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

搜索文档
北交所半年报启幕,三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
环球网· 2025-08-04 10:01
北交所2025年半年报业绩增长 - 北交所三家公司净利润同比显著增长,核心增长动力来自算力服务、新能源材料、智能消费 [1] - 民士达上半年营收2.37亿元(同比+27.91%),归母净利润6302.78万元(同比+42.28%),毛利率40.38%(同比+2.8个百分点) [3] - 并行科技上半年营收4.58亿元(同比+69.27%),归母净利润507.86万元(同比+20.05%),算力服务收入4.42亿元(占比96.51%,同比+70.51%) [3] - 太湖雪上半年营收2.81亿元(同比+17.75%),归母净利润1898.49万元(同比+69.77%),扣非净利润1919.05万元(同比+106.96%) [3] 行业增长驱动因素 - 并行科技被称为"北交所算力服务第一股",算力服务业务表现突出 [3] - 民士达受益于国内新能源行业高速发展及欧美电网升级,芳纶纸在电气绝缘领域销量增长 [3] - 太湖雪渠道创新成效显著,线上渠道营收增长29.19%,微信小店营收增长813.46%,抖音、京东营收分别增长59.62%、47.42% [4] 公司战略举措 - 民士达加大海外市场开发力度 [3] - 太湖雪构建"全域直播"矩阵,实施"品牌自播"与"达人代播"协同战略,完善海外社交媒体布局 [4]
爱马仕、普拉达业绩增长不佳;加拿大鹅喜获高增长|二姨看时尚
搜狐财经· 2025-08-04 09:2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高江虹 实习生 陈晓冉 这一周进入财报密集发布期,各家各有欢喜悲愁。 爱马仕上半年的销售收入还维持9%的增长,阿迪达斯营收喜获7.3%强劲增长,加拿大鹅过去一季度的 收入增长也高达22%,欧莱雅第二季度的营收增长虽然只有1.6%,但营业利润率达21.1%,增长30个基 点,所有部门的利润率均超22%,说明这家美妆巨头已经走出业绩阴霾。另一方面,普拉达上半年营收 增长虽有9.1%,但MIUMIU增速放缓隐藏后续业绩增长的压力。开云集团重金求贤,为新任首席执行官 提供高额签约奖金,消息带动股价上涨;SMCP销售同比增长2.7%,除亚洲地区以外区域市场均实现增 长。 人事方面,PUMA任命新首席运营官,整合部分职能以简化架构;arena任命有体育精神背景的Mark Pinger为新任首席品牌官;Jil Sander首席执行官任职六个月便卸任,此外,爱马仕家族最大个人股东股 份出现问题,恐对品牌形象和市场信心产生影响。 1,阿迪达斯上半财年增长7.3% 7月30日,德国运动服饰巨头 adidas(阿迪达斯)公布了截至6月30日2025财年上半年报告:得益于阿迪 达斯品牌的强劲表现(+14%),集 ...
