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丝绸
icon
搜索文档
省级未来工厂试点名单公布
杭州日报· 2025-11-04 11:32
此次上榜的7家工厂分别是杭州卷烟厂利群未来工厂、云尖信息ICT(信息与通信技术)产品未来 工厂、华光新材钎焊材料未来工厂、华立科技数智电力终端未来工厂、豪悦护理一次性卫生用品未来工 厂、杭汽轮汽轮机及燃气轮机未来工厂、西子富沃德智能曳引机未来工厂。此外,杭州万事利智能科技 有限公司的万事利丝绸加工未来工厂上榜历史经典产业"揭榜挂帅"试点企业。 走进华光新材年产4000吨新型绿色钎焊材料智能制造车间,可以看到一卷卷新材料在数字化系统的 精准管控下平稳流转,机械臂灵活高效地完成物料转运,中控大屏实时呈现生产进度与能耗数据。"数 字化改造让公司制造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华光新材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24年以来,公司已完成 SAP(企业资源计划)、MES(制造执行系统)、智能物流系统与立体仓库的深度集成,实现了从原料 入厂到成品出库的"数字化、自动化、绿色化"全流程覆盖,产品品质稳定性、成本控制能力和生产效率 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提升。 日前,省经信厅公布了2025年未来工厂试点企业名单,杭州共有7家工厂上榜,涵盖电子信息、新 材料、高端装备等多个领域。 位于中国视谷的云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AI算力基础设施领域 ...
千岛湖创意生活周绘就“文化+”新图景
杭州日报· 2025-10-24 10:56
活动概况 - 2025千岛湖创意生活周于10月23日晚在秀水广场启幕 主题为“文化聚力 美好生活” [5] - 活动是第十九届杭州文博会规模最大的分会场 通过文创展览 文艺展演 主题活动 美食市集 工坊体验等多元形式呈现文化盛宴 [6] - 活动以全域为舞台 旨在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6] 战略合作与数字文化布局 - 淳安县与杭州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浙江星光影视集团 杭州玩心不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文化“新三样”战略合作签约 共同布局网文 网剧 网游等数字文化新赛道 [6] - 千岛湖城市动漫IP“湖包包”焕新亮相 青春版形象融入地方元素 [6] - 淳安籍著名网络作家烽火戏诸侯(陈政华)受聘为“淳安县文化顾问” 并将其代表作《剑来》捐赠给县图书馆 [6] 区域文化联动与交流 - “新安文化朋友圈”持续扩容 文化联动从首届的三省四市九区县增加到覆盖十二省二十四市三十八县 [7] - 专题展区汇聚安徽文房四宝 苏州丝绸 景德镇陶瓷 衢州开化纸等流域文创产品 [7] - 同期举办“新安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及“中华诗词之乡联盟”成立仪式 推动跨区域文化对话 [7]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 活动重点聚焦“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举办文化特派员工作推进会及专场文艺展演 展示其在传统文化传承 文化服务供给 产业提升等方面的成效 [7] - 在“千岛农品”展区 “淳鲜鱼”“淳味药”“淳香果”等农产品通过创意包装实现从“土特产”到“农创品”的转型 [7] - “守艺人工坊”展示草龙编织 八都麻绣 蓝染等非遗技艺体验 “新安美食市集”以特色地方小吃带动农户增收与文旅消费 [7] 核心发展方向 - 活动核心方向是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被视为推动乡村振兴和缩小“三大差距”的深度实践 [8] - 发展路径涵盖从数字文化布局到新安文脉传承 从乡村振兴赋能到全域旅游拓展 [8]
东西问丨欧阳安:为何说中国主动参与塑造了全球化?
