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捏捏乐
icon
搜索文档
情绪消费乱象曝光!附避坑指南→
搜狐财经· 2025-06-20 21:48
情绪消费定义与特征 - 情绪消费指因情感需求驱动,为获得即时心理满足或情绪慰藉而发生的消费行为,具有冲动性、虚拟化和心理补偿性特征 [1] - 核心特点包括情感驱动决策、追求即时满足、消费对象虚拟化,如虚拟服务、符号化产品及承载情绪价值的实体物品 [1] 虚拟情绪服务类 考试鼓励/情感支持类 - "租爱因斯坦脑子""考试祈福"等虚拟服务流行,商家利用考生焦虑心理营销,但实际服务与承诺不符 [1] - 消费建议:明确服务内容、警惕高价虚拟承诺(超50元需谨慎)、优先选择平台认证商家 [1] 情感倾诉服务类 - 陪聊、树洞等服务成情绪出口,但行业门槛低,部分从业者缺乏专业心理资质 [1] - 消费注意:核查服务者资质、控制单次时长(≤1小时)、拒绝隐私暴露 [2] 游戏娱乐类 角色装扮消费 - 游戏皮肤、虚拟服饰消费持续升温,但过度投入易引发经济负担 [2] - 消费提醒:建立月消费上限、设置未成年人防沉迷措施、认清虚拟资产属性 [2] 游戏内付费活动 - 限时礼包、抽奖活动利用玩家求稀有道具心理诱导消费,部分设低概率抽奖机制 [2] - 消费提醒:谨慎参与概率性抽奖、关注限时礼包性价比、设定单次付费上限 [2] 游戏陪玩服务 - 市场服务质量参差,常见爽约、态度差等问题 [3] - 选择建议:查看历史评价(优先好评率超90%)、明确服务要求、通过正规平台交易 [3] 实体解压产品类 创意解压工具 - 无限捏捏乐、发泄球等流行,但部分存在材质不环保、含有害物质等隐患 [4] - 选购标准:查看CCC认证、确认无毒环保材质、优先可循环使用产品 [6][7] 氛围营造商品 - 香薰、绿植、助眠灯等使用不当可能带来安全隐患或健康问题 [7] - 使用须知:核查产品执行标准、室内绿植注意通风、电子类产品需检查用电安全 [8][9][10] 行业监管与消费者指引 - 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发布《情绪类消费教育指南(2025版)》,强调"适度愉悦、理性付费、安全消费"原则 [1][11]
把好网红玩具安全关
经济日报· 2025-06-19 04:13
近期,主打解压的网红玩具"捏捏乐"被曝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引发消费者对相关网红玩具安全性的广泛 关注。 作为一种可揉捏、挤压、慢回弹的解压玩具,"捏捏乐"在市场上广受年轻群体和儿童青睐。然而,除了 硅胶、聚氯乙烯、热塑性聚氨酯橡胶等主要材料外,此类玩具在加工过程中还会使用胶黏剂、胶水等辅 助物质。若这些物质为劣质品,将会挥发出有害物质,对青少年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如何维护玩具市场安全,保障消费者权益?作为产品的源头,生产厂家应当严格遵守国家玩具安全标 准,确保所使用的材料安全无害。然而,根据我国现行玩具安全系列标准,尚未对甲醛和挥发性有机物 等物质设定明确的限量规定。为此,相关部门需及时对质量标准的涵盖范围进行修订,特别是对玩具中 可能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各类有害物质,应进一步明确其限量标准。 市场监管部门应构建健全的玩具市场准入机制、抽查及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对存在质量问题的玩具产 品,及时采取下架措施,并对相关生产厂家进行严厉惩戒。推广产品追溯制度,使消费者能够便捷查询 产品的生产信息,提升市场透明度。此外,建立"黑名单"制度,有效促使生产经营者和网络经营者自觉 强化质量安全责任意识。 电商平台作为网红玩具 ...