【史海回眸】中国首个自建独立展馆惊艳1878世博会
环球时报· 2025-07-18 06:46
中国馆历史演变 - 1867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由汉学家德理文侯爵筹建,借鉴中国皇家园林风格,包含茶楼、宝塔、戏台等建筑,展品包括丝绸、茶叶、官窑瓷器,并聘请3名中国女孩进行茶艺表演 [2][3] - 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中国代表团以海关名义参展,宁波木匠孙信耕制作的木制家具荣获优异奖章 [4] - 1876年费城世博会中国展台由宁波工匠搭建,展示90多件中西风格木雕家具,其中牙雕装饰床架、法式床架、中式月床被美国收藏家争相抢购 [6] - 1878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由20多名宁波木匠建设,采用传统木制建筑,包含八角凉亭和"西辕门"牌楼,展馆后被赠予法国 [7][9] -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中国馆模仿溥伦府邸建造,耗资80万两白银,包含五间正厅、四间侧厅及戏院茶楼等配套区域,被誉为"最漂亮的东方建筑典范" [10] - 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中国馆以北方宫殿布局为骨架,展品斩获奖章数量列参展国之首,标志参会宗旨由"友睦"转向"商展" [11] - 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中国馆采用古典园林风格,展示从四大发明到长征火箭的科技成就,被评为唯一五星级展馆 [12] 中国参展模式发展 - 早期中国参展由西方汉学家或海关洋员主导,1867年展馆由法国汉学家筹建,1904年展品布置包含鸦片和缠足等争议内容 [2][11] - 1876年起宁波木匠团队参与展台搭建,1878年首次由中国政府派遣工匠自主建设展馆 [6][7][9] - 1905年清廷颁布《出洋赛会通行简章》,结束海关洋员代理参会历史 [11] - 1915年颁布《奖励章程》鼓励优秀产品出海参展,展品获奖数量居首 [11] - 1992年后形成文明与产业并重的展览理念,凸显文化自信 [12] 标志性展馆元素 - 牌楼成为常驻元素:1876年费城展台"大清国"牌楼、1878年巴黎"西辕门"牌楼、1992年塞维利亚"中华门"牌楼 [6][9][12] - 茶文化展示:1867年设双层大茶楼、1904年配套茶楼、1878年八角凉亭供品茶休憩 [3][10][9] - 工匠技艺展示:1876年观众可观摩宁波木匠工作,1878年中国工匠工作方式受法国媒体称赞 [6][9]
基因编辑技术让家蚕性别由雌变雄
科技日报· 2025-07-15 08:59
基因编辑技术突破 - 西南大学童晓玲教授课题组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实现家蚕从雌性向雄性的性别逆转 [1][2] - 该技术精准靶向Bmdsx基因的雌特异性外显子剪接位点 诱导单碱基突变破坏剪接供体/受体位点 强制雌性个体跳过E3和E4外显子 [2] - 经过基因编辑的雌性家蚕在成虫阶段表现出雄性特征 包括8节腹部 抱握器等生殖器官 以及完整的精囊和输精管 能产生精子 [2] 技术应用前景 - 该技术打破了昆虫性别由染色体决定的固有模式 为经济昆虫育种开辟了新路径 [1] - 雄蚕具有抗逆性强 产丝质量高 料丝转化率高等优势 培育全雄蚕品种可推动蚕丝产业发展 [1][2] - 该技术也适用于蚊子 棉铃虫和褐飞虱等害虫 为开发新型害虫控制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有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2] 研究意义 - 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害虫管理科学》发表 标志着家蚕性别控制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1][2] - 该研究首次实现了家蚕的完全性别逆转 解决了以往研究未能突破的技术难题 [1] - 发现多种害虫的"性别开关"基因有类似拼接规则 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2]
海关总署:上半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4.7%
