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介入产品

搜索文档
开立医疗收盘下跌1.50%,滚动市盈率253.53倍,总市值127.48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03 17:30
7月3日,开立医疗今日收盘29.46元,下跌1.50%,滚动市盈率PE(当前股价与前四季度每股收益总和的 比值)达到253.53倍,总市值127.48亿元。 最新一期业绩显示,2025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0亿元,同比-10.29%;净利润807.46万元,同 比-91.94%,销售毛利率63.19%。 序号股票简称PE(TTM)PE(静)市净率总市值(元)13开立医疗253.5389.524.08127.48亿行业平均 51.4848.994.51106.54亿行业中值36.8836.802.4850.74亿1九安医疗10.2910.400.81173.59亿2英科医疗 10.4311.240.93164.74亿3新华医疗14.5213.461.1893.06亿4奥美医疗15.4115.101.5855.66亿5山东药玻 15.4515.501.78146.13亿6振德医疗15.5914.690.9956.59亿7康德莱15.8115.821.3134.07亿8维力医疗 16.5317.181.9437.69亿9九强生物16.5815.422.0382.13亿10奥泰生物16.6717.581.3 ...
开立医疗收盘上涨1.38%,滚动市盈率259.29倍,总市值130.38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01 17:43
7月1日,开立医疗今日收盘30.13元,上涨1.38%,滚动市盈率PE(当前股价与前四季度每股收益总和的 比值)达到259.29倍,总市值130.38亿元。 从行业市盈率排名来看,公司所处的医疗器械行业市盈率平均51.70倍,行业中值37.36倍,开立医疗排 名第119位。 股东方面,截至2025年3月31日,开立医疗股东户数14519户,较上次增加736户,户均持股市值35.28万 元,户均持股数量2.76万股。 最新一期业绩显示,2025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0亿元,同比-10.29%;净利润807.46万元,同 比-91.94%,销售毛利率63.19%。 序号股票简称PE(TTM)PE(静)市净率总市值(元)13开立医疗259.2991.564.17130.38亿行业平均 51.7049.814.63107.66亿行业中值37.3638.092.4550.67亿1英科医疗9.9710.750.89157.50亿2九安医疗 10.2910.410.81173.68亿3新华医疗14.4113.361.1892.40亿4奥美医疗15.2814.981.5755.22亿5山东药玻 15.4615.51 ...
开立医疗收盘下跌2.12%,滚动市盈率254.73倍,总市值128.08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26 18:29
公司股价与估值 - 6月26日收盘价为29.6元,下跌2.12%,总市值128.08亿元 [1] - 滚动市盈率PE达254.73倍,远高于行业平均49.45倍和中值35.92倍 [1][2] - 市净率4.10倍,略低于行业平均4.57倍 [2] 机构持仓情况 - 2025年一季报显示共有38家机构持仓,包括35家基金、1家券商、1家社保和1家其他机构 [1] - 合计持股5288.33万股,持股市值15.39亿元 [1] 公司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为医疗诊断及治疗设备的自主研发、生产与销售 [1] - 主要产品包括医用超声诊断设备、消化与呼吸内镜、微创外科产品、心血管介入产品 [1] - 在超声行业深耕20多年,是国内首批掌握彩超主机和探头核心技术的企业 [1] - 超声产品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二、全球第十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30亿元,同比下降10.29% [2] - 净利润807.46万元,同比大幅下降91.94% [2] - 销售毛利率63.19%,维持在较高水平 [2] 行业对比 - 行业市盈率平均49.45倍,中值35.92倍 [1] - 公司PE在行业中排名第119位 [1] - 同行业可比公司PE普遍较低,如英科医疗9.62倍、九安医疗10.11倍、新华医疗14.23倍 [2]
开立医疗收盘上涨1.11%,滚动市盈率257.66倍,总市值129.55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24 19:10
