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饰
搜索文档
中国设计师品牌出海:海外市场需要怎样的中国创造力?
第一财经· 2025-11-02 20:05
2025.11. 02 作者 | 第一财经 沈晴 封图 | COMME MOI 上海时装周图 "如果你要发展欧洲市场,不在当地找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冉冉上升的新星,也会像流星一样转瞬即 逝。"2023年,沈威廉带着自己的羽绒服品牌Raxxy第一次到欧洲做秀展,一位意大利操盘手这样告 诉他。 "时尚的风向标在欧洲,我觉得必须要到那里去,但得给出一个理由,为什么要买我们的东西?"一 个初创不久的设计师品牌在兼顾国内市场的同时,是否要考虑全球化?不少主理人和沈威廉有着相似 的心路。 过去20年,中国独立设计赶上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尤其是近十年涌现了众多具有商业号召力的 设计师品牌,从中生代的王汁、王海震、张卉山、周祥宇,到年轻一代的陈安琪、王逢陈、裘淑婷、 周睿等,他们凝聚成为中国时尚行业的重要分支。 XU ZHI 上海时装周图 但整个行业严重内卷并重塑的当下,一个新品牌拥有好创意、好设计已远远不够,越来越同质化的风 格表达和营销包装,也让市场的期待值开始降低。 2026春夏上海时装周,时堂showroom的订货情况显示,"买手采购的意愿和预算不足。整个独立 设计师品牌的生态,经历了从预定制到预定+现货,再到品牌铺 ...
中国设计师品牌出海:海外市场需要怎样的中国创造力?
第一财经· 2025-11-02 13:39
中国设计师品牌全球化发展现状 - 中国设计师品牌在国际时装周上从零星出现发展为集群亮相,标志着从产品输出到文化、设计与审美输出的结构性进阶[1][13] - 品牌出海被视为重要的生存空间和立足行业的基础,但并非本土经验的简单嫁接,而是创意、文化、叙事体系的再造[4] - 2026春夏巴黎时装周期间,品牌Raxxy在卡尔·拉格斐故居发布商业化系列,进入全球19个国家80多家买手店,羽绒服均价2000至3000欧元[7] 国内市场挑战与品牌战略调整 - 国内设计师品牌行业严重内卷,买手采购意愿和预算不足,品牌价格带相较前几年有较大幅度下降[3] - 消费需求收缩导致试错成本变高,明星设计师品牌CALVINLUO在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后停业,反映出市场耐心缺失[4] - 女装赛道价格内卷激烈,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女装公司几乎全线营收下滑,设计师品牌需通过错位竞争建立辨识度[5] 品牌出海策略与市场拓展路径 - 品牌Raxxy通过高端定位(定价高于盟可睐)和艺术化设计(如剪纸工艺灵感)实现差异化,目标抢占盟可睐、加拿大鹅市场份额[5][7] - 出海品牌优先入驻核心买手店(如哈罗德百货、乐蓬马歇百货),并通过与意大利家族企业成立合资公司覆盖欧洲销售,利用品牌溢价覆盖成本[9] - 帽饰品牌宀通过Pitti Uomo男装展获得海外邀约,以传统建筑元素(榫卯、斗拱)为设计语言,定位全球化并计划试水美国市场[12] 创新表达与产业支持体系 - 品牌强调新技术与艺术化表达(如Raxxy的像素游戏视觉风格)作为全球化商业呈现的核心驱动力[7] - 中国资本通过收购、注资等方式深入全球时尚格局,设计师品牌通过跨界联名(如Visa创作者计划)、快闪活动(伦敦哈罗德百货)建立海外认知[8] - 行业生态合作方式多样化,从预定制转向预定+现货及品牌铺货联营混搭,买手通过直播测款降低风险[3]
中国非遗与国际时尚品牌“双向奔赴”
新华网· 2025-06-15 11:55
中国非遗与国际时尚品牌合作 - 中国非遗工艺如景泰蓝、绒花、竹编与榫卯结构正被国际时尚品牌如罗意威、芬迪、迪奥、万莱斯特等融入产品设计[1][5] - 景泰蓝工艺需完成掐丝、点蓝、打磨、电镀等工序,其硅酸盐颜料经高温烧制后千年不朽,故宫藏品至今色泽艳丽[1] - 熊氏珐琅第三代传人熊松涛使用0.04毫米银丝掐丝,精度达头发丝直径一半,为国际品牌制作景泰蓝表盘和首饰[3][5] 非遗消费市场增长 - 2023年淘宝天猫非遗相关产品年成交额达1073.2亿元,同比增长37.7%,首次突破千亿[4] - 非遗消费圈形成,传统节日期间消费稳步增长,非遗品牌和产业带持续发展[4] 国际合作与商业化 - 国际品牌通过非遗元素吸引中国消费者,如芬迪融入彝族刺绣、迪奥采用绒花、万莱斯特结合竹编与榫卯[5] - 熊氏珐琅与罗意威合作蛇年主题产品,由"00后"传承人熊霖林设计,融入灵蛇、祥云等中国美学元素[7] - 国际品牌合作提升非遗曝光度,提供商业化思路,未来更多品牌可能与非遗传承人合作[7] 非遗传承与创新 - 非遗传承人面临文化价值变现困境,缺乏品牌意识导致传承创新后劲不足[5] - 年轻一代传承人如熊霖林学习珠宝设计,推动非遗产品向实用化、市场化转型[7]
出口额激增16.1%和15.2%!纺织鲁企“出海”创新突围
大众日报· 2025-05-26 17:11
全球纺织服装贸易格局 - 2024年韩国、美国、东盟为山东纺织服装出口前三大市场,同比增速分别达2 3%、9 9%、16 3%,合计贡献45 2%出口份额 [1] - 拉丁美洲和欧洲市场出口额分别激增16 1%和15 2%,显示多元化拓展趋势 [1] 企业市场战略转型 - 费特制衣从美国市场占比95%转型至2023年非美市场占比超50%,2025年Q1美国份额压缩至10%以内 [2] - 通过组建外贸团队、参加国际展会等方式开拓加拿大、日本、韩国等10余国市场 [2] - 跨境电商成为新引擎,2024年山东纺织服装企业跨境电商出口额同比增长28%,超3000家企业入驻主流平台 [3]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青岛前丰国际帽艺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生产效率提升30%,订单响应周期缩短40% [4] - 聊城侯营棉服产业集群引入智能仓储系统,库存周转率提升50%,物流成本降低18% [4] - 山东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超90%,绿色技术应用覆盖率达7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五年下降22% [5] 政策支持与产业升级 - 2024年山东纺织服装出口额达2106亿元,同比增长2 9% [7] - 政府推出三大措施:组织370场境外展洽(含28场纺织服装类)、展位费补贴最高80%、建立外贸优品库推动"抱团出海" [7][8] - 实施跨境电商产业带培育行动,整合海外仓资源加速数字化转型 [8] 行业发展趋势 - 纺织业处于"技术革命+需求变革"窗口期,需深化数实融合与跨境电商布局 [6] - 个性化定制与文创联名产品推动利润率提升,如帽饰行业定制化业务 [4] - 政策推动"研发-中试-转化"全链条支持,目标从"纺织大省"升级为"纺织强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