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徐闻菠萝
icon
搜索文档
湛江产业对接大会签约多项合作 启动县域产业启航行动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23 17:22
10月22日,跨境电商助力"百千万工程"湛江产业对接大会在廉江市举行。大会促成多项平台与企业的现 场签约,并正式启动"跨境电商助力湛江县域产业启航行动",为"湛江好物"集体扬帆出海搭建高效通 道。 活动现场变身"湛江好物展"。廉江家电、赤坎水下机器人、霞山蚝、徐闻菠萝、吴川羽绒等11个县域特 色产品集中亮相。洽谈区内,企业与平台负责人热切交流。一旁的直播间里,中英文切换的直播正 将"湛品"介绍给全球消费者。"我们希望借此机会对接更多东南亚、欧美的电商渠道,让廉江优品'飞'向 全球市场。"橙乡人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麦丹说。 在平台资源对接与签约仪式上,多家湛江本地企业与全球头部电商平台及服务商达成合作。 "在湛江举办此次大会,正是要汇聚各方智慧和资源,推动产业对接,拓展合作空间,让更多优质的'广 东制造''湛江好物'走向全球。"省贸促会(广东国际商会)党组书记、会长陈小锋表示,省贸促会搭平 台、促对接,强培训、育品牌,优服务、解难题,支持湛江及全省各县域把握跨境电商新机遇,推动更 多优质产品和服务走向全球。 湛江已实现"1210""9610""9710""9810"业务模式全覆盖,跨境电商卖家规模增加至近3 ...
广东农业品牌为何领跑全国?|南岭东风
南方农村报· 2025-10-14 12:03
行业政策与品牌成就 - 农业农村部公示《2025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广东省的增城丝苗米、郁南无核黄皮、从化荔枝、西牛麻竹笋、湛江对虾、程村蚝六个品牌入选,成为上榜品牌数量最多的省(市、区)[3][4][5] - 广东省农业品牌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全省农业企业品牌总价值超过2500亿元[9] - 从化区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牵引,推动荔枝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亿元[82][83] 核心理论体系与模式创新 - 为解决农产品“增产不增收”问题,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工作组提出农产品“12221”市场营销体系,即建立1个农产品大数据,组建销区采购商和产地经销商2支队伍,拓展销区和产区2大市场,策划2场产销对接活动,实现品牌打造等1揽子目标[38][39][42][43][44][45] - “12221”体系在徐闻菠萝产业应用中成效显著,徐闻菠萝年产值从9.8亿元增长至25亿元,辐射带动近5万农户增收[47][48] - 该理论体系已从农业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中出发,揭示了品牌强农的深层规律,并运用至广东许多农产品品牌建设中,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指向针[58][59] 地方品牌建设实践案例 - 从化荔枝通过贯彻“12221”体系并结合科技创新,如超低温冷冻锁鲜技术及“5G+AI模式”,实现从“对标”到“定义”的品牌跃迁,成功打开欧洲等国际市场[64][65][66][78][79][80] - 清远市提出打造五大百亿级农业产业,其西牛麻竹笋产业通过举办尝鲜季暨产业招商推介活动,邀请国内外采购商走进产区,有效提升了采购信心和采购量[86][87][88][94] - 阳江市借鉴徐闻菠萝成功经验,依托互联网平台培养程村蚝专业养殖网红,并建设蚝文化示范推广基地,品牌价值提升后公司生蚝高峰期一天能卖出10万斤[95][96][98] 媒体赋能与营销创新 - 广东省发挥媒体作用破解“增产不增收”问题,如湛江遂溪县打造全省首个“小红书村”,镇干部带头制作短视频,全镇注册300多个账号发布千余条“种草笔记”,使遂溪“仙品荔”未摘先售超6成,预计总销售额超3亿元[111][112][113][114] - 广东举办“6·6给‘荔’节——广东荔枝全球品鲜嘉年华”活动,联合央视、主流媒体及网络大V、头部主播进行不间断直播,播放量远超千万次,助推释放荔枝产销新动能[116][117][118] - 广东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委宣传部联合印发《“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旨在发挥媒体在信息传播、资源整合、品牌塑造等方面的功能[119][120][121]