新华视点丨网红 “捏捏乐” 为何成 “毒玩具”?生产乱象与监管盲区双重困局待解
新华社· 2025-06-01 07:34
行业现状 - "捏捏乐"作为新兴解压玩具凭借可爱外形和软糯手感迅速占领年轻群体及儿童市场 [1] - 校园周边玩具市场存在"三无"产品混入现象 经营者对玩具成分缺乏基本认知 [2] - 当前家长普遍存在消费误区:63%依赖商超渠道 75%以包装完整性判断安全性 45%信奉高价等于高质 [8] 产品质量风险 - 主流材料硅胶/PVC/TPU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使用劣质胶粘剂 挥发有害物质威胁儿童健康 [6] - 现行GB 6675 1-2014标准仅管控8种可迁移元素和6种增塑剂 未涵盖甲醛/VOC等高风险物质 [10] - 通过合格检测的产品仍存在潜在安全隐患 标准覆盖范围滞后于实际风险 [10] 监管建议 - 需建立生产线源头管控机制 完善玩具市场准入制度 [12] - 建议构建风险监测评估体系 整合投诉/抽检/生产数据实现精准监管 [12] - 推行"黑名单"制度倒逼经营者自律 要求电商平台与监管部门联动核查 [14] 标准升级需求 - 专家呼吁修订国家标准 需新增对甲醛/VOC等物质的限量要求 [10] - 应动态扩展有害物质管控清单 重点防范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威胁 [10]
年轻人中爆火的“捏捏乐”,是解压神器还是玩具“毒器”?
观察者网· 2025-05-31 19:28
(文/孙梅欣 编辑/张广凯)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玩具产业已经是当下的风口行业之一,不少玩具品牌也早已"破圈",受众也不仅仅局限于未成年人及儿童。与此同时,新型玩具也层 出不穷,社交媒体上爆火的"捏捏乐",就是其中之一。 "捏捏乐"是一种由柔软硅胶材料制成的玩具,因可爱漂亮的外观设计、软糯的手感和高颜值造型,受到从儿童到年轻人,甚至中年人的喜爱。某社交媒体 上,"捏捏"、"捏捏乐"的浏览量超过百亿次数,讨论量也超过4000多万。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材质原因,捏捏乐存在一定安全性风险,劣质的"捏捏乐"对儿童伤害尤其大。 有网友表示,"捏捏乐"压爆的手感让人非常解压。在一些口腔诊所,医生甚至会提供"捏捏乐"给患者,以纾缓他们在诊疗过程中的压力。 但也有网友指出,不少"捏捏乐"虽然便宜,有的还不到10块钱,但是气味大,捏多了会觉得嗓子干、脖子疼,会造成身体的伤害。 方蓉也有同感,她在路边小店买的产品"气味像30年前那种水果橡皮,闻多了不舒服,刚买回家还要放窗边通风散味。" 她后来在社交媒体上发现还有一种食品级硅胶材质的捏捏。她蹲在直播间里买了几个,觉得刺鼻的气味小很多,手感和视觉美感都更好。 "有的糕点、奶 ...
为娃选礼物 着实伤脑筋
北京晚报· 2025-05-29 14:51
"你给孩子买礼物了吗?""儿童节要给孩子买点儿啥?"……"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不少家长开始 为孩子的礼物发起愁来:不买担心缺了点儿仪式感,买又不知道该买什么。专家表示,儿童节礼物的选 择,本质上是一场关于"爱的语言"的传递。家长要了解孩子的"爱的语言",送出满足孩子情绪价值的礼 物。 视觉中国 供图 第一类 不太值得 记者注意到,被卡通"明星"吸引的孩子不在少数。在王府井的一家大型玩具店,三名小学生站在售卖奥 特曼的货架前,拿着几个盒子仔细比对,嘴里还不时念叨着:"这盒可能稀有卡更多,有黄金配色的!" "马上就要到儿童节了,我和朋友约着一起带孩子来选礼物。没想到这几个孩子眼里只有奥特曼卡 牌。"其中一名家长说,平时孩子只是零散地买过一些盲袋,这次儿童节的心愿就是一整盒卡牌,"一盒 有160张卡,全套将近300块钱。我能体会孩子的'追星'心理,也理解他们之间的'集卡社交',但花这么 多钱买一套卡牌确实不太值。" 越来越多的文具也因披上华丽"外衣",摇身一变登上了孩子们的心愿清单。在东直门一家潮玩店内,一 名小女生拉着妈妈的手在讨价还价,她央求妈妈买下的是一支"香菜笔":"我被香拥啦""谁才是你的 菜"…… ...