公司股价与估值 - 6月24日收盘价为29.94元,上涨1.11%,总市值129.55亿元 [1] - 滚动市盈率PE为257.66倍,远高于行业平均49.12倍和行业中值36.07倍 [1] - 市净率4.15倍,高于行业平均4.49倍 [2] 资金流向 - 6月24日主力资金净流入968.75万元 [1] - 近5日资金总体呈流入状态,累计流入1040.31万元 [1] 行业地位 - 在医疗器械行业市盈率排名第119位 [1] - 超声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国产厂家第二,全球市场第十 [1] - 是国内首批掌握彩超主机和探头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 [1] 主营业务与产品 - 主营业务为医疗诊断及治疗设备的自主研发、生产与销售 [1] - 主要产品包括医用超声诊断设备、消化与呼吸内镜、微创外科产品、心血管介入产品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30亿元,同比下降10.29% [1] - 净利润807.46万元,同比下降91.94% [1] - 销售毛利率63.19% [1] 行业对比 - 行业平均PE为49.12倍,中值为36.07倍 [1] - 行业平均总市值104.96亿元,中值49.03亿元 [2] - 可比公司PE范围从9.69倍(英科医疗)到18.35倍(三鑫医疗) [2]
开立医疗收盘上涨1.22%,滚动市盈率285.03倍,总市值143.31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09 18:00
股东方面,截至2025年3月31日,开立医疗股东户数14519户,较上次增加736户,户均持股市值35.28万 元,户均持股数量2.76万股。 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医疗诊断及治疗设备的自主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 的主要产品是医用超声诊断设备、消化与呼吸内镜、微创外科产品、心血管介入产品。公司在超声行业 内深耕20多年,是国内首批研发并掌握彩超主机、探头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多项彩超核心技术在 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公司不同档次的超声产品在整个市场表现突出,在国产厂家中市场占有率 位居第二,在全球市场位居第十,充分体现出公司在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6月9日,开立医疗今日收盘33.12元,上涨1.22%,滚动市盈率PE(当前股价与前四季度每股收益总和的 比值)达到285.03倍,总市值143.31亿元。 来源:金融界 从行业市盈率排名来看,公司所处的医疗器械行业市盈率平均50.64倍,行业中值37.05倍,开立医疗排 名第119位。 最新一期业绩显示,2025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0亿元,同比-10.29%;净利润807.46万元,同 比-91.94%,销售 ...
建发致新更新财务资料,负债率高企,分红2亿后欲揽2亿补流
深圳商报· 2025-06-06 12:13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梁佳彤 业绩方面,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85.42亿元、100.24亿元、118.82亿元、74.9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0亿元、1.67亿元、1.74亿 元、8963.82万元。 6月5日,据深交所官网,上海建发致新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建发致新")更新财务资料,该公司曾在2023年11月15日通过上市委会议,然而时 隔一年半之久仍未提交注册。 | 序号 | 原因 | 披露日期 | | --- | --- | --- | | | 上海建发致新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更新提交相关财务资料。 | 2025-06-05 | | 2 | 上海建发致新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请文件中记录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 | 2025-03-31 | | 3 | 上海建发致新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更新提交相关财务资料。 | 2024-06-29 | | | 上海建发致新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请文件中记录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 | 2024-03-31 | 招股书显示,建发致新作为全国性的高值医疗器械流通商,主 ...
开立医疗收盘下跌1.09%,滚动市盈率274.53倍,总市值138.04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5-21 17:54
公司股价与估值 - 5月21日收盘价为31.9元,下跌1.09%,总市值138.04亿元 [1] - 滚动市盈率PE(TTM)高达274.53倍,静态PE为96.94倍,市净率4.42倍 [1][2] - 行业平均PE为49.38倍,中值35.87倍,公司PE排名第119位 [1][2] 资金流向 - 5月21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628.11万元 [1] - 近5日累计净流入1705.76万元 [1] 主营业务与市场地位 - 主营业务为医疗诊断及治疗设备的自主研发、生产与销售 [1] - 主要产品包括医用超声诊断设备、消化与呼吸内镜、微创外科产品、心血管介入产品 [1] - 在超声行业深耕20多年,是国内首批掌握彩超主机和探头核心技术的企业 [1] - 超声产品市场占有率国内厂商第二,全球第十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30亿元,同比下降10.29% [1] - 净利润807.46万元,同比大幅下降91.94% [1] - 销售毛利率保持63.19%的高水平 [1] 行业对比 - 行业总市值平均106.62亿元,中值48.34亿元 [2] - 同行业可比公司PE普遍为负值,如天益医疗(-1769.35倍)、澳华内镜(-606.96倍) [2] - 华大智造PE为-57.76倍,总市值307.93亿元居行业前列 [2]
