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咨询服务
搜索文档
聊一聊我对张雪峰的若干感想
虎嗅APP· 2025-09-25 21:39
核心观点 - 张雪峰通过提供情绪价值而非专业价值获得影响力 其言论主要迎合大众情绪而非提供独特信息 商业模式依赖情绪驱动而非实际信息差 [5][10][11] 张雪峰的运营模式 - 账号矩阵运营 大号被禁但小号仍持续直播和发布视频 公司运营未受显著影响 [5] - 通过免费内容积累流量 部分用户转化为付费客户 付费服务规模达年服务上万家长 [10] 情绪价值的具体体现 - "新闻学专业没前途"言论迎合大众对媒体行业负面情绪 如标题党或专业度不足等问题 引发广泛传播 [6][7] - "高三努力换一生回报"言论契合家长对高考改变命运的期待 声嘶力竭的演讲风格增强感染力 [8] - 志愿填报服务满足家长通过信息差规避内卷的需求 同时满足家长控制欲 但实际缺乏独家信息 [9][10] 信息差的局限性 - 土木工程(2015年)和计算机(2021年)专业建议已成为公开黑历史 显示其观点随潮流变化而非前瞻性 [10] - 影响力导致任何信息快速公开化 付费服务规模使信息无法保持独家 无法形成持续信息差 [10] 行业现象分析 - 社交媒体时代专业价值与情绪价值混淆 用户表面购买专业服务实际获取情绪满足 [11] - KOL面临两难:顺应潮流可获流量但无法提供真知灼见 整体粉丝无法获得超额收益 [10][11]
聊一聊我对张雪峰的若干感想
虎嗅· 2025-09-25 14:46
张雪峰业务模式分析 - 公司运营在主要账号被禁后仍通过小号持续进行直播和发布视频,业务未完全中断 [1] - 公司的核心商业模式是通过提供免费内容(如直播、视频)来吸引用户,进而将其转化为付费客户,采购其专业服务 [1] - 公司提供的付费服务主要为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其卖点在于利用信息差为家长规划子女教育路径 [4] 内容策略与价值主张 - 内容策略的核心是充当特定用户群体的“嘴替”,即代表他们表达不敢讲或不善于讲的观点,以此提供情绪价值 [2][7] - 引发广泛传播的代表性言论包括宣称“新闻学专业没前途”以及劝诫高三学生“用三个月的努力换一生的回报” [1] - 内容成功的关键在于顺应而非引领社会潮流,例如早年贬低文科推崇理工科,后期因考公热又转为在一定程度上推崇文科 [6] 目标用户与市场需求 - 核心目标用户是数千万中国学生家长,他们存在为孩子规划学业、避免内卷竞争以及满足自身控制欲的强烈需求 [4][5] - 用户痛点在于自身缺乏关注就业形势、分析专业优劣的能力,倾向于寻求外部捷径来履行家长职责 [5] - 外部榜样对青少年学生具有更强说服力,公司内容被家长用作教育子女的工具,从而扩大了其影响力 [4] 行业趋势与竞争定位 - 在社交媒体时代,专业咨询服务与情绪价值的边界日益模糊,用户看似购买专业价值,实则消费情绪价值 [9] - 公司的定位类似于影视行业中通过充当“嘴替”来创造票房奇迹的作品,其成功依赖于为一个庞大且有消费能力的群体代言 [8][9] - 行业内关键意见领袖面临提供情绪价值(顺应潮流)与提供专业价值(真知灼见)的两难选择,公司选择了前者 [7]
高考选报什么专业 调查显示工学经济学理学最受青睐
中国青年报· 2025-07-10 08:33
高考专业选择趋势 - 工学(26.9%)、经济学(14.8%)、理学(14.7%)是2025年高考填报最热门的三大专业大类 [1][3] - 法学(14.6%)紧随其后 教育学(6.7%)、文学(6.6%)、管理学(6.6%)等专业选择率显著低于前三类 [3] - 医学专业选择率为4.7% 农学(1.4%)和艺术学(0.6%)等专业选择率最低 [3] 职业规划与志愿填报 - 32.6%受访考生家庭在填报志愿时有非常明确的职业规划 并完全按规划选择专业 [1][6] - 62.2%家庭参考学校招生官网/省考试院指南 58.0%听从父母/亲友建议 55.2%借鉴学长学姐经验 [5] - 付费咨询机构使用率达29.5% AI填报工具使用率为45.2% 显示技术辅助决策需求上升 [5] 专业选择影响因素 - 就业前景成为首要考量 部分家庭即使分数较高仍优先选择就业好的专业而非兴趣专业 [2] - 医疗行业案例显示 家长会引导子女选择影像技术等压力较小的医疗相关专业而非临床医学 [3] - 文科生专业选择受限 师范类(教育学)和法学成为热门替代选项 [4] 区域与群体差异 - 受访者中63.1%为女性 一线城市家庭占比最高(37.7%) 农村地区仅占0.5% [6] - 专科生群体存在明显职业规划 部分计划通过专升本提升学历 并细分专业方向如旅游英语 [6] - 历史数据显示 若重新选择 工学(30.9%)偏好度进一步提升 医学(11.3%)选择率翻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