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手术机器人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民营医疗头部高端突围,中低机构如何重塑信任
南方都市报· 2025-07-08 22:29
市场现状 - 佛山民营医疗呈现两极分化:中小机构萎缩严重(部分门诊量下滑50%),头部资本新贵积极扩张 [1] - 民营医院结构性矛盾突出:三级医院数量占比30%但三甲医院仅占8%,呈现"数量多、认可度低"特征 [1] - DRG付费改革压缩利润空间,公立医院特需服务扩张进一步挤压民营医院生存空间 [1] 竞争格局 - 患者选择明显倾向公立医院:普通疾病就诊意愿差距显著,医保报销比例差异是关键因素(公立36% vs 民营16%) [2] - 服务体验优势明显:民营医院在医生职业道德满意度(72% vs 61%)和排队时间(55% vs 41%)两项指标领先 [2] - 社会认知存在偏差:尽管资质相同,"公立医生水平更高"的偏见普遍存在,医疗事故负面效应被放大 [2] 头部机构突围策略 - 技术突破:和祐医院投入百亿布局AI诊疗全流程,开发脑卒中智能解决方案抢占急救时间窗 [4][5] - 设备升级:禅医配备6500万射波刀(全省仅4台)、120万/针CAR-T疗法、ARTAS植发机器人等尖端设备 [6] - 人才建设:禅医引进北美放射外科协会董事等国际级专家,形成"设备+专家"双高配置 [6] 商业模式创新 - 价格普惠化:头部机构如和祐医院实行与公立三级医院持平的收费标准,打破高价印象 [6] - 服务差异化:国企员工等新消费阶层愿意为快捷体检等优质服务支付溢价 [3] - 非营利转型:部分机构通过接入医保体系实现公益性与商业性的平衡 [6] 行业转型方向 - 细分领域深耕:机构在康复护理(颐家24小时陪护)、家庭医生(卓安医疗)、医联体(新容奇医院)等赛道差异化布局 [8] - 政策利好释放:《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支持社会办医在短缺专科领域发展 [9] - 行业认知重塑:专家认为未来民营医疗应定位为优质服务提供方,摆脱"莆田系"负面标签 [9] 发展挑战 - 中低端市场困局:同质化竞争严重,技术壁垒薄弱,管理人才短缺制约发展 [8] - 信任重建难题:需要长期通过透明运作、技术突破和服务交付来扭转公众认知 [9][10] - 资源分配失衡:资本巨头与中小机构差距拉大,行业面临洗牌压力 [9]
快讯|千寻智能发布全力控人形机器人Moz1;字节Seed团队密集招募机器人相关“一号位”;百度开源文心大模型4.5系列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01 10:39
字节Seed团队机器人业务布局 - 字节Seed团队正在大规模招募机器人相关"一号位",涵盖产品、工程技术及具身智能大模型负责人[1] - 团队计划打造一整套可落地应用的智能系统,2025年可能推出首个机器人产品面向C端或产业端[1] - 截至2024年底团队规模突破200人,预计2025年末超300人,在国内AI行业体量罕见[1] - 张一鸣从去年下半年起定期参加Seed核心技术团队复盘讨论会[1] 百度文心大模型4.5系列开源 - 百度开源文心大模型4.5系列,推出10款模型,涵盖多种参数类型,预训练权重和推理代码完全开源[4] - 模型在飞桨星河社区、Hugging Face等平台开放下载部署,开源模型API服务登陆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台[4] - 文心大模型4.5是百度自研新一代原生多模态基础大模型,在多个文本和多模态基准测试中达SOTA水平[4] - 中小参数版本适合内存受限配置,部分模型性能可与竞品媲美[4] ForSight Robotics眼科手术机器人融资进展 - ForSight Robotics完成1.25亿美元B轮融资,由Eclipse Ventures领投[6] - 资金将用于推进ORYOM™眼科手术机器人系统首次人体临床试验,加速白内障、青光眼等适应症技术拓展[6] - ORYOM™是全球首个基于AI的眼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已在猪眼模型完成多阶段术式验证[6] - 