超百万人一起学一起“飞”,“媒体+畜牧”培训课再掀热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4 16:32
培训活动概况 - 第二期"媒体+"赋能广东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训成功举办 吸引35.4万人在线学习 [1] - 两期培训累计观看人次超百万 首期达67.2万人次 [1] - 四位媒体实践者通过实战案例分享为畜牧产业注入新思考 [1] 媒体+畜牧实践案例 - 南方财经通过"节庆+美食文化"模式打造广东年菜出海IP 该模式可复制到畜牧产品 [3] - 徐闻菠萝通过媒体营销从滞销产品转型为"超级网红" 年产值从2018年9.8亿元增长至2024年27亿元 [5][12] - 广东荔枝鲜果出口量2021年首次突破2万吨 得益于"12221"市场营销体系 [12] - "蘑菇姐姐"采用沉浸式直播模式 通过"现采+现吃+现播"缩短产销链条并增强用户黏性 [7] - 微短剧《贵妃又想吃荔枝了》以创新形式传播荔枝IP 为畜牧产品提供数字化传播范例 [13]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广东畜牧产业具备智慧养殖和产业集群优势 但品牌建设存在"散而不强"问题 [8] - 营销方式传统 对短视频和社交电商等新渠道应用不足 年轻消费群体连接薄弱 [8] - 产业链条较短 深加工程度低导致产品附加值不足 同质化竞争突出 [8] - 国际化叙事能力欠缺 未能将岭南文化有效转化为全球市场认同的品牌故事 [8] 媒体+解决方案 - 通过媒体手段实现从卖产品到卖品牌、卖文化的转变 解决"好产品无人知"等痛点 [10] - 加强"媒体+文化"价值共创 叠加国潮、动漫等手段讲好品牌故事 [11] - 运用"12221"市场体系(两个市场、两支队伍、两场活动)实现销量提升和农民增收 [12][14] - 媒体发挥信息传播和资源整合优势 解决产销信息不对称和渠道不畅问题 [12] - 培育文旅消费新场景 为产业叠加文化价值与情绪价值 [11][13] 行业反馈与展望 - 广东省牛产业发展促进会计划运用媒体+手段使品牌故事更具体化 [13] - 广东省肉鸽行业协会将引导会员通过自媒体拓宽销售路径 [13] - 金新农公司将"12221"市场体系建设作为重要战略 [14] - 后续培训将结合短剧和AI+等新方式 提供更多实战经验 [15] - 行业期待深化媒体与产业融合 学习方法论转化为企业策略 [17]
深圳一场培训点燃22县东西部协作新思路:学用“媒体+”,闯进大市场
南方农村报· 2025-08-26 18:05
培训背景与目的 - 深圳市委组织部与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联合举办东西部协作"三个专项"专题培训班 旨在通过"媒体+"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2][3][4][5] - 培训覆盖深圳对口协作广西22县及相关结对区 参与人员包括东西部协作业务负责人 援派挂职干部及媒体代表等50余人 [4][5] - 活动增设"媒体+"赋能东西部协作交流会环节 促进学员结合地方实际分享实践思路 [8][9] 政策依据与行动框架 - 培训基于广东省《"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 强调将媒体系统性变革与乡村振兴结合 [13][14][15] - 方案要求媒体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成为产业链重要一环 实现服务产业与媒体发展同频共振 [14][15] - 深圳率先以培训+交流形式推动"媒体+"赋能东西部协作 为协作地区提供可借鉴经验 [18][19] 县域实践案例与挑战 - 资源县面临好景出山难 好货溢价难 文化传承难三大困境 招商引资难度大 [26][27] - 该县通过副县长个人IP账号"沧小海同学"积累流量 但需解决流量转化为实际效益的问题 [30][31][32] - 隆林县作为多民族聚居区 农特产品品质优良但受限于"山高路远 养在深闺无人识" [40][41][42] - 隆林打造"五彩隆林·天生好物"区域公用品牌 计划在深圳 南宁设立线下形象店并结合线上传播矩阵 [45][46] 成功模式与成效 - 田阳区通过"媒体+"实践实现芒果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 同比增长1.65% 大湾区为核心销售市场 [59][60] - 具体措施包括与南方农村报合作开发芒果数字人 在广州北京路商圈 深圳地铁等区域亮屏曝光 [68][69] - 联合广州酒家开发联名产品 组建50名湾区采购商走进基地采购 推动消费帮扶总金额达2.5916亿元 [71][74] - 田阳芒果种植面积42万亩 年产量38.4万吨 产值突破18亿元 精深加工产品年销售额达4.5亿元 [73][74] - 都安县通过"媒体+"推广瑶山牛羊肉品牌 链接美团 钱大妈 华润万家等大湾区渠道商建立供销合作 [78][79] 方法论与实施路径 - 龙胜县提出需坚持系统思维 避免依赖临时导流的点状助力 强调一以贯之的长期工程 [91][92][93] - 东西部协同需实现双向对接 东部推动资源与西部实际需求精准匹配 构建完整落地机制 [94][95][96] - 目标导向需聚焦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产增收 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全面发展 以销量和出货量为实效标准 [98][99][100] - 建议分层推进实践 条件不足的县由市级统筹 省级整体推动 避免单县单打独斗 [101][102][103] - 整合多县资源联合打造农文旅线路 例如串联A县两个点与B县三个点形成更具竞争力产品 [104][105][106] 行业角色与未来展望 - 媒体角色从记录者转变为资源整合者 产业赋能者和价值创造者 成为乡村振兴重要推动力 [107][108] - 粤桂协作通过本次培训迈向"媒体+"深度融合新起点 未来将推动县域特色产业品牌化 市场化及可持续发展 [109][111][112]
未来已来,最深情的广博会也最硬核
南方都市报· 2025-08-24 13:58
展会规模与增长 - 第33届广博会展览面积近18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超50% [2] - 超30个省市政府代表团参展 到会采购商和参展商均超4000家 [2] - 吸引全球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300多位嘉宾参与 展出2000多项中外发明成果 [3] 新质生产力主题 - 首次设立新质生产力主题展区和机器人表演专区 覆盖多场景应用 [3][5] - 集中呈现智能制造领域前沿技术 包括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 [5] - 举办新质生产力新企新品发布会 展示情绪情感引擎机器人、外骨骼智能穿戴等智慧养老产品 [5] 区域协同与消费促进 - 设立国内城市展专区 推动特色品牌产品、文旅资源项目和营商环境展示 [3] - 首设消费帮扶专展 吸引80个地市超过320家企业参展 [4] - 广州拥有超过400万户市场主体和2400万实时在穗人口 为消费帮扶提供超大规模市场 [4] 产业联动与创新合作 - 首次与国际发明展和"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联动举办 [3] - 通过技术共享推动产能协同 实现市场互通 [3] - 乡村振兴展区汇聚全国名优农产品 广州对口帮扶协作地区超1000家企业参展 [5] 市场化运营模式 - 在市财政首次实现"零投入"情况下坚持市场化模式拓展办展 [2] - 采用"市场+资源+应用场景"发展新模式 打造100个首试首用示范应用场景 [5] - 通过展示展销、新品推介、行业交流等活动形式精准匹配各方优势与需求 [3]
有高度、有深度、有鲜度!湛江这场海鲜产品推介会看点十足
南方农村报· 2025-08-17 17:34
活动概况 - 湛江开渔文化嘉年华暨"百千万工程"海鲜产品推介活动于8月16日正式开幕[3][4][8] - 活动通过"媒体+"模式整合全产业链资源,协同开展海鲜品牌建设工作[5][6] - 现场设置渔船鸣笛、品牌推介、海鲜品鉴等环节,形成"一静一动"的嘉年华氛围[2][51][52] 品牌建设举措 - 湛江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品牌创新平台正式成立,推动品牌价值跃升[14][15][17] - 湛江7月发布全省首份市级"媒体+"行动方案,提出打造"湛品"农产品品牌体系[18][19][20] - 通过"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个人IP"策略实现产业赋能[20][21][22] - 此前"媒体+"模式已成功推动徐闻菠萝、湛江金鲳鱼等品牌出圈[24] 产业链优化 - 京东物流为湛江生蚝提供从原产地到消费者的全环节冷链服务[36][37][38] - 国联水产通过全产业链整合、资本赋能和智能升级推动产业转型[45][46][47][48] - 平台将打通"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全链条,实现产品溢价[25][26] 营销创新 - 采用短视频直播形式展示捕捞场景,增强用户互动参与感[40][41][42] - 通过"视觉鲜击"等数字化表达方式撬动流量池[42][43] - 现场开展产销直通签约,促成多家企业与采购商达成合作意向[67][68][69][70][71][72] 产品展示 - 现场设置海鲜品鉴区,由五星大厨烹饪香烧金蚝、香煎金鲳鱼等特色菜品[53][54] - 企业展销区展示湛江对虾、生蚝等特产,吸引采购商现场对接[57][58][59][60][61]