网红捏捏越玩越危险”,“解压神器”不能成“健康刺客
新京报· 2025-05-27 17:12
如果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过量接触,很可能在身边安装了一个威胁健康的"定时炸弹"。因此,对于 这一新兴玩具市场,决不能任由其野蛮生长。 当下,捏捏乐市场之所以质量问题频现,本质上,是制造商没有严格遵守相关的标准。现行的《玩具安 全第1部分:基本规范(GB 6675.1-2014)》明确,玩具产品在正常使用及经滥用试验后所暴露的化学 物质,不应给人体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捏捏既然归类于玩具品类,自然也该严格遵守这些标准。 但从既往报道看,现实中,一些商家为降低成本,倾向于选择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材料。而当越来越多 商家通过采取劣质材料压缩成本,也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加速市场的畸形发展。 此前,四川绵阳市市场监管部门发布的一篇消费提示中就提到,目前市面上部分捏捏乐解压玩具存在标 签缺失或标签内容不齐全,甚至是"三无"产品的现象。这些乱象自然应该引起更为广泛的关注,并拿出 针对性治理举措。 解压玩具可能成为"毒"器?近日,"网红捏捏越玩越危险"的话题冲上热搜 据中国青年报综合多家媒体报道,一段时间以来,捏捏作为一种可揉捏、挤压、慢回弹的解压玩具,凭 借其可爱逼真的外形设计和软糯Q弹的手感,迅速在年轻人和小朋友间走红,成 ...
“三无”儿童针筒玩具线上热销 是解压神器还是危险利器?
央视新闻· 2025-05-27 08:22
产品概况 - 近期风靡校园周边文具店的儿童玩具"针筒捏捏乐"由针筒和可注入空气的塑胶体组成,玩法是通过针筒注入空气形成气泡后捏爆解压[1] - 产品外观与医用注射器高度相似,价格区间为1-30元,主要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及校园周边渠道销售[1][3] - 产品宣称使用环保安全材质,但未对配套注射器的安全隐患作出说明[3] 安全隐患 - 上海市质检院检测27批次样品显示:26批次注射器针头存在功能性锐利尖端但未设警示说明,12批次包装塑料袋厚度不达标且未打孔[4][6] - 实测显示该玩具注射器可轻易刺穿生肉和西瓜,穿刺力与医用针头相当[7] - 监管部门指出即使标注警示语,3-8岁儿童使用仍存在皮肤刺伤风险,不符合儿童玩具安全标准[4][6] 监管现状 - 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需持证企业才能线下销售,但线上销售存在监管空白[8] - 当前监管难点在于产品性质未明确界定,缺乏行政处罚或司法定性依据,导致平台无法批量下架[9][11] - 专家建议依据《产品质量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行政处罚或司法建议,以推动平台下架[11] 市场影响 - 产品在多地校园周边热销,消费者主要为儿童群体,但家长普遍担忧注射器传递过程中的意外伤害[1] - 云南已出现儿童眼睛被刺伤的实际案例,证实产品风险已转化为实际伤害[3] - 监管部门明确建议消费者停止购买,并呼吁生产者改进工具设计或材料配方[6][8]
“情绪消费”热兴起 “消费快乐”与“快乐消费”促进市场多元发展
央视网· 2025-05-13 10:33
各类"情绪消费"产品受年轻人青睐 眼下,山东济南的消费季正火热进行,各大商场"情绪消费"区域格外热闹。在一家商场的一楼,造型可爱的"捏捏乐"摆在最显眼 位置。在上海淮海路的这家杂货商店,"梅有烦恼"挂件、"你很行"标牌等商品和个性标语也不断吸引着年轻人前来打卡消费。 央视网消息: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许多年轻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烦恼,买一个玩具、看一场演出,都可以是他们情绪 宣泄的出口。《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近三成的受访年轻人会因为"情绪价值疗愈身心"而进行消费。 "情绪消费"催生新兴职业 "提供情绪价值类消费"的火爆还催生了一些充满想象力的新兴职业。比如,从事解压玩具设计的设计师、对玩偶进行二次创作和 个性化改造的"改娃师"等。那么,"提供情绪价值消费"类产品为什么如此火爆,到底能提供什么作用? 专家表示,情绪消费提供两方面作用,一个是让坏情绪减少,让你能够少一点烦恼,甚至包括少一点无聊;另一方面是让好的情 绪增加,就是说通过某种消费,让年轻人能够在里面感受到快乐、幸福、一些特别好的、特别积极的情绪。 "情绪消费"的崛起既是消费升级的体现,也是社会心理变迁的映射。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规范 ...