中国新闻网· 2025-10-21 20:19
全球化历史中的中国角色 - 16至17世纪中国通过“丝银对流”贸易体系主动参与并塑造了全球化进程 [1] - 中国商人将丝绸、瓷器等商品运往美洲并带回白银形成了跨太平洋贸易网络 [1] - 该贸易体系推动了全球贸易量大幅增长并促进了前所未有的文化交流 [11] 福建商人的贸易网络作用 - 福建商人利用海禁松动机会在马尼拉开辟贸易通道连接中国东南沿海与全球 [7] - 福建商人在技术、组织和商贸方面具有较高发展水平吸引多国商船汇聚马尼拉 [5] - 16世纪末西班牙人与福建商人的经济往来利润丰厚推动商业网络活跃运转 [5][7] 中国经济的历史地位与回归 - 18世纪中国经济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部分地区与欧洲生活水平大体相同 [12] - 中国在工业革命开始40年后棉花产量仍较高市场大且竞争激烈 [12] - 近几十年中国的崛起被视为回归其历史上固有的经济中心地位 [12][13] 贸易体系对全球格局的影响 - 贵金属和奢侈品国际贸易加剧欧洲列强竞争导致西班牙葡萄牙地位被荷兰英国取代 [11] - 跨文化贸易要求了解各地文化特征及消费生产模式并尊重多样性互补性 [11] - 商业逻辑在地缘战略考量之上推动东亚季风区进入商业发展时期 [11]
一代官商的体制化死路:当世界首富遭遇民族英雄
虎嗅· 2025-10-16 21:18
全球白银流动与贸易格局 - 16至18世纪,美洲白银持续两个多世纪流入中国,这是全球经济基本规律作用的结果[2] - 中国以其强大的文明向心力和成熟的商品经济,主动吸附全球白银,扮演“完美消费者”与“终极生产者”双重角色[2] - 中国“银本位”货币体系对白银有近乎无限的制度性需求,使其成为全球化白银的“最终目的地”[3] - 中国提供了世界市场上几乎无可替代的顶级奢侈品和日用必需品,如茶叶、瓷器和丝绸[3] - 巨大贸易逆差使得白银作为世界货币必然且持续地流向其最终归宿——中国,这是对统一性文明体系成熟度的“奖励”[5] 中国经济体系与竞争优势 - 中国拥有发达而完备的手工业体系,能稳定供给全球优质商品[6] - 精耕细作的农业和精细化的手工业分工体系是商品供给的支撑[6] - 发达的国内贸易网络确保货物能够“货畅其流”并“货卖天下”[6] - 明清两代政治大一统格局为应对全球化挑战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市场环境[7] - 白银流入是对早已准备就绪的成熟文明体系的“结算报酬”[7] 国家商业主义与贸易体制 - 清朝“广州一口通商”体系是“轻重之术”的全球版实践,将所有对外贸易压缩到广州“十三行”一个端口[9] - 该体制通过控制渠道“通轻重之权”,便于朝廷绝对控制,并以指定代理人“官山海”坐享其利[9] - 行商角色是体制内的“轻重”操盘手,既是全球化弄潮儿,又是王权体制守夜人[9] - 财富源于全球化贸易,但也离不开体制授予的垄断特权,“顶戴”为皇权恩赐也是财富“紧箍”[10] - 当《南京条约》签订,五口开埠通商,十三行垄断制度瓦解,商业帝国便失去存在基础[14] 商业资本与政治权力的冲突 - 存在三种无法调和的逻辑冲突:商业资本逻辑、民族救亡逻辑和专制权力逻辑[22] - 商业资本逻辑核心目标是维持贸易秩序,保全财富与身家,行为模式是斡旋与妥协[22] - 专制权力逻辑旨在维护最高统治,汲取最大利益,不惜以首富为弃子[22] - 世界首富的“忠诚”趋于“商业契约”和“信用体系”,民族英雄的“忠诚”是对“道统”的绝对忠诚[23] - 在鸦片战争历史关头,维护商业流通与坚决阻断毒源两种立场势如水火[23] 个人命运与制度性陷阱 - 伍秉鉴累计向清廷缴纳超过1600万两白银,同时必须承担“无限责任”[13] - 在鸦片战争中,行商首当其冲,被迫支付巨额“赎城费”和战争赔款[13] - 财富被框定在僵化政治经济体制内,未能催生制度创新和产业革命,反而强化旧路径依赖[15] - 当西方完成工业革命,贸易格局改变,白银流向逆转,传统“轻重”体系便崩塌[13][15] - 个人悲剧在于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却买不来自身的独立和安全,最终成为旧体制殉葬者[27][28] 历史启示与体制反思 - 个人杰出无法逃脱体系束缚,无论是世界首富还是民族英雄都无逃于体系束缚[27] - 纯粹的道德英雄主义和依附性商业巨富都无法挽救系统性、体制性的崩溃[28] - 真正的出路在于打破造就“首富”也逼死“英雄”的旧体制本身[29] - 一个良治体制需以法治为基石,将商业资本力量导入国家发展战略轨道,同时设定边界[33] - 理想体制应能兼容“全球化资本逻辑”和“民族国家主权逻辑”,整合商业智慧与道德追求[33]
从“一根丝”到“全球链” 中国丝绸走向世界
央视新闻· 2025-10-15 12:37
丝绸曾是东方文明走向世界的"软名片"。当古代丝绸之路的驼铃在历史深处回响,承载千年美学的中国丝绸,正借助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度",织起了从"一 根丝"到"全球链"的锦绣之路。 丝绸出口竞争力,首先源于其千年传承的"美",这份美,在今天被赋予了更贴合全球需求的新表达。 在浙江新昌达利丝绸的生产车间,6A级桑蚕丝与羊毛交织的面料泛着柔和光泽,指尖划过的细腻触感,是企业攻克"丝绸易起皱"痛点的工艺创新。 "美"是丝绸的底色,"快"则是抢占市场的关键。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效率革命,正在为丝绸产业从设计、生产到物流全链条提速。 万事利集团董事长 屠红燕:我们10年前早早地布局数字化,我们现在研发AI的实验室,可以为全球80亿人设计10万条丝巾不重复,AI的算法融入了300多个 AI的模型,从而让我们的设计师,设计一条丝巾它可以在一分钟内就设计出来。 创新的免水洗染色工艺,更让"美"与"环保"兼得。染色时间从3天缩短至1天,用水量减少90%,染料附着率近乎100%,产品符合欧盟环保标准。 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金珍:桑蚕丝和羊毛交织的这一款产品,丝毛面料出来后受到了国内外客户的信赖,订单增长差不多30%以上。 在湖 ...
