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数字化转型

搜索文档
共享机遇:中国供应链优势赋能全球农业科技发展
搜狐网· 2025-07-24 09:07
中国智慧农业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已突破1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 [2] - 中国智慧农业设备的综合成本较国际市场低30%-40% [2] - 中国已形成覆盖山东、河北、河南、天津等多个核心区域的智能温室产业集群,在300公里半径内可获取全套配套服务 [2] 供应链优势与产业竞争力 - 中国全球领先的供应链网络为智慧农业行业提供坚实支撑,大幅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并提升研发效率 [2] - 产业集群优势和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为本土农业科技企业提供强大支撑,同时吸引全球农业科技企业和国际资本加速布局 [1][2] 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双向发展 - 2023年中国农业科技领域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3.5%,增速显著高于制造业整体水平 [3] - 荷兰、以色列等国的领先企业加速拓展中国市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Pinnacle Food Group加码中国市场布局 [3] - 2024年中国农业机械及零部件出口总额达151.7亿美元,同比增长14.3%,智能灌溉系统、环境控制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持续提升 [3] 国际合作与全球市场拓展 - 中联重科在泰国建设智能稻米工厂,与老挝签署合作备忘录支持建立农业机械标准体系 [3] - 大疆农业与巴西农业合作社合作推广无人机喷洒和土壤监测技术 [3] - 国际先进技术与本土产业优势深度融合,正在重塑全球农业科技产业格局 [4]
山东联通临沂分公司 赋能打造蜜桃产业集群数字化新标杆
齐鲁晚报· 2025-07-23 18:48
项目概况 - 临沂联通成功中标蒙阴县桃产业集群数字赋能中心建设项目,标志着山东联通在农业数字化转型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1] - 项目以"数字技术+产业集群"为核心,聚焦四大示范点:露天蜜桃标准化种植、大棚蜜桃种植、农产品集散市场及加工企业 [3] - 通过智能化物联网设备与大数据平台深度融合,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 [3] 产业基础 - 蒙阴是"中国蜜桃之乡",蜜桃种植面积达60万亩,年产量超50亿斤,产业规模超百亿元 [3] - 项目将带动全县果品加工业年产值实现新飞跃,开发冻干桃、桃酒等高附加值产品 [4] 技术应用 - 部署自动小型田间气象观测站、土壤墒情监测站、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虫情测报装置等智能化设备 [3] - 依托联通5G物联网络与视联网平台,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云端存储与弹性扩容 [3] - 桃产业大数据平台集成种植管理、农机调度、质量追溯、滞销预警等功能,构建"数据不出市"的安全体系 [3] 项目成效 - 实现从"田间到舌尖"的全流程质量追溯,提升消费者信任度与品牌忠诚度 [4] - 平台实时监测全国28个品种价格指数,帮助农户掌握市场定价权 [4] - 推动"蒙阴蜜桃"品牌走向全国市场,从"卖产品"迈向"卖品牌"的高端发展 [4] 行业影响 - 项目为农业产业集群数字化模式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4] - 未来可为全国特色农业产区提供数字化转型模板,助力"小特产"变身"大产业" [4] - 激活农村数字化产业动能,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4]
新业态强势崛起 生产结构愈发清晰 我国茶产业逐步恢复稳健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3 07:19
茶产业整体发展情况 - 全国茶园种植面积达349.52万公顷,同比增加6.21万公顷,干毛茶总产量349.91万吨,同比增长4.78% [2] - 茶叶内销总额3257.55亿元,同比减少2.66%,主要因名优茶销量减少 [2] - 行业加速绿色低碳转型与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通过深挖多元化市场需求、优化产品服务供给、推进品牌升级实现稳健发展 [1] 消费市场变化与新增长点 - 名优茶呈现价平量调态势,茶品消费回归品饮属性,健康、养生、易调和、便携等特质受新一代消费者追捧 [2] - 新茶饮带动配方型袋泡茶快速增长,茉莉花茶为主的花茶类及花草茶、调和茶成为新亮点 [2] - 茶叶网上零售额约370亿元,同比增加6%,其中直播电商交易额突破150亿元,增加10%以上 [3] 渠道变革与营销创新 - 品牌专营店销售业绩均增15%以上,商超卖场依托自有品牌形成茶叶流通快速增长新通路 [3] - 骨干龙头企业加强新品推介与品牌宣传,打造多元"茶+"跨界混搭形式,借助短视频、直播电商等渠道拓展客群 [3] - 专业市场展示、集客功能弱化,销区市场承压较大 [3] 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创新 - 陕西、湖北、云南等省区应用5G物联网监测墒情、气象指标,优化灌溉及病虫害防控策略 [4] - 福建运用遥感卫星监测茶树生长,浙江试点精准采摘机器人,云南研发高原山地离线分级采茶机器人 [4] - 河南、福建等8省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产销全链条数据,云南、福建建设数字化交易平台提升茶青交易效率 [4] 绿色发展与产业升级 - 福建建成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试点茶园碳票质押贷款,浙江完成全国首单茶园碳汇交易 [4] - 云南通过科学修剪、豆科间作复壮衰弱茶树,多家茶厂以风光供电抵消生产环节碳排放 [5] - 深加工技术推动传统茶叶种植园区向产业综合园区转变,形成高产值农业全产业链 [5] 资本运作与新型生产关系 - 云南成立国有资本控股企业联合民营茶企,广西通过茶园土地流转整合资金完善配套设施 [6] - 贵州允许茶园经营权分割登记吸引社会资本,"共享茶厂""茶保姆"等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在福建、浙江启动 [6] - 河南商超采用原产地直供模式实现价格透明化,江苏企业联动京东超市销售原产地春茶 [6]
