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捏捏乐
icon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凝胶玩具行业发展背景、产业链、市场规模、代表企业及前景展望:水晶泥、捏捏等凝胶玩具大受欢迎,行业市场规模达到79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8 09:33
行业概述 - 凝胶玩具采用安全环保的凝胶材料制成,具有无毒、无味、触感柔软和高度可塑等独特优势 [1][4] - 按材质可分为水基、硅基、生物基和复合凝胶玩具,按功能可分为教育类、解压类、创意类和感官训练类 [4] - 中国凝胶玩具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32.3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7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4.97% [1][14] 行业发展背景 - 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2.6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4.13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83% [6] - 2025年一季度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823元,同比增长13.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10.7% [6] - 消费升级推动凝胶玩具从可选消费品转变为日常消费品,家长更重视玩具的教育功能,年轻人偏好解压玩具 [6] 产业链分析 - 上游为原材料供应商,提供凝胶材料、色素、填充物等,中游为制造商,下游为线上电商和线下实体店 [8] - 中国凝胶产量从2017年的5.2万立方米增长至2024年的16.1万立方米,年复合增长率为17.52% [10] - 凝胶材料通过配方调控可实现温敏变色、导电传感等创新功能,满足安全性、趣味性和教育性需求 [10] 市场现状 - 2024年中国玩具市场规模达1742.5亿元,同比增长17.9%,其中塑料玩具占比51% [12] - 凝胶玩具通过引入温感变色、导电传感等技术,推出水晶泥、捏捏等创新产品 [1][14] - 行业竞争多元化,部分企业聚焦产品创新,部分着重品牌塑造 [16] 重点企业分析 - 奥飞娱乐2024年玩具销售收入10.26亿元,打造IP全产业链平台,覆盖动画、电影、玩具等业务 [19] - 高乐股份2024年玩具及相关业务营收3.03亿元,同比增长47.8%,产品覆盖电子电动玩具、塑胶玩具等1000余种 [21] - 其他代表企业包括星辉娱乐、海欣股份、群兴玩具、美盛文化、聚邦玩具等 [16][17] 行业挑战 - 产品同质化严重,多数企业集中于水晶泥、捏捏乐等基础品类,缺乏核心技术突破 [23] - 安全监督与标准体系不完善,部分产品存在重金属超标、增塑剂滥用等隐患 [24] - 消费者认知不足,许多家长忽视凝胶玩具的教育功能,对材料安全性存在误解 [25][26] 发展趋势 - 个性化定制服务将兴起,通过数字化设计与柔性生产满足多样化需求 [27] - 环保可持续性成为核心方向,采用可降解材料替代传统塑料 [28] - 行业向品牌化与专业化转型,头部品牌通过IP联名、科技赋能提升附加值 [29]
家长们注意了!这些“网红玩具”好毒:甲醛、甲苯超标,还有生殖毒性!