中国东方工艺与新声绽放伦敦时装周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10-10 11:49
中国时尚产业在2025年伦敦时装周的整体表现 - 中国时尚产业体系在2025年伦敦时装周完成了一次经验亮相,涵盖设计、材料、创新与文化输出 [1] - 中国设计师品牌在秀场上重新定义了“制造”的内涵,先锋表达与传统东方韵味交相辉映 [1] - 丝绸、提花、科技面料与可持续理念共同构筑出兼具文化厚度与未来视野的“新东方美学”叙事 [1] - 伦敦舞台见证了东方审美的自信与创新,展现了新一代中国设计师的力量 [11] 中国设计师与品牌的参与度及影响力 - 2025年伦敦时装周上超过20位中国设计师和品牌登上国际舞台,创下亮相新高 [6] - 当代中国设计以更成熟自信的姿态与国际时尚深度接轨 [6] - 设计不再局限于传统符号堆砌,而是将东方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语言、国际潮流和工艺哲学有机融合 [6] - 此举提升了东方美学在全球时尚舞台的认可度与影响力 [6] 关键人物与项目的推动作用 - 胡兵作为伦敦男装周首位华人国际形象大使,在2025年是其亮相的第10年,持续推动中国设计走向世界 [2] - 其策划项目HUBING SELECTS推出的《黄金年代》系列致敬皮尔·卡丹,由中国面料创新专家与亚洲新生代设计师共同呈现 [2] - 项目作品延续“以布为本”理念,实现东方工艺与当代设计语言的深度融合 [2] - 胡兵指出中国纺织和面料科技已居世界领先,并通过结合高科技面料与传统工艺展现创新力与竞争力 [6] 产业协作与未来展望 -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谢方明希望通过与国际顶级平台的深层互动,为中英两国在设计师培养、资源共享、产业协作等领域打开新通道 [6] - 胡兵呼吁更多国际设计师参与中国非遗元素创作,以全新视角诠释中国文化,激发全球关注 [6] - 华裔设计师周仰杰在时装周期间带领JCA硕士毕业生完成毕业秀,强调培养青年设计师需激发其创造力与叙事力 [9] - 周仰杰主张将传统工艺与当代创新结合,鼓励学生打破行业边界,融入文化表达与商业思维 [9] 设计理念与创新表达 - 中国设计形成了兼具东西方审美共鸣的创新表达 [6] - 周仰杰坚信真正有力量的设计必须能够在全球语境中讲述独特的个人与时代故事 [9] - 伦敦时装周被形容为包容性强,是新锐设计师的重要舞台 [6] - 中国时尚正用自己的方式,与世界展开一场更深层的对话 [11]
大变局:中国若赶超美国成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会实现3大历史回归?