农产品溯源系统平台如何帮助提升农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搜狐财经· 2025-06-05 06:12
农产品溯源系统平台的核心价值 - 农产品溯源系统平台通过整合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覆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数据网络,解决传统农业信息不对称和质量追溯难问题 [1] - 平台已成为中国农业突破贸易壁垒、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引擎,推动产业从"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跃迁 [1][11] 标准化溯源体系 - 欧盟要求成员国上传预警信息至统一平台,日本农协通过"全农追溯"系统管理95%农户,中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现"一地发现、全网查处" [4] - 某有机大米品牌通过展示"每公斤大米碳减排1.2kg"数据,出口价格较普通产品提升50% [4] - 区块链技术使畜禽产品溢价率达25%,采用区块链追溯的农产品国际市场售价较普通产品高30%,线上销售额突破亿元 [4] 数据驱动决策 - 机器学习算法分析溯源数据,某农业集团通过调整施肥方案每亩节约成本120元同时增产8% [4] - 预测性维护使农机设备停机时间减少65%,维修成本降低40% [4] - 实时监测冷链温湿度,某水果企业将运输损耗率从3.2%降至1.2% [5] 生态价值可视化 - 某地理标志水果品牌通过展示海拔、日照等生态数据,产品单价较普通同类高65%,动销率92% [7] - 碳足迹追踪功能使某有机蔬菜品牌溢价率达25%,并获得国际有机认证 [7] 产业协同升级 - 某餐饮集团要求供应商接入溯源平台,接入供应商国际订单量平均增长3倍,溢价空间提升20%-30% [7] - 某区域公用品牌整合127家合作社数据后,国际市场合格率从78%提升至96%,农户增收35% [8] 技术重构农业竞争力 - 溯源系统推动生产方式变革、商业模式创新与产业生态重构,成为农业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基础设施 [11] - 掌握溯源系统核心能力的企业将赢得定义全球农业产业标准的主动权 [11]
新闻有观点·行业洞察丨还是那地那牛那果树吗?认养经济有着怎样的前景与隐忧?
央广网· 2025-06-02 17:15
云认养经济兴起背景 - "云认养"模式近年兴起,消费者可线上认养土地/家禽/果树并实时查看生长情况,线下参与农事活动,体验"赛博农场主"乐趣 [1] - 该模式突破时空限制,提供农事溯源、产品快递等服务,满足消费者情感体验需求 [4] - 央视近期曝光的"黑猪云养殖"骗局引发行业信任危机,揭示以互联网农业为幌子的新型金融犯罪风险 [1] 消费市场趋势与模式创新 - 行业从"卖产品"转向"卖体验",通过情感联结创造情绪价值,形成"云上开心农场"互动场景 [4] - 模式将农业生产功能延伸至生态观光、文化传承、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等领域,拓宽农业功能性 [4] - 公益认养项目(如古树、古建筑)需探索"公益+商业"融合模式,通过文创开发、旅游研学等商业活动反哺公益 [4] 技术赋能农业转型 - 区块链技术应用案例:四川德阳家庭农场实现水果全程可追溯,二维码包装提升产品可信度,打开绿色无公害市场 [6] - 技术为农产品建立完整生命周期表,从养殖阶段保障品质,倒逼生产者提供规范透明服务标准 [6] - 互联网直连消费者与小农户,提升物流效率并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解决传统订单农业销售难、收入低问题 [6] 行业发展挑战与对策 - 行业乱象需建立自律机制:成立行业协会制定服务标准,与监管部门协作打击违法犯罪 [7] - 面临高运营成本、政策不足、技术欠缺等障碍,需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降低产销风险 [7] - 政府需主导农村网络基建,同时培养农户服务意识解决"软硬件"双重难题 [7] 三产融合与未来展望 - 模式可打通农业、加工业、服务业壁垒,实现三产融合 [8] - 与乡村旅游、餐饮等业态深度结合,形成"认养经济+乡村振兴"复合增长模式 [8] - 数字化转型目标为提升生产效率、保障消费安全、共享城乡发展红利,构建数字农业新生态 [8]
营商环境“荆”彩新篇 | 湖北构筑创新生态新高地,科技企业乘着东风加快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5-27 12:50
