粉丝群体内的"社交货币" [15] - 消费需求高度集中在演出前2-3小时 化妆师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高密度服务 [15] - 线上预约模式打破传统服务业地域局限 实现供需两端高效匹配 [15] 约拍跟拍 - 专业摄影器材价格高昂且日常使用率低 手机拍摄难以应对复杂光线变化和远距离拍摄问题 [19] - 跟拍约拍服务与专业设备租赁市场兴起 花几百元就能得到远超手机拍摄的效果 [19] - 轻资产模式吸引不少人试水 有摄影基础的人买一套二手专业设备就能接单 [21] 住宿市场 - 观众参与演唱会产生的额外消费有61.3%集中在住宿上 [24] - 演唱会期间周边3公里范围内酒店出现3-5倍价格上浮 基础房型在演出前一个半月就会被预订一空 [26] - 酒店通过精准运营突出区位优势 打造演唱会主题场景、提供穿梭巴士和应援礼品等特色服务 [24] 餐饮消费 - 演出开始时间固定导致吃饭时间集中在散场前后几个小时 场馆周边餐饮店铺用餐人数比平时多好几倍 [29] - 餐饮商家优化流程推出线上点单、精简菜单 或直接在场馆外设点招揽客人 [29] - 演出后的"宵夜"环节满足情感需求 餐厅成为延续看演出仪式感的场所 [31] 明星周边 - 周边产品从单一纪念意义升级为消费+体验双重载体 重塑演唱会经济的盈利结构与情感连接方式 [33] - 实体快闪店精心设计互动场景 将艺人等身立牌、主题打卡墙、沉浸式音效装置等元素加入 [33] - "限时限量"策略强化稀缺感 刺激粉丝在短时间内做出消费决策 [33] 演出+文旅 - "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成为新的旅行动机 演出门票比景点门票更能决定目的地选择 [40] - 多地政府通过筹办大型演艺活动吸引游客 打造城市品牌 带动文旅消费 [41] - 刀郎武汉演唱会带动武汉体育中心周边酒店预订环比增长4倍 周杰伦三亚演唱会带动综合消费超11亿元 [41]
老商场 新空间
人民日报· 2025-08-20 05:11
公司转型与定位 - 北京友谊商店从传统涉外高档购物场所转型为城市文旅新空间,以"友谊花园"新貌融入市民生活 [1] - 2024年正式启动改造升级,定位"新友谊新青年",打造都市生活消费与艺术融合的新地标 [2] - 改造核心是"轻改造,重激活",用最小干预激发空间生命力,让历史痕迹与新潮业态碰撞 [3] 业态创新与运营数据 - 后院改造后引入中式茶馆、咖啡馆、美食超市等新业态,周末及节假日日均客流突破5000人次 [1][2] - 主楼创新布局:一二层大健康业态、三层二手潮流店、四层青年旅舍,与后院形成功能互补 [3] - 2022年作为北京艺术双年展分会场,以"共生"主题展现城市更新魅力 [3] 历史价值与城市更新 - 作为中国最早涉外商店之一,曾服务驻华外交人员等外宾群体,需凭外汇券购物 [1] - 跨越传统商业边界,从外交窗口演变为开放的城市客厅,成为北京传统商场焕新升级的缩影 [3] - 北京市商务局2019年启动"一店一策"改造计划,友谊商店是盘活存量商业空间的典型案例 [3] 用户画像与社群运营 - 吸引70后市民怀旧打卡,同时成为年轻人新潮聚集地 [2] - 通过季节化主题活动和文化内容植入保持场所鲜活度,强化精细化社群属性 [3] - 咖啡馆等空间保留历史元素(如废弃抽屉改造装饰),形成独特反差吸引力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