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年金计划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太保马欣: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需明确政府市场社会三方角色
全景网· 2025-10-27 09:44
马欣表示,在人口结构急剧变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背景下,居民不仅需要养老金,更需要"资金 +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这要求保险业在养老金融领域承担更重要的使命。 在近日举行的2025外滩年会圆桌论坛上,中国太保(601601)集团副总裁马欣提出,完善多层次养老保 障体系需要清晰界定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角色定位,并强调保险业应着力提升保障、投资和服务三大核 心能力。 马欣指出,在养老保障体系中,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分工既清晰又互补,"政府以公平普惠为宗旨,是 基础保障的兜底者;市场以需求适配为宗旨,是多元化需求的供给者;社会以互助补位为宗旨,是补充 服务的参与者。" 针对第二、三支柱发展,马欣提出具体建议,第二支柱的核心任务是"扩面",建议推广雄安新区企业年 金自动加入机制,允许从部分员工起步建立年金,简化决策流程;第三支柱则需推进"专业化建设",支 持金融机构设立养老金融专业机构,开展专业化经营。 面对当前养老保障供需失衡的现状,马欣强调保险业应聚焦三大能力建设,首先是提升应对长寿风险和 失能风险的保障能力,通过创新年金计划、商业长护险等产品,提供终身稳定现金流;其次是强化长期 稳健的投资能力,统筹长短期目标,平衡 ...
金改前沿|如何让养老金分享AI红利?专家学者谈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新华财经· 2025-10-25 11:54
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 - 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需要政府、市场与社会各司其职、协同发力,既要解决结构性矛盾,也需面向技术变革和人口变化进行前瞻布局 [1] - 政府角色定位为以公平、普惠为宗旨的基础保障兜底者,市场角色为以需求适配为宗旨的多元化需求供给者,社会角色为以互助补位为宗旨的补充服务参与者 [5] - 养老保障体系由三大支柱构成:第一支柱为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为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为个人自愿参与的商业养老保险 [5] 养老金体系面临的结构性挑战 - 养老金改革存在多个视角:待遇水平视角、财政可持续视角、投资视角及公平视角,核心问题是如何筹资和用好资金 [4] - 中国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绝大多数退休人员,其中超过50%的参保人领取的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但改革讨论常忽视这部分人群 [4] - 灵活就业人群规模庞大,有2亿多人,其共同特点是养老保险覆盖率很低,若不将这部分人群纳入第一支柱,养老保险就谈不上公平性 [5] - 我国第二支柱人口覆盖面不足中国就业人口的1/10 [6] 针对三支柱体系的具体建议 - 在第二支柱方面,建议推广“雄安经验”,推行自动加入机制,并灵活确定缴费比例和方式 [6] - 在第三支柱方面,需进行专业化建设,建议支持金融机构创设养老金融专职部门或子公司,开展专业化经营 [6] - 有建议提出,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出发,加快构建一个无条件、不缴费、普惠型的社会养老金 [6] - 对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主张坚持现收现付,放弃积累,放弃过多的结余模式 [6] 技术变革与人口变化带来的影响及创新方案 - 人工智能的发展很可能显著加大而非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目前尚未建立有效机制将AI带来的新增效率和GDP增量分配给养老金体系 [8] - 人工智能的发展是颠覆性的,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和进一步完善也应该与时俱进,应设计好制度去分享巨大的生产率红利 [5][8] - 保险产品供给存在巨大缺口,纯投资和储蓄类产品占比高,但保障型、服务型的供给很少 [8] - 保险业正尝试推出可领取到100多岁的新年金计划,并设计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及可续保至99岁的老年医疗保险 [9] - 保险业核心能力建设方向包括:应对风险的保障能力、长期稳健的投资能力、多元服务的整合能力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