新浪财经· 2025-07-14 08:16
行业概况 - "捏捏乐"玩具凭借软萌可爱造型和可揉捏特性迅速在年轻人和儿童群体中流行[1] - 产品具有可挤压、慢回弹特性,成为年轻人解压新宠[4] - 市场呈现多样化造型设计,涵盖动物、食品等主题,吸引大量中小学生消费者[6][8] 市场规模与销售表现 - 线下市场价格区间为1-5元,学校周边超市常出现供不应求现象[10] - 电商平台月销量达数千至上万件,显示强劲的市场需求[12] 产品质量问题 化学危害 - 检测11款样品全部检出高浓度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部分超10000μg/m³,最高达30000μg/m³[20][21][22][24] - 检出物质包括甲醛、甲苯等有害化合物,远超《室内空气质量标准》600μg/m³限值[22] - 2款产品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超标,最高超标26%(国标限值0.1%)[34][36][38] 物理安全隐患 - 90%样品存在小部件易脱落问题,拉力测试显示部件易被拽掉,存在儿童误食风险[40][42] - 多数产品缺少厂家信息、执行标准等必要标识[44] 健康影响 - 高浓度TVOC可能损害呼吸系统、免疫系统,对儿童发育危害显著[26][27][29] - 增塑剂超标可能引发生殖毒性风险,导致性早熟等健康问题[38] - 小部件脱落可能造成儿童窒息或误食危险[42] 行业监管现状 - 现行玩具国标未对TVOC含量作出限值规定[22] - 产品普遍不符合《木质玩具》标准300μg/m³的TVOC限值要求[22]
网红“捏捏乐” 解压神器还是“有毒玩具”
央视网· 2025-07-14 07:54
市场热度与消费者反馈 - "捏捏玩具"凭借软萌可爱造型和可揉捏特性在年轻人和儿童群体中迅速流行 [1] - 产品价格区间为1-5元人民币 线下市场销量良好 电商平台月销量达数千至上万件 [1] - 部分消费者反映产品存在明显异味且长时间不消散的问题 [1] 产品质量检测结果 - 送检11款产品全部检测出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 其中5款TVOC含量超10000μg/m³ 相当于未通风新车内饰环境 [2][3] - 2款产品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含量超标 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0.1%限值 [3] - 11款产品中90%(约10款)存在小部件易脱落问题 [3] 行业标准与合规性 - 现行玩具国标未规定TVOC限值 但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限值为600μg/m³ 木质玩具标准限值为300μg/m³ [2] - 11款受检产品中绝大部分缺失厂家信息、地址和执行标准等必要标识 [3]
每周质量报告丨当心“有毒”玩具 实测11款“捏捏乐”100%检出甲醛等成分
央视新闻· 2025-07-13 17:14
市场概况 - "捏捏乐"玩具凭借软萌可爱造型和可揉捏特性迅速在年轻人和儿童群体中流行 [1] - 产品定位为新兴解压玩具,具有可揉捏、挤压、慢回弹特性,外形设计可爱逼真,手感软糯Q弹 [3] - 主要消费群体为中小学生,产品能缓解学习压力,在校园形成流行趋势 [5][6] 销售表现 - 线下市场价格区间为1-5元人民币,学校周边超市常出现供不应求现象 [7] - 电商平台部分店铺月销量达数千至上万件,显示强劲市场需求 [7] 产品质量问题 化学危害 - 11款送检样品全部检出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其中5款浓度超过10000微克/立方米,最高达30000微克/立方米 [14][19] - 检出物质包括甲醛和甲苯,浓度远超《室内空气质量标准》600微克/立方米限值和木质玩具300微克/立方米标准 [16][18] - 2款样品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超标,其中一款超标26%,超过国家标准0.1%的限值 [25][27][29] 物理风险 - 9成样品存在小部件易脱落问题,拉力测试显示部件易被拽掉,存在儿童误食或窒息风险 [31][33] 行业监管现状 - 现行玩具国家标准未对总挥发性有机物设定限值要求 [16] - 多数产品缺乏厂家名称、地址、执行标准等基本信息,显示行业规范度不足 [34]