从岭南大地到北国春城,“媒体+”再为吉粤“四个共享”添动能
南方农村报· 2025-08-17 13:34
吉粤农业合作与"媒体+"赋能 - 吉粤农业共享经济暨优质特色农产品推介会在第二十四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期间举办 旨在加强吉粤农业交流合作 探索"媒体+"赋能吉粤合作"四个共享"发展新路径 [2][3][5][6] - 本届长春农博会以"科技农业 绿色农业 质量农业 品牌农业"为主题 吉粤推介会围绕吉粤特色农产品 吉粤合作"四个共享"及"媒体+"赋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广东实践等主题进行分享 [3][4] "媒体+"行动方案与政策支持 - 广东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委宣传部联合印发《"媒体+"赋能"百千万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 在全省乃至全国多地掀起"媒体+"热潮 [10][11] -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麦朝表示 吉林将积极借鉴广东"文化赋能+全媒传播+市场链接"系统经验 以"媒体+"行动为农业产业插上腾飞之翼 [14][15] 品牌建设与营销创新案例 - 广东通过文化挖掘提升价值维度 打造四会兰花"父爱如兰" 封开杏花鸡"状元鸡"等品牌IP 以及乐昌黄金柰李 遂溪仙品荔 惠来五宝等市场与品牌创建 [19][20] - "媒体+短剧"打响了化橘红品牌 "有喜事封一坛化橘红"形成消费文化 带动化橘红系列加工产品销售 [22][23] - 广东梅州金绿(兴宁鸽 陈小鸽)公司借力"媒体+"做好全域营销 让消费者从"买产品"升级为"认品牌" 优先在抖音 视频号等平台开展常态化直播带货 [38][39] 产业价值提升与战略合作 - 吉林省绿色食品协会会长郭俊英表示 "媒体+"能够整合市场 渠道与传播等资源 以文化赋能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助力吉林农产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品牌竞争力 [25][26][29] - 广东探索"年鱼经济""年菜经济" 激发行业变革与升级 实现农产品由经济价值到文化价值 情感价值的蜕变 [41][42][43][47] - 广东与吉林携手 依托"四个共享"打造"年菜"矩阵 将吉林人参等特色农产品升级为承载文化内涵的"年菜"IP 通过媒体矩阵引爆市场 实现品牌溢价与产业价值跃升 [48][49] 企业战略转型与产品开发 - 吉林省洮南圣一金地生物农业有限公司转变产品思路 结合市场需求做产品 从追求物质价值到文化价值 实现产品内容化 打造企业IP [32][33] - 江门市新侨贵陈皮茶叶有限公司密切关注消费趋势 推出更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养生产品 [34][35] - 吉林省中鹿中医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结合"媒体+"在梅花鹿产品开发及品牌营销上布局 进一步打响吉林梅花鹿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 [40]
“数字火种”入乡野:千名乡村网红点燃网络强村引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19:19
乡村数字新农人培训项目 - 培训项目"千名数字新农人广东练兵"已收官 旨在将数字基因植入乡村产业肌理 探索"网络强村"时代乡村价值重定义[1] - 培训超越"造星式"短期培育 千名学员作为"数字种子"目标不是成为流量明星 而是成长为"产业路由器"[1] - 数据显示全省平均每10个乡村仅1名掌握数字技能的"网红" 人才短板显著[1][9] 数字技术重塑乡村经济 - 手机成为新农具 直播成为新农活 流量成为新农资 数字技能已成为基础生产要素而非锦上添花[2] - 数字技术推动乡村经济从"经验驱动"转向"数字驱动" 与收割机、无人机等共同构成生产工具组合[5] - 数字工具价值在于让分散乡村资源形成"更有组织的效率" 打破传统农业逻辑定式[6] 培训内容与成效 - 培训覆盖村"两委"干部、返乡青年等多元群体 内容涵盖手机拍摄、AI剪辑、直播话术等硬技能及流量转化策略[5] - 徐闻菠萝通过直播销售半径从区域拓展至全国 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同比增长20%[5] - 首期学员推动上百家餐饮店与200多个农户链接 助力粤西农产品走向长三角及港澳[6] 商业模式创新 - 荔枝预售降低种植风险 贡柑因原产地溯源视频溢价30% 改写农业经济学叙事方式[1] - 废弃农房改造为众创空间 乡村经济从"单一农产品收入"转向"复合价值收益"[11] - "百年叉烧"直播突破地域限制 "黄杨八景"文旅资源借数字曝光吸引投资洽谈[10] 政府与市场协同 - 政府推出"六个100"计划 含100个乡村直播间等 将数字技能纳入人才评价体系[9] - 平台开放流量资源提供定向曝光支持 冷链物流、品控溯源等基建同步推进[9] - 计划推进"乡村网红"职称评审 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与专家跟进辅导机制[9]