公司预计2025年启动人体试验,若顺利2026年获监管初步批准,2027年前后商业化[6] 越疆科技人形机器人量产交付 - 越疆科技在日本名古屋举办新品发布会,面向全球开启人形机器人批量交付[9] - 发布的人形机器人Atom是全球首款兼具"灵巧操作+直膝行走"的全尺寸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具备工业级精度[9] - 同时发布行业最快大负载高速协作机器人CR 30H,刷新大负载协作机器人性能记录[9] - 越疆全球出货量超八万台,服务超80家世界500强企业[9] 千寻智能全力控人形机器人Moz1 - 千寻智能推出全力控人形机器人Moz1,构型上具26个自由度[12] - 配备全球功率密度最高的自研一体化力控关节,负载自重比达1:1,是国内首个高性能全身力控机器人[12] - 拥有国内领先的高精高速WBC系统,具备零延时遥操作特性,全身操作丝滑柔顺[12] - 商用可做整理、接待、导览等工作,家庭场景能提供陪伴、互动等服务[12]
9亿融资!创新眼科械企完成B轮
思宇MedTech· 2025-06-25 17:06
行业背景与需求 - 全球有超过6亿白内障患者,但每年仅约3000万人接受手术,美国年手术量仅400万例 [3] - 全球每百万人仅有31.7名眼科医生,白内障手术医生仅14.1人,预计到2035年医生数量将减少12%而需求增加24% [3] - 眼科手术面临亚毫米级操作精度挑战,操作区域通常局限在5毫米内,囊膜厚度仅4-6微米 [6] - 白内障手术平均用时10-15分钟但要求极高稳定性,手部微颤、疲劳等因素可能导致并发症 [6] - 不同医生间手术路径差异导致术后屈光误差等问题,阻碍术式标准化 [6] 公司融资与技术进展 - ForSight Robotics完成1.25亿美元B轮融资,累计融资达1.95亿美元 [2] - 融资将用于推进ORYOM™眼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的首次人体临床试验 [2] - ORYOM™是全球首个基于AI的眼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由微型机器人、AI算法、计算机视觉等组成 [7] - 系统已在猪眼模型完成数百例白内障手术验证,30只眼球无后囊破裂,平均手术时间277秒 [7] - 系统具备14自由度微机械臂,支持亚毫米级操作精度,可消除手部震颤 [11] 技术特点与优势 - ORYOM™专为眼球结构定制,非通用系统改造,具备向青光眼和视网膜术式扩展潜力 [10] - 采用主从式控制结构,医生通过远程操控台操作微机械臂 [11] - 成像系统由术中iOCT与立体显微成像组成,实时回传多层组织信息 [13] - AI算法构建3D结构模型预测组织边界并生成安全路径,支持半自动路径规划 [15] - 系统在角膜撕囊、IOL定位等核心步骤形成机器人优势 [18] 临床与商业化路径 - 公司2024年获ISO 13485认证,计划2025年启动首次人体临床试验 [16] - 试验可能涵盖10-30例患者,目标评估后囊完整性等关键指标 [16] - 若顺利预计2026年获监管批准,2027年前后开始商业化 [16] - 公司尝试定义"最优术式动作序列",将经验变量化、路径模型化 [17] - 长期目标是开发部分自主执行模块,减少对医生操作技能的依赖 [17] 行业地位与前景 - 眼科手术机器人领域长期空白,ORYOM™针对眼科术式重新设计感知与操作机制 [18] - 行业中无同类系统进入人体试验阶段,ForSight或成首位进入者 [18] - 公司试图通过机器人手术路径为精细眼科术式提供结构性替代方案 [2]
苹果iPhone 17 Pro均热板曝光,散热效率倍增;华为联合软通动力、道和通泰等探索具身智能落地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6-24 11:35