把好网红玩具安全关
经济日报· 2025-06-19 04:13
行业动态 - 网红玩具"捏捏乐"因质量安全问题引发消费者广泛关注,主要材料包括硅胶、聚氯乙烯、热塑性聚氨酯橡胶,加工过程中使用胶黏剂、胶水等辅助物质可能挥发出有害物质 [1] - 现行国家玩具安全系列标准未对甲醛和挥发性有机物等物质设定明确限量规定,相关部门需修订质量标准以涵盖更多有害物质 [1] 监管建议 - 市场监管部门应构建玩具市场准入机制、抽查及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对问题产品采取下架措施并惩戒生产厂家 [1] - 推广产品追溯制度提升市场透明度,建立"黑名单"制度强化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责任意识 [1] 电商平台责任 - 电商平台需严格审核上架商品,确保信息真实可靠、质量过关,并与市场监管部门协作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2]
新华视点丨网红 “捏捏乐” 为何成 “毒玩具”?生产乱象与监管盲区双重困局待解
新华社· 2025-06-01 07:34
行业现状 - "捏捏乐"作为新兴解压玩具凭借可爱外形和软糯手感迅速占领年轻群体及儿童市场 [1] - 校园周边玩具市场存在"三无"产品混入现象 经营者对玩具成分缺乏基本认知 [2] - 当前家长普遍存在消费误区:63%依赖商超渠道 75%以包装完整性判断安全性 45%信奉高价等于高质 [8] 产品质量风险 - 主流材料硅胶/PVC/TPU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使用劣质胶粘剂 挥发有害物质威胁儿童健康 [6] - 现行GB 6675 1-2014标准仅管控8种可迁移元素和6种增塑剂 未涵盖甲醛/VOC等高风险物质 [10] - 通过合格检测的产品仍存在潜在安全隐患 标准覆盖范围滞后于实际风险 [10] 监管建议 - 需建立生产线源头管控机制 完善玩具市场准入制度 [12] - 建议构建风险监测评估体系 整合投诉/抽检/生产数据实现精准监管 [12] - 推行"黑名单"制度倒逼经营者自律 要求电商平台与监管部门联动核查 [14] 标准升级需求 - 专家呼吁修订国家标准 需新增对甲醛/VOC等物质的限量要求 [10] - 应动态扩展有害物质管控清单 重点防范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威胁 [10]
年轻人中爆火的“捏捏乐”,是解压神器还是玩具“毒器”?
观察者网· 2025-05-31 19:28
行业概况 - 玩具产业已成为风口行业 受众从儿童扩展到年轻人及中年人 [1] - 新型玩具"捏捏乐"在社交媒体爆火 某平台浏览量超百亿次 讨论量超4000万 [1] - 2023年全球解压玩具市场规模接近100亿美元 预计2028年达150亿美元(CAGR 8.5%) 中国捏捏乐市场2027年或达120亿元 [6] - 行业处于"产品主导、品牌缺失"早期阶段 尚未出现全国性头部品牌 [4][15] 产品特性 - 主要材质分为TPR/PU和食品级硅胶两类 TPR成本低但安全性差 硅胶更安全但成本高 [7][8][9] - TPR材质甲醛最高超标46倍 TVOC最高超标5倍 食品硅胶TVOC仍超标9-121倍 [9] - TPR出厂价6-11元 零售29元起 食品硅胶定制成本15-25元 零售价可达40-200元 [11] - 食品硅胶利润率可达60-70% 主要通过社交媒体私域销售 [11][12] 用户需求 - 核心满足解压需求 覆盖儿童(社交功能)到职场人群(情绪调节) [4][6][16] - 95%消费者最初接触工厂货 深度用户转向个人工作室产品 [13] - 设计精美度成为溢价关键 食品造型等高度仿真产品更受欢迎 [2][11] 渠道特征 - TPR主要通过电商/线下文具店铺货 食品硅胶集中在社交媒体/私域/漫展 [12] - 个人工作室采用限量预售模式 形成高粘性粉丝群体 [15] - 浙江等地玩具制造商是主要生产方 但无显著品牌标识 [14] 行业趋势 - 产品研发正向艺术/心理/文化领域跨界融合 [18] - 监管标准缺失导致小作坊泛滥 专家呼吁建立材料安全规范 [16][17] - 行业需从"网红爆款"向"可持续品牌"转型 玩具消费高龄化趋势明显 [18]