央视网· 2025-07-14 10:40
贸易增长情况 - 上半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1.29万亿元,同比增长4.7%,占外贸整体比重51.8% [1] - 前4个月共建国家间贸易占共建国家贸易总值的半壁江山,较2013年明显提升 [1] - 对共建国家水路、航空、公路进出口分别增长4.3%、9%、16.4% [2] 贸易结构特点 - 出口电子元件、电工器材保持较快增长 [1] - 进口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零附件、存储部件保持较快增长 [1] - 出口工程机械、风力发电机组、仪器仪表保持两位数增长 [1] - 铁路运输进出口干鲜瓜果、食用油、化妆品快速增长 [2] 合作项目进展 - 实施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支持共建国家发展 [1] - 上半年签署农食产品准入文件32份,如赞比亚夏威夷果、哥伦比亚鲜食香蕉获准输华 [1] - 中欧班列、中老铁路等跨境铁路运输持续发力,"长安号"班列10天连通欧亚 [2] 未来发展方向 - 深化口岸管理、供应链互联互通、农食产品准入等领域合作 [2] - 优化班列监管提升跨境通关效能 [2]
文明的辉煌在对话与融合中长存
人民日报· 2025-07-11 06:52
展览与出版物 - 南京博物院主办的"观天下——大明的世界"展览参观人数超过300万 [1] - 展览配套出版物《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内容在原展览基础上有所延伸 [1] 明代经济与贸易 - 明王朝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通过瓷器、茶叶、丝绸、棉布、漆器等商品参与构建首个以白银为结算货币的全球经济体系 [2] - 白银货币化进程在明代最终完成,促进了江南地区商品经济与整体社会的多元化发展 [2] 文化艺术发展 - 明代经济繁荣孕育了富有创造力的江南艺术文化,如子冈白玉簪、大彬提梁壶等工艺品 [2] - 明代特殊社会环境使文人与匠人身份隔阂消弭,文人意趣与匠人技艺融合赋予艺术新的生命力 [2] 中外文化交流 - 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将西方哲学、艺术与科学带入中国,同时将中国珍稀物产、艺术珍品与思想文化带回西方 [3] - 利玛窦绘制的《山海舆地全图》《坤舆万国全图》改变了中国士大夫的天下观,促进了"世界意识"的形成 [3] - 中西方通过书籍如1591-1593年拉丁文版《四书》、1662年双语版《中国智慧》等进行文化交流 [3]
离境退税体验升级“中国购”升温 老字号、硬科技产品走俏
证券日报· 2025-07-08 23:46
离境退税政策成效 - 上海上半年离境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85% "即买即退"销售额增长28倍 [1] - 北京离境退税商品月均销售额达1亿元 [1] - 上海累计为167个国家(地区)超6.3万名旅客办理离境退税 开具申请单近9万份 [1] 政策与服务创新 - 深圳推出"支付宝碰一下"即时退税服务 提升游客体验 [1] - 上海试点自助开单机和"全市通退"服务 提高办理效率 [2] - 湖北省7月1日起实施离境退税政策 武商集团完成首单业务 [3] 退税商店发展 - 北京上海退税商店数量均超1400家 深圳突破1000家 [2] - 北京老字号退税商店新增57户达164家 国货品牌占比40% [3] - 湖北省首批纳入57家退税商店 武商集团旗下5家门店入选 [3] 商品结构变化 - 北京老字号商品如中药、茶叶、丝绸成为文化传播载体 [3] - 大疆无人机、小米手机等科技产品退税数量快速增长 [4] - 深圳华强北高科技产品如手机、无人机、智能手表受外国游客青睐 [4] 行业影响 - 离境退税政策推动中国商品和文化走向世界 [3] - 老字号和硬科技产品比例上升 反映中国品牌全球竞争力提升 [4] - 政策实施范围持续扩大 为入境消费提供支撑 [3]
河池蚕桑产业“织”出振兴致富路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07 11:09