华为具身智能合作 - 华为与软通动力联合开发具身智能上下料机器人,聚焦通用人形场景和3C制造场景人形机器人替代[1] - 华为与信捷电气、雅迪合作打造车架六足装配机器人,结合雅迪开放场景和华为云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能力实现车架自动装配[1] - 道和通泰机器人与华为云联合研发"空地一体集群智慧解决方案",已在某油田落地样板点并实现全流程智能闭环[1] 钛虎机器人融资动态 - 钛虎机器人科技新增蚂蚁集团旗下上海云玡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及王春城为股东,注册资本由380万元增至411万元[2] - 公司成立于2020年8月,经营范围涵盖智能机器人研发销售、人工智能硬件销售、算法软件开发等[2] 医疗机器人技术突破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成世界首例机器人辅助生物型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采用3D打印生物型假体[3] 消费电子散热技术 - iPhone 17 Pro将采用铜质均热板散热系统,结构类似安卓旗舰机型,散热效率预计远超现有石墨烯方案[4] - 均热板内部采用液体相变循环散热机制,但面积小于安卓旗舰机型,实际效果待验证[4] 行业信息服务 - 提供智能制造产业日报订阅服务,涵盖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AGI等热门赛道行业资讯[6]
中德携手,共绘单孔超微创手术新蓝图—德国慕尼黑市立医院专家造访,术锐 机器人加速全球化布局
技术交流与合作 - 德国慕尼黑市立医院专家团队访问中国,深入了解术锐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并与上海瑞金医院开展技术交流,标志着中德在机器人微创手术领域正式开启国际临床合作 [1] - 专家团队走访术锐机器人上海研发中心,通过干试演练与动物实验培训,实地体验了其在单孔多自由度操控、高负载能力与多器械协同方面的独特优势 [2] - 德国专家观摩了瑞金医院使用术锐机器人进行的低位直肠前切除术、肺叶切除术及肾上腺手术,展示了其在普外、胸外、泌尿多学科中的全域覆盖能力 [2] 学术分享与讨论 - 慕尼黑市立医院胸外科主任Prof Johannes Bodner分享了医院在机器人手术应用的历史与成果,以及多学科微创发展现状 [3] - 瑞金医院普外科刘坤主任介绍了医院在术锐机器人平台上的多学科探索成果,包括胃肠、直肠、肝胆等复杂部位手术的关键技术经验 [3] - 双方围绕机器人术式选择、操作策略、培训体系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3] 技术认可与市场拓展 - 德国专家对术锐机器人蛇形臂技术在实际手术中展现的操作自由度、灵活性及精准度表示高度认可 [4] - 术锐机器人是全球第二款获批临床使用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已与全国50多家医院建立临床合作并逐步走向全球市场 [4] - 中德双方正在推进术锐单孔机器人在德国的注册临床试验,计划将中国自主研发的创新技术引入欧洲医疗体系 [4]
又一高管离任,强生中国正在经历什么?
思宇MedTech· 2025-06-09 17:25
思宇年度活动回顾与即将召开的大会 - 首届全球眼科大会、首届全球骨科大会、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已成功举办 [1] - 2025年将举办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6月12日)、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7月17日)、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9月4-5日) [1] 强生医疗科技中国区高管变动 - 2025年6月8日,强生医疗科技中国区副总裁兼首席数字官戴鹰宣布将于6月30日离职,由中国区研发负责人Joanna Wan暂代数字化团队领导 [1] - 2024年4月,原强生中国区主席兼医疗科技中国区总裁宋为群离职,由全球外科事业部负责人Edward Zhou接任 [1] - 2024年7月Edward Zhou上任后整合外科、骨科等事业部的区域业务管理 [1] GE医疗中国区高管变动 - 