为娃选礼物 着实伤脑筋
北京晚报· 2025-05-29 14:51
儿童节礼物市场分析 1) IP授权玩具市场 - 动画IP授权玩具溢价显著,如小马宝莉城堡玩具售价500元,附加服饰单套199元,组合购买可享8.8折优惠 [4] - 奥特曼卡牌成为儿童社交载体,全套160张卡牌售价近300元,家长认为性价比低但认可其社交属性 [4] - 文具类产品通过IP联名实现价格翻倍,如"香菜笔"售价达普通中性笔3-4倍 [4] 2) 网红玩具风险 - "泥"类玩具(如水晶泥)含硼砂成分,可能导致儿童误食中毒,长期接触引发多器官损伤 [5] - "捏捏乐"解压玩具存在"三无"问题,定制产品可能使用有害颜料或香精 [6] - "零食花束"部分含三无食品,劣质装饰材料(如香水假花)引发过敏反应 [6] 3) 教育培训机构营销策略 - 培训机构借儿童节推出课程捆绑赠品,如美术班5000元课程送旅行箱或电动牙刷,但儿童抵触"上课礼物" [7] - 游泳班以"暑期优惠"为卖点,50节课套餐被儿童视为非节日礼物 [7] - 轮滑机构降价50%促销课程,家长购买决策与儿童实际需求错位 [7] 4) 消费者行为洞察 - 家长面临仪式感与实用性的矛盾,部分选择高价IP玩具满足儿童情感需求 [1][4] - 儿童对网红玩具的偏好受社交媒体影响,但家长对成分安全性存疑 [5][6] - 教育培训机构将课程包装为"礼物",实际转化率受儿童接受度制约 [7]
网红捏捏越玩越危险”,“解压神器”不能成“健康刺客
新京报· 2025-05-27 17:12
解压玩具市场现状 - 捏捏玩具凭借可爱逼真的外形设计和软糯Q弹的手感迅速走红 成为社交平台热门话题 在电商平台热门店铺月销可达上万件 [1] - 抽检数据显示行业质量问题严重 2025年1月抽检58批次产品合格率仅31% 主要问题为化学物质超标 [1] - 测评显示8款抽检产品中6款甲醛释放量超标 所有样品TVOC均超标 最高达50倍 [1] 产品质量风险 - TVOC超标包含苯 甲苯 甲醛等有害物质 过量吸入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 甚至致癌 [1] - 部分商家为降低成本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材料 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2] - 市场上存在标签缺失或"三无"产品现象 四川绵阳市场监管部门已发布消费提示 [2] 行业监管建议 - 需明确线下(文具店 商场)和线上(电商平台)不同渠道的监管主体 推出针对性治理举措 [3] - 建议加强常态化抽检 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 严查违规商家 [3] - 需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从源头打击"三无"产品生产商 [3] 市场参与方应对措施 - 消费者需提高产品认知 学会识别"三无"产品并加强购买甄别 [3] - 生产商应加强产学研合作 研发安全环保材料 不能仅追求外观设计 [3] - 行业若持续出现质量问题 将导致消费者因健康顾虑放弃产品 影响市场可持续发展 [3]
“情绪消费”热兴起 “消费快乐”与“快乐消费”促进市场多元发展
央视网· 2025-05-13 10:33
情绪消费市场概况 - 《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近三成受访年轻人会为"情绪价值疗愈身心"进行消费 [1] - 淘宝平台"2024年度十大商品"中超半数与情绪价值需求相关 [6] - 全国近5年"解压"相关企业年注册量超1.1万家,其中近1年注册量达3100家 [6] 情绪消费产品形态 - 山东济南商场热销"捏捏乐"等造型可爱解压玩具 [4] - 上海淮海路杂货店推出"梅有烦恼"挂件等带有个性标语的商品 [4] - 99元"人生四格"漫画体验服务受追捧,消费者可定制个性化纪念画作 [4] 消费动机分析 - 《情绪经济消费人群洞察报告(2024)》显示40.1%年轻人将情绪价值作为消费首要理由 [6] - 情绪消费具有双重作用:减少负面情绪(烦恼/无聊)和增强积极情绪(快乐/幸福感) [10] 行业衍生机会 - 催生解压玩具设计师、"改娃师"等新兴职业 [8] - 行业呈现"政策引导+市场规范+技术赋能"的发展特征 [10]