公司概况 - 湖北麦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7月,总部及全国研发中心位于荆门市,2024年6月建成华中智慧农业小镇 [1] - 公司融合传统农业与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提供一站式数智化农业解决方案 [1] - 已与全国300多家农业基地合作,服务客户超260万人次 [1] - 现有正式员工140人,其中双一流/985/211高校硕士博士占比80%,研发人员占比超60% [3] 技术创新与资质 - 获得6项发明专利和28项软件著作权 [3] - 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瞪羚企业、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多项资质 [3] - 与中国科学院等7个国家级专家团队建立合作 [3] - 建成十万级洁净植物工厂和智能温室等智慧农业示范基地 [5] 业务成果 - 智慧管理系统使漳河柑橘增产20%,实现单季销售2000万元,带动200余户农户增收 [5] - 带动形成智慧农业产业集群,2023年新区落实配套资金2000万元,孵化15家会员单位,创造400余个就业岗位 [5] - 培养"新农人"200余名,共建650人专家库 [5] 政策支持 - 受益于湖北省"春晓行动"和荆门市"双招双引"政策,获得办公场地优惠、人才公寓等支持 [3] - 作为荆门市首批"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企业获授信,省市财政提供80%风险补偿 [3] - 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共建"智慧农业技术联合实验室" [5] 行业政策环境 - 湖北省出台《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计划》《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 [6] - 启动"71020"高校学科创新体系建设和"十百千万"人才行动 [6] - 新认定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8家、众创空间29家,完成20个重点产业创新图谱编制 [6]
农产品溯源系统如何协助农企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搜狐财经· 2025-05-25 13:28
农产品溯源系统的技术赋能 - 溯源系统通过全链条数据采集与区块链存证技术实现农产品生产透明化,例如某有机蔬菜品牌整合30余项生产数据并展示12次农事操作实时影像 [4] - 区块链技术增强溯源公信力,某乳制品企业采用智能合约后高端产品复购率提升47%,溢价达行业均价的1.8倍 [4] 市场价值与定价权重塑 - 溯源系统成为高端市场认证标签,某地理标志水果品牌通过数字化产地营销实现单价较普通产品高65%,动销率92% [5] - 在B端市场溯源系统成为供应链准入证,接入系统的供应商订单量平均增长3倍,溢价空间提升20%-30% [5] 产业生态与生产变革 - 溯源数据驱动精准农业,某智慧农场通过3年环境数据优化生产,实现灌溉量减少18%、肥料利用率提升25%,单位面积产值提高40% [8] - 区域公用品牌整合127家合作社数据后,农产品合格率从78%升至96%,农户增收35% [8]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溯源系统从技术工具升级为战略基础设施,推动农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11] - 数据资产化重构生产方式与商业模式,助力农企在全球化市场定义产业标准 [11]
南粤之窗丨水果大省的“新出路”
央视新闻· 2025-04-27 22:16
广东农业产业升级与数字化转型 菠萝产业升级 - 广东徐闻菠萝种植面积达35万亩,预计鲜果产量超70万吨,产值27.2亿元[2] - 田间直销模式兴起,采购商直接在地头下单,实现鲜果快速流通[4] - 农业部门建立菠萝指数平台,提供价格与供求宏观指导,品质与售价同步提升[6] - 全国首条智能化菠萝分拣线投用,90秒完成糖分、黑心检测,保障商品化品质[8][10] 新农人电商创新 - 新农人通过电商与短视频营销,两个月内销售菠萝100万斤(约500吨)[12][13] - 结合无人机与AI技术推广品牌,实现传统农业与现代营销模式融合[12] 荔枝产业智慧化转型 - 广东荔枝主产区引入"智慧管家"系统,通过无人机AI飞巡实现果园数字化管理[16][17] - AI技术统计果树数量、评估花量,精准指导农事操作,试点果园产量平均增长20%[19][23] - 2023年试点后,技术被列为广东省农业新模式,推广至广州、惠州等主产区[25] 技术赋能农业提质 - 遥感技术与大数据应用实现农情预警,科学管理平衡高产与优质矛盾[21][23] - 数字化转型推动无人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核心农资资源[25]
智联农创,数启未来!汕头农业龙头企业协同打造“汕字号”品牌
南方农村报· 2025-04-27 16:31
会议主题与核心目标 - 会议以"智联农创 数启未来"为主题 聚焦农业数字化转型与跨区域协同发展 [2][3][7] - 推动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 标志着汕头农业产业化进入"提质加速"新阶段 [7][8] - 目标是通过深化合作与数智融合 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标杆 [30][31] 品牌建设与跨域合作 - 成立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品牌推介专业委员会 首批吸纳18家会员单位 [9][10][13] - 重点打造"汕字号"区域公共品牌 推动狮头鹅 南澳牡蛎等特色产品全国化 [10][11] - 与深圳龙华产业协同发展基地签署定向合作协议 并与深汕数字科创产业园达成意向合作 [14][15][16] 协会发展成果 - 截至2024年12月协会会员单位达108家 较上年新增1家国家级 6家省级 16家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22][23][26][27] - 协会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 [22][27] 未来发展规划 - 2025年将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探索农业新质生产力 [30] - 通过跨区域合作 品牌赋能 数智融合三大路径带动产业发展 [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