开立医疗副总裁陈刚: “设备+AI”战略驱动创新 多维布局谋发展
中国证券报· 2025-05-19 04:35
公司战略与产品布局 - 公司依托"设备+AI"核心战略,通过高强度研发投入实现多产品线技术突破,多款搭载AI的高端医疗设备陆续上市 [1] - 产品覆盖超声医学影像、消化与呼吸内镜、微创外科产品以及心血管介入产品四大板块 [1] - 外科产品成为新增长点,技术迭代从多镜联合升级至4K荧光 [2] - 心血管介入领域作为唯一参与制定血管内超声通用技术标准的企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2] 政策机遇与市场表现 - 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2027年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 [1] - 公司在四川、石家庄等地中标高端设备订单超百台,短期市场份额提升显著 [1] - 集采项目单次采购量达数百台,部分项目单笔高端设备中标量创历史新高 [2] - "设备更新"政策下价格降幅低于药品和耗材,通过以价换量实现销售总额稳步增长,利润影响可控 [2] 研发与技术创新 - 深化AI与医疗设备融合,拓展医学影像AI和大语言模型应用 [1] -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内镜产品品质,消化内镜领域作为国内第一品牌将充分把握政策机遇 [2] - 耗材研发取得进展,新产品将陆续推向市场 [2] 海外市场拓展 - 海外市场凭借三维推进策略实现稳健增长 [1] - 公司目标通过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向全球领先品牌迈进 [1]
开立医疗:微创外科业务线处于起步阶段 全年亏损额有望缩小
新京报· 2025-05-16 23:23
行业复苏信号 - 国内医疗设备更新自2024年第四季度起逐渐起量 2024年前四个月终端医院招标采购金额大幅增长 预示行业开始复苏 [2] - 2024年全国各省市发布大规模医疗设备采购计划 但年底获批后招标落地比例不高 剩余部分及2025年新批项目将为市场带来增量 [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3亿元 同比减少10.29% 归母净利润807.46万元 同比减少91.94% [2] - 微创外科和心血管介入两条新产品线发展态势良好 预计2025年营收快速增长 有望缓解利润压力 [2] 新产品线进展 - 微创外科业务2025年收入预计大幅同比增长 全年亏损额有望缩小 随着收入规模增长 盈亏平衡时间点临近 [2] - 心血管介入产品线处于战略投入阶段 在售产品单一 已布局新产品 未来多产品组合将改善盈利情况 [2] 行业竞争格局 - 部分集中采购项目中标价格较低 可能成为行业整体毛利率走低的信号 但短期内集中采购占比不高 [3] - 公司通过高端化、多产品线战略及高研发投入推出领先产品 应对市场环境变化 [3] - 集中采购加速行业优胜劣汰 细分领域集中度上升 头部品牌及国产品牌市占率将提升 [3]
Compared to Estimates, Merit Medical (MMSI) Q1 Earnings: A Look at Key Metrics
ZACKS· 2025-04-25 07:05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达3亿5535万美元 同比增长9_8% [1] - 每股收益(EPS)为0_86美元 高于去年同期的0_77美元 [1] - 营收超分析师共识预期3亿5233万美元 超出幅度0_86% [1] - EPS大幅超出共识预期0_75美元 超出幅度达14_67% [1] 业务板块表现 - 美国地区销售额2亿1356万美元 同比增14_8% 超分析师预期2亿866万美元 [4] - 国际销售额1亿4179万美元 同比增3_2% 略低于分析师预期1亿4333万美元 [4] - 心血管业务总营收3亿3871万美元 同比增8_1% 超分析师预期3亿3445万美元 [4] - 外周介入营收1亿3728万美元 同比增2% 低于分析师预期1亿4195万美元 [4] - 心脏介入营收9974万美元 同比增10% 超分析师预期9879万美元 [4] - OEM营收5375万美元 同比大增36_9% 远超分析师预期4384万美元 [4] - 定制手术方案营收4794万美元 同比降1_8% 低于分析师预期4974万美元 [4] - 内窥镜业务营收1664万美元 同比飙升64_2% 但低于分析师预期1789万美元 [4] 市场表现 - 过去一个月股价累计下跌9_6% 表现逊于标普500指数同期5_1%跌幅 [3] - 当前Zacks评级为3级(持有) 预示短期走势或与大盘同步 [3] 分析维度 - 除营收和盈利外 关键业务指标更能准确反映公司真实财务状况 [2] - 对比历史数据和分析师预期有助于更精准预测股价走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