快评丨数字火种燎原南粤
南方农村报· 2025-07-30 17:31
政府培训项目 - 广东省委网信办与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主办千名"乡村网红"大培训 分5期开展 覆盖全省21个地市共1000名学员 [2][3] - 培训旨在培育具备账号运营、直播带货和短视频创作复合能力的乡村网红 打造懂技术、善运营、会传播的人才队伍 [3][4] 数字技术应用成效 - 徐闻菠萝通过直播拓展全国销路 荔枝预售降低种植风险 贡柑原产地溯源视频实现30%溢价 珠海大赤坎村"百年叉烧"借直播破圈 [6][7] - 数字技术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重塑农业经济学的核心变量 但全省平均每十个乡村仅有一名掌握数字技能的网红 [7][8] 人才培育战略 - 培训以"黄金3秒"吸引力法则和"流量变销量"转化策略为核心课程 使数字技能沉淀为农业基础生产要素 [16][17] - 政府推动"六个100"计划构筑政策骨架 建立职称评审体系 平台提供流量倾斜与冷链基建支持 [19] 区域实践案例 - 河源酝酿"短视频师徒计划" 汕头落地数字新农人培育基地 形成传帮带机制 [20] - 肇庆铁岗村95后改造废弃农房为众创空间 乡村网红通过镜头重构乡土叙事 [24][25] 项目影响与愿景 - 学员蔡晓思认为乡村网红是"火种的使命" 将带活农产品、带旺乡村产业 [21][22] - 培训助力实现从"会种地"到"会种流量"的转变 锻造城乡融合价值金链 [27][28]
聚焦“湛品”品牌打造!湛江发布首个市级“媒体+”行动方案
南方农村报· 2025-07-23 10:06
文章核心观点 - 湛江市发布全省首份市级“媒体+”行动方案《湛江市“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旨在通过媒体力量赋能农业 实现促消费、促外贸、促文旅、促农民增收、促媒体转型五大总体目标 开创“媒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4][5][6][7] 方案总体目标与框架 - 方案实施期为2025-2027年 通过三年努力实现五大目标 [6][7] - 方案围绕“市场开拓”“文化共创”“生活交融”“产业融合”“品牌打造”“科技创新”“智库支撑”“资源整合”八个方面开展任务 [8][9] 品牌打造战略 - 方案核心任务之一是着力打造湛江优质农产品品牌“湛品” 围绕“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个人 IP”形成多元赋能策略 [21][22] - 推动“湛品”“入湾”“出海” 持续开展喊全国人民吃“湛品”、“湛品”“五进”广州等活动 打造“湛品”促销文化节 目标是将“湛品”打造成国内外具有竞争力和文化辨识度的农业品牌 [23][24] - 过往通过媒体宣发已成功推动徐闻菠萝、湛江金鲳鱼、火山红薯等“湛品”品牌出圈 [25][26] 市场体系建设与产业融合 - 湛江是农产品“12221”市场营销体系的策源地 该体系在解决徐闻菠萝销售难问题上取得显著成效 此次方案将“12221”内核融入其中 [12][13][14][15] - 首个重点任务是“媒体+市场开拓” 即建立湛江农产品采购商库 纳入全国重点采购平台、电商平台、深加工企业等 进行“一对一”精准对接 发布市场信息 畅通产销对接 [17][18][19] - 方案推动各地与媒体开展项目共建、运营合作和品牌打造 协同打造“媒体+产业”深度融合样本 建立“品类+品质+品牌+市场”发展体系 全链条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30][31][32] - 重点推动“一鸡一鸽”“一牛一羊”、菠萝、红橙、芒果、荔枝、甘薯、金鲳鱼、对虾、生蚝、预制菜等湛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建设 [32][33] 科技创新应用 - 方案聚焦科技创新 借助AI技术分析预测消费趋势 深入推进单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 [35][36] - 开发更多如徐闻菠萝“菠萝君”等农业AI 提供农技问答、行情分析、产业对接等多种AI农业服务 打造湛江农业市场AI矩阵 [36][37][38][39][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