2025年7月1日,GE医疗中国区总裁张轶昊将退休,由前强生中国区主席宋为群接任 [1] - 强生与GE医疗在中国市场的人才流动呈现结构性联动 [2] 戴鹰的职业轨迹与贡献 - 戴鹰在GE医疗任职24年(1998-2022),历任研发、供应链、市场与创新等多个管理岗位 [4] - 主导GE医疗中国本地化战略,建立本地研发与生产体系,推动数字化工具落地 [4] - 2022年4月加入强生医疗科技中国区,推动数字化平台建设,参与Ottava™手术机器人系统在中国的技术储备 [6] 强生2025年Q1业绩表现 - 医疗技术业务销售额80.2亿美元,同比增长2.5% [7] - 骨科业务销售额22.41亿美元,增长4.2% [10] - 外科业务销售额23.96亿美元,增长0.8% [10] - 眼科业务销售额12.79亿美元,增长1.7% [11] - 心血管业务销售额21.03亿美元,增长16.4% [13] 强生产品线表现与市场策略 - 心血管业务增长主要受Impella 5.5和Impella CP采用、Shockwave收购及生物外科产品组合推动 [13] - 外周血管业务受中国集采影响出现低个位数下滑,公司通过本土生产和复杂术式产品优化组合 [14] - Ottava™机器人系统在美国完成首批临床入组,尚未在中国开展临床 [14] 数字化战略进展 - 2022-2023年聚焦数据中心与IT架构部署 [12] - 2023-2024年推动AI辅助诊断与手术流程追踪系统 [12] - 2024-2025年开发远程患者管理与院内外数据系统 [12] - 戴鹰主导的数字化系统为Ottava进入中国市场铺设数据基础 [15] 管理层继任与挑战 - Joanna Wan暂代数字化团队负责人,具备医学与生物工程背景,但数字化策略经验较弱 [16] - 2024年以来强生中国区多项人事变动,包括外科事业部、人力资源、公司管理层及心血管业务负责人更替 [17][19] 行业观察:本土化与数字化趋势 - 医疗器械企业依赖本土视野与全球协调能力的中高层管理者执行战略 [18] - 跨国企业在华组织形态从"全球复制"向"本地解构"转型,形成多轴并行复合系统 [18] - 战略型人才变动可能影响系统连续性与项目落地效率 [18]
数千万元!柳叶刀机器人完成A+轮融资
思宇MedTech· 2025-06-06 17:56
思宇年度活动回顾: 首届全球眼科大会 | 首届全球骨科大会 | 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 即将召开: 2025年6月12日,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 2025年7月17日,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 2025年9月4-5日,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MedRobot 近日, 深圳柳叶刀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叶刀机器人")宣布, 完成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悦湖基金投资,资金将主要用于跨科室国产化手术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建 设、后续产品研发迭代及全球化商业布局,进一步巩固其在国产手术机器人领域的创新领先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年底 柳叶刀机器人刚完成由中金资本领投的数千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 # 业务情况 柳叶刀机器人通过自主研发,实现了手术机器人从算法、工艺以及核心组件的全面国产化。 目前, 柳叶刀机器人产品已在数十家医院得到广泛应用。 除传统头部三甲医院外,客户群体已覆盖基层县市级医院和民营专科医院。手术机器人终端价格大幅下降,使得机器人辅助手术在基层医 院变得触手可及。 作为首批获批美国FDA注册证的中国手术机器人厂商,柳叶刀机器人积极进行海外布局。 公司主要海外客户群体来自南美、东南亚、南亚、东欧等市场 ...
