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信信息产业
搜索文档
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新规亮剑!让基金回归“所见即所得”
第一财经· 2025-10-31 22:58
新规核心内容与目标 - 监管机构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指引》及《操作细则》征求意见稿,旨在强化业绩比较基准作为“锚”和“尺”的作用 [6] - 新规重点围绕四大方向:突出基准对产品的表征作用、强化基准对投资的约束作用、发挥基准对考核的指导作用、强化基准的外部监督 [6] - 核心目标是约束投资行为,防止“挂羊头卖狗肉”的风格漂移,并将基准与基金经理薪酬挂钩 [3][6] 行业现状与问题 - 截至10月30日,在3730只主动权益基金中,近三年跑输自身业绩比较基准的产品占比超过六成,仅37%的产品跑赢基准 [3][10] - 行业存在基金投资风格漂移问题,例如消费主题基金炒作科技股,部分产品业绩大幅偏离基准 [3][10] - 部分产品在基准设置上存在策略脱节、权重随意等问题,如行业主题基金使用宽基指数作为基准 [9] 新规实施与行业调整 - 监管层为平稳推进存量产品基准调整,已初步设立至少一年的过渡期,特殊情况下还可延长 [7] - 业内对政策出台早有预期,截至10月31日,年内至少有132只基金产品变更了业绩比较基准,数量超过去年全年,其中权益产品(股票型和混合型)有82只,占比超过六成 [8] - 具体调整案例包括:财通资管消费精选将基准从沪深300指数变更为中证内地消费主题指数,并将比例提升15个百分点;建信信息产业用中证TMT产业主题指数替换了沪深300指数 [9] 预期影响与行业展望 - 新规将推动基金公司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基金经理绩效薪酬将与业绩比较基准挂钩 [11][12] - 长期来看,基金经理的超额收益来源可能从“押注单一赛道”转向“在基准基础上优化行业配置+精细化个股挖掘”,并可能降低换手率和交易成本 [12] - 此举旨在使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更加透明稳定,帮助投资者避免买到“盲盒基金”,增强对公募基金的信任感 [11][12]
首批官宣,变更!
中国基金报· 2025-05-09 17:18
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调整 - 浦银安盛基金宣布自2025年5月9日起调整旗下三只债基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 包括浦银安盛稳健增利 浦银安盛悦享30天持有和浦银安盛双债增强 [1][2] - 浦银安盛稳健增利的业绩比较基准由"中证全债指数"变更为"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85%+中证可转换债券指数收益率*5%+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10%" [5][6] - 浦银安盛悦享30天持有的业绩比较基准由"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90%+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税后)*10%"变更为"中债综合全价(1年以下)指数收益率*80%+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税后)*10%+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10%" [7] - 浦银安盛双债增强的业绩比较基准由"中证可转换债券指数收益率*40%+中证综合债券指数收益率*50%+沪深300指数收益率*10%"变更为"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55%+中证可转换债券指数收益率*30%+沪深300指数收益率*5%+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10%" [8] 行业整体情况 - 截至5月8日 年内共有109只基金变更业绩比较基准 其中主动权益类基金43只 FOF41只 纯债基金12只 "固收+"基金11只 QDII产品2只 [9] - 19只产品由单一指数变更为复合指数的形式 6只产品变更后将中证A500指数作为业绩比较基准的标的指数之一 [9] - 部分产品将沪深300指数调整为行业风格指数 例如建信信息产业将业绩比较基准由"沪深300指数*85%+中债总财富(总值)指数收益率*15%"变更为"中证TMT产业主题指数*85%+中债总财富(总值)指数收益率*15%" [9] 监管政策背景 - 证监会5月7日正式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提出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 制定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指引 [10] - 监管部门自2002年起就重视基金投资风格漂移现象 2019年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业绩比较基准监管的通知》要求审慎确定业绩基准并详细披露修改原因 [10] - 易方达基金表示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作用将引导行业严谨客观选用基准 保障产品风格稳定性 帮助投资者评估基金业绩 [10] - 国联基金产品开发负责人许超表示基金公司应将业绩比较基准作为核心参照 构建和调整投资组合都需与基准保持一致 [11]
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监管升级,60余只基金抢先校准
第一财经· 2025-05-07 19:21
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核心内容 - 中国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推动公募基金回归"专业投资"本源 [1] - 方案督促基金公司建立健全与基金投资收益相挂钩的薪酬管理机制,完善行业考核评价制度 [1] - 截至5月7日,年内至少61只基金产品完成基准变更并修订合同,较去年同期19只激增2倍以上 [1][2] 业绩比较基准监管强化 - 证监会要求为每只基金设立清晰业绩比较基准,避免产品投资行为偏离名称和定位 [2] - 制定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指引,明确基准设定、修改、披露及纠偏机制 [2] - 头部基金公司已提前调整基准,为落实方案做准备 [2] 基金产品基准调整案例 - 华泰保兴吉年盈将基准从"沪深300指数收益率*80%+中债总指数收益率*20%"调整为加入10%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收益率 [3] - 建信信息产业将基准从沪深300指数变更为中证TMT产业主题指数,鹏扬数字经济先锋改用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 [3] - 债券型基金中,中银证券安弘将基准从"中债综合全价指数*90%+沪深300指数*10%"调整为"中债指数*85%+中证A500指数*15%" [3] 基准调整动因分析 - 市场风格多元化和赛道细分化导致传统指数难以精准反映基金投资特点 [4] - 变更基准可更准确评价业绩表现,如方正富邦创新动力改用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成份指数以匹配科技创新投资定位 [5] 投资者认知与行业现状 - 投资者普遍忽视业绩比较基准,更关注绝对回报 [6] - 截至5月6日,8845只基金中仅48.66%(4304只)跑赢基准,436只负收益产品仍优于基准 [7] - 现行全市场排名考核导致基金经理风格漂移和抱团现象 [8] 考核机制改革影响 - 新规要求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基准超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绩效薪酬明显下降,显著超基准者可适度提高薪酬 [7] - 基准挂钩考核将促使基金经理聚焦风格匹配的投资操作,减少盲目追逐排名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