花钱开心 今天你“情绪消费”了吗?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13 07:25
情绪消费趋势 - 《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近三成受访年轻人因"情绪价值疗愈身心"而消费 [1] - "千金难买我高兴"成为主流消费理念 情绪价值成为青年消费首要理由 [1][5] - 复旦发展研究院提出"情价比消费"概念 青年消费同时考量商品性价比与情绪价值 [5] 热门情绪消费产品 - 山东济南商场解压玩具销售额同比增长超50% [1] - 上海杂货店通过高饱和度装修与个性标语商品吸引年轻人打卡 [1] - "人生四格"漫画体验以99元价格提供半小时定制服务 记录消费者高光时刻 [3] - 福建企业从工艺品转型解压玩具 产品线全面调整后成功打开国内外市场 [7] - 个性化绿植如龟背竹和彩叶芋以100多元价格成为都市人缓解焦虑爆款 [9] 行业创新与职业发展 - 情绪消费催生解压玩具设计师、"改娃师"等新兴职业 [11] - 沉浸式演出、叫醒哄睡等虚拟情绪服务需求增长显著 [5] 市场影响与发展方向 - 情绪消费从个体选择演变为社会潮流 为企业创造新商机 [11] - 行业需优化供给结构 结合积极情感开发产品 引导理性消费观 [13]
“快乐消费”“悦己经济”持续火爆“出圈” 为“快乐”买单激活消费新潜力
央视网· 2025-05-12 11:20
情绪消费市场崛起 - 释放焦虑情绪、提供情感陪伴的创新产品受到年轻人青睐 催生新消费活力 [1] - 小红书数据显示近三年香薰、助眠、潮玩等情绪相关笔记发布量同比增长超400倍 [10] - 淘宝2024年数据显示情绪价值和兴趣成为年轻人消费首要理由 定制类商品如手绘头像、无边抱枕等成交增幅超50% [10] 热门情绪消费品类 - 解压玩具如"捏捏乐"和硅胶"打地鼠"型玩具成为商场热门区域 [3][12] - "梅有烦恼"挂件、"你很行"标牌等个性标语商品吸引年轻人打卡 [6] - 绿植品类如龟背竹和彩叶芋成为缓解焦虑的爆款 最低100多元即可购买 [17] 产业链转型与新机遇 - 福建工艺品企业转型解压玩具生产后大获成功 吸引大量国外客户 [12][14] - 全国近5年"解压"相关企业年注册量超1.1万家 其中近1年内注册超3100家 [17] - 农户转向种植个性化绿植 满足都市人缓解焦虑需求 [17] 新兴职业涌现 - 解压玩具设计师从工艺品设计转型 已推出30多个爆款产品并获IP定制订单 [19] - "改娃师"通过拆解重塑玩偶进行二次创作 需求旺盛导致培训班规模持续扩大 [21][23] - 改娃师职业在娃圈炙手可热 学员年龄跨度从19岁至70多岁 [23][24] 创新消费体验 - "人生四格"漫画体验收费99元 半小时即可获得定制化"高光时刻"漫画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