桐庐县域经济实现质的突破
杭州日报· 2025-05-21 10:19
桐庐县经济发展 - 2025年一季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增幅居全市首位 [3] -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9%,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增长11.9%、14.2%、13.6% [3] - 构建"141X"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1个快递物流地标性产业和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3] 快递物流与产业集群 - 快递物流为地标性产业,视觉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为四大百亿级产业集群 [3] - 低空经济、智能网联车等未来产业赛道正在发展 [3] - "链长+链主"协同机制推动产业集群效应 [3] 手术机器人产业 - 康基唯精SR01-200手术机器人完成60余例临床手术验证,实现高清成像与超低延时 [4] - 康基医疗与唯精医疗合作形成"头部械企+新锐科技"创新组合 [4] - 手术机器人量产基地落户桐庐经济开发区,预计6月底投产,达产后年产值1亿元 [4] 数字经济与产业链 - 海康机器人智能制造基地带动15家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完整生态圈 [5] - 视觉智能产业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22.4%,直接拉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长15.9% [6] - 环球新材国际年产10万吨人工合成云母项目总投资103亿元,7栋主体建筑已封顶 [6] 重大项目建设 - 抽水蓄能电站、海康机器人智能制造基地、三诺电子厂房等重点项目加速推进 [6] - 17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140.02亿元,70%投向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6] - 桐庐建立"双周督查、月度推进、双月招引"动态调度机制保障项目高效推进 [6]
快讯|马斯克预测人形机器人将达数百亿,“成都造”AI手术机器人国际化进程再提速,青岛发力具身智能机器人设百亿基金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15 19:10
人形机器人产业前景 - 特斯拉CEO马斯克预测人形机器人数量将达数百亿级别,彻底改变全球经济格局,并类比《星球大战》中的机器人场景 [1] - 特斯拉计划年产100万台"擎天柱"人形机器人,但面临技术和地缘政治障碍 [1] - 马斯克认为大规模自动化将带来生产力飙升和"普遍高收入"效应 [1] 青岛具身智能机器人布局 - 青岛发布2025年行动方案,成立战略咨询委员会并设立百亿规模产业基金 [4] - 重点布局民政、智慧家庭等八大超级应用场景,推动商业化落地 [4] - 同步建设训练场作为技术验证高地,并成立产业发展联盟吸引企业集聚 [4] 中国机器人技术突破 - 中国地质大学研发的音乐机器人"海百合"融合动作捕捉与AI算法,具备智能演奏和作曲能力 [6] - 该校同期研发的带电作业机器人攻克高压环境技术难题,配备多层屏蔽系统,已在多地电力检修中应用 [6] - 两项技术分别经历八年迭代和高压环境适应性突破 [6] 警用机器人发展 - 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展示6.4万平方米展区,835家企业参展 [9] - 智慧化无人装备展区重点展示水下救援机器人、两栖智能机器人等创新产品 [9] - 展会推出"妞妞"AI交警智能体、"警小爱"社区数字警察等便民服务产品 [9] 医疗机器人国际化 - 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公司与日本医科大学、比利时ORSI学院达成战略合作 [12] - 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经口手术机器人系统完成全球首例AI+机器人远程头颈外科无创手术 [12] - 合作内容包括共建全球医学机器人培训中心,推动技术出海和临床培训 [12] 机器人产业链企业 - 工业机器人领域涵盖埃斯顿自动化、节卡机器人等12家代表性企业 [17]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领域包括亿嘉和、普渡机器人等7家主要厂商 [17] - 医疗机器人板块列出元化智能、天智航等12家专业企业 [17] - 人形机器人细分市场聚集优必选科技、宇树等20家创新公司 [17]
展示前沿创新成果 引领未来产业风向
科技日报· 2025-05-09 09:24
前沿科技展示 - 北京科博会以"科技引领 创享未来"为主题,展示众多前沿科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最新成果,展馆面积达5万平方米 [1]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天工LITE"机器人,是半程马拉松冠军"天工Ultra"的"孪生兄弟",并即将发布国内首款针对复杂地形自适应行走的人形机器人"天工2.0",该机器人综合能效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是首个拥有永续作业能力的工业级机器人 [1] - 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基于全栈式技术开发,具备多模态规划大模型、语义VSLAM、学习型运动控制等具身智能关键技术,能满足工业场景内泛化应用需求 [1] 医疗与航天技术突破 - 北京长木谷医疗科技发布全球首个"AI+数智骨科全流程解决方案"ROPA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系统,实现"诊疗一体化"和"研发—应用—产业"全链突破,其"多模态影像融合导航技术"自主可控 [2] - 北京星途智联科技发布国内首个国产化民用卫星互联网终端"网翎卫星上网机",该终端在2025年缅甸地震救援中实现单人便携部署,开创卫星通信设备"轻量化、单兵化"先河 [2] - 北京国卫星通展示惯性导航、北斗授时等设备,为航空航天、国防安全等领域提供自主可控的"中国芯"支撑 [2] 量子计算进展 - 北京玻色量子科技展出国内首个突破千比特规模的专用光量子计算机,计算能力较经典计算机呈指数级跃升,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小分子库筛选中可将运算时间从数天或数月缩短至毫秒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