行业概况 - 河池市蚕桑生产规模连续20年保持全国地级市第1位 包括桑园面积 发种量 蚕茧产量 [2] - 2024年蚕桑产业产值达135亿元 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7% [2] - 产业涉及22万户农户近100万蚕农 户均养蚕年收入超5万元 [2] 产业发展 - 河池市将蚕桑产业纳入农业"十大百万"产业 并作为千亿产业集群打造 [1] - 创建300亩县级示范基地56个 100亩乡级示范基地53个 [1] - 示范基地推广良种良法 带动全市桑蚕产业发展 [1] 技术创新 - 引入9组自动化设备 实现从蚕茧选剥到缫丝的全流程自动化 [3] - 自动化设备使月产量增长18吨 新增200个就业岗位 [3] - 推动数字技术与桑蚕产业深度融合 走绿色化 智能化 品牌化发展路径 [3] 极端天气应对 - 推广水肥一体化 低产桑园改造等实用技术应对干旱和洪涝 [4] - 完成低产桑园改造26.15万亩 占全市桑园总面积的27.03% [4] - 完成标准化蚕房改造1.9万套 开展技术培训117期 培训6350人次 [4] 生产表现 - 桑树高度达1.5-1.8米 较去年同期略高 [5] - 病虫害减少80% 亩桑园桑叶产量增加300-800斤 同比增长11% [5] - 预计上半年蚕茧产量接近10万吨 [5]
【干货】2025年丝绸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前瞻网· 2025-07-04 11:40
丝绸产业链全景 - 丝绸行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涵盖原材料供应、制造加工和成品流通三大环节 [1] - 上游主要为农业部分,提供蚕丝等原材料;中游包括蚕茧收烘、缫丝加工、绢纺丝织和丝绸印染等制造环节;下游涉及服装制造和家纺制造等成品流通 [1] - 行业内主要企业多选择全产业链布局,涵盖桑蚕养殖-丝绸织造-真丝服装家纺制造全流程,代表企业包括嘉欣丝绸、凯喜雅、嘉联丝绸等 [4] - 单环节布局企业较少,上游纺织机械代表企业有经纬纺机、泰坦股份,中游代表企业有东方盛虹和森通丝绸 [4] 区域分布特征 - 全国"丝绢纺织及印染精加工"企业共3673家,浙江省以1488家排名第一,占全国近40%;江苏省超300家排名第二;广西集聚上游蚕丝生产企业 [7] - 上市企业区域分布显示,浙江省拥有嘉欣丝绸、万事利等代表性企业,江苏省主要有太湖雪、华佳丝绸等,江浙地区集中了国内主要丝绸上市公司 [10] 产业园区现状 - 全国规模以上丝绸产业园区共34个,浙江省占9个且规模较大,江苏和山东各有2处 [12] - 产业园区类型中,文化产业园占比达三分之一(11个) [12] - 代表性园区包括浙江丝绸小镇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面积7060,企业130家)、达利丝绸文化产业园(面积14,企业1家)、广东援疆丝绸之路喀什国际经济合作区(面积53,企业197家)等 [13]
马来西亚增税重构财政平衡
经济日报· 2025-07-03 06:03
税收政策调整 - 马来西亚自7月1日起对非必需品和奢侈品征收5%至10%的销售税,服务税范围同步扩容 [1] - 奢侈品和选择性商品分档征税:进口三文鱼、高端水果、帝王蟹等适用5%税率,古董、艺术品、赛车自行车等征收10%税率 [1] - 新增税项旨在拓宽税基、增加财政收入,同时避开基本民生领域以减轻普通民众负担 [1] 服务税扩容 - 租赁与租借、建筑工程、金融服务、教育及美容服务等行业被纳入征税范围 [2] - 企业间金融和租赁领域此前长期未征税,此次扩容在增加政府税收方面潜力较大 [2] - 增税政策源于"昌明经济"改革框架,强调稳健可持续的财政政策和社会包容 [2] 中小企业配套措施 - 年租金收入低于50万林吉特(约11.79万美元)的中小企业豁免租赁服务税 [3] - 年营收不超过150万林吉特(约35.37万美元)的企业可获得补贴或豁免 [3] - 政府设计双重排除机制避免重复征税,并为低收入企业提供过渡期 [3] 消费市场影响 - 2024年高价值商品税实施后,部分消费者推迟购物或选择出境旅购 [3] - 高档轿车、奢侈品卖场访客减少,消费者转向网购或廉价替代品 [3] - 7月额外征税实施后,高价商品购买热度可能进一步下滑,加速跨境消费转移 [3] 财政用途与目标 - 新增税收收入将用于加强公共服务、扩大现金援助、提升基础设施等 [4] - 目标是将财政赤字率从2024年的4.3%降至2025年的3.8%,中期力争降至3%以内 [4] - 改革旨在重构国家财政平衡,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规模相对温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