搜狐财经· 2025-10-05 02:12
经济规模与增长趋势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增长率达到5.2%,美国为2.8% [1] - 截至2025年上半年,美国GDP总量约为28.5万亿美元,中国为19.8万亿美元,两者差距为8.7万亿美元 [1] - 中国经济有望在2035-2040年左右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12] 亚洲经济崛起与重心东移 - 2000年至2025年,亚洲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超过50%,中国贡献了其中一半以上 [3] - 截至2025年,亚洲拥有超过45亿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55%以上 [4] - 到2030年,全球中产阶级将新增近20亿人,其中超过80%来自亚洲 [4] 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 - 2025年亚洲国家的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的65%以上 [4] - 中国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接近3%,超过欧盟平均水平 [4] - 中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5%以上 [12] 贸易格局演变 - 2025年亚洲在全球商品贸易中的份额超过35% [6] - 中国成为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 [6] -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覆盖全球约30%的人口和GDP [8] 经济结构优化 - 2025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7% [12] - 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75%左右 [12] - 2025年中国人均GDP约1.4万美元,为美国的五分之一左右 [10]
数贸会期间离境退税销售额单周突破千万元
每日商报· 2025-09-30 06:22
政策与服务举措 - 杭州市多部门协同通过政策宣传、服务升级、场景打造与数字赋能优化入境消费环境 [1] - 在数贸会主场馆设立16个入境消费体验点宣传展板和一站式离境退税多语种咨询服务台 [1] - 开设配备中英双语导购的“数贸会离境退税购物专线巴士”连接核心商业与文化地标 [1] 实施效果与数据 - 系列举措推动离境退税单周销售额增长达1104万元 [1] - 面向外国代表团等群体发放专项消费券累计5582组以激发消费热情 [2] 标杆树立与特色推广 - 为杭州大厦、万象城等六家商业企业授予“入境消费品质体验商店”称号以树立行业标杆 [2] - 联合银行在体验商店及重点商圈推广“即买即退”自助服务并投放多台自助退税设备 [2] - 万事利、朱炳仁等特色品牌入驻展馆离境退税店铺集中展示丝绸等优质杭产品 [2] 未来规划 - 杭州市商务局计划继续深化部门协作优化服务链条并扩大“即买即退”政策覆盖面 [2]
命运与共好伙伴 | 传承中瑞建交精神 开创合作共赢的未来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22 09:29
9月的哥德堡港,海风轻拂。"哥德堡号"仿古帆船静静停泊,高耸的桅杆仿佛仍在诉说着两个多世 纪前中瑞海上贸易的辉煌历程。 280多年前,"哥德堡号"载着瑞典的黑铅、粗绒等货物远航中国,回程时满载丝绸、茶叶和瓷器, 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驶回北欧。这条跨越大洋的航线,不仅开启了中瑞两国最早的贸易往来,也架起 了东西方文明互鉴的桥梁。 1950年5月9日,瑞典成为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75年来,双方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 待,推动双边关系稳健发展。目前,600多家瑞典企业在中国市场深耕发展,近万家瑞典企业开展对华 贸易。沃尔沃、爱立信、斯堪的亚等瑞典品牌在中国家喻户晓。同时,中国高科技企业也为瑞典的绿色 转型和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大疆、北极星、极氪等中国品牌纷纷落户斯德哥尔摩市中心,优质的产品、 合理的价格和便捷的服务,赢得越来越多瑞典消费者的认可。 面向未来,中瑞双方可继续弘扬"哥德堡号"所代表的友好精神,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推动各 领域交流合作走向深入,不仅为中欧关系注入更多稳定性与正能量,更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与方 案。 科技创新成为中瑞合作的新引擎。双方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积 ...
拒绝全球化只会被时代抛弃
经济日报· 2025-09-20 06:18
由此,人类品尝到了全球化的"蝴蝶效应":早先引入欧洲的马铃薯等作物缓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但由 于印第安人的退场,辽阔美洲的农业人口已不足以支撑欧洲人的需求,不仅是粮食,橡胶、棉花、蔗糖 等欧洲无法自给自足的产品全面短缺——黑暗而血腥的奴隶贸易就这样登上了历史舞台。 全球化浪潮会被逆转吗? 在美国畅销书作家查尔斯·曼恩看来,答案是否定的。他在新作《历史的碰撞:1493》一书中表示,全 球化是由多种要素综合而来的历史必然结果。经济的脱钩、贸易的断链,并不能扭转全球化的既成事 实。 对世界历史比较熟悉的读者不难猜到,《历史的碰撞:1493》其实是一部"双子作品"。在写作该书之 前,作者已经出版了《历史的碰撞:1491》。而居于其中的1492年正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那一年。作 者无疑是想以此为界,探讨孤立发展与互联互通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运行模式。 在作者看来,全球化虽然看起来更像一个经济问题,但实际上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人类迁徙 到物种迁移,从全球气候到各国政治,全球化"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直至一个'同质 化'的世界"。 人们之所以会抓住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要素